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董卿文化底子深厚,拿什么来鉴定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董卿作为一个着名的主持人,可以说她是真正的做到了“着名”,家喻户晓,提到她我们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文化底子深厚的标签。她博览群书,对于中外名着和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涉足都很广,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人评价她,说她文化程度很高。那么到底用什么可以鉴别出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呢?
综上所诉,文化程度的评判绝不是单看学历,而是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⑵ 董卿100句经典语录是什么
董卿经典语录:
1、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
2、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6、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7、这句话背后其实自有真意,没有一个强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的强国。
8、可能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的、我们可以不顾虑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实的自己还原的那个人,还原在她的面前,可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她的感受。
9、勇气是让你能够走出家门,也希望你每一次都能够平安回来。
⑶ “央视一姐”董卿惊艳回归:人最高级的活法,是重启人生的能力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记忆中的一部分。
然而,曾经那些熟悉的央视主持人,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
尤其是知性优雅的董卿,更是我们最喜欢,最念念不忘的一张面孔。
她曾13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她的主持不仅普通话说的字正腔圆,整个人也是气场十足,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完美控场,让无数观众惊叹她的实力和专业修养,也被认为是“央视一姐”。
如今48岁的董卿已经离开央视春晚舞台整整四年,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纷纷猜测她离开的原因,以及这些年她都去了哪,干了哪些事。
而她离开的原因,其实只是想多陪陪家人。
因为家在上海,主持春晚的那些年,她没有一年能够和父母一起过除夕。如今有了孩子,她更珍惜能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她虽然离开了春晚舞台,但我们依旧能在一些综艺节目和晚会现场见到她的身影。
她曾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不管她现在选择了怎样的旅程,相信她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从她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人生不止有一个舞台,我们随时可以重新出发,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从2002年进入央视,董卿已经在央视舞台上奋斗了19年,贡献了自己最美的年华。
与央视的三离三回,概括了她简单又传奇的一生。
董卿用燕子巢来形容自己的人生。
她说:“我的人生,就像用唾沫星子,一点点搭一个燕子巢。”
1994年,机缘巧合进入主持圈,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浙江电视台担任主持人。
随后在成千上万人的竞争中,董卿通过了东方电视台的选拔。
两年后,董卿第一次接触春晚,当时担任剧务,仅负责联络、催场。
但她志不在此。
董卿毫不犹豫选择更大的舞台,进入了上海卫视。
工作之余,就在家阅读古典文学,并顺利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2000年,作为新人的董卿凭借一场主持获得了所有评委的认可。
即使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她全票通过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主持人奖。
2002年,央视向董卿伸出橄榄枝。
在更大的舞台上,她大展拳脚,再苦再累都乐在其中。
十年的光阴,早已让董卿褪去了稚嫩,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主持人。
2005年,主持人董卿第一次出现在了央视舞台上,为大家展现出了一个自信、温柔、优雅的主持人。
从此,董卿与春晚有了不解之缘,一站就是13年。
2014年,董卿缺席了《我要上春晚》的活动现场,被外界猜测不会主持春晚。
离职的谣言第一次传出。
她在回应中称自己将暂别央视,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者的身份,赴美进修。
一年的悄无声息,依然没有抹去董卿的身影。
时隔一年,董卿强势回归,以导师的身份参加《挑战不可能》。
跳出主持人的严肃后,共情能力强的她,用一悲一喜传达出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爱。
连续13年担任春晚主持人,大众都记住了这个叫董卿的主持人。
2018年,一切仿佛是在轮回,董卿迟迟没有接到春晚导演的电话。
一句“我真的用尽全力了”,充满了浓浓的失落感、无力感。
但董卿并没有因此陷进去,她说:我很庆幸!
“我庆幸我做了足够多的努力,这些努力让你在得到的时候,觉得很踏实,失去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一书中写道:“我们知道的知识,跟我们的无知相比,仅是沧海一粟”。
这句话在董卿脑海中反复出现,让她不断审视自己,“你有没有找到真正好的东西?”。
留学归来的董卿开始思考,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传播文化。
2016年,董卿加盟《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主持三季,用一首首诗词歌赋传达出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轻年少。
当了23年的主持人,没那么兴奋的董卿,心底里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你敢不敢跟过去的某一个自己做一个了断?
她不仅了断了,还了断得很彻底。
2017年,她第一次担任制作人推出了《朗读者》。
舞台上,她的一切仿佛都在说话。
不让泪水流下的眼睛,微微倾斜的姿势,带人在文学的世界里翱翔很远。
舞台下,她就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最初邀请中国作家副主席贾平凹时,被其“讲不好普通话,朗读是丢人现眼”的理由拒绝。
董卿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贾平凹,想尽一切办法才得到他的松口。
她温和、有节奏的提问,让紧张的贾平凹慢慢放平心态,用一口陕西话讲述了自己写书的故事。
谈起文学,董卿说它“不夺目”,“但其实真的有光,我自己一次次被感召、被照耀过。”
节目外,不少人也被董卿和她口中的文学感动到了。
《朗读者》进行了第二季,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计划第三季时,董卿身份再次更换,作为导演的她,参与到节目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去。
整整筹备了两年,为大家带来了《朗读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别节目。
董卿解释了“一平方米”的含义:
一平方米是朗读亭的面积,它很小,小到只容得下两三人站立,但它又很大,大到可以倾听数以万计的心底的声音。
亭外众语喧哗,亭内心曲流淌。
而每个人都是朗读者,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来到朗读亭,讲述自己的经历。
充满烟火气的故事,于平凡中感受生命的不凡和温暖。
我们欣赏董卿敢于重新出发,然而换作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未必能有这样的勇气,可以洒脱地给从前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去尝试新的发展轨道。
比如,我们明明拿着一份不高的收入,心里其实很羡慕别人赚钱多,但就是不敢冒险辞职换工作;
心里即便非常不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但又因为害怕改变带来的压力,所以又懒得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犹豫去重新选择呢?
这可能是受到自我设定的禁锢。
平时可能因为自己不够自信,不知不觉就给自己贴上各种负面标签:“我的能力很一般,就该过着和身边人差不多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很稳定,很难想象打破以后我是否还能活得像个样”……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设定,无形中给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圈定了框架,并且潜意识认为自己难以打破它,即便产生了去打破的想法,也受制于它不敢去尝试。
这种自我设定的禁锢,就像安装在思维里的钉子,束缚着我们的勇气和抉择,让我们对人生新的可能性跃跃欲试,又浅尝辄止。
也许是因为被外部世界所影响而焦虑。
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群体中,潜移默化也会受到群体的影响:
比如朋友聚在一起喜欢攀比,看到别人赚了很多钱买了房车,自己担心落后被看不起也想赶紧赚钱去买;
身边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对的,看他们都是不咸不淡生活着,尽管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怕真正去实现会被他们嘲笑,为了安全起见干脆维持现状……
和群体保持一致总能带给我们自身安全感,而我们别出心裁的主张和做法,却在大多时候不能被群体理解和接纳,因此我们会感到焦虑,从而自动化就打消了些许想要改变的念想。
任何抉择都伴随着未知的结果,我们不可能完全不顾及结果地去任性做出选择,也担心重新出发不能如己所愿。于是,我们才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显得犹豫不决。
很多人都在追逐自由,而自由的精髓正在于可选择,人生随时可以重新出发。
作家龙应台也曾说过:“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这条路或许遥远而艰辛,但只要我们勇敢且坚定,所有的障碍都能变身成就自我的垫脚石。
所以,不要过多地给自己设限,学着重新出发,路自然越走越宽。
1)别让外界打乱自己的脚步
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小哥哥说:
“你身边的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也许有些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
25岁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我们在生命中过多跟随别人的节奏,只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论外界的选择有多杂乱,我们也只有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听从心声做出忠于自我的选择。
这种不慌不忙的从容真的很重要,它让我们不管何时,都有播种人生的耐心和信心,都有重新出发的淡定和力量。
2)懂得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人生很多的限定,都是因为把结果看得太重。
但其实,人生最后都将通往一个归途——生命消散,尘归尘、土归土,只有过程带给我们各不相同的体验。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瓦伦达心态”,指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不去管它的意义、以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去做事,更能取得好的结果。
而有时候太专注于结果,反而导向了自己所害怕的结果。
我们到了一定年龄终究会发现,人生没有哪一条路就是很好走的。不论怎么走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否则稍稍停歇下来,波涛汹涌的坎坷就可能席卷而至。
与其汲汲于结果而踟躇犹豫,不如享受着过程而勇往直前。
3)充满勇气地接纳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一段人生之旅,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恐慌和不安,但这很可能就是遇见更好自己的新通道。
我们可以选择原地不动,但如果准备好了重新出发,那么就试着由衷地接纳自己的决定,并且充满勇气地去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不论我们做出了哪一种选择,都要有内心的笃定和坚持。
就像董卿,即使退出了璀璨闪耀的央视舞台,也能在新的人生频道保持优雅和从容。
我们也可以忠于自我,风雨兼程,鼓起随时重新出发的勇气。
人生这场大戏唱法从来不止一种,只要你活成了自己,怎样表演都敬你是英雄!
⑷ 董卿如今如此的被人尊敬,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要具备哪些素养
前段热播的央视综艺《主持人大赛》,可谓是神仙打架,董卿作为评委,更是金句层出,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评论都很精辟。董卿是个优秀的主持人,在所有观众的印象中,德才兼备,落落大方,从她身上能看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素养。
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主持人就是私下要用功,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尤其是主持节目时,不能有闪失,很考验临场发挥能力,处理事情迅速冷静。在《主持人大赛》中,就让选手一些临场发挥,考察的就是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选手,新闻类主持人邹韵,拿到题目并没有显示到框张,全程如云流水的回答了整个问题,又把它拓展到更高层次,表现算是在这个比赛中最稳的,最后摘得金奖。
⑸ 中国诗词大会董卿经典语录
《中国诗词大会》董卿开场语录: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用这句诗来形容我们的中国诗词大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各位选手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会、相识、相交、相知。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是这样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却会被铭记在心底,温暖彼此的人生。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节目中,有一位来自洛阳的张战锋答题失利后,董卿立刻永用了王昌龄的一首诗来鼓励他。这个意思和内容好像并没有什么违和感,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这词就这样的接到了?忍不住的献上了膝盖。
4.在云端里爱诗,在泥土里生活,在岁月中一直洒脱。
这是他送给一位非常热爱古诗词的老哥,老雷的一首诗。好像每个人到了董卿都得到了很中肯的鼓励。继续献膝盖。
⑹ 董卿嘴上说爱国,却让儿子入美国籍,是什么原因呢
一次,董卿被问:“你大张旗鼓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让你的孩子入美国国籍?”董卿很坦然的说:“生孩子正好在美国顺其自然,加入美国国籍并不是我不爱国,只是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⑺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董卿为何这么优秀呢
有人,不张扬,却见其忘俗;有人,不耀眼,却直抵人心,董卿如此这般。从古至今,从东方卫视到中央电视台,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今天热播的《你好生活》,还有当了十三年“春晚”主持人的花旦,她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让人们不再沉溺于她的优雅知性,庄重大气。
腹诗书气自华美丽的面容?它的外观是花朵,声音是鸟儿,姿态是月亮,姿态是柳树,骨架是玉石,皮肤是冰雪,姿态是秋水。被称为美丽的一面。美在何处?用诗作心,用情作美,用真为本,用智慧作人才,用气质作雅致,用教养作灵魂,这就是美丽的心。如果只是前者,美女就不够漂亮了。如果心中有万千诗书,美人便是口吐生香,气质如兰。在浮躁的年代,董卿,是这样一位集美貌、才艺于一身的女子。
正如董卿喜爱的科幻小说家克拉克所说:“我从未成长,但我从未停止成长。”董卿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一路顺风。由于没有限制,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自我,最终成为国民心中的女神;由于姿态低下,虽然登上央视大舞台,却仍像个赤诚的孩子;因为自律,即使年过半百,仍能不慌不忙。从古至今,从一位妙龄女子到一位高雅的女子,她都不再需要那些略微累赘的溢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