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医是一种文化吗,你怎么看
现在的很多中医,都在向西医的价值评判标准靠拢,尽量迎合西医,不能形成自己在文化上的一套话语体系。实际上,中医跟西医不一样,它有一种功能性的东西,比如经络。解剖时,你根本看不到经络,但它确实存在,依托经络学说来治病,也确实能起作用。但西医注重病理性,它属于西方科学的一部分,它非常强大。西医对功能性的东西感到很陌生,甚至不能理解。那么,它——包括相信它的人——就有可能不信中医,觉得它不科学。所以,中医迎合西医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建立一种强大的文化体系,建立一套能让世界认可的、普世化的理念。如果它贯穿了一种能让每个民族都接受的文化、精神——类似于基督教那种博爱的理念——它就会走向世界,与西医实现平等的对话。
但是,现在的很多中医都做不到这一点。直到今天,中医行业很少出现划时代的大师,无法超越《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经典的境界,甚至一直达不到那样的境界。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医大师也应该是文化大师,而不仅仅是医学上的大师。就是说,除了精通医术之外,他还必须是一个文化的集大成者,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化含金量。因此,他不但要钻研医术,还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简言之,他不仅要重“术”,还应该重“道”。
‘贰’ 中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世界有两大医术,一个中医,一个西医,中医治本所以缓慢,西医治表所以快速,现在很多人不承认中医,说中医都是幌子,没有一点点实用价值,但其实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中医,中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神农尝百草是真的,本草纲目是真,就连我们炖只老母鸡要用补药也是真的,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这足以说明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屠呦呦所获得的诺贝尔奖就是中医强大的体现,在古典里面,屠呦呦发现青蒿有治疗疟疾的先例,所以这足以证明中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应该为之自豪。
‘叁’ 中医文化内容有哪些
中医文化内容有:
中医文化包括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卷无非是在表明我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执着,人们既是传统的捍卫者,也是文化的诠释者。
如此强烈的历史意识表现在中医文化当中,造就了中医学浩瀚的注释、发挥之作。这种寓创造于解释,寓革新于继承的发展模式,保证了中医发展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使得千百年来的医学理论及其表达方式、评判标准等有着系统的统一性。
中医文化的特点:
中医学注重“德”的作用。所谓德,就是能够正确履行自己职责一种品质。在传统中国哲学中,四季变化都是天的德。生养万物是地的德。
周朝代替了商朝,周人认为是自己的德起了决定作用。殷商失去了领导天下的德,所以失去了天下。周人履行了领导天下的职责,所以得到了天下。所以,周立国以后三千年,中国人一直注重德的培养。这种观念,被用来观察分析人的生理现象。
‘肆’ 中医文化精髓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五千年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丰硕成果,中医药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医学系统,并经受住种种考验流传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说明这一医学系统本身的确存在着独特的优势。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善用这一优质健康服务资源,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5中国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便通过三大专业展区(中华名医展、中华名药展、大健康服务业展区)、九大主题展(名医资源与产业、名药资源与产业、中医诊疗产业、保健调理、养生美食展、养生旅游展等)及丰富的同期活动(中药炮制品大赛、大型义诊、健康大讲堂、中医文化展、养生美食节、传统武术表演等)全面展示了中医药的精髓——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的情怀;突出治未病,提倡未病先防的理念;从系统性的角度把握人体各个部分,采取中药材内/外用、食疗、传统武术、怡情养性等多位一体的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展会这与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宣扬“大健康”理念不谋而合,也是中医药具备明显优势的有力证明。
中医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医药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以中医药为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推进生命科学研究,这是值得我们后代骄傲并接力传承下去的事业,2015中国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的宗旨“传承、推广、创新、济世”即是源于这一信念。唯有抛开种种成见,以客观的态度认识了解中医药的精髓,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取其他医疗手段的长处,去除糟粕,继而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中医药的发展,最终才能将中医药发扬光大,让中医药传播得更广更久远!
‘伍’ 中医文化名称是什么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陆’ 为什么说中医是一种文化
从文化角度看,任何有历史的人类活动都存在文化现象,文化乃人类精神文明之体现。中医从文化角度看是文化,从技术角度看是技术,这和吃饭一样,饮食如果文化之,就显得高雅,如果物化之,就显得粗陋,狗不讲文化所以吃屎,只要管饱就行。中餐是技术,中餐是文化;中医是技术,中医也是文化,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柒’ 什么叫中医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着,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名字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名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名字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何以为证?“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了“中医”一词,那时西医还不成系统,更没传入中国(西医传入中国是在西汉以后又过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汉人连西医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为区别“西医”,而称中国的医学医术为“中医”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当然,今日“中医”一词指中国的医学,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会明白大夫为何常说滋阴、补阳、调理……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为多源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着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
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传统医学在走向现代化。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格局将会对这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作出客观的再现和评述。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会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着名的近代着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捌’ 中医文化到底是文化还是艺术你怎么看
中医是文化,是技术。中医不是艺术,但具备艺术的气质与神韵。宏观世界可以测量,因此,他容易被认知,也容易用数字具体表达。微观世界甚致超微观世界,深不可测,妙不可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所以,不容易被认知接受,表达的也比较抽象。一个宏观的物体被不断的细分,成为颗粒,分子,原子,虚粒子,最终是一种无迹可寻的存在。中医概念中所说的精气神,经络,属于人体内隐藏的超微观系统,是形而上的东西,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能力,所以说他是迷信,是艺术。一些人也就是拐着弯想说它不具备科学性。其实认识真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科学实证,二是修行感悟。宏观领域容易实证,微观领域只能靠证悟。
‘玖’ 中医算一种文化吗
算,因为古代都是流行中医,而且中医不同于西医,它可以治本,而现在西医最为普遍了,所以物以稀为贵,那么中医也算一种文化。
‘拾’ 如何理解中医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