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诗经发源地是哪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先秦的《诗三百》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先秦时代的一部古书,但在当时一些文献提到它时,只称它为《诗》或《诗三百》,并未见《诗经》的名称。称它作《诗三百》,是就它的篇数说的。但若把全书逐篇数一下,实际共有305篇诗,那么《诗三百》的名称,实际上是就诗篇的约数说的。
从诗到经但后来为什么又出现了《诗经》这个名称呢?据考察,这名称是从汉代开始的。先秦儒家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对《诗三百》这部诗集非常重视,曾经用它作教材来教学生,又对这部书说过很多评价很高的话。这样,《诗三百》这部作品,就与孔子关系密切起来。到了汉武帝时代,为了统一思想,便抬高孔子的地位,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看作至高无上,于是就把《诗三百》列为儒家的五部经典之一,从此就有了《诗经》这个名称。
⑵ 《诗经》出自哪个时代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成就了它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其作品内容广泛,语言艺术高超多彩,节奏优美,音乐极其优美。我从:开始
一,《诗经》的起源
二,《诗经》的发展
三,诗经的形成
三个方面来说明《诗经》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诗经》的产地
《诗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命运。为了取悦神灵,维护国家的统治,他们把祭祀提到了国家的根本地位,希望通过祭祀得到神灵的祝福。
比如:8月剥枣,10月领饭—— 《七月》;七月火,九月衣—— 《七月》讲季节对生活的影响。还有比如,女人不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者也是无知的,德行二三。—— 《氓》,这是个好主意。龙小姐哟,叫人翻来覆去睡。—— 《关雎》
还有大量反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勒索、攻击和兼并劳动人民的诗歌。通过这些诗歌,底层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得到了生动的表达。比如《魏风伐檀》就描述了一群伐木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唱歌,斥责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无庄稼,无庄稼,无打猎,无打猎,无郡县,无君子,无素食”。《国风》有很多作品,反映了繁重的劳动和兵役带来的灾难。如《唐风鸨羽》所述,是因为无休止的劳动使人无法从事生产,无法赡养父母妻儿。《魏风陟岵》通过讲述劳动者记住父母和兄弟的指示的故事来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邶风击鼓》和《王风扬之水》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伴随着徭役和兵役,出现了很多让人想到女性的作品。具体表现为军人厌战恋家,妻儿思念征兵。如:《召南殷其雷》,《卫风兮》,《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等。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通过有节奏的艺术表现手法,感人至深。
b,《雅》
《雅》大部分记录了周人,的正面音乐,分为《小雅》和《大雅》。
《大雅》主要是一系列赞美赞美的诗,讲述周武王推翻残暴的商朝,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拥有者的政治成就。赞扬武王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奴隶制为农奴制,缓和了生产关系的矛盾,极大地改善了全社会的精神和思想,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小雅》,生于西周晚期,东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诗,对当时时政、战斗、婚姻等都有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在这部分内容中,有一部分是贵族祭祀音乐。比如《小雅》,《楚茨》,《信南山》,《甫田》等。《大田》都表达了祭祀期间祈求丰收的内容,也描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至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小雅》这几篇文章,是歌颂从周族,始祖后稷的建立到武王商业的覆灭的历史功绩,其中有一些神话的传说,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生活场景。
《采薇》中的《出车》、《六月》和《小雅》描述了周宣王针对海龟的一些军事活动。西周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反映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作品。比如《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巧言》,《青蝇》,《大雅》,《民劳》,《板》,《荡》等。
c,《颂》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祠堂的音乐歌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我们来看看这首歌《周颂天作》:
天是山,王是荒。他成功了,文王康成功了。他齐一,有一趟矣。留着给后代。
――这首诗描写了周朝祭祀的情景,以某种形式表达了周的强大力量,预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时的周朝采用的是以“礼乐治天下”为原则的分封制。《周颂》都是西周早期周朝祭祀宗庙的歌舞。它用优雅的文字和篇章赞美祖先的功绩和美德,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祈祷幸福。还有几个关于当时农业生产的故事,比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我们可以了解西周早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鲁颂》是鲁贵族对宗庙使用的一个动作,其中《泮水》和《閟宫》是朝臣对君主的歌颂,有很多夸张的描写,对韩大夫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商颂》是宋国贵族祭拜商王祖先的颂歌,如《玄鸟》、《长发》、《殷武》等。描述了商人民在建国初期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是贡品,但还是挺气派的。
总的来说,《诗经》年的周朝民歌用各种各样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也表达了他们对奴隶主压迫剥削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国风》大多以写实为主。而《雅》 《颂》等章节则通过华丽优雅的篇章讴歌祖先,祭神。他们的艺术形式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为后世的社会道德礼仪奠定了基础。
《诗经》的形成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什么都不会说。”作为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横跨数百年。它包含311首诗,所以也被称为“300首诗”。最终版本在春秋中期,原名《诗》。汉武帝时期,由于五经的诞生,《诗》 《书》 《礼》 《易》 《春秋》变成了《诗经》。
毫无疑问,《诗经》绝对是中华文明的不朽经典。春秋时期,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动荡时期。《诗经》的编撰,给当时乃至后世两千多年的人们带来了极其重要的精神寄托。它以非凡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它所表达的东西成为后人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源泉,为中国的历史文明奠定了基础。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优美的音乐还是民族风格的民谣,无论是喜是悲,相聚还是离别……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思维,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了所有创作者的高度赞扬。
⑶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它起源于谁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在奔流不断的历史长河当中也涌现出了很多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都是一笔又一笔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去珍惜。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有很多古代的文化瑰宝都是用文本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所以到现在,这些文化财富都是有迹可循的。《诗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它里面一共收录了305篇诗歌,每一篇的作者都不一样,而这些诗歌的收集者就是政治家尹吉甫。
三、收集者《诗经》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所着的一本书,《诗经》当中的诗歌也并不全部都是由一个作者写成的。这305篇诗歌是由当时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尹吉甫收集起来的,他把这些诗歌收集起来编纂成了一本书,就是《诗经》。对于他们收集诗歌的原因,又有学者觉得是因为要满足当时歌唱的需要,所以有一部分的歌曲被收集起来献给了朝廷,另外的一部分则被收集起来做成了《诗经》。
⑷ 诗经属于荆楚文化吗…
不属于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⑸ 请问:诗经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
情诗发源地。
⑹ 《楚辞》和《诗经》是属于贵族文化还是平民文化
作楚声,刘向整理古籍、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呈现上述修辞特点有各自的原因,他们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创作出和谐自然的诗歌: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中原风气给予《诗经》众多平民作者纯朴的思想意识、宋词;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地风貌给予屈原丰富的想象力,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先河,都以时代标名,都有它独显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赋比兴”的用、用词凝练、激奋沉郁的修辞特点。汉武帝时。从形式上来说。这说明它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农业祭祀、和谐中正,包括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各个阶层,战争徭役,感情热烈却不乱章法,题材十分广泛,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 加上它的作者层次众多。 【诗经】《诗经》的原产地是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以及长江地区,《诗经》在语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体裁上。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呈现出铺张渲染。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运用楚地方言、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元曲。《楚辞》以六言为主,呈现出简洁精练,“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无论是春秋的《诗经》、秦汉的辞赋,把屈原、篇幅短小,还是唐诗。从语言角度分析、明清小说、恢弘奇丽:你好liuhua ,《诗经》以四言为主,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多状貌语和虚字。而“书楚语、叠音词,定名《楚辞》,语言朴素,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所以它的内容很丰富,男女情爱,他怀着对 国与 君的诸多复杂情感写下《楚辞》,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从此、取材奇花异草,运用词头词尾。《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纪楚地,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篇幅较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叠句的使用,不事雕琢
⑺ 诗经发源地是哪
河北省沧州市的河间,是“诗经之都,中华文学发源地”。
每当捧读《诗经》,人们自然会想到毛苌在古城沧州河间播讲《诗经》的贡献。毛公者,汉儒毛苌也。河间国(现河北境内)国王刘德尊儒,在河间国北部设“君子馆”(今河间市君子馆村)招徕四方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毛苌是其中一人。毛苌承其家传,不仅诵其诗,而且解其义,对《诗经》颇有研究,得到国王刘德的宠爱,封为博士,从此,毛苌在河间的君子馆、诗经村、三十里铺三处讲学传经,传习弟子(诗经村君子馆村由此得名)。当时,全国讲诗经的就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内容有误,故鲁诗亡于西晋.齐诗魏代亦亡。韩诗无人传人,三家废。唯有毛诗“最得其精”,尊为“六义宗工”,流传于世,对历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被誉为诗歌之源。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诗祖,在毛公卒葬的三十里铺修建了毛公祠及毛公书院。据记载,1932年,毛公祠、毛公书院依然保存完好。当年,一位有心人用相机拍下了毛公学院的的外貌,现在该照片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文物研究室,这幅有着极高历史价值的照片,可让今人一睹当年毛公祠的风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毛公书院、毛公祠遭日寇严重破坏,残壁断垣至七十年代已不存矣。河问,作为河间毛苌《诗经》的传播地,“文革”中,毛公祠与当地民间保存数干部《诗经》虽横遭毁焚,但至今在三十里铺、君子馆、诗经村一带讲起毛公来,不仅妇孺皆知,而且皆有景仰追慕之心。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谓中华文学的光辉起点。然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包括《诗经》在内的诸多儒家典籍被焚毁。但是,《诗经》是易于记诵、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都是源自河间毛诗一派的传本。由此,河间自古就被誉为“诗经发源地”。其实,又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文学发源地。
⑻ 《诗经》与《楚辞》被称为北风南骚, 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两者不同的风格有什么影响
中国文化向分南北,《诗经》属于北方文化系统。洪湛侯在《诗经学史》中谈到:十五国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南到达长江流域;《大雅》《小雅》产生在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周颂》的产生地在镐京(西安),《鲁颂》的产生地在山东曲阜,《商颂》的产生地在河南商邱[14]。可以说《诗经》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北方中原平和包容的风土人情给了《诗经》温婉、中正的养分,因此《诗经》虽有怨刺却不偏激,而是在和谐的节奏中平实倾吐。
⑼ 诗经 的文化背景
《诗经》的产生跟周人的礼乐文化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本身就是礼乐文化的产物。
《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绝不是编一本诗集那么简单的事。在现在我们要编一部诗集,可以说快则一个礼拜,慢则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编一本诗选,那是很容易办到的。
但是在那个时代非常难,而且在那个时代编一本《诗经》这样的诗集,绝不是简单地用来娱乐的,而是有政治的意义、文化的意义。
周人充分地发挥了乐的功能,以《诗经》作为媒介,全面地宣传推广礼乐制度,并取得了成功。
后来乐谱失传了,但是《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谐的韵律、感人的形象、深遂的思想为后人所喜爱并传承至今。
(9)诗经属于什么地方的文化扩展阅读:
周人能够在上下五六百年中编纂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诗集,这在当时语言、文字、音韵尚未统一,交通信息极不发达。
甚至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很松散的联邦政权时代的局面下,这部语言统一、音韵一致、结构完善的《诗经》能够产生并流传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作者就是周公。他们首先是收集诗歌,然后是整理诗歌,用统一的音韵、文字去改造诗歌,最后把它推广出来。
⑽ 诗经的城市是河南吗
不一定的,主要是黄河流域如河南、山西、陕西等。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商颂·玄鸟》说:“邦畿千里。”指出了天子所居国都管辖的范围十分辽阔。《商颂·殷武》又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商代都城城墙的雄伟气概。《绵》诗的行文完全是按照实际建筑的顺序一一展开:先察看地形,占卜决疑,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展现出对土地的重视及建设新城市的自豪之情。诗中所描写的城市建设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细节描绘具体而清晰,可视为城市建筑史上的宝贵史料。《大雅·文王有声》记载了文王“作邑于丰”,《小雅·斯干》篇亦记录了武王定都镐京的史实。“丰”、“镐”两都的遗存已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约25公里处的沣河中游被发现。
在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国”中不仅有宫殿区、居住区,还有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城的东部更是商业发达、人们常常活动的地区,所以在《诗经》中才多次出现“东门”的意象。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直赋城东门外热闹场景,其间城市居民郊游的场面写得十分热烈生动。《周礼·天官·内宰》说:“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周人筑城后即划出一块地方设“市”(市场),城邑市场里的“肆”,按惯例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卖酒的场所自然被称为“酒肆”。《诗经·小雅》一首《伐木》篇写道:“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意思是说,有酒就把酒过滤了斟上来,没有酒就去买来。从诗意看,似乎西周时酒随时都可以买到,人们也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买酒。在今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的宫殿遗址内,发现了一处藏冰的窖穴,容积约190立方米。冰窖在古文献中称为“凌阴”,据《周礼·天官》记载,“凌人”掌管冰政,十二月斩冰藏入凌阴,以供来年天暖时使用。由此推断,周王室和诸侯国的都城内,都应有藏冰的凌阴。《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秦都雍城凌阴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诗句的解释提供了实物例证。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居住在城市中的是“国人”,在城市中过着远优于乡野,优于所谓“野人”与“小人”的富裕生活,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诗经》中25次提到“国人”,如《曹风·鸤鸠》中的“淑人君子”戴着青黑色的皮帽子,腰束丝带,举止彬彬有礼。相当一些篇章描写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更见其奢华铺张,他们在歌乐宴饮中“钟鼓既设”(《小雅·彤弓》),席间是“清酒百壶”“ρ鳖鲜鱼”(《大雅·韩奕》),加之美轮美奂的宫室,透露出城市生活的繁荣。《小雅·都人士》对城邑中人服饰举止的描写十分细致、全面:“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字句间清晰可见的“都人士”、“君子女”皆为都邑中人,而无论是眼前所见,亦或心中怀想的,都是城郭风景。
《诗经》三百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雅、颂本来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上层阶级所作;所谓风,即周代各国的地方乐调,共有一百六十篇。《国风》虽然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田间劳作的诗篇,但其形成也有城市为其文化背景,这是以往为研究《诗经》和中国诗歌史的学者所忽略的问题。我们研究《诗经》,要将其还原到《诗经》时代,不能像过去一样只将其拘泥为“民歌”。《诗经》的修辞相当讲究,而远非乡村朴野的歌谣可比。在礼乐文明只被少数人垄断的两周时期、在孔子开创私人授徒讲学以前,只有贵族阶级才有占有文化的权利,普通劳动人民根本就没有学习的资格,又怎么谈得上文学创作呢?《诗经》是研究先秦历史、民俗、礼乐文化的丰富史料,无论其是民歌与否,其文学和史学价值都是不容抹杀的。
首先,《诗经》的一些篇章生动描绘了国家和城市兴起建设的场景,是城市发展史的形象记录。《击鼓》篇中所写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表现将士离开刚刚建好的城市出征打仗的抑郁心情。这座城市建设得很坚固,有环绕的护城河与高大的城墙,生活环境相当优越。《緜》中则叙述了周王朝所建设的都城王宫的富丽豪华,“皋门有伉”、“应门将将”,王都的城门十分高大,王宫的正门庄严堂皇。诗中还具体记录了建都从选址、察看地形、占卜风水,到划定区域、设计经营、宫室祭坛分布等等详细的过程。对于今天研究城市建设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参照系。“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定之方中》)把卫文公率领人民迁徙至楚丘,在那里营建都城宫室、种植树木、发展生产、终于复兴的业绩,给予了史诗般的赞美。《商颂·殷武》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赞叹商代都城的城墙之高大气派四方无比。而且第一次把厚重的建筑比喻成翅膀,美丽的都城好像要展翅飞翔。这不能不说是用诗歌反映古代城市生活的佳构、杰作。《宾之初筵》一诗更是以朝廷高级宴会为题材,对贵族奢侈生活和失去礼仪、丑态百出的批判与嘲讽。权势者在法理的名义下,把制度和礼仪不过是当作一块遮羞布,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暴露了城市生活的弊端。
中国城市的早期规划设计中体现了两大元素,一是城——以城墙为基本特征;二是市——以市场构成城市的繁华。也就是说城市有着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既有宫殿区、居住区,也有手工业区、商业区。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来说,《诗经》最早把市井风貌与市民情感融合起来,诗歌中不断出现的“东门”、“北门”、“城隅”等意象,是极好的城市布局的解读。古时的市场多靠近城门,是出于交通与物流的方便之计,同时也为情爱男女提供了较好的约会地点。《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十分生动的描写出东门一带热闹繁华的景象,男主人公在众多的美女中寻找心上人的画面也格外动人。《静女》中有“静女其姝,俟我与城隅。”约会地点是城墙拐角处。《东门之墠》有“东门之墠,茹藘在阪。”说城门外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土坡上绿草如茵。城市有着亲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北门》中有“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写一个小官吏工作在城外,整日劳苦,还要受家人的责备。“北门”也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意象。古代城市的市场城乡人均可参与贸易,生活服务行业也越来越多,分工更细致。《氓》中描写一个男子以抱着布匹贸易为名,来与女友约定婚期。人的情感与市场随之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
笔者以为,《诗经》不止是田园牧歌,也是古代城市的歌吟,它在表现都市文化生活时显现了更为丰富的情怀。“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简兮》)从西方来的舞蹈队伍,在卫王的宫廷上表演文武兼备的万舞,场面非常壮观。武者手持刀枪,文者手持羽毛和乐器,载歌载舞,洋溢着激情。这是描写宫廷文化生活的诗篇,代表着城市文化娱乐的高水平。《诗经》的诗歌中,不独风、雅、颂的抒情,还有一些对城市人群进行劝导和教化的篇什。
《相鼠》一首颇有思想的力度,“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讽刺无理、无仪、无耻的行为,强调讲究礼仪道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萚兮》这首小诗,是状写在休闲聚会的场所,有女子要求男子带头唱歌以彼此娱乐。于是出现了男女应和对歌的感人场面。看来,这群青年人大都有着歌唱的天赋,不仅会对唱,而且讲究和声,追求声乐的审美效果。我们今天的合唱或者对唱是不是找到了渊源?可见,城市社区和广场的群众歌咏表演活动古已有之,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鱼丽》则是一首宴请宾客的乐歌,表现了春秋时代饮食文化的特色风采。仅仅吃鱼就有许多的讲究,诸如:花色、味道、造型、摆放等,不厌其烦,还要有乐舞伴餐等等。不是都市显贵与豪富,焉有这样浩繁的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