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建水文庙是什么文化的延续

建水文庙是什么文化的延续

发布时间:2022-09-20 19:04:43

1. 建水什么有名气

建水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气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着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干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干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 ,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总之,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建水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如下:

1、建水燕子洞:

建水燕子洞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洞分两层:上洞巨大,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洞内原有一座三层楼阁,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为一箭穿三楼,后遭破坏;下洞高十余丈,洞顶密集钟乳石,泸江流入洞内的暗河段长七八公里。

3. 建水文庙——云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

云南最大的文庙是建水文庙,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文星阁、柱香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敬一亭、思乐亭、斋宿亭、东碑亭、西碑亭)、六祠(寄贤祠、仓圣祠、名宦祠、乡贤祠、节教祠、忠义孝悌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第二进空间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第三庭院空间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第五进庭院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第六进庭院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大成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第七进院落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4. 云南建水文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孔庙建筑吗

5. 建水文庙中的洙泗渊源说的是什么文化

儒家。

文庙,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方米,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正面22扇格子门所雕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玻璃瓦的屋顶,光彩夺目。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建筑特色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6. 再向滇南行(四):建水古城访旧

自从前一年诗人于坚的《建水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建水,这座西南边陲的小镇,就又火了一把。
在《建水记》里,诗人描写了建水城里的建筑、手艺、美食,以及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诗意的栖居”的现实模板。
诗人认为,现在建水古城的生活方式,正好是中国人向往和寻找的美好生活的借鉴。

如何真正的理解一座古城,一栋古建筑,一种世代传承下来的仪式;一座城如何安放、如何庇护人类的心灵——建水古城,或者真的能给我们以某些启示。

不过这里我想指出一点:《建水记》中描写的,大约是2015年时空下的建水古城。
我总认为,当我们谈论云南时,一定要注意“时态”!因为,每一年的云南,几乎都与上一年截然不同,甚至会面目全非。

2017年初,元宵节的前一天,我独自抵达建水古城,那是我与建水的初见。
忽忽四年多,时光打马而过。2020年庚子年元旦过后,我陪老家的朋友们自驾云南,又见建水,不过那一次受突发疫情的影响,匆匆进出。
这一次的建水之行,是我第三次进建水,所以,我称之为“建水访旧”。

先来聊聊建水古城吧。
毋庸置疑,建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就如巍山一样。而建水古城比巍山古城规模要大,区位要好,旅游资源则更丰富、更深厚。
诗人于坚说,建水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随便一扇门窗,一口水缸,寻常百姓家里的栏杆陶器字画,可能都是一件艺术品。

前些年很流行过一个说法:关键词。若说建水的关键词,那必须是如下几个:老建筑,古民居,古井,烤豆腐,紫陶,滇越小火车,美食,以及古城内外的几个常规景点。

老建筑古民居,诗人于坚在《建水记》里谈得很详细。2017年我在建水旅居的半个月里,也着实看了不少。那些门窗、水缸、房梁雕刻,确实都很值得一看。
记得某一天,经滇越青旅老徐的火热介绍,我步行出城,去了新房村的黄氏宗祠。
一整条房檐下,全是精雕细刻!因为太高,雕刻又太细小,并看不很清楚,不过仍旧可以看出它们的精美。

离开时,我在门口停住脚步,转回头:它们就在那里,细细的美丽的一长条,像一条微缩画廊,几百年来,默然守望着岁月,不忍老去。
那一瞬,一种复杂的感情突涌而至,猝不及防中,差一点堕泪。

我就想到了一句话: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是啊,那时候的人们,他们真是很懂这句话呢!

就是这么美的古城,还是拆了。
拆了一街,又拆一街——在中国浩浩荡荡的造城运动下,焉容你耍个性。

其实说老实话,有多少中国人真的对那些原生态的古建筑、古文物感兴趣呢?就是敦煌莫高窟的绝世珍品,又如何?!
同样,又有多少中国人对修复、改建、仿造后的建筑、文物真正感兴趣呢?——了了。
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更好拍照,拍起照来更“上镜”,而已。

据诗人于坚说,后来建水好像又不拆了,才得以留下点东西。
今天的建水古城里,还保留着几片老区,小巷子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朱门大院儿比比皆是,只不过这些大院儿都成了大杂院,土改时期就已四分五裂了,根本也谈不上什么保护。

在建水旅居的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古城里游逛,很多小巷子里确实有不少的朱门大院,门楼大多都已破败倾颓,两侧壁上曾经的绘画雕刻,也全部被毁,代之以那个特殊时期的口号标语——除了唏嘘,也无甚可说。

像丽江、石屏一样,今天的建水也是新城套古城的格局。不过,建水城与丽江不同,它不是四围里套,从建水古城到原野上,也就几分钟的事。
用诗人于坚的话说,“大地还没有被赶远”。风,阳光,花,都还在左近。

说到建水人的古井,建水人的水井情结,那也真是没谁了。
据说整个建水有128口水井,明洪武年间建的许多水井,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每个井都有龙王庙和碑文等。

建水城里能叫得上名字的井,有一眼井,两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大板井,小洁井等,其中大板井最为游客所熟知。

建水豆腐必须要用大板井的井水,要不味道就变了,所以,很多豆腐店都集中在井附近,以前甚至就在井台边现场制作,就是为着取水的方便。

不过,当地人认为小节井的水是最甜的。

《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建水人很懂水,他们认为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
是啊,建水人确实很懂水,也爱水。你只要看一看每口井沿青石上那深深的勒痕,那叫一个触目惊心。那些深痕昭示了叫做“岁月”的那个东西。

除了水井情结,建水人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情结:豆腐情结。

说起建水豆腐,有一首民谣:云南臭豆腐,要数临安府……闻着臭,吃着香,三顿不吃心就慌。
据说建水臭豆腐起源于清朝年间。《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建水臭豆腐,是风、水、阳光和豆腐之间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又说,建水人很会享用这种用风干和发酵打造出来的味道。

确实如此。
不止如此。

烤豆腐,在建水,其实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建水古城内外,烤豆腐摊儿几乎随处可见,每一家饭铺都在门口专辟出一块区域给它。
它似乎永远都在那儿,你随时都可以拔脚走进去,坐下来,慢慢享用,打发时光。
你也可以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看街景,看风景。同时,也成为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

建水的烤豆腐摊很简单,就是一个架着铁篦子的四方矮桌,四边支着矮长凳,组成了一个物理上的经营空间,烤摊主人占一边,其余三边皆为客。
相识不相识的散客们拼坐在一起,一坐下去,就不想起来,会一直吃下去……

建水的烤豆腐摊还有一项比较有趣的习俗,就是烤摊主人用一个小碟子,里面放着许多干苞谷、干蚕豆,另外置几个空碟子,代表客人。客人自己从火篦子上夹豆腐,夹一块,主人往代表该客人的那一个空碟里扔一粒苞谷,以示记账。

豆腐要慢慢地烤,吃的人则边吃边聊。烤豆腐摊儿是一个随时可以加入的“饭局”,是开放的。

乳黄色的豆腐块,放到火上烤,变成了金黄灿灿的、圆鼓鼓的一个个小可爱,很萌萌哒。不夸张的说,这种描红米字格儿大小的玩意儿,几乎填充了建水人的全部生活。

建水的常规景点比较集中:朱家花园,朝阳楼,文庙,学政考棚等,挨得很近,都在古城里。
城外则有团山民居,双龙桥,滇越小火车,燕子洞等,前三者也是在一条线上,乘坐滇越小火车,可以贯穿。

当然,这些年还在不断开发新的景点。
这一次建水之行,离开的那天,我乘坐919路公交车去火车站,司机是一个非常健谈的当地中年男子,有北京的哥的style。
据他说,现在建水又新开发了好几个景点,很多游客都还不知道,其中就有南庄云龙山风景区。
他觉得云龙山风景区很值得一看,有古寺,有茶园,自然人文风光都很棒。

还有五龙湖蚁工坊,紫陶街夜市等等,可见建水是很与时俱进的。
我们总是很与时俱进的。
尤其那些古镇古城,如果想要,几乎总能开发出新景点——不就是山水+故事吗?容易。

说到建水美食,自然首推建水豆腐,此外还有汽锅鸡,草芽米线,各种烧烤等。
有人说,建水美食是云南的NO1,紫陶街的夜市可以检验一二。

建水是汽锅鸡的发源地,因为汽锅的材质是紫陶,正是建水的特产。汽锅鸡是用蒸汽把鸡蒸熟,不是炖,不是炒,而是争蒸——要的就是“时间”!

在我看来,建水的慢生活,正是体现在这些美食的制作上:无论烤豆腐,还是蒸鸡。
当然,还有朝阳楼晨起的遛鸟,午后的牌局、棋局。看着,非常有老北京人的那个味儿。
也正常。都是老古城,都是人文生活积淀深厚的老古城。

建水的汽锅鸡真正的肉嫩汤美,好过其他的制作法。这让我想到一句俗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是的,心急吃不了真正的美食,就只好去吃那些快速勾兑出来的“伪美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建水,就是要治治现代人的这种“急病”。

在建水品尝美食,除了一些路边摊、烧烤摊、小店儿,像自兴烤鸭店,临安饭店,宝兴楼,福籍菜馆等,均可一试,基本不会失望。
另外,还有一些当地人会经常光顾的“苍蝇馆子”,只要大家有兴趣有时间去找、去问,相信会有惊喜。

我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去了云南,你会发现,有些远行叫旅游,而有些远行,叫“去过另一种生活”——云南,就是另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

说得挺好。我想补充一句:以前,这种生活的代表是大理,而今,我更愿意说,它是建水。

在大理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好在”这个词儿。
今天的昆明,已经“难在”了。今天的大理,也慢慢的“难在”了——“好在”的建水,什么时候会变得“难在”呢?
让我们祈祷那一天晚些来,晚一些,再晚些……

诗人于坚《建水记》里曾引用过明杨慎写建水的诗,感叹杨才子笔下那个几百年前的建水城,并未隔世,大体上还在着:城池,建筑,雕梁画栋,朱门闾巷,水井,牌坊,饭馆,荷塘,稻田……最重要的是,杨慎笔下那个世界,虽然细节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氛围依然可以感受到。
这是个奇迹——诗人赞叹道。几百年风云变幻中,建水依然是原住民的故乡,依然过着与杨慎来访时大同小异的日子:做豆腐,汲井水,做凉粉,做米线,井边洗衣……

与此同时,诗人也难免忧心忡忡:如今的建水,已被一座座同质化的新城围困……我目睹了它的友犹疑,变化,和坚定不移。

建水,果真能够逃脱现代化、商业化的侵袭、摆布,与扭曲吗?

如题所示,此次建水之行,我的初衷在于“访旧”。既是“故地”,那么,总是会有某些人、事、物,总是会有某些地方,格外地令人牵挂,让人想要重游,想要重逢。
是有的。

从古城外的客运站下车,我选择了步行进城,沿着迎晖路一路上行。
与四年前相比,迎晖路变漂亮了,路中央的绿化带花团锦簇,彩旗飘飘,更像是一条“迎宾路”了。
文献名邦坊附近新开了一家沃尔玛,这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过了文献名邦坊,仿佛突然间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有一瞬间的恍惚。那道普普通通的牌坊门,仿佛是一个暗道机关,甫一进入,随即就开启了明清模式。
路两旁几乎全是老建筑,货真价实的,而非现代仿造的。路面和建筑的外立面应当都修整过,不过多少算是修旧如旧吧,看着并不违和。

我走在迎晖路中间抬高的人行专道上,穿过见建于其上的亭台楼阁,一径抵达了迎晖门,这是古城的东门,其上就即赫赫有名的朝阳楼,当地人称为小天安门。
穿过迎晖门,就是建水古城了。

时隔四年,古城变了么?肯定是变了。

路面似乎也修整过,打眼望去,整条临安路变得更靓丽,更上镜了。不过,也并没有什么惊吓,大体上还是四年前的样子,而且,那些四年前经常光顾的小店儿仍在:勺粉老店,木瓜老店,卖建水鸡爪的夹道小摊。一打听,仍旧还是四年前的价格(很感动,有木有?)。

我转到旁边巷子里,去看古井。井还在,还在正常使用中。巷子里的人家,来来去去的人们,手里忙活的营生,还有,人们脸上那悠然自得的神情,和不紧不慢的举止——统统都还在。

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我心里想。
在蓝天白云艳阳下,那种千百年来自给自足、从容简素的慢生活,始终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那种千百年养成的气韵,在一饮一食的市井生活里,在万家灯火里,温厚地流淌着,生生不息。
真好。

不要破坏它,就让它这样继续下去吧——十年,百年,永远。
我心里默默地为它祈祷。尽管我知道,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变化,始终也在进行中。
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走到翰林街街口牌坊下,照例有挑担卖各种鲜果小吃的,价格似乎也不贵。这边跟昆明一样,也是报公斤价的。

学政考棚前聚集着一群游客,自然是在各种拍照。我定睛一看,原来烤棚前面又新增了些雕塑,这一搞,真有些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了。本来考棚门前原有一组群雕,院内有一组群雕。我觉得刚刚好,挺和谐的。

关于这两组群雕,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刚看到门前那组群雕时,我总以为是考生们在下棋,而先生立在一旁观棋。某一日我凑近了细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烤豆腐啊!每个人手里握着的,那不是筷子又是什么!
这一发现之下,我禁不住哑然失笑:建水烤豆腐,还真是雅俗共赏,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登得大雅之堂哪!简直渗透进了当地生活的每一个毛孔里。
我又想到院内那一组:边走边读书的考生公子,携书童、挑夫赶考。那挑夫挑子里,是不是也随带着一套烤豆腐器具呢?这一想,我倒先偷乐了半刻。

过了临安路中段那个气派的“两迤锁钥”牌坊,再走走,就是建水文庙了。
四年前旅居的时间里,晨昏时分,我总要进文庙流连一番。建水文庙号称中国第二大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
在我看来,这里是一个非常宜人的所在,敞阔的园内林木葱郁,水色(泮池)明净,一派生机盎然,望之令人眼明心亮,内心欢悦。

建水拥有这么棒的文庙(建水城里共有七寺八庙),亦因亦果。科举时代,建水城人才辈出,享有“临半榜”之美誉,足见其文教之昌盛。
现在,建水古城每年都在文庙举办规模宏大的祭孔大典,以及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儒家思想文化。

建水古城及其古城原生态生活,能够延续至今——其坚守的底气之一,一定得自于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

从文庙到西门城楼这一段,曾经是建水古城最繁华热闹的一段,这里集中了文庙、临安府衙、指林寺等文物古迹,还有几家好吃的米线店,云糖店等。
记忆中,两旁曾经有几家很不错的店铺,现在,则几乎都被紫陶店替代了。

远远望见西门城楼了,日落也已接近尾声,最后一抹夕晖打在城楼旁那棵大青树上,树旁那家着名的“味道临安”米线店还在,仍旧还是生意火爆,食客络绎。

我看好附近的一间民宿,安顿下来后,已是华灯初上,我出门直奔西门外。

西门外的变化是最大的。四年前的这个时间里,这条街上正是生意最热火时,而今,一条街显得暗昏昏冷清清的,有一多半店铺的门都已经关了。
听说现在很多游客都转移阵地,跑到紫陶街夜市去吃烤豆腐和草芽米线了,所以,西门的豆腐业就慢慢的清冷下来。

我记得大板井对面的板井豆腐坊,她家清早晨的时候有豆腐自助早餐,5元钱一位。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臭豆腐、炸豆皮,以及各种调料,随便吃。味道倒未见有多好,胜在可以一次把豆腐吃个够。
不知道这个自助还在不在了,看网上的介绍,应当还在,价格也没变。
还好。

夜色中,我在那条通大板井的小街上来回徘徊,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我丢掉了什么东西。
是的,我是丢失东西了——我丢失了一部分的记忆。
那家烤豆腐店,它哪里去了呢?

我记不太清楚到底是哪一家了,四年前旅居的那半个月里,几乎每天我都会来一趟,吃她家的烤豆腐。
她总是坐在门口烤豆腐桌旁,为客人烤豆腐,每次我都是认着她的人去的,并未记住到底是哪一栋屋,那里的房屋都那么的相像。

我在老街昏黄的路灯下,一家家仔细辨认着,走过来走过去。有两家门扉紧闭,开着的那几家,是做别的营生的。有一家透过半开的门扇,能看见里面在养鸡,一笼一笼的鸡,摞在一起,而记忆里,这条街上并没有这样的营生。
我怀疑就是这家。或者是隔壁那家,那里,堂屋正中,一位妇女正坐在那里,埋头制作那些小棋子块儿,一包一挤,一小块做成了,码放整齐,一屉一屉的,摆在她周围。
方位大致就是这里,我基本可以确定。

她哥哥嫂嫂把堂屋租出去,不做饭馆了?他们的老母亲去世了?那么她,还有她那胖大的儿子,哪里去了呢?回部队上他们自己的家里去了?或者又寻了别的营生?

我叫她作“西门烤豆腐家的女儿”。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给我讲她的故事:很小年纪就出去闯荡,嫁了驻扎部队里一位北方兵,婚姻不如意,生意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没有做出什么起色。建水旅游业兴起后,她家这座祖屋因为靠近西门大板井,一下子就值了钱。她哥哥嫂子和老母亲住在里面,哥嫂将一楼堂屋做了饭馆,兼烤豆腐。她就回来了,帮着烤豆腐。有时她那胖大的儿子也过来帮着烤。

我总忘不了她说这些话的神情:压低声音(她哥嫂就在后面半敞开式的厨房里忙活),絮絮地说,还不时四顾,仿佛在警惕着什么。

我也总忘不了她话语里那隐而不发的怨与恨。
怨谁?恨谁?怨什么?恨什么?——或者只有她知道,或者,连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我有些怅然若失。说不清为什么,或者,我心里比自己以为的更想再见到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牵挂?也说不清楚。
旅行,有时候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再度回到古城,时间还不晚,正是夜晚最酣时,临安路上到处灯火通明。我在翰林街口右转,直奔南门而去。

四年前那半个月里,我就住在南门外的逆旅客栈。
那是一个来自安徽的女孩子开的客栈,说起来,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

那半个月里,除了每个晨昏在古城转悠,不时到古城周边游逛,其他时间我都待在客栈里,看看书,写写旅行日记。

遇见了各种各样的过客。
有几个人,也很令我牵挂。

有两个中年男子,均来自北京。
一位是住店客人,在客栈里住了两三天,好像刚从元阳下来,还是准备上去,我记不清了。长相面貌也记不清了 ,应该就是路人长相,典型的北京糙老爷们那样子。

一开始表现得挺深沉,离开的前一晚,大家在一楼大厅喝茶聊天,大哥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谈到他的失败的生意,失败的婚姻,以及满腔的愤怒、压抑,与迷茫。

“开始很成功的,赚了不少钱,不知怎么就亏了,而且越亏越大,简直刹不住车”,大哥的迷茫是真实的,沉重的。
“说到底还是太贪……我老婆劝过我,我听不进去……结果鸡飞蛋打……女人狠起来真特么狠,什么也不说,卷起包就走人,把孩子也带走……合着我特么拼了半辈子,什么也没落下,一场空”。

该大哥有句话,给我深刻的印象。“要是生活一帆风顺,自己都能够应付,谁特么还需要宗教”——当时大哥正向在座的每一位请教佛教的解脱问题。

时隔四年,我依然能清楚地记起,那一晚,北京大哥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痛苦,和眼底的伤痕。
人生,有时候真的很会伤害。

另一位北京大哥是来帮朋友看房间的。
听他自己介绍,已经在某个巷子里租了一个老院子,准备收拾一下,自住兼做披萨店。
聊着聊着,不知怎么话题就转了,连带大哥风轻云淡的表情也转了:王八羔子!要让我逮着他,钱也不要,先卸了孙子的一条大腿。

与这话配套的,是大哥脸上的狰狞表情。

原来,大哥曾是京城某杂志的摄影师,曾与朋友徒步汉长城,拍了很多好照片。“照片的清晰度和色泽都好过普通摄影照片,现在都不会拿出来”。
后来,大哥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公司,代理某户外运动品牌,结果朋友卷款潜逃,至今未被抓获归案。

大哥为此破产,离婚,并一蹶不振。
“狗杂种,毁了我一生”!大哥咬牙切齿。

还有来自东北的,一路途搭到云南的小伙儿,自谓在云南找到了热爱的职业,和人生的方向——那就是茶叶。

还有那个……
还有那个……

之所以特别记得两位北京大哥,是因为两人心里都有很深的怨毒,恨毒。
他们让我想到俄罗斯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本书,《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的,他们都是被损害者,被朋友,被自己的贪欲,被人生,被命运。

他们现在还好吗?他们从过去走出来了吗?他们想法把心里那些怨毒恨毒排出来了吗?
我希望他们能够。

命运不能总尽着一个人坑不是!尽管现实往往恰恰如此。

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或者早已经离开了建水,可我还是想再去客栈看一看。

客栈仍然在那儿。一踏进那熟悉的前厅,记忆跨越千山万水,纷然而至……
前厅没有人,我也没招呼,我只想看一眼,看一眼就走。

我流连在大休息厅里,看着墙上那依然如故的涂鸦,那是取自《小王子》里的两副插图,整整布满两面墙,与书里一样的构图,一样的色调。

“哦,那是一位曾住在这里的小伙儿画的,闲着没事画的”。当我询问时,那个年轻的女老板轻描淡写道。

离开时,我转身又看了看,那金黄卷发的小男孩,那孤独的,小小的背影,遥望着他的星球……

我抬手试试眼角,转身离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去了石屏古城。

第三天上午,我出城去看双龙桥。远远望见桥旁那棵“扑向水面”的老树仍在,还是那醉人的姿势。桥面仍旧还是一块块大圆石,被脚底打磨得愈加光润了。

我继续赶往不远处的乡会桥火车站。站在窄窄的钢轨上,四望,蓝天依然,原野如故,一阵风过,传来土地和花树的芳香——莫名令人心安,心悦。

我曾经见过游客在这里拍的一张照片:一列鲜黄色的小火车从鲜花丛中缓缓开过来——看着它,你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那句话:开往春天的列车。

是啊,开在花丛中,开往春天的列车——此景只能云南有。

云南就是这般的奢侈,奢侈的如梦似幻!
概因这块土地太丰饶太美丽了。云南本土诗人于坚说,云南大地就是有这种本事,再怎么人为摧毁,几场雨,一阵风,花园就重新长出来了,一个一个,布满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

但愿果真如此。
但愿永远如此。

建水旅游小贴士——
1、交通。
火车:昆明到建水有动车,每天数班。另外之 前那班绿皮火车也在继续运营。
从建水火车站到古城有公交919路,直达古城北门。也可打的士。
汽车:这次我是从弥勒坐班车到建水的,弥勒到建水没有直达班车,可从弥勒坐班车到开远,每天数班,31元。再从开远坐班车到建水,也是每天数班,27元。具体可留言咨询。
2、住宿。
建水古城和新城都有各种住宿可以选择。古城临安路两侧有各种宾馆、客栈、民宿、青旅,南门北门外也有一些青旅客栈。新城则有各种档次的酒店,民宿。
3、购物。
临安路,翰林路,紫陶街是主要的逛街购物场所。紫陶是建水的主打特产,不过购买时要谨慎选择,品质良莠不齐。

7. 500年历史的建水文庙,悬挂8位皇帝御赐金匾,为何它如此受皇家青睐

在云南建水,有着这样一座700多年的古建筑群。它经历了50多次不同规模的扩建,规模之大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其中主殿悬挂了8位皇帝的御赐金匾。但是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不是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历史悠久的建水文庙。

更重要的是我想大家都知道文庙,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崇儒家思想的重要礼节性建筑,几乎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唯独有建水文庙保留至今,它的规模和保存程度都是比较好的,这属于在全国都比较少见的情况。

建水文庙整体布局是在全国仅存的文庙中规模最大的,可谓是鳞次栉比。所以它深受清代皇帝的喜好,在700多年的历史中,建水文庙的规模以及位居全国第一。以上说法,仅代表个人观点。

8. 规模宏大建筑优美的5座文庙为何鲜为人知

9. 云南有我国西南最大的孔庙,始建于元代,这是什么地方

在许多人印象中,偏远的西南地区古时应是民风彪悍、重视农业生产而轻视文化教育的地方,然而如今在云南省建水县却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文庙,是西南边陲最大的孔庙建筑,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文庙。

从建在西南偏远地区的文庙足以见孔子对中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他思想的脚步那么遥远,无论东北还是西南,几千年中国文化史中,始终有其光辉在照耀。千年之后,文庙还在,孔子关于教育的梦想也已走进现实。

阅读全文

与建水文庙是什么文化的延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