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西府文化特点有哪些

西府文化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9 16:57:29

❶ 陕西在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西部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较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陕北榆林的红碱淖。 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境内)为界。 陕西省地跨中国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神秘。 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秦岭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历史文化: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我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经济:陕北土地原本贫瘠,黄土高原,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稀土等重要资源而迅速崛起。 语言:汉语族,中原官话,晋语。 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

❷ 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有他的文化特色的,对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也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存在,很多都是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承的,以下了解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1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具体特色文化如下:

1、陕西方言

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差异。从整体语感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2、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历史文物遗存相当丰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4、历史名城

陕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陕西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2)西府文化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陕西特色文化2

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关中皮影

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

关中皮影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2、社火

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陕西“社火”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宝鸡更是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3、面花俗称“花花馍”

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面花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汉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之后,面花就广泛流行于民间,清末,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

4、宜君农民画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历经了新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魏、唐、宋几个文化发展热潮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5、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陕西特色文化3

陕西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的风俗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❸ 关中还有什么民俗文化,具体介绍一下

从“关中的节日与社火”、“关中的庙会”、“关中的饮食”、“关中的口承文化”、“关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五个方面介绍吧
关中的节日与社火

关中的社火,古朴大方,丰富多彩,门类繁多,气魄博大。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异,平原、山区不同。总体上讲,有高台社火与地社火两大门类。高台社火中有高跷、芯子、马社火(包括牛社火)、车社火、山社火、血社火等,地社火中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地游子、背社火、走社火、大头和尚戏柳翠、推车车、拉犟驴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异的艺术门类,如“耍歪官”、“贺春官”、“牛老爷”、“耍懒婆娘”、“赛板对”、“古战船”、“青瓷船”、“牛虎斗”等。社火离不开锣鼓,有的地方单敲锣鼓也是一种表演,如合阳的“上锣鼓”、民间庙会上的锣鼓大赛。

关中的庙会

关中的庙会形成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山神、土地、牛王、马王、水神、龙王、太岁、树神、虎爷、狐仙等。

2.祖先崇拜的发展。如女娲、黄帝、炎帝、姜原、后稷、文王、周公、召公等。

3.历史人物的神化。如子牙庙、武侯祠、关帝庙、张爷庙、子胥庙、扶苏庙、城隍庙等。各府县城隍多为历史人物转化,户县就有“三城隍闹户县”的说法,其中之一的大城隍就是汉将纪信。连凤翔府城隍庙里速报司苏爷这样的小神,也是一位有名有姓清廉公正的衙役死后的神化。在该地苏爷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了城隍。

4.行业祖师的信仰。如字圣仓颉、仙师鲁班、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梨园鼻祖唐玄宗等。

5.道教神灵。陕西是民间早期道教五斗道的发祥地之一。关中有老子讲经的楼观台,长春真人邱处机养性的龙门洞,张三丰活动的金台观,八仙圣地八仙庵。全真教的开山祖师王重阳就是咸阳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在关中活动布教的除邱长春外,其中另一位郝大通就是全真道华山派的创立者。楼观台在北魏时道士达万名,形成赫赫一时的楼观派。唐代统治阶级崇道,借李姓大崇老子,更是道观林立。连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也曾被引度为道士,公主中入道教而仙化的也不乏其人。

6.佛教诸神。玄奘取经名扬古印度,也繁荣发展了中国的佛教文化,连佛骨也珍藏在扶风的法门寺,“雁塔晨钟”成为长安八景之一。如诸佛、菩萨、金刚、韦驮、十八罗汉,应有尽有。至今有不少名刹宝寺保存完好,连藏传佛教喇嘛教在古都西安也有最大的寺院。乡野老人以念“阿弥陀佛”为流行的劝善警语,以经书、经歌教化广泛流传民间。

过去庙会规模之大,以至发展到连县跨省,当代不少庙会虽已变为文化娱乐、物资交流大会,但仍以庙会命名。如仓颉谷雨庙会,连约定成俗的日期也无变化。着名的庙会,像尧山庙会、骊山老母庙会、华山庙会、大雁塔庙会、太白山庙会、天台山庙会、龙门洞庙会、钓鱼台庙会、周公庙庙会、楼观台庙会、南五台庙会、药王庙会、武侯祠庙会等。其它如老爷庙会、华佗庙会、玉主庙会、城隍庙会、大佛寺庙会等等,简直难以数计。

关中的饮食

一般的饮食包括茶、酒、饭、菜、汤、果。

茶在关中人的日常饮料中,有着悠久的民俗传承。老百姓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客必有烟酒茶。茶饭、茶饭,关中至今农村以饭食论优劣,往往说:“谁家茶饭好,谁家茶饭不好。”茶与关中人饮食密切于此可见一斑。关中虽然不产茶,人民饮茶成习,这在城乡都是司空见惯的了。除了冲泡饮用之外,西府山区还有一种罐罐茶,属羌人的遗俗。民间传说,茶是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的。这神农一出世,是个水晶肚子,光明透亮,肝脏肺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是人类农耕的祖先神,又是中药最早的发明者。“神农氏,辨药性,参赞天地造化工。”(黄竹斋《医学源流歌》)一次,他尝了一片嫩尖尖的小绿叶儿。这叶片下肚,只见它在肚皮里从上面洗擦到下面,又从下面洗擦到上面,把肚里各部分都擦得清清爽爽的。就像上下往来巡查一样,神农就呼它为“查”。后人叫白了,叫成了“茶”。神农尝百草,每天都中毒,就用茶来解毒。后来他误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肚肠就一节一节断开,就死啦。

酒,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饮料之一。关中人在日常礼俗中,处处事事离不开酒,酒的品种多,酒的佳话也多,名酒的传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传遍天下。白水县是杜康仙师的故乡,在那里流传着杜康美酒醉刘伶的传说。全国名优酒“西凤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誉。今天流行于市场和农村城镇的酒,有“西凤”、“杜康”、“太白”、“城固特曲”、“西安白酒”、“五味子”、“葡萄酒”、“黑米酒”、“黄桂稠酒”、“黄米酒”等等。其中享有国际声誉的黄桂稠酒,那是远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当年就是常到长安酒肆畅饮黄桂稠酒而吟诗论文的。从古至今,酒在关中人的仪礼、节日、祭祀、婚嫁、社交等方面,都是不可缺的。日常人在论酒时,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黄酒。黄酒既是饮料,又是调味、入药之佳品,所以关中人又称为“料酒”。黄酒中的名酒中就有陕南洋县的谢村酒。

陕西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编入《中国菜谱》(陕西卷)的就有201种。故有“长安美肴,华夏古馐”之称。陕菜以关中菜为代表。在取料上以猪、羊肉为主,具有料重味浓香肥酸烂的特点,而取料单一、滋味纯正又是它的独特风格。传统名菜有“带把肘子”、“葫芦鸡”、“枸杞炖银耳”、“三皮丝”(猪皮、鸡皮、海蛰皮)、“奶汤锅子鱼”、“口蘑氽双脆”、“煨鱿鱼丝”、“烩三鲜”、“金边白菜”等。汤中有“菠菜豆腐汤”、“酸辣肚丝汤”、“金针银耳汤”、“肉丝汤”、“鸡丝汤”、“鸡蛋汤”等。饭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近年来菜饭合一,又开发出了“仿唐宴”、“长安八景宴”、“饺子宴”、“灌汤包子宴、”“羊肉泡馍宴”等。西安是中国的小吃王国。“腊牛羊肉”、“面皮子”、“泡泡油糕”、“金线油塔”、“黄桂柿子饼”、“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适应西部大开发,关中菜食还在不断创新当中。

说到饮食,离不开干鲜果品。关中地区首推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关中红杏、彬县晋枣、三原鸡心黄柿子、富平庄里合儿饼、华县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猕猴桃、大荔花生都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传统果品。

关中的口承文化

关中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层深厚,口承文化极其丰富,有极为丰富的歌谣、谚语、故事。下面单以故事为例加以简要阐述。关中地区人民口传故事门类比较齐全,从入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陕西卷》②的故事来看,体现了神话、人物传说、地方传说、风俗传说、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六大组系,同时,动植物传说、土特产传说、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话等也有一定的数量。既主体突出,又显得结构匀称,体现了关中民间文化的独特个性。

各类民间故事在陕南、关中、陕北虽都有不同程度流传,但各自都有它不同的优势,相对而言,因为关中平原原始文化层深厚,神话就显得特别丰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神话流传的辐射中心。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址有900多处,而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极其显赫地位的“蓝田猿人”、“姜寨遗址”、“半坡文明”都在八百里秦川的心腹地带。伴随着它们而来的神话虽经过阶级社会的历史化、宗教化、世俗化的过程,但保留着原始文化内核的神话仍然有着较多的流传。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炎帝、黄帝、姜原、后稷的故乡均在这里,巨灵擘山、夸父逐日、仓颉造字、禹凿龙门的活动也在这一带。俗话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三皇五帝早已历史化了。而盘古在关中民间却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形态。《开天辟地》的故事,则异于《三五历记》、《五运历年记》中哲学化的抽象记载,仍保留着上古一位开辟神的英雄形象。旧时关中民间闹社火,盘古的扮相就是一位翻穿羊皮骑在老牛身上,一手执球,一手执斧的长寿老人,这对开天辟地是一个多么生动的说明。公鸡叫太阳的神话,在少数民族中是屡见不鲜的,过去人们总认为它属于南方少数民族固有的文化观念。然而在关中老百姓认为这鸡就在西秦宝鸡,至今宝鸡市的秦岭峰顶耸立着一对高大的铁鸡。“人文初祖”黄帝,因为长期的历史化、仙道化,流传在民间属于原始神话的已经不多了,《风后和他的指南车》等在民间仍颇有影响。植物起源神话大多附会在炎帝神农和后稷身上,但像《豆的来历》、《麦子的由来》、《毛桃?寿桃?猕猴桃》、《神农杏》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早已化为传说了。而作为太阳之神、农耕之神、医药之神的炎帝神农,老百姓认为就出生在宝鸡市郊的姜城堡,在天台山一带留下了关于他的大量风物遗址和传说故事。在今姜城堡和天台山有纪念这位“牛首人身”人类祖先的盛大庙会。洪水、人类繁衍神话,在关中影响最大的是女娲造人、伏羲兄妹结婚的故事,有其原始文化的背景。特别是女娲造人,以临潼为中心点,形成系列传说和浓郁的民俗。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穿节”的遗留,查之关中,至今仍有民俗继承,群众说正月二十是“补天补地节”

。这一天,有的地方摊蒸饼,有的地方摊煎饼,吃饭以前,一片盖在渗井(或水道口)上,一片丢到房顶上,叫“补天补地”。特别是农村老太太带着极其虔诚的心理。扩而大之,“蒸饼”和“煎饼”形成了关中人夏季特有的食品之一。在上古神话中,她的流传和影响是众莫能及的,临潼人至今自豪地说:“骊山就是不周山,女娲娘娘是我们这儿人,她就是在这儿补天造人的。”骊山老母和姜原圣母长期以来在民俗传承中,形成了关中东西部两位人民崇信的老祖母和送子娘娘,两地庙会都带有古代高禖的遗迹。此类神话,对于南方和北方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化史料。《夸父逐日》、《禹凿龙门》、《巨灵擘山》等神话都附会有明显的风物遗迹。巨灵仙掌、足印留在华山,夸父逐日牺牲后杖化桃林即今古潼关地区,禹凿龙门就是韩城市的禹门口,这些口传作品的情节多异于古代典籍的记载,散发着诱人的乡土气息。造字神话,各民族都有,在中国广大汉族地区公认的是字圣仓颉。仓颉传说是陕西白水人,其地有墓有祠。在白水流传有仓颉的系列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仓颉造字”。仓圣成为当地人们信仰中最伟大的神灵,并形成一定规范下的文化气息浓烈的民俗风情。

神话是留在人们印象中关于远古的追忆,因时代过于久远,自然就被大量淹没了。而传说则不同,它由于一头通向文学,一头通向历史,与历史典籍相辅相成,则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新的传说还在不断产生,如果说中华文明古国是一个传说的国度,而关中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其传说故事之丰富程度则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神话中有它的影子,历史中有它的血液,科学中有它的种子,地理风貌中有它的形象,人类社会文化前进的步伐中有它的脚步声。在众多门类的传说中,历史人物传说占据着领先地位。由于人物众多,人民群众便习惯于讲人的故事,而把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融为一体,似乎很难从中分别出独立的历史传说,而往往形成系列性的人物传说故事群。其中帝王将相、贤相清官、兵家将帅、文人雅士、名医仙道中的人物传说在关中最为众多。因为帝都在关中,古代陵墓群在关中,不少人的故乡也在关中。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传说多以关中的西安、咸阳为中心,人民用自己朴素的唯物史观,对《顶妻背母汉文帝》、《唐太宗认错奖敬德》等一代明君都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对功过不一、出身经历各异的众多帝王后妃也都做了多侧面的形象描绘。其中一些优秀的传说为史书的不足填补了空白。《姜子牙的传说》在西岐生根发芽,通过《封神演义》插上翅膀而传遍天下,以他垂钓的蟠溪钓鱼台为中心点,该地有祠庙并形成历史悠久的庙会。刘荫枢是韩城人,清代进士,官居抚院,政绩卓着,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有较大影响,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广西军驻扎韩城期间,长官下令严禁扰民,因为这是“刘公,刘婆”的故乡。《刘抚院卖桥》事过三百余年,当地人总爱提及他为民造福、不为子孙后代遗留特权的佳话。党崇雅的故乡在宝鸡县,宝鸡地区流传的党阁老的传说就比较多。《党阁老卖棒槌》等关心下层人民疾苦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劳动人民以自己的生活和愿望塑造出了类似《寇准罢宴》、《杨角爷的传说》、《藏宫灯》、《阎丹初歇店》等一大批心目中的清官形象。兵家将帅的传说中,关于尉迟敬德、冯玉祥、杨虎城的传说流传相当广泛。名医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今耀县)人。他是东汉医圣张仲景之后,中国医学和药物学的集大成者,其影响深远,超越了中国的疆域。孙思邈的高尚医德、精诚求实的学风、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和精湛的医技,使他成为中医界的一面旗帜和为人的楷模,后世民间崇拜他为“药王”。在他的故乡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众多的救死扶伤、救人苦难的动人传说,为历史悠久的二月二耀县药王山庙会增色不少。

关中是道教的圣地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发展高峰时期的中心,加之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道教、佛教影响深远,尤其是道教的影响更加显着,除八仙的传说之外,邱处机号长春真人,为道教龙门派的创始人,因而在陇县龙门洞等地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虢镇一带俗言“天旱十年,旱不了高龙湾。”这一带地处邱真人修道的“磨性山”脚,山泉星罗棋布,庄稼不缺水浇。传说这些水泉是邱祖用道袍撩水所洒。张三丰为明代着名道士,曾长住宝鸡市金台观,所以形成不少神异传说,其形象酷似济公。楼观台是老子讲经处,也是北魏楼观派的道教圣地,华山是道教有代表性的洞天福地,所以拥有较多的道教人物传说。长安由于是玄奘法师取经、译经的起点,民间流传着不少风物特色突出的西游传说,它们近似《西游记》又并非《西游记》,《蛤蟆犊取经》给唐僧塑造了一个特异形象。

古都步步是文化,关中风物传天下,这里山山水水都带情,几乎是无山无水无景不成传说。在地方传说中,其中很多与神话、仙话、人物传说、生活故事、幻想性故事相交叉。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像《关中为啥叫秦川》。关中山川地貌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地形长期演变的产物。但在民间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它和巨灵擘山有关,有的说它和制服妖龙有关。本篇传说又把它和秦始皇治理秦国联系起来。这种种不同的说法,既曲折地反映了关中地貌的变化过程,又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传承记忆中的历史积淀,既是口传文学,又有一定科学价值。最使人感到奇异的是《鹿母寺》,以羌族王子与鹿女的爱情故事,记载了古代羌族在关中西部活动的事迹。其它如《劈山救母》、《火烧十三村》等都是幻想色彩十分浓厚的动人传说。《献头》以误铡包勉解释地名由来,却异于小说、戏曲,说包相爷一时未察真情,而杀了廉政为官的侄子,也颇能发人深省。

风俗传说是人民群众以口传情节形式,讲述有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集会和宗教信仰等风土人情的传说。关中风俗传说异常丰富,历史性特点也很突出。《史记》的作者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故里在韩城,今有司马祠庙。当地人尊司马迁为“史圣”,有不少传说讲述了他撰写《史记》的艰辛历程和受迫害的遭遇,致使他后代改为冯、同两姓以逃避灭族之祸,当地还为此留下了“跑台戏”的特殊风俗。《韩城跑台戏》即是人民口传的实录。其它如《跑旱船》是对大禹治水的纪念,《贴门神的传说》是对唐代名相魏征的神化,《太公在此上梁大吉》则是封神外传。

关中较少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却很多,这些故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最富于现实性。它们包括了长工地主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后母故事、孝敬老人的故事、交友故事、生产经验故事等。机智人物故事在关中也有较突出的特点。从先秦诸子开始,汉族的民间寓言、笑话已大量进入历史典籍和笔记小说,但在关中民间笑话依然藏量很大,新笑话也还在不断产生。

关中人民以自己高度的想象,丰富的社会生活,强烈的斗争思想,特殊地域的风格,机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艺术地完成了各类民间故事的铸造。

关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在民俗文化事象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开发潜力最大,易于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地域特点突出。从总体上讲有三个中心点。西府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木版年画、泥绘彩塑、针织刺绣、窗花剪纸、社火脸谱等均有着历史的传承和代表性。东府为面花、拴马桩之乡。面花即花馍也。华县的虎文化面花,大荔的庙会面花,合阳的节礼面花、澄城的祭祀面花在省内外都享有较高声誉。至于这拴马桩,它是历史上民居建筑室外的配套装饰,全省各地都有,但以东府最为有名。主要布局在渭河以北的澄城、蒲城、韩城、大荔、合阳、富平诸县。它的实用价值在桩身,艺术价值在桩头。桩头雕刻有动物、人物、植物。最常见的为蹲狮,突出的特点是“稳”。使狮子的威严引而不发,“动”凝结为“净”,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稳”才使拴马桩有稳固之感,挺立在那里,“镇”住家院,“拴”住财富,“稳”也使装饰性大大增强,有民间工匠在艺术世代传承中形成的程式化的特点。这艺术内容丰富的拴马桩,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掀起了一阵拴马桩热,地区在收集、省上在收集,甚而争相收集,在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省群众艺术馆的院落里,一度都摆了不少拴马桩。但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个中心就是户县农民画,已成为中国农民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此外,当代文化人的泥塑、根雕,历史久远的皮影,蓝田玉雕等也当是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财富。

❹ 关于西府古镇的资料

1 西府古镇介绍
扶风西府古镇西府古镇坐落在历史文脉最为深厚的周原文化发祥地—陕西扶风县,沿着丝绸之路的历史痕迹,跨越2300年的历史岁月,跨越亚洲、跨越大洋州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精髓带给全世界。西府古镇是扶风县 2009年 2月 16日开工建设的一个重点景区,选址在扶风县城新区,关中风情园西邻,占地面积约 90亩 ,计划投资 1.8亿元,项目由扶风县城关镇、牛家村和陕西益元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西府古镇的设想是一个集民俗饮食、汉唐文化、影视拍摄、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汉唐体验式古镇。瞅准法门寺巨大的游客数量,在吃住游购娱等环节进行资源互补,丰富法门寺的大旅游圈。归根结底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让法门寺的游客留在扶风。扶风西府古镇“西府古镇”依照汉唐市井的总体布局样式,以古镇正中为中心,设计十字形街道,将古镇分为两大片区。分别划分为汉代商业区和唐代商业区,内有汉唐时代扶风的名人府邸、展览馆等。“西府古镇”内的古建筑设施、工作人员的服饰、古币交易的模式等,整体体现出东汉鼎盛时期的文化内涵。了解“西府古镇”就了解了汉唐历史,再现扶风古郡。
扶风西府古镇景区依照汉唐市井的总体布局格式,以古镇正中为中心,内有市楼、亭楼、角楼、钟楼、鼓楼、南北阙门和269个院落。所有的经营户、工作人员以及清洁员、保安员都统一着汉服,游人在古镇可以住仿古的四合小院,品尝扶风美食,了解汉代的名人轶事,观赏皮影戏、秧歌锣鼓等陕西西府地区的传统民俗表演……加之马车、牛槽、石磨盘、拴马桩、上马石等旧时民间生活用具的陪衬,西府古镇整体营造出汉唐鼎盛时期的市井文化,使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

❺ 西域风俗有什么特点

1、包容开放,多元共生。

西域地区是典型的文明交汇地,农耕、游牧与商业文明同时存在。“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旅往来、出使求法,不同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语言,使得人们不仅不固步自封,而且能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各民族的文明,西域文化由此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征。

2、自信豪迈 大气磅礴

“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公务往来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围绕着慰边、和蕃、出使、入幕、还朝、归乡等,唐朝诗人写下了大量的赠别、留别、边塞诗。

3、平等务实 互惠互利

盛唐流行“胡”风。唐人思想开放,能接纳其他的文化,“胡”在唐朝几乎是无处不在。除了惯见的“交往的频繁”、“心态的开放”等解释外,这其中还有西域文化自身的原因。

(5)西府文化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西域风俗文化的历史意义:

喀什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西域丝路的活体记忆”。千百年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葱岭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老城核心区地处喀什市中心位置,是喀什历史文化遗存最厚重的区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艾提尕尔清真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袷袢巴扎清真寺、皇家经文学校、喀喇汗王朝遗址等都是丝路历史的见证。

喀什老城区民俗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民居建筑、民族服饰、民俗文化、民族歌舞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这也是喀什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老城景区作为喀什民俗风情遗存最完好的地方,一方面因其维吾尔民俗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被誉为新疆维吾尔生活的“网络全书”;一方面因其浓郁的异域民俗氛围,成为旅游者体验原生态民俗的“生态博物馆”和“天然大舞台”。

❻ 西部的民俗风情

1、秦腔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傩舞跳钟馗

傩舞跳钟馗,又称跳鬼脸、请钟馗、戏钟馗、闹钟馗,流传于“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陕西西安周边的一种古老民俗文化活动。

3、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

4、酒礼

酒礼酒规分宾主,讲上下。敬酒先从长辈到平辈先上后下,朋友相聚论年龄,讲资历。劝酒者必以礼感人,以话劝人,有时还以力逼人。非让客人把酒喝下去。

5、龙舞

龙舞又叫龙灯。龙有9—13节不等。每节用竹编成筒状笼子,糊上透明纸,用绸布龙衣连成一体,每节有一木柄。表演多在夜间,点燃笼中的蜡烛或油捻,龙身放光,每节有一人舞动,俨然火龙。动作多样,配以锣鼓咚咚,火龙翻滚,红光四射,男女老幼争相观看,笑声迭起,热闹壮观。

❼ 西府的简要介绍

一、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从此拦腰穿过,西府的行政中心才迁居宝鸡。

❽ 西府的介绍

西府(West-fu),凤翔府的别称,现在泛指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该地区为秦腔发源地,至今以陕西西府方言为代表的宝鸡话保留有很多古老的发音,是最接近于周礼之雅言、国语的语言。为中国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岐山臊(sào )子面、凤翔豆花泡馍、西府扯面、削筋、岐山擀面皮、面皮夹馍、肉夹馍、饸饹(hé le)等美味小吃。另外西府的年画、剪纸、草编、泥塑、社火脸谱等民间艺术相当瑰丽。

❾ 陕西省宝鸡市号称西府,请问西府的由来是什么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的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陕西关中素有“东府”、“西府”之分。在人们印象中,西府大体指今宝鸡地区,东府则指今渭南地区。陕西素有“三秦”之称,汉承秦制,初置左、右内史(官职),后置京兆尹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中。(“翊”读yì)。“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兆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三位官员所管辖的三个地区。唐代又置京兆(今西安)、凤翔、兴德(今华县)三府。满清、民国时期,关中置有东府同州(治所大荔,辖今渭南诸县)、西府凤翔(治所凤翔,辖今宝鸡诸县)和西安府(治所长安,辖今西安、咸阳、铜川诸县)。

“东府”、“西府”虽同属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秦文化大体相同,但两地民俗、语言和饮食习惯多有差异,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又因西有凤翔府,东有同州府,因而有西府、东府之说。

西府,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常指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从此拦腰穿过,西府的行政中心才迁居宝鸡。

凤翔府,唐初置岐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757),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设置凤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西府是凤翔的古称。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26年(1937)3月1日陇海铁路西宝段通车宝鸡,1941年2月4日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往宝鸡,西府的行政中心才随之迁居宝鸡。即使如今,当你进入凤翔县城,最明显的感觉是街道繁华,店面林立;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干净整洁,清清爽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确大有“府”城的味道。

该地区为秦腔发源地,至今以陕西西府方言为代表的宝鸡话保留有很多古老的发音,是最接近于周礼之雅言、国语的语言。为中国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岐山臊(sào)子面、凤翔豆花泡馍、西府扯面、削筋、岐山擀面皮、面皮夹馍、肉夹馍、饸饹(héle)等美味小吃。另外西府的年画、剪纸、草编、泥塑、社火脸谱等民间艺术相当瑰丽。

❿ 西部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

如前所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对文化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文化经济的新理念,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使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出去,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要注重抓好总体规划,按照不同文化类别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要从不同的类型着眼,打破省际界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以“大文化圈”为前提,按照产业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理顺政府与产业的关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拓展文化市场;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措施。

三、规划项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选准项目,确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点、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创新的精神,搞好项目规划,找准发展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和类同,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创造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经过挖掘和加工,显示出文化品位和价值,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品牌,将民族文化推向市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大投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社会资本包括个体、民营资本及外资)。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探索建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既要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前期发展的扶持上来,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的利用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六、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是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种环境的优化既有硬环境的要求,也有软环境的要求。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务)的方向转移,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致力于依法管理文化,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规及政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传统观念,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保持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光不仅要投向国际市场,还应注重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在交流的内容上要力争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方法,如演出、展览、文化活动等,又要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网络、影像等现代手段。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国际和国内充分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阅读全文

与西府文化特点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