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的文化有哪些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精华所在。
1.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
2. 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
3. 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4. 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㈡ 年轻人去上海还是深圳打拼比较好
两个城市各有利弊。看自己选择。
上海和深圳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观念都比较开放。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好多人选择去深圳和上海打拼,不确定去哪里发展,在上海的说上海好,在深圳的人说深圳有活力。
3、从两个城市的年轻人的比例来看,深圳年轻人更多一些,而上海年轻人比较少,从这个可以看出深圳比上海更加有活力,而上海老龄化比较严重,因为老人多,所以创新不够,导致一些知名的企业不多,一些知名的民企也不多。
4、从长远来看,上海是一个大城市,所以其辐射能力远远要高于深圳,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从小范围来看,辐射南通,苏州,无锡,嘉兴,杭州等地。而深圳的辐射能力,仅仅局限于珠三角。
㈢ 上海有它的本土文化吗为什么上海看到都是西方建筑
上海市的建筑文化有什么特点;
1、古典建筑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西摩会堂,以通贯两层的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一对方形壁柱形成门廊,穹形拱顶的会堂可容纳五六百人。记载着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留下的生活印记,于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马勒住宅,以北欧挪威住宅风格为主,同时结合欧亚多种建筑形式,以风格的奇特别致闻名,被誉为是一幢“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奇特”的建筑,更蕴含了一个小女孩童话般的梦境。
2、海派里弄
从石库门里弄,到新式里弄,乃至花园里弄、公寓里弄,这些中西合璧、上海风情的里弄住宅,形成了上海近代特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
作为上海着名的大型新式里弄住宅群,“大胜胡同”有3层朝南向砖木结构房屋116幢,行列式排列,住宅外墙为拉毛饰面,窗口、檐口、墙隅等部位镶拼清水红砖边饰。
作为新式石库门里弄的代表,震兴里为清水红砖墙面。荣康里是清水青砖墙面嵌红砖带式。德庆里水泥砂浆仿石砌墙面。特点为街面的牌楼与弄内的房屋连为一体,各弄首的牌楼上的雕石花纹各有不同。
3、老建筑新地标
位于陕西北路的荣氏老宅,立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而平面布置、内外装修等方面则偏重中国传统风格。2017年,经过6年精心修缮,荣宅以崭新姿态重新亮相。人们可在此近距离感受时尚与历史的碰撞、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1885年“张园”开始对游人免费开放,成为当时上海最大也最有特色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和娱乐场所。国内的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均在此亮相。目前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大,拥有中后期石库门种类最为齐全的建筑群。
2019年启动了对张园的升级改造,将建成“中央文化街区”,集商旅文为一体,立足南京西路“永不落幕”后街夜色经济建设,打造摩登时尚新地标,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㈣ 上海地域文化特点
A不合题意,“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明上海城市文化并不缺乏鲜明的地域色彩;
B不合题意,“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明“海派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C不合题意,“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建筑与所有的商品,都要同全世界最先进、最时髦的水准接轨”,表明“海派文化”各种文化相互影响;
D符合题意,“这种精神,成就了上海的摩登、时尚和辉煌,也使得上海城市文化流质易变,缺乏底蕴;灵活有余,定力不足”,表明城市年龄轻、发展快对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故选:D.
㈤ 上海文化有什么特点
谈到上海文化为什么叫做海派文化?这就要从它的历史说起:1843年上海开端口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就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了海派文化。此时,江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和随和。吴越文化包容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人际关系,在开端口之后,这些先进的事物迅速被当地人接受,并且与当地的吴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㈥ 上海的近代才发展的,那古代上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史前文明
上海土地是在不久的未来形成的地质历史。超过6000年前,只有西部青浦,松江和金山三个城市。这些土地是湖(特别是古湖湖的胆量后形成的清浦。)和湖畔平原。从那时起直到媒体中间,土地非常缓慢,3000年前,嘉定,闵行和奉贤三个主要是或部分形成。此时,包括市中心在内的其他地区仍在海平面下。
在唐代,上海地区农业,渔业和盐业有一定的发展。在天宝的第10年(751),沃德县(县城现在是宋江区),这是苏州的管辖,是上海县。开始。
1292年(对元二十八年),元王朝正式成立上海县,县郡,黄浦区,上海,鸿浦区(包括原版南),属于松江,这是上海建县的开始。
明亮的
中文版《青龙杂志》,利马Siri和徐光琪的插图
上海地区徐光琪墓明朝,上海地区一般都在乌屋河(苏州河)南部,它是南芝,宋江南芝的管辖,最初配备了配备了嘉定县和崇明县。
在明朝,永乐尼姑,在15世纪初,为了解决吴勇河长期淤积的问题,无需访问,政府主持了一个称为“江浦快递”的大型水利项目,扩大了黄浦江下游和吴勇河。事实证明,吴勇河下游成为黄浦河的海水道,吴勇河成为黄浦江的支流。从那时起,黄浦江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航运渠道。
到洪志新年(1488 - 1505),上海县已经“人物的人物,有很多财富,盖子可以用作江北县,这是东南着名。”县治理表格5主要街道:新云巷,XINLU巷,熊巷,明治巷[2],到嘉靖年度,县治理街区已增加到61,形成道路网络[3]。上海地区商业水库是林丽。上海智县后240多年来没有墙。直到1553(嘉靖年度),为了抵抗尴尬,他们在2个月内建造了椭圆形上海墙,4.5公里长,高7米,开设6个城门,包括黄浦河开设3个城市门:陶宗门(俗名小门),王朝,宗门(宗龙门),朝阳门(萧山门),这3个城市盖茨和银门西部(旧西门)有水闸。这座城市对水分河流开放,宽度约20米。如在城市,在城市,河网络很茂密,大多数街道都是建造的。这座城市的主要河流是赵家浜,大龙门和老西门,东通黄普河(在路上南部的百色和富裕东路),西部可以大同江省。此外,有方邦,Xuejiabang等。
在明代,松江屋拥有该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㈦ 你觉得上海是缺少文化底蕴的城市吗
上海古代经济中心与现在不同,而是在4000年前成陆的松江(今天的上海市区原为上海县,是松江府底下的一个县城,并不是小渔村哦)。早在古代便有了"买不尽的松江布"一说,同时属于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跟苏州、杭州、南京、洛阳、西安、北京比可以说文化底蕴不如,但绝对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文化底蕴还是不错的。
然而上海的文化登顶是近代,近现代两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沧桑巨变,上海是它完美的缩影,大量近代作家在这里发出一个觉醒民族的咆哮。在民国时期,上海同时兼具经济、文化(大量文人学者、一些高等学府)、政治(南京官员娱乐常至上海)中心的功能。
上海绝对不缺少文化底蕴,你要找那股江南的味道,可以去松江探访小桥流水;要探秘中国的近代篇章,上海则是不二选择
㈧ 民国时期为什么上海能融合东西方文化 为什么当时单上海繁荣发展且融合东西方文化,堪称东方巴黎
1842《南京条约》后,上海对外开放,也成为英租界,在较早时期就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同时也是旧中国较早融合西方文化的城市。之后,由于靠海,交通便捷等优势的影响,政治经济集中的辐射作用下,多种文化融合发展
㈨ 介绍一下上海地理 文化 经济
上 海 市 概 况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 31 度 14 分,东经 121 度 29 分。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地处南北海岸线中心,长江三角洲东缘,长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宽阔,地理位置优越。全市东西宽约 100 公里 ,南北长约 120 公里 。
上海市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密布,西南部散见小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约 4 米 。
------------------------------------------------------------------------------ 历史文化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大约在六千年前 , 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 国春申 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 “ 申 ”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 50 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上海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个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小方言,发展成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地点方言。特殊的城市,特殊的方言,为语言方言专家提供了一片有特殊价值的研究园地。
------------------------------------------------------------------------------ 行政区划
全市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 20 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等 10 个郊区。
上海是中央直辖市,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海港,上海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 经济发展
2003 年, 全年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大关。上海经济增速保持在11 . 5%-11 . 8%之间。基数已经相当庞大的上海经济,又保持了第12年的连续两位数增长。
2009年度,上海全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42789元,月平均工资为3566元,比2008年度增长了8.3%,全年经济总量14900.93亿
------------------------------------------------------------------------------ 人口民族
上海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949 年,上海人口仅为 520 万。至 2001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达 1327.14 万人,是解放前的 2.6 倍。 2001 年,全市人 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093 人。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功能日益强化,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外来流动人口达到 387.11 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为 103639 人, 53 个民族成份。
------------------------------------------------------------------------------ 旅游资源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了解上海的这个重要特色和背景,到上海游览就可以有的放矢。
上海正在大 力发展以 " 都市风光 " 、 " 都市文化 " 、 " 都市商业 " 为主要内容的都市旅游,并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旅游圈,即以人民广场和浦江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 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及以佘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圈。
上海的建筑很有特色。外滩、石库门房子以及各种海派建筑、现代设施,汇聚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风格,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