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双一流 有哪些优势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下面是双一流大学的简要介绍和优势等信息,供大家查阅参考。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柱。“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和顶尖学科的“冲锋号”。
教学资源强大,硬件设施发达双一流大学能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也是有很多道理的。这些学校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教学资源强大,以及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非常发达。这些名牌院校的校区是比较多的,而且校园面积很大,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也是非常惬意的。在一些双一流大学当中,图书馆非常的华丽,风景非常的大,而且内部有很多的高科技。
❷ 双一流是什么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柱。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着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❸ 什么是双一流主要包括哪些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中一流学科较多,就不给大家列举了,双一流大学主要分为A、B两类:原“985工程”高校进入A类,共36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超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原“985工程”高校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较强):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经济学院校参考资料可以关注V X 公 众 号:经济学考研天天学
❹ 双一流是什么意思
“双一流”全称“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2015年,中央作出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为:1.建设一流师资团队,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集世界优秀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❺ 什么是双一流学科
双一流学科一般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意思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为“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2、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3、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4、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着提升;
5、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在查看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时,会发现很多学校的学科后面加上了(自定),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就是自定的,那么双一流学科自定到底是什么意思,官方也给出了解释:
注:
1.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当然即使是加了自定的学科,基本也算是该校比较强势的学科,一个学校基本是不会把很差的学科拿出来做一流学科建设的。
❻ 双一流是什么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缩写。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另一项国家战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并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和学科名单。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双一流已经诞生了一年左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前景。
双一流的特点
“双一流”建设中,强化中国特色办学能够夯实我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础,使之凸显自身。民族性并不绝对外在于世界性。相反,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没有离开过民族特色,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等领域。
虽然不能简单地在二者间画等号,但民族性的确能够以浓缩的方式呈现进而推动世界性。近年来,中华民族愈益自觉地向世界提供富含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样本、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及其一流水准提供新的有益选择。这是包括高等教育特色在内,中国特色为世界作出的贡献。未来,还可以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❼ 什么是双一流
双一流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世界一流学科,一个是世界一流大学。有些学校只有个别学科进入了双一流,要把这些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其他学科不在双一流建设范围内。有的学校不但有学科进入双一流,整个学校都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❽ 双一流是什么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017年1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要求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引领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着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建设10项重点任务
《总体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
5项建设任务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5项改革任务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
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加快推进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募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模式。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