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东亚大陆流域的先民就已开始进行酿酒和制作相关的酒器。比如仰韶文化遗址中就陶制酒器,包括五个小杯,四个大杯和一件葫芦瓶。遗址位于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出土最早的酒陶器。另外在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更多的此类酒器,距离今天已有六千多年历史,可以说这种酒器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出土时期排名靠前。它们出土说明了早期中国已经有了大批量生产酒的能力和制陶工艺的长足发展。由氏族公社时期升级到奴隶制时代到了夏、商、周三代,据考证当时已经出现了白酒。主要的证明是白酒的酵母菌曲大曲和酿甜酒的根霉菌曲小曲的发现。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在甲骨文中会发现一个酒的字鬯,它的含义是加香茅草或郁金香草酿制的香酒。可以说酱香型白酒已经出现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河北藁城商代前中期遗址出土了酿酒作坊遗址和酵母。而在河南信阳罗山蟒张乡商代墓中,罕见的出土一件密封的青铜卣。令人惊奇的是卣内尚保存着香酒,经对卣古酒色谱测试结果显示100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酯。古酒虽经3000多年水解、醇解、氨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仍保留着浓郁型香酒的色泽。
周代对于酿酒工艺已经做了总结,对于酿酒的食材、泉水、酒器的陶器质量、火候都有记载。在《礼记月令》已经强调了高粱和稻米数量配比问题,对于酿酒的酒曲要保存干燥和注意有效保存时间,以免过期;同时浸米和蒸米要使用专门的清洁陶器,使用的泉水要保证清澈。
当时的王朝的宫廷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酿酒官:大酋。主要的职责除了酿酒工艺的传承还有品控。夏商周三代已经把酒分为了三类:清酒是久酿滤去酒糟的米酒;醴酒是短期酿成的连糟酒;香酒是用香茅草或郁金香草加在米酒中浸泡的酒。
《国语周语》记着周宣王宴请百官喝香酒的记载。屈原的作品中《九歌东皇太一》有一句奠桂酒兮椒浆,在东周时代已经出现了桂花酒。战国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各类药酒。河北省满城刘胜夫妇墓出土30多个高达70厘米的大陶罐,罐上朱书各类酒名和数量,出土时罐内仍留有酒的痕迹,估计当时所装的酒共达10000多斤。这个生产规模可以说已经遥遥领先于当时其它古文明了。
中国可谓是酒文化大国,从古至今传世的比较着名的中国酿酒专着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造神曲并酒》,宋代苏轼《酒经酿酒法》和朱翼中《北山酒经》,李保《续北山酒经》,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的《论宋酒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酒》,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酿造类》,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酒母》。
现在中国还保理很多酿酒基地,很多都是几百年以上的酒窖。泸州古酒窖明代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现在是知名的古窖名酒基地。中国米酒浓香、清香、酱香、豉香、肉香、米香等多种香型,而各种香型的米酒已经延伸出很多的知名品牌。
❷ 请问鸿茅药酒为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先谈起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例如我国的京剧、中医针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实体性不依赖物质,但是却与人的创造紧密相连,既然与人相关就不得不考虑人类社会的功利性,“非遗”存在的目的就是保护并传承这些文化,避免在不同程度上的过度包装和物化。
他的心中大喜,在凉城县鸿茅古镇,买下鸿茅镇的酒酿制缸坊,将自己祖传的药酒秘方,加上自己北上途中所以收集到的药材,将之融合在一起,这就是“鸿茅药酒”的由来。
公元1830年,鸿茅药酒被进贡给朝廷 ,也被皇帝钦定为宫廷御酒 。
“鸿茅药酒”是一种养生产品,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等多种疗效,但仅仅依靠药酒是不足以根治疾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的临床治疗。
鸿茅药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传承的不仅仅只是药酒,更多的是前辈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❸ 酒文化与民俗融合发展的建议
酒文化可以从美食出发,将酒的文化融入节日特色的美食之中,也可以将酒的文化慢慢与生活的许许多多的东西联系相关,从而进一步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