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共品文化之美是什么意思

共品文化之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9-11 03:48:27

‘壹’ 文化之美学,是入世而独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独立”。文化之美美在风韵和气度,体现中华美德。在文化交流、利用和创新中接纳外来文化,以坚守和勤奋的方式有效、独立、准确地表达出中华民族独特深刻丰富的内涵和意境,保持清醒,坚守底线,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创造力。因此,应合理利用文化,不盲从,不封闭,兼收并蓄。

‘贰’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人美其美的的解释是什么

意思就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即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启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回顾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东方风来满眼春”。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极具中国风格、世界色彩的中华文化正加快走向世界。

‘叁’ 都说传统文化很美,可究竟美在了什么地方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相当丰厚。传统文化美在它的博大精深,美在它的独一无二、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它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并不是唯一的文明古国,却是文化保留的最好的国家,它兼收并蓄,融汇了各个名族的精华,最后凝聚成了现在的文化形态。多少个朝代的更迭,数个民族当政的变化,都没有打断文化传承的脉络。多少次文化浩劫,从焚书坑儒到大革命,都没有触动传统文化的根基。正是因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积累,中国的文化开枝散叶,变成了参天大树,这颗大树可能会受风雨的侵扰,可能曾遭到损害,但它的根基深深扎根在土壤里。

‘肆’ 社会主义和谐之美的含义是什么

在中国,和谐美这一主题构成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偏重于人的哲学,着眼于人对社会的义务,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这一点从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都可以得到说明。而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这一点在从老子到庄子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都可以看到。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理想。事实上,无论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各派学说,还是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文化传统,都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它们在相互论辩和影响,相互补充和交融中,为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西方,同样也有很多的思想流派对“和谐”的概念有着深入的解释。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认为天上发生的事,在地上也可以找到 ;支配着自然的法则,也支配着人的活动。"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因此,"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着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把和谐跟美放在一起来考虑,也主张“美在和谐”,在对立物的统一。但他扬弃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神秘主义色彩,代之以"物"为基础。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就是说,艺术中的和谐来源于自然界的和谐。
那么,什么是“和谐之美”?我们应该先从“和谐之美”这四个字的字义上来看“和谐之美”的含义。

一、和

“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春秋时期,“和”字盛行,构成了“和”文化范畴。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和"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秦汉以后,"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现象的本质概括,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各个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炎黄子孙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以上“和”的字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和”作为一个汉字,它可以是一种符号,也可以是一种文化,或者是一种行为和一种事物。总而言之,这个汉字所代表的内容,体现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和”所包含的是一种“和合”的思想,是两种属性不相同的事物的一种对立统一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一个对另一个的包含,也可能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并列,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要达到 “和”的状态,就必须是两者的“力”与“场效应”的对抗与僵持,达到一种平衡中和的状态。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的。

二、谐

在我国古代的典经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谐”的内容。如《尔雅》中:“谐,和也。”《书·尧典》:“克谐以孝。“《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由此可见,“谐”的本义包含的是“和谐”的意思,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睦协调。“谐”同时也是一个深刻的哲学、美学范畴,指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是有精神、文化、生命和灵魂的,即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和谐”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文明中,不单单是出现在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文明中,“和谐”的思想渗透到了哲学、艺术、文化、律法、伦理等各个方面。“和谐”思想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价值观、伦理观,这一思想变成了一种标准和尺度,用来约束社会构成的各个方面,就其形态的具体表现来说,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和谐”的微观形态表现在中国的古代器物造型、建筑形态、图腾形象等各个方面。龙、凤凰、麒麟是中华民族传统图腾的典型代表。这三种图腾,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融合思想的民族。比如:龙是马头、鹿角等形象的组合,没有一件构成元素不是别的动物,但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形象 ;凤凰是鸡头、蛇颈、燕领、兔背、鱼尾,五彩,六尺多高;麒麟形如鹿、独角、全身鳞甲、尾似牛,同样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通过组合,它们变成了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具有宗教色彩的生物,这些生物被赋予了神性,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器物造型也是用一种“和”的方式来进行设计的,这些器物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体现出使用者的地位和阶级,它们既是实用器皿,又是中国传统礼学思想的体现。在我国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鼎、、卣、彝等,不但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皿,还是中国古代先秦礼制的体现。器物形态的规范不同以及纹饰的不同,所代表的使用者地位和身份也是不相同的。在一件小小的器皿身上,所反映出的不但是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还有当时社会秩序的状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从“天”到“人”到“地”的一种集中。通过“和”的这种原则,作为精神层面上的宗教礼学的思想和实用的器皿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另外还有类似于“天圆地方”之类的自然观,也都在器皿的造型上有所体现。
“和谐”的宏观形态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构建理论和自然观上,老子认为,广大而无垠的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由道、天、地、人四个主要元素组成的大系统,即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四大”之间既不是相互冲突,也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这集中表现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根本原则上。老子认为,道和天地都效法自然,人也应当如此,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的另一位思想家孔子则从人的精神品质出发,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是从他的"仁学"着眼的。在《礼运》中孔子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思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认为,最佳的社会状态是一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制度的有机统一,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和合”的思想,通过“和”构建起一种“谐”的形态。在当代,胡主席在《人民日报》 (2005年6月27日第一版)发表的题为“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章中也对以上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形态的思想作了论述。

三、美

美 mei :(1)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美。本义:味美。(2)美,甘也。(《说文解字》)从“美”字的形成来看,美是一种由物而引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物的基础之上,结合人的需求所形成的一种人的心理反应。
因此“和谐之美”应该是一种理想和追求,同时“和谐”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法则,即:和谐产生美。在这里,“和谐”是“美”的成因,同时也是判断“美”的标准和依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老子用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态作为“美”的形态;孔子用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存的形式作为“美”的形态。西方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数的和谐”作为一种美的形态 ;赫拉克利特把和谐跟美放在一起来考虑,也主张"美在和谐",在对立物的统一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也提出“从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社会和谐,这是一个顺序建构的过程”。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和谐”是产生“美”的主要原因,小到一个器皿的造型所体现的使用功能和所承载的社会形态的完美结合 ;大到一个文明社会的建构所体现出的在满足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 “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这些都是以和谐的状态为最终的追求目标。所以“和谐之美”不但是营造和谐社会状态的一种理想目标和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人类在进行造物活动中的一种目标和原则,任何被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必然要依附于自然这个整体之中,在由道、天、地、人四个主要元素组成的大系统中去循环反复,在"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这样才可以建立起一个完美的、科学的事和理的关系,让天地间所有的生命力持续向前发展。

‘伍’ 非遗之美是什么意思

非遗之美的意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民俗、技艺,而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比如,传统的中国结,寓意完美、圆满与生生不息。

而神秘的女书,承载女性寄托情感、诉说自我的隐秘心史。正是因为非遗有着很强的精神性、审美性,与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能够更好地将之重新激活,再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不仅关乎非遗的再发现,也能打开我们对生活的想象空间。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不断,人们希望在传统中找到文化之根。

其实,文化不仅扎根于文物、扎根于古籍,同样扎根于乡野、扎根于生活。那些灵巧之手、灵秀之心的创作,那些沉淀着生活智慧、传统认知的工艺,若能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也能给人“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感受,让生活被非遗之美点亮。

而从保护的角度看,也唯有这样,才能让非遗从“遗产”变成“财产”。要知道,再美的蝴蝶标本,也不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保护非遗,不仅是把这些技艺做成标本,让他们重新进入生活的语境,在日常中绽放光华,才是最好的保护。

仅云南一省,就有64个支系的不同民族服饰500多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这些丰富的形态融入现代时装,无疑能让非遗活起来更火起来。

‘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什么意思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

这句十六字箴言出自于1990年12月,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80寿辰聚会上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进行的主题演讲,讲的是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

“各美其美”,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6)共品文化之美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阅读全文

与共品文化之美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