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是伏溪文化

什么是伏溪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19 12:47:12

㈠ 《中国文化概论》在文化界的地位

一、中国人起源
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2、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
3、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中。

二、原始物质文化
1、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是工具。
2、旧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从元谋人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都处于这个时代。
1、 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2、 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迄今为止,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达七八千处。
3、 最着名的新石器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

三、原始观念文化
1、 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原始宗教、原始艺术。
2、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三类: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 在距今4000年的河南密县池北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塑猪头,这是最早的陶塑艺术品。

四、原始社会组织
1、 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
2、 母系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形成,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3、 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开始萌生。传说中的五帝:皇帝、颛臾、地觉、唐尧、虞舜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五、上古文化分布
1、 中华民族的远足分为三大文化集团:华夏、东夷、苗蛮。
2、 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3、 东夷集团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4、 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伏羲、女娲都属于这个集团。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1、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徙,史称“不常厥邑”。
2、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3、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管的典册,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4、中国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都:殷。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1、周人之“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2、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或“礼制文化”,创制于西周。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1、公元前722年,周平王从关中盆地丰镐东迁到伊洛盆地的洛邑,揭开了春秋战国的帷幕。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根本上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也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使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从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形成了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
(二)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三)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
(四)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的兴起。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1、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2、道家:以老、庄为代表。道家倡导“无为”,向往“自然”,尊崇“天道”,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3、法家:先驱人物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力主强化法令刑律,使人们害怕,以达到富国理乱的效果。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罚,在文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4、墨家:创立者是鲁国人墨翟。主张是:
尚力: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节用:反对生存基本需要外的消费;
兼爱:用普遍的爱停止战乱取得太平;
天志:尊崇天神;
尚同:鼓吹专制主义。
5、阴阳家:邹衍为代表。深观阴阳消息。运用阴阳消长模式来论证社会人事。

三、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到春秋战国时,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上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致
一、宏阔的文化精神
二、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1、秦始皇建立统一文化的主要措施:
(一)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与统一工作。
(二)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修筑驰道,大大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联系,畅通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度同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四)行同论:“以法为教”,在各地设置专掌教化的乡官,名曰“三老”,统一人们的文化心理。
(五)地同域:废除周代以来的封土建国制度,大规模的移民,开发边境地区,传播中原文化。
2、焚书坑儒,开历史上君主思想专制的恶例。

三、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1、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东汉七经:《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
3、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的激烈争论。古文经学的特点是历史的,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今文经学的特点是政治的,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一、玄学兴起
1、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宗旨是“贵无”,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2、玄学的兴起,对魏晋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使魏晋文化产生了新的活力,富于谈玄析理的色彩;
(二)玄学所要达到的无限与美学内在的联结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
(三)玄学的现实意蕴是对魏晋人所孜孜追求的理想人格作理论上的建构。

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
1、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首次使用“道教”一词。
2、这一时期,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也传到了中国。

三、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1、《老子》、《庄子》被奉为道教经典,称为《道教真经》和《南华真经》。
2、佛教和玄、儒、道的关系颇为复杂。大体而言,玄、佛一拍即合,到了东晋,玄学几乎全部融入佛教之中。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的。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
1、门阀世族地主阶级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
2、大批中下层士子,由科举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

二、“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1、唐文化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决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
2、另外,唐文化还积极吸收外域文化。

三、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1、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而中国诗的辉煌巅峰在唐代。
2、中国书法在魏晋六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在唐代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推出了中国书法的宗师——颜真卿与柳公权。
3、在绘画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出现了“画圣”吴道子。
4、散文方面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发起了古文运动,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文学发生了深刻影响。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一、理学结构
1、安史之乱后,中国爆发了种种危机,以杨炎的两税法的财政改革为法律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均田制的瓦解,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
2、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的转变: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3、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1、宋代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2、宋画也表现出“雅”的特点。

三、市民文化之勃兴
1、《清明上河图》
2、傀儡戏、参军戏是中唐以后市井间流行的歌舞小戏。

四、教育和科技成就
1、宋代官学系统的两个特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重视发展地方学校。
2、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双重效应的表现:一方面,北宋人因为被动挨打而产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收到丰富营养。

二、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1、代表《窦娥冤》、以包拯为主角的一系列清宫戏。
2、元杂剧不仅愤激谴责黑暗、凝重地传递、倾吐内心的不平,而且以一种充满希望的热情,去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

三、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1、亚欧大陆的沟通。
2、《马克波罗游记》

第九节 明清:沉暮与开新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明清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的时代,文化专制空前严酷的钳制着思想文化界。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另一方面崇正宗、灭异端。

二、早期启蒙思潮
1、与社会形势相适应,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如王明阳的“致良知”,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市民文学的兴起,理论代表是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独抒性灵”。
3、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文化相当的欧洲文化是文艺复兴。
4、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锋芒指对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业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
5、明清时期最富于战斗精神的政治哲学着作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和唐甄《潜书》。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1、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2、大型图书的编纂:《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网络全书。
《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
《四库全书》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3、科学技术巨着的出现:李时珍《本草纲目》
潘季驯《河防一览》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方以智《物理小识》
4、钱嘉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承传不坠以及向前推进,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四、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由于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的强固以及伦理型文化传统的深厚沉重,“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到了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过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

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包括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2、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5、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2)什么是伏溪文化扩展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1、学科

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建筑、绘画

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戏曲、影视、服饰、书法

2、菜系

川菜、湘菜、粤菜、苏菜、鲁菜、浙菜、闽菜、徽菜

3、教育

国子监、太学科、举制度、私塾、书院、翰林院。

4、文学

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神话、中国寓言、中国典故

5、体育

围棋、武术、气功、点穴

㈢ 盘古,伏羲,女娲,神农,燧人,黄帝,炎帝按存在的时间先后排序

首先,由于年代是在太过久远,你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根本无法确认究竟是真是存在过的,还是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个人认为比较靠铺的说法是,这些人并非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代表了当时的一个氏族,从他们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氏”可以看出一二,可能这些人代表的一个氏族,比如燧人氏就代表了当时首先开始使用火种的氏族,有巢氏代表当时开始筑造房屋的氏族,又或者这些人是该氏族的首领。诸如此类,说法繁多。

1、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所谓“姜”,就是牧羊人,“女”字底显示出这个姓氏有着古老的母系社会的遗存。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姜氏出自于一个游牧或者半游牧的民族。纵观神农氏起源各争议地,南方各地显然属于附会,唯有宝鸡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神农氏是宝鸡人。神农有八世和一人两说,八世说中,前两任神农葬在出生地宝鸡,第八世葬于南方;一人说中,神农葬于宝鸡。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断肠草”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着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2、伏羲氏,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传正月十六为伏羲氏生日,我国甘肃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节。

3、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即是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有时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个时代,反映了人类饮食方面的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个时代成就的反应。“燧人氏”这一词汇的多义性,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存在的。

4、有巢氏,传说中他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现代一般认为。是后世对发明巢居的人给予的荣誉称号。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氏族,亦称“大巢氏”。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从这个角度看,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5、轩辕,即黄帝,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6、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7、女娲(拼音:nǚ wā),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㈣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什么为主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

大溪文化主要分布于三峡地区及鄂西长江沿岸,因首先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825—2405年。陶器以红陶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灰陶和黑陶,并有极少量白陶。制法采用手制。

陶土多属泥质,细泥和夹砂的较少。红陶胎质有的呈灰色或黑色,也有的作红黄色。在器表或器物上部,常施一层深红色陶衣。

大溪文化陶器特点

大溪文化陶器主要以素面和磨光为主,使用的纹饰是比较少的,但是种类比较多,只不过用的少。一般会用弦纹、篮纹、篦纹、划纹为主,附加一些堆纹以及镂孔装饰,大溪文化特有的纹饰是戳印纹,这是用不同形状的小戳子印在一些器物的圈足上形成的纹饰。

大溪文化中也发现了少量的彩陶和彩绘陶,大溪文化的彩陶纹饰有横人字形纹、曲线网格纹,有的器形和彩纹,明显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

㈤ 史前文化指的是什么文化呀具体指哪些文化呢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编辑] 中国史前文化列表 二里头文化 河姆渡文化 黄河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 下川文化 夏家店文化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家岭文化 新化 屈乐遗址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红山文化 老官台文化 良渚文化 薛家岗遗址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辛店文化 齐家文化 仙人洞文化 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滨文化 城子崖文化 马家窑文化 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 大洞文化 金牛山文化 大荔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河套人 山顶洞人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编辑] 旧石器时代 传说的蛇族双帝时代,蛇族双帝指伏羲和女娲,公元前约78到77世纪他们建立伏羲罗奉政权,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氏族首领。 [编辑] 新石器时代 中国在该阶段已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但正统历史上因为缺乏考古证据,仍将中国国家出现的时间定为公元前2071(或公元前2070年)。该时间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神农,轩辕黄帝时期。

㈥ 传统三峡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

秭归 屈原祠

㈦ 大溪文化的居民以什么为主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

大溪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
大溪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很快就进入文明社会了。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在大溪遗址房屋建筑遗迹中,发现很多稻草、稻壳印痕。
叫什么文化的,一般都是新石器时代,这样的遗址会有很多遗物,才会有“文化”。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一般都是化石,或者是极其简单的物品,因为那个时候只是会简单地打制石器。

㈧ 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有什么意义呢

大地湾遗址不仅是仰韶文化的源头,而且还囊括了仰韶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分支——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晚期文化也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

仰韶文化最主要的两个类型是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中又以后者传播最广、影响最巨,它以晋南、豫西、关中东部为核心,西至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东临海岱的大汶口文化,南及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北达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都是其影响范围。这种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些考古学家把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当成了仰韶文化的变种。

㈨ 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有什么关系

仰韶文化产生后影响了贾湖文化的发展,导致贾湖文化向不同方向发展成为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影响.
要说关系的话,可以说是仰韶文化促使了红山文化的形成.

㈩ 大溪文化以什么农业为主

以水稻为主。
大溪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大溪氏族部落收割稻谷不是像黄河流域那样用刀掐割粟、黍穗头,也不是连杆割取,而是在田间带莛薅拔,再捆扎成把晾晒。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在房屋建筑遗迹的红烧土块中,经常发现稻草、稻壳印痕。红花套遗址的稻壳印痕经鉴定为粳稻。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伏溪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