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理论制度文化有哪些优势

理论制度文化有哪些优势

发布时间:2022-09-19 09:09:51

A. 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还有哪些优势

:其一,“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其二,“在长期奋斗中党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是全面的,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首先,理论的优势表现在理论的成熟,它是稳定的、连续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满文化自觉与自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怕今天刮东风,明天刮西风,朝三暮四,令人无所适从。其次,理论优势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和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自身建设等。

B. 制度优势有哪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

2、具有最大限度的发扬人民民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治优势;

3、具有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优势;

4、具有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优势;

5、具有最大限度的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优势。

(2)理论制度文化有哪些优势扩展阅读

我们的制度当然还需要完善。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任务。

这就是要使我们的制度自信不成为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整体和局部的匹配上,都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制度自信,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制度自信。

C. 社会主义制度有何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根本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可能脱离人民这个历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存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而且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制度保证的直接承担者;不仅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知主体,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的价值主体,而且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我们只有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使最广大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政策的和法规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根本条件的。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按照人民的愿望拓展前进道路,是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人民的意志把握改革创新的契机,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努力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是社会主义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唯一途径。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深刻教训之一,就在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未能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结果导致社会主义严重偏离正确轨道,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和困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蓬勃发展,日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正确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自觉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自己繁荣发展的内在根据和条件,不仅能从后者那里获得万世不竭的“能源”,而且还将随着人民这个历史主体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的增长,使自己赢得新的更大的优势。
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由于社会多样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由于广大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增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将日益得到提升,他们创造历史的社会作用也将日趋普遍地凸显出来,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

D. 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制度的优势是政治保证优势、经济支撑优势、文化凝聚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思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 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哪些

人民日报带你读懂“中国制度”的13个显着优势

人民日报评论
2019年11月29日 · 人民日报评论部官方账号

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这些显着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人民日报评论版从11月7日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中国制度”的显着优势,解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之基、治理之道。我们特集纳整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着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有力保证

既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收借鉴其他制度文明成果,并随着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各方面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文】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文】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我们的制度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我们的治理才能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 【全文】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制度文明的发展,更体现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治理智慧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既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更为实现良政善治筑牢坚强保障 【全文】

坚持全国一盘棋

凝聚党心军心民心,集合人力物力财力,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让一切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的动力竞相迸发,才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全文】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全文】

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打下思想基础

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全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

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又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全文】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

正是将坚守道路与自我完善并举、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我们打破教条限制,根据时与势的不同灵活调整政策、推进制度创新 【全文】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既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才能让新时代的好干部不断涌现

注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大胆干、大胆闯,鼓励敢担当、敢作为的良好氛围【全文】

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文】

坚持“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全文】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全文】

F. 谈谈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理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既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弊病,又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病,是一种成功的探索;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必然性。把这个问题讲透了,我们的制度理论就更能够在学理上立起来、在实践上更顺畅。

(6)理论制度文化有哪些优势扩展阅读:

为了追求现代化目标,世界各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度体系。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在推动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两个方面具有重大弊端:

其一,它遵循资本的逻辑,哪里有剩余价值,经济就往哪里发展;

其二,这种发展又是自发的,政府管不了,在全球化时代就更难于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应的,其优势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着优势。分析起来,大致可以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几个层面去理解制度优势的内涵。

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点有哪些

1. 务实性。务实的核心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产物。
2. 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即这个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人民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这一本质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二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目标。三是以人民赞成为价值尺度。同时,这个理论体系本身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吸收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力的结果。
4.开放性。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阶段性特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在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将为这个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其自身发展。由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历史文化和发展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各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像邓小平所说 :“我们多次重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发展道路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首先在于它选择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经济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的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其实,上述认识只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的就是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苏联模式后来便被理想化、模式化,成为全世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学习的榜样。直到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完美,在体制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明显的缺陷。邓小平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第二,发展阶段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鲜明“特色”。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定位。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列宁也曾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新社会的初级形式”,毛泽东曾经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邓小平则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制定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防止“左”的或右的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第三,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四,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着“特色”。

第五,政治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进行了不懈探索。一是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二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这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政治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六,文化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我们党逐步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重要途径,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和新高度。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是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阅读全文

与理论制度文化有哪些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