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冲突: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并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某些狭隘的唯科学主义人士搞“科学霸权主义”,对来自人文的思考持粗暴的排斥态度;而有些人以“科学哲学”等学说宣称科学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且对科学技术造成的社会、环境、伦理等问题持批判否定态度,使得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产生分裂和对峙。
协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避免将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站在人文理性的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环境科学技术”就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
㈡ 你认为科学教育应如何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现代教育思想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主张将二者统一起来,在实践中相互结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作为一般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根据自己的工作对象的特点,结合工作环境条件的实际,将科学教育落实在教育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将人文教育的意义融会于学生的心灵,在真实的教育生活的情境中,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认识层面上,要通过我们对于科学事实的把握,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人文价值,将科学研究视为具有强烈社会意识和人生意义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反对为科学而科学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将科学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在人生态度上,坚持求真、求善与求美的统一,充分挖掘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价值,将科学教育建立在服务社会、促进人类进步和增进生活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
㈢ 科技和人文的关系
综述:科技与人文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紧密结合的关系。科技是客观存在的,而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推动人类的发展,人文更是以人为本为核心。
分述:
1、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的实践基础构成科学与人文相互贯通的契合点。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科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性相关联,与人文拥有共同的人类实践基础,“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
科学认知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特殊的独立性,无法超越人类其他文化而存在,这就决定了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互通。
美国科学史家萨顿也认为,没有同人文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科学或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也同样是人的。科学研究具有人文向度,“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同人道有关的。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博爱的成果,都是人类德性的证据”。
2、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互动中,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一方面,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撑,使人文精神的现实展开与不断升华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对科技创新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人文精神把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直接关注人的发展目的与意义,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的理解、维护和追求,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首要内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科技创新是手段路径,人文精神是目标愿景。
自然科学不是一项超越价值的事业,就研究者来看,科学研究由作为价值载体的人来操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结,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思想理论的支配;就研究对象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抽象的与人无关的自在事实,而是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属人的事实”,必定蕴含人的价值因素。
同时,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产生的影响也是实质性的,无论在创造新价值上还是实现新价值上,科学创新都表现出社会性。
所以,没有人文精神导向的科学技术是盲目的,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如果不能给人或社会带来好处,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幸福的增加,它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与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相违背。
4、科技的创新发展,不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
意大利学者加林说,“如果是人文主义重新发现了对人、人的能力和人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力的信念,那么科学试验的新方式、革新了的世界观、企图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新努力也应当归功于人文主义的影响”。
14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考的价值,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带来了怀疑主义的复兴和批判精神的传播,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奠定了深厚的人文艺术背景。
㈣ 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科学技术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整个文化的氛围中存在和发展;
(2)传统文化尤哲学和宗教传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直接和基础的作用;
(4)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起着引导调控作用;
(5)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是互补而统一的。
㈤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一)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的“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变化”,以及“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的解答,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
1.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
2.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
㈥ 科学需要人文导向做出分析
一、科学与人文的二分法
科学的发展促进技术的更新,有些技术产品损害人类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于是科学和人类利益之间关系问题称为科研热点、生长点和扩展面,人们用二分法概括为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
因为用词不当,引起思想争论。笔者认为,该用“人本”时就不要用“人文”。中文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在英文中是一个词即Humanism。《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Humanism词条的释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版)。在英文中可通过上下文认定Humanism的词义,而在中文中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词义差别通过汉字“文”、“本”和“道”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应该酌情选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和人本主义(Humanism)两大思潮”、“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都是正确的译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提法用词不当。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科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科学精神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被消解了。
恰当的提法为“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对立统一”。
1、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定义
①科学是分科建构的真理性知识体系以及人们追求真理的实践活动(科研活动)。
②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2、人本和人本精神的基本含义
①人本是人的根本地位——主体地位,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②人本精神是人类追求价值的宝贵精神。
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需要以人为本
1、科学研究需要人本导向——努力增进人民利益。
现代科学研究是群体性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科学研究要有顶层设计、宏观导向。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十九大报告
2、科学应用需要人本导向——严谨危害人类利益。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应用有法律。科学应用是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危害人类利益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狭义的科学技术是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例如,原子弹、生化武器等等。
一些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2003年发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第四条规定: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㈦ 文化的变革对科技是否有推动作用你认为呢
文化变革对于科技确实会产生推动作用,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也是上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然会影响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它就对应的生产力,自然是经济基础。
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可以说西方第1次科技革命,第2次科技革命我们基本都没赶得上,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赶上西方几百年才走过的路程,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我们的伟人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石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走的很快,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所以我们很快赶上他们的步伐,哪怕说现在在一些领域还有差距,但我们实力的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