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介绍太原市的概况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42.14万(2018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69万。
Ⅱ 太原市有哪些人文景观
晋祠、天龙山石窟、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永祚寺、双塔、龙山石窟、纯阳宫、窦大夫祠、多福寺、童子寺燃灯塔、晋阳湖、崛围山、蒙山大佛、崇善寺、北齐壁画、晋阳古城遗址、山西大学、太原动物园、迎泽公园、汾河景区、西山万亩生态园、南宫古董市场、拱极门、五一广场、太原城隍庙等。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祚寺始创于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初名永明寺,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
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貌一新。
太原市中心城区全市共有综合性公园38个,专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5个,街头游园243个,社区游园43个,街旁绿地181块。
面积10公顷至160公顷,服务半径2000米;区域性综合公园面积5公顷至10公顷,服务半径1000米;街旁绿地(含居住区级公园)面积小于5公顷,服务半径500米。综合性公园有迎泽公园、晋阳湖景区、汾东公园、华夏公园、汾河市民公园、汾东中央公园、北张公园、和谐公园、龙城公园、龙城东街公园、武宿公园、晋商公园、古城东滨河公园、金桥公园、汾西公园、摄乐公园、唐槐公园等,专业类公园有植物园、徐显秀公园、太白铁路遗址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等。[26]
太原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现已绵延20余公里,并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点有汾河晚渡,雁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出处),碧水沙滩,湿地公园等。
太原城是中国历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王府、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太原城门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门的总称。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俗称大南门和新南门。现仅存小北门一段。
太原八景指太原旧时的八个景观,也称“古晋阳八景”。这八景是:汾河晚渡、烈石寒泉、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
太原市有10座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为中国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还有山西科技馆、山西民俗博物馆、晋祠博物院、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太原博物馆等。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还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
Ⅲ 太原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太原的旅游景点有台骀山滑世界景区、晋祠公园、蒙山大佛等。太原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晋商都会,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全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更多关于太原的旅游景点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58bf9163386037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Ⅳ 太原城市群的文化底蕴
它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地。太原古称晋阳,是我国省会城市中少数几个建于春秋时期的古城。古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前由晋国正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筑建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逐渐形成了晋阳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太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晋阳文化所独具的融合北方和中原两大区系的特殊文化特征,也决定了太原在历史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同时,太原经济圈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连接东部和中西部的纽带。
Ⅳ 山西太原的历史文化
太原:古称 晋阳 并州 龙城。2500多年建城史。曾是 赵国初都,北齐别都,三朝雄镇,五朝霸府,武周北都,隋朝时期和长安并列全国两大城市。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反隋,挥师南下缝强必破直入长安(建立唐朝),因太原古称为“唐”(可见当时的晋阳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性)。李世民之女又以太原地名命名赐封为“晋阳公主”。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县人(并州今太原)。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人。因历史上很多皇帝和太原有关所以太原也称龙城。(比如李世民太原起兵成功,高欢.高阳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武则天封太原为北都)
Ⅵ 太原的历史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
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着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
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
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到春秋后期
,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
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晋商的魄力之大、足
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因此,
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
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
三晋儒学。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
的三晋文化。
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数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迹的骨片,说明峙峪人可能开始了原始的雕刻艺术
。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吉县柿子滩遗址上,有两处岩画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遗址中,出土
了属于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义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乐器。晋国大音乐家师旷以琴技和音律闻名
,赵国人荀子则创立了艺术理论。离石的汉画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黄河铁牛,元代晋南杂剧,都表明山西在人类文明演进中一直
位居世界东方艺术苑林的前列。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山西古建筑及其依托古建而留存的壁画、雕塑和石窟艺术,古城和民居建
筑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Ⅶ 有关 太原的地方文化
从人文环境来说,太原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太原“乱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晋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原人见多识广,对于战争极为熟悉。历朝历代统治者利用这一优势,在当地招募、组织素质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这是晋阳在历史上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的人文因素。
卓尔不群的气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赋予太原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得太原在文化层面上具有了极富个性、极具风采的特点。
包容性
由于自古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层面体现出包容的特性。
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的包容。汉族、胡民族政权统治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常常照顾对方的利益,以缓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维护巩固其统治。如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今太原地区)时,就为其定下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在生活习俗上又照顾戎狄的传统习惯,从国家大政方针上兼顾戎狄的利益。
其次表现在民族上的包容。汉民族主导下的游牧民族内迁,使太原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东汉末年,政府在太原地区的汾阳、祁县、忻州、文水等地大规模安置内迁的匈奴部族,共计15万人,开中国大规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河,此后,游牧民族内迁的趋势不断。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时,就有胡人成员参与。胡人安禄山曾兼任河东节度使,驻守过太原。唐晚期,李光弼保护太原时,用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胡人为主的朔方军。到五代末期,太原地区的各民族大致已经完成的融合,汉胡之间的界限,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渐少,生活习性趋同。今天,曾分布在太原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不见了踪迹,显然已经融入了太原这块土地,成为太原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因此太原人身体里流动的不仅仅是汉族的鲜血,更有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血缘基因。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政治的包容与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在太原南郊出土的春秋赵卿墓,其中有不少青铜器物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
不同民族间的反复冲突与交融,各种政权你来我往的攻伐征讨,促进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开放性。太原早在原始社会就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来往。考古资料表明,太原光社文化,其影响涉及内蒙、河套及陕西东北部。夏商周时期,太原盆地的诸戎群狄一直与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所谓“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春秋时期,大原盆地的汉族,就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周边的戎狄,与戎狄通婚,进行贸易。当时晋与活动厂太原西南的狐氏之戎交好,晋公室与其首领狐突的两女儿联姻,一位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一位成为晋惠公夷吾的母亲。汉民族这种对外开放的态势一直沿续了下来。战国时期,赵国与周边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晋阳制造的货币流通于中原各国,甚至在今内蒙古的赤峰都发现过晋阳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黄金时代。从太原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太原在北齐时,与周边的交流是非常活跃的。隋唐时,太原也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甚至同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波斯都有着相当的联系和交往。宋朝,太原地区是中原与契丹、辽、西夏进行互市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时,太原与西方交往更频繁。着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来过太原,并在其游记中,留下大量的记载。明清时期崛起的晋商,以太原为主要基地和商端口码头,与外省甚至外国贸易,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木材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换取江南的丝绸、茶等,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清代中叶,山西商人不惧艰险,远涉重洋,在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神户以及朝鲜的新义州等地,设立了票号海外分庄,从事国际汇兑业务,开创了我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纪元。其开放的意识在当时领中国风气之先。
多样性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错与过渡的地理因素,汉胡融合杂处的人文环境,其在文化上必然体现出一种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是种族的多样性。我国古代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区都是重要的场所。从古代最早的戎狄到后来的鲜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在晋阳大地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的历史活剧,至今,太原仍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2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太原。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样性。久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义、尚信、讲求气节,务实纯朴。又因久居边塞和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要冲,频临战事,强化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使他们具有了粗犷豪放,坚韧刚烈、尚武侠义的性格。
完备性
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完备性。
一是历史传承的完备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历史,使太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西周春秋时期。三家分晋,赵以太原为都城,在此拉开战国序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并与封建社会共进退,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在太原的履历表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它也见证了中国所有朝代的兴衰更替。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会环境上的完备性。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地理形势,丰饶的物产和发达的手工业,强悍的民风,再加上几个朝代苦心经营的坚固城池,这几种因素汇集起来,决定了太原具有一个自成一体,小而全的社会环境。在外敌来犯时,它可以据险自守,长期不依赖外界,自给自足,独立存在。又可以在条件具备时,主动出击,影响中原政权。谁占据了太原,谁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础和资本。这种既能独善其身,又可兼济天下的战略优势,在历史上成就了许多政治家的宏伟抱负,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恰恰正是因为这种自成一体的完备性,常常在国家动荡之时,给封建割据势力以支持,逆潮流而动,与历史前进的趋势相抗衡;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备性。太原可称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经是九个封建政权的都城,同是又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它既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基地,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晋商的崛起,又成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的都会。中国古代城市所应有的各种角色与功能,太原都经历过、扮演过,因此,是历经世事沧桑的集大成者。这种完备性,自古以来不断塑造着太原人自信进取、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天下太平、战事不兴时,也常常助长太原人万事不求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处世哲学。太原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备性,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成为我国城市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太原文化是一种混杂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民风民气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种顽强进取、刚健有为、多元开放、勤俭务实的文化。太原也许没有江南那么的儒雅风流蕴藉,但更多的是铮铮铁骨、飒飒豪气、猎猎侠风以及金戈铁马和古道驼铃。
Ⅷ 太原的地标是哪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博物馆
,太原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是文化岛大平台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前拥汾河,后依内河,北邻山西大剧院,东邻山西省科技馆。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事务所设计。
山西大剧院
,山西大剧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东西中轴,是统领全岛建筑风格的城市地标。山西大剧院总用地面积约85697平方米,主体建筑高54米,长210米。总投资7.9亿元,主要包括1628座主剧场、1170座音乐厅和458座小剧场及排练厅等。
太原机场新航站楼
太原国际机场(IATA:TYN,ICAO:ZBYN)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距太原市13.2公里,机场始建于1939年,曾于1968年、1992年、2007年进行过三次扩建。航站楼面积为8.08万平方米,跑道及滑行道延长至3600米,并加宽跑道及滑行道道肩,飞行区等级升格为4E级,可满足A380等飞机的备降要求,为国内干线机场及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场。
Ⅸ 山西6个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北魏首都,太原是9朝古都吗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传承至今的。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国古代历史、保护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我国提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从1982年首次颁发至2018年5月2日,全国共有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山西省共有6座,分别是:大同市、平遥县、太原市、新绛县、代县、祁县(颁发时间顺序)。
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第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共24座城市,大同位列其中。
大同是秦汉名郡,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朝军事重镇。这里发生过很多历史典故,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发生在大同的历史典故主要有:
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白登山。
北魏定都平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鲜卑族)。
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汉化的重要环节。
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汉化、缓解民族和阶级矛盾、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措施。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让宋朝始终无法统一,并不断受到来自北方辽、金的军事压力。
辽金陪都——大同分别是辽国、金国的五京之一“西京”。
九边重镇、宣大蓟辽——明朝的吞并之所,国家防守的重要据点。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历史文物古迹遗存主要有:
万里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
大同古城——明城墙、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鼓楼、帝君庙、清真大寺、清民宅院等。
云冈石窟——北魏皇家大型石窟,国家AAAA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大同还有方山永固陵、赵武灵王墓、水神堂、觉山寺、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栗毓美墓、北魏鹿苑、浑源永安寺等众多文物古迹遗存。
新绛龙兴寺
代县
代县位于忻州市,古称代州、雁门郡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古时候长期担负着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重任。尤其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代州成为北宋与辽国燕云十六州交界处,依托长城雁门关,抵御契丹人南下。明代雁门关为内长城重要关口,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
代县历史悠久,由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关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众多,加上此地拥有雁门关这一重要关口,故代州拥有较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