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后喻文化是指什么
后喻时代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后喻时代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㈡ 后喻文化的介绍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谓的后喻文化,就是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
㈢ 什么是后喻文化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谓的后喻文化,就是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
简介
文化与承诺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总结道。
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㈣ 后喻文化对教育工作怎样的挑战
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家米德在其名着《代沟》中提出,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可以把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的文化;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后喻文化的挑战会有来自于长辈的心态和一种思维定式的阻碍。另外对于施教者本事也会有相当的压力,时代的进步,学生层出不穷的新思路新想法都会给施教者前所未有的挑战
㈤ 后喻文化的简介
这是对几千年文化的一种颠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很多学习观念已经悄然改变,互联网包罗万象,以前口头禅是不懂问老师,不懂问父母,现在成了不懂问“”。当我80岁的教授爸爸戴起老花镜,凑到电脑前,一笔一画地把我的字字句句工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时候,或许他的内心也有许多的无奈。因此,许多的师道尊严和长幼序列的观念已经随着时代而悄然改变,“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将成为美好的古典童话。
㈥ 什么是指青年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后喻文化是指青年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的研究》(1970)一书中提出。 在现代通讯、 交通 和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情景下,长辈只有虚心向小辈学习,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才能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未来。 米德认为后喻文化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 1970年,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在《代沟》一书中提出了着名的“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㈦ 后喻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日渐凸现和增多
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渐凸现和增多,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要求渐行渐远。合作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与效能的要求,体现后喻文化时代特征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亟待建立。
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坚持正确的伦理取向,在此基础之上,还要选择与遵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效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师生应当通过交流、沟通与对话,构建彼此尊重、民主、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后喻文化背景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应该是:
人格平等,彼此尊重 如今社会,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平等的追求更为强烈。因此,平等应该是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伦理的核心要素。首先,高校大学生与教师都是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每个大学生都有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的权利,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和自由的个体,学生与教师同样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高校里,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主要在教师手上。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摒弃“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的伦理取向,从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与沟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用心去践行教师的使命。
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要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当然,首先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包括尊重教师的人格、劳动等。当然,教师也应当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体现在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实现自己个性自由与全面地发展。
民主合作,共同进步 后喻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合作伙伴。适应时代新要求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更加强调民主与合作,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师生之间是以此为基础的人—人关系;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也强调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师生要取得共同进步必须摈除师生之间功利性的因素和干扰,必须注重师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很难找到民主的意味,但是,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则要求广大教师应当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遇到与学生利益有关的重大事件,积极征求学生们的建议,从而防患于未然,避免师生间不必要冲突的发生。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增强师生民主意识,才能实现师生的最优化发展。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沟通与合作,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高校中的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体现在教学主体及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型教学应当代替以往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讲授型教学。
另外,教师还应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最终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同时也巩固着师生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各种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当今高校里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获得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正在不断消解教师的权威。再加上,高校里师生交流的缺乏,师生关系表面化,日渐淡化甚至恶化。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中的师生关系亟待改善或重构。民主、平等、合作、发展、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改变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隔离、疏远的状态,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能,达成学生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鹄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