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家书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书,指一个远在相当于现在外地或外国的地方时,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信中包括了自己在外的事等等,较多的是平安信。在电报普及之前,家书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B. 在手写书信逐渐逝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
这书写书信,昨天失去的,今天的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些传统文化,要经常的去参加一些书法比赛
C. 郑板桥的家书反映出哪些社会经济政治思想信息
2017年第6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c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7年1 1月郑板桥家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魏来,陈延斌
(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除文学与艺术成就非常显着外,郑板桥家书及教子诗文在中国家训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郑板 桥家训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清廉自持,尊农爱农;尊重人格,平等待人;进德修身,蒙以养正;谦恭处事,推己及人等。以家书载体直接实施教化,以诗词歌诀渗透教化,教化内容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强等,是郑板桥家训思想的鲜明特色。郑板桥家训的为官之道对当前我国官德建设,治家理念对我国和谐家庭建设,教子之道对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美德养成,处世之道对我国公德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郑板桥;家训;为官之道;治家理念;教子思想;处世思想
中图分类号:B823.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17)06-0078-06
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 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1]家书作为家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中国封建社会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家书文化中,郑板桥家书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家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历代家书中的上乘之作。郑板桥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挥笔自如,随想而至,真知良言蕴含在平淡的家常事务嘱咐之中,反映了他为官理政、修身齐家、处事 为人的理念。除家书外,他的诗文中也包含着家训教化思想。挖掘郑板桥家书与诗文中蕴含的家训思想,对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和伦理建设都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一、郑板桥家训思想的基本内涵
郑板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且深受儒家人世思想影响,他忠君爱民,关注民生,尽职尽责,廉洁 奉公。作为封建官吏,他认同并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又追求真善美和士大夫的完美人格。他在 为政、齐家、教育、民生等领域的思想都有着不少独到的见解。
一是清廉自持,尊农爱农。受以“仁”为中心的 儒家政治思想的影响,郑板桥政治思想也以“仁”为主线,大部分家书中所表露的思想都从仁慈亲民的信念出发,以民为本、爱民恤民。这种思想贯穿于他为政之道的始终。
据曾衍的《小豆棚杂记》一书记载,郑板桥到范县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让人在县署墙壁上挖孔穿洞并与街市相通。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使得人们 既费解又觉得可笑,有人问他好好的墙壁为什么挖这么多窟窿,郑板桥风趣地回答:出前官恶习俗气耳”。在旧时官场上,这种大胆的行为是要冒着树敌的风险并可能陷自己于水火之中的。但郑板桥就是要以这无声的宣言来表达自己跟旧官场决绝的态度,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立下了自律戒条。郑 板桥虽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但受其人仕前贫苦生活经历的影响,很多思想理念都不同于其他官吏,而是有着浓厚的爱民情怀和仁爱思想,这在 他的家书与诗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十二年的为官生涯,他忧心民生,勤政为民。他在《墨竹图题诗》中所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2]2,即是最好佐证。正是因为他心中时刻为民着想,加之清正廉洁,才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与爱戴。
郑板桥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封建官员。在以“士 农工商”为序的择业观念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他一反旧俗地提出重农思想,并将“士”列由为四民之末。这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公然挑战,由此 可见郑板桥对农民的重视程度。对于郑板桥而言,
收稿日期:2017-06-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项目编号H Z D B007)。
作者简介:魏来(985—),女,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训与伦理学研究;
陈延斌(955—),男,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家训文化、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D. 《傅雷家书》中到底值不值得看如何看待书中所展现出的父爱
家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有着教育功能。《傅雷家书》也不例外,书中的教育理念、父子相处模式、沟通形式等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品读的。
E. 古代的家书是什么形式
古人写家书,一般都是用“八行书”的宣纸信纸,十六开(B4),红色的格子,毛笔书写。 古代的人们写信,有一定的格式,还有“尺牍”用来参考。从称呼、问候、用词、礼节,都有可供参考的细节。 一般百姓人家写信、来信,那可是一件大事情。得求人写、求人读。那时没有邮局,都是托人捎带。
中国家书的源流体例和格式,书信既是散文中具有实用性质的文体,又是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家书,是书信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许多家书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他认为书信产生于春秋时期,产生的原因则是交往频繁的需要。
F. 家书文化传承已久,傅雷家书流传至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首先赞许儿子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的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2、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3、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4、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5、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6、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6)家书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书籍简介
傅聪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象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1966)
G. 红色家书的内容简介
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家书又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红色家书》中所表现的更多是真、善、美的东西,其中所蕴含的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崇尚科学、亲情和谐等等理念,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极为吻合的;几乎每一封家书都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这与和谐社会对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非常一致。因此,编辑整理优秀家书,大力弘扬家书文化,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其中大部分家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在这封家书中,他袒露了一个战士的情怀:思念亲人,但又无私无畏。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一个革命者,影响一家人。天津解放前夕,青年学生杜峻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不仅用忘我的工作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还鼓励弟弟妹妹们学好文化,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他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说:“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 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终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