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起源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②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特点
一是出现以茶养廉示俭
两晋时代,“侈汰之害,甚于天灾”,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于是出现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替代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陆纳、桓温等一批政治家提倡以茶养廉、示简的本意在于纠正社会不良风气,这休现了当权者和有识之士的思想导向:以茶倡廉抗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为叔父小气,有失面子,便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揍了侄子40 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我俭朴的家风。陆纳认为,客来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刘琨用茶解除孤闷的事。其时晋室内讧,天下大乱,北方匈奴乘虚而入。刘琨眼见丧师失地,国无宁日,心中十分苦闷,惟常以喝茶解闷消愁。当时在北方边地坚守的刘琨曾在一封给他侄子南兖州刺史刘演的信中说,以前收到你寄来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这些都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当我感到烦乱气闷之时,却常常要喝一些真正的好茶来消解,因此你可以给我买一些好茶寄来。
到了公元5 世纪末期的南朝,齐国的齐武帝萧赜在他的遗诏中说,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用牲畜来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饼、水果、茶、饭、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后人对此评价说是齐武帝慧眼识茶。从周武王到齐武帝,茶先后登上大雅之堂,被奉为祭品,可见人们对茶的精神与品格,早就有了认识。
二是茶开始进人宗教领域。
道家修炼气功要打坐、内省,茶对清醒头脑、舒通经络有一定作用,于是出现一些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在《续搜神记》、《杂录》等书中均有记载。当时人们认为饮茶可养生、长寿,还能修仙。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起。当时战乱不已,僧人倡导饮茶,也使饮茶有了佛教色彩,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产生。
三是茶开始成为文化人赞颂、吟咏的对象。
魏晋时已有文人直接或间接地以诗文赞吟茗饮,如杜育的《荈赋》、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等。另外,文人名士既饮酒又喝茶,以茶助谈,开了清谈饮茶之风,出现一些文化名士饮茶的逸闻趣事。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饮已被一些皇宫显贵和文人雅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虽说这一阶段还是茶文化的萌芽期,但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③ 从古人发现茶开始,一共经历过了哪几个不同阶段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④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当然,中国人对于茶的起源,民间也有更多美丽的传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 线路。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
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2.茶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
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
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⑤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茶文化兴起
谈玄学的时候喝杯茶,多风雅~
魏晋名士风度嘛,谈玄学义理,各种古琴之类的雅集,茶自然是很重要的饮品~
茶在唐朝时期有大发展,宋延续此风
陶瓷的烧制~和品茶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需要~
⑥ 唐代以前的茶文化萌芽的表现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茶叶已成为商品在全国流通,并作为食料、药料、饮品、贡品、祭品等被广泛使用。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品。
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坐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有饮茶。到了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士流,茶风比晋更浓。而南朝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乎是“日常茶饭事”。后来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茶饮方法至魏晋南北朝时,已开始进入烹煮饮用阶段。当时,至少在长江以南地区,纯粹意义上的饮茶,即仅仅把茶当做饮料饮用已经相当普遍,但在饮用形式上仍沿袭着羹饮。在饮用时间上已逐渐与吃饭分离,一种是“坐席竟,下饮”,即饭后饮茶;另一种是与茶完全无关的饮茶,大约相当于客来敬茶。在这个时期,将茶当做饮料是一种更普遍的现象,占据着主导地位。饮茶的风尚和方式,则主要有以茶品尝、以茶伴果而饮,茶粥等多种类型。
⑦ 茶道是怎样形成的
“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
茶道,起源于中国。
从表面来看,喝茶指的只是泡茶和饮茶这两个环节,但更深层次的是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隐藏着的一种“含蓄”的内涵之美——道。
“道”原本是道家的一种哲学观点,我们的祖先认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都有迹可循,并且不同事物之间所蕴含的道理很可能还是相通的。
比如阴阳学说,古人可以用它来解释生老病死的原理,也可以用它来理解天地变化。
所以,饮茶之道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换一句俗语来形容:哥喝的不是茶,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宋徽宗赵佶是个茶痴,在他口中,茶之道就更加玄妙无比:“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
【斗茶】
3、茶叶和生活
茶叶,在明清时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用品。
明清时期由于茶叶种植技术和饮用手法的发展,使得平民能够消费得起,以及更能够接受茶叶多样化的口感。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将茶叶和民众生活结合在一起,例如当时娶妻下聘还流行“茶礼”一说。
《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曾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到了近代,民众饮茶,又更多了一层物语:忆苦思甜,苦尽甘来。
⑧ 两晋南北朝后茶文化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着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着——《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着,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网络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着《大观茶论》一书.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征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⑨ 由东晋开始,茶的详细发展
品茗,讲究茶好、水好、器好,还要有平静如水的心境和清幽安逸的环境,古代绘画中常见的烹茶之所如僧院、茶亭、山涧、松下等,便是如此,同时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如果我们在品饮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中华茶文化的了解,便能“完全”融入茶的天地。中华古茶文化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它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着《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茗的一系列变化。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