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代的祭孔大典都有什么人参加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车夫走卒,闲杂人等也是无不齐全。八佾舞是为了歌送统治者的功德的产物还有四佾等
㈡ 祭孔大典的祭典仪式
祭孔大典,是一种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的庙堂祭祀乐舞。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㈢ 祭孔大典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什么影响
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㈣ 祭孔大典的历年举办
2008年9月28日,2008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市举行,以纪念中国伟大的先贤孔子诞辰2559年。2008年曲阜祭孔主题是“仁者爱人、自强不息”。
上午9时许,由政府工作人员、海内外孔子后裔、宗亲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祭祀队伍在孔庙外的神道上开始缓缓向孔庙行进,他们人人佩戴黄色鲁锦,面色持重,目光虔诚,这是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第五次祭祀孔子。
9时15分,曲阜祭祀队伍沿着神道行至孔庙万仞宫墙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公祭孔子大典主题铭文揭幕。铭文写道:“人之为人,贵有仁心。天生之德,发乎己身……天行健,启众生。君不见,老骥虽迟暮,趋趋向前行。大鸟虽负箭,垂垂怒翅飞。”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说:“‘仁者爱人’出自《论语》,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自强不息’出自《易经》,意思是人们的德行每天都有进步,这两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铭文揭幕结束后,在平和的雅乐伴奏下,祭祀队伍穿过明故城,过了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大成门,绕过杏坛,来到孔庙大成殿前。身着“六艺”服的中学生在甬道两侧肃立,大声恭诵《论语》中的部分词句。随后,祭祀代表向孔子敬献花篮后,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宣读了金庸先生撰写的祭文,文曰:“清风送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举世欢腾。北京奥运,万邦风从。五洲四海,睹我雄风。世界同运,人类一梦。”诵读完毕,在悠扬的古乐中,身着汉服的舞者,峨冠博带,手持羽和龠,跳起公祭乐舞《天下大同》。
2008年是孔子诞辰2559年,由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2009月28日,2009己丑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来自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海内外的儒学专家、孔子后裔、孔子崇拜者数万人参加这一典礼。
2009年是孔子诞生2560年,一年一度孔子生日的祭孔大典是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核心内容。
8点30分在孔庙新大成桥南端举行迎宾仪式。当地群众组成万人方阵,共同诵读孔子经典语录。
8点40分,祭孔大典主题揭幕仪式在万仞宫墙前举行,着名书画家范曾现场书写祭孔主题。随后,庄严肃穆的孔庙开庙仪式、大成门启户仪式。
9点,在大成殿前,来自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海内外的儒学专家、孔子后裔分别给孔子敬献花篮。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恭读由着名书画大师范曾题写的祭文。
祭奠舞乐之后,祭孔大典宣告结束。
㈤ 祭孔大典的历史意义
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的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㈥ 祭孔文章近年都有那几篇
从2004年举办祭孔大典以来,每年的祭孔大典上,都有《祭孔子文》。共6篇。
多年祭孔大典策划和组织者杨义堂先生近年来从事祭孔大典研究,写下了一批解读祭孔大典的文章,如《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当代意义》、《箫韶遗韵,金声玉振——解读祭孔乐舞》、《时代丹墀 全球同祭—近几年的祭孔大典》、《孔子节与祭孔大典:中华文化复兴的盛宴》、《祭孔,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盛典》、《走向世界的祭孔大典》等。
出版的专着有《祭孔大典》一书,杨义堂着,山东出版集团、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孔德懋题写书名,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计划项目。
㈦ 祭孔有什么礼仪
祭孔是民间对“先贤”孔子表示尊敬仰慕和追思的一种纪念活动。孔庙存在的目的就是祭祀孔子,因此,在历史上祭孔活动成为了孔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早在周朝时期,每年都要按四季祭奠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不过当时所谓的先师,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人,凡是对教育有贡献的,并已经过世的教师,都是师生祭祀的对象。
后来,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非常深远,所以释奠的主要对象逐渐成为孔子。
孔子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国国君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的旧宅立庙,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后来,逐步发展成“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之后,祭孔活动经历了许多变革,其总体趋势是活动规模越来越多,越来越隆重。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被认为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刘奭时期,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也是第一次为祭祀孔子而设立的专项费用。
29年,汉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到曲阜阙里祭祀孔子,这是帝王派遣特使祭孔的开始。
在此之前,所有的祭孔典礼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至公元59年,汉明帝在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和孔子,开启了在学校中祭孔的先河,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被认为是第一次全国性祭孔活动的开始。
公元72年,汉明帝亲赴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被认为是祭孔有配享的开始。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祭孔时使用了原本仅限于古代天子用的64人的“八佾之舞”。
宋代时,祭祀孔子又使用了文武舞之制,文舞生64人,武舞生64人,合计128人。从此,孔子祭典一般都采用帝王礼制。
明清时期祭孔活动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之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906年,清光绪帝将祭孔大典升格为大祀,与祭天、祭地、祭先祖并重。祭孔用大祀礼,文庙按九楹三阶五陛制建造,乐用《八佾》,增《武舞》。祀日皇帝亲行释奠,并且行三跪九叩跪拜礼。
疾控活动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祭祀活动,具有非常多的仪式规定。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继承了上古时代汉民族祭祀天地和庆祝丰收与战功的原始舞蹈形式,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的称谓,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舞蹈,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祭祀孔子的历史过程中,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乐舞艺术。祭孔乐舞的内容以颂扬孔子生前的业绩为主,是乐、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其乐源于孔子所推崇的“韶”舞源于自“夏”,诗来自隋代牛弘、蔡徽的创作。乐曲八音齐全,古朴纯正、典雅悠扬、金声玉振。
舞生以龠为舞具,舞姿刚劲舒展,具有雕塑之美。乐生演奏的乐器有古筝、笙、笛、箫、编钟、编磬等。
祭孔礼仪场面宏大,古朴娴静,而庄严肃穆的祭孔气氛与金碧辉煌的大成殿,更形成了完美的艺术统一。
祭孔乐舞以其平和的曲调,适中的节奏,典雅的歌词,谦恭的舞步,凸现出我国古代雅乐博大精深的思想意蕴,用庄严恢宏的感人气势以及和谐的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孔子及儒家倡导的“仁”、“和谐”以及“礼让”的人文价值。
大典用的音乐和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的三献分为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
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后来的祭孔大典又分为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的音乐,引入了交响乐等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
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从孔庙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传承的轨迹,孔庙在兴建之处,儒学的传播还处于萌芽的状态。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以及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的社会分裂动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使儒家学术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
但在这一时期,儒学积极吸收其他学派的成分,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到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学术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儒家文化的价值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
宋元明清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不断以尊崇的谥号封赠孔子,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随着祭祀的孔庙的意义提高,后来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
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
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
自隋唐以后,儒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孔庙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各种文献可以看出,当时孔庙祭祀操纵于国家,其目的在于厉行教化,即“庙以崇先圣,学以明人伦”。孔庙祀孔表明国家厉行教化的根本内涵是孔子之道,追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化的礼制秩序。子。
孔庙祭孔典礼复原塑像
㈧ 每年的祭孔大典是几月几号
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市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
(8)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扩展阅读: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㈨ 中华三大祭典指的是什么,分别纪念何人,都有什么意义
中华三大祭典指的是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妈祖祭典。
1.黄帝陵祭典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
2.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3.妈祖祭典
妈祖祭典,源于宋,历经元、明、清,不断扩展充实。到清代,妈祖封为“天后”,爵位达到最高规格。妈祖祭典的“典章”制度和内容,基本沿承古制,有创新和发展。
(9)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扩展阅读
祭祀程序
作为始祖的黄帝祭祀据《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和夏后氏都将黄帝视为自己的始祖加以祭祀。在古代,祭祀始祖的具体礼仪可分两类:一是在祭天之礼中配祭始祖;二是在宗庙举行的禘袷之礼和时享之礼中加以祭祀。祭天之配祭礼仪,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程序:
其一、斋戒。
其二、陈设。安置黄帝神主于上帝神主之左,在黄帝神主前,也陈牛、羊、豕三牲及其他祭器。准备相应祭品。
其三、祭日晨。礼官请上帝神主至神坛时,也请黄帝神主。皇帝就祭坛。皇帝是上帝神、黄帝神主前上香,请神降临。并奠玉帛、进俎。
其四、皇帝及众官俱跪读祝文,读祭文毕,皇帝再向上帝神和黄帝献爵。
其五、行亚献礼。
其六、行终献礼。
其七、饮受福胙,撤馔。
其八、送神,望燎。
黄帝作为始祖被祭祀,最重要的祭地就是祖庙。后世一般把陕西黄陵县的黄帝庙视为黄帝祖庙,从唐代宗大历七年以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多次对黄帝庙进行了整修、修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帝陵祭典
㈩ 祭孔大典的介绍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11年11月,李文广被评为祭孔大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