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如何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5 14:56:14

Ⅰ 怎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吗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师生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学校文化还可以辐射社会、示范家庭,从而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建设做贡献。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学校的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学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保持学校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学校文化具有震撼和激励效应,发挥和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可以引导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为保证活动效果,我市教育局成立 “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学校也要成立由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科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勤奋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引导、教育师生,坚定师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信念,引导师生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师生在整洁安静的校园环境、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勤奋求知的读书风气、尊师爱生的和谐氛围中,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观念形态的校园文化,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可以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心理)层面。精神(心理)层面又包括观念形态、人际关系形态、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具有规范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
1.营造融洽的校园人文氛围。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人文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首先,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针对学生的人文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纪班规的制订、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校纪的管理等,让学校的人文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2.优化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由于校园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优化,可以让学校师生尽情发挥出潜力和活力,使校园和谐稳定又生机勃勃。
3.培养积极的育人取向文化。所谓育人取向文化,其实就是教育追求,或者说是培养目标。它的提出往往凝聚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又往往用校训的形式表达出来。育人取向文化常常影响着人才的成长,什么样的学校出什么样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有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学校的一台文艺节目或一个文化艺术节,所追求的立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学校的一个科技讲座或一次制作活动,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终身热爱科学的精神。积极的育人取向文化不仅陶冶受教育者,也同时武装教育者,它不仅给人以知识的智慧浇灌,同时还给人以人文精神的充实和升华,促使特色人才的成长和成功。对特色人才的培养,是学校育人取向所要潜心营造和刻意追求的,它将形成学校独有的竞争力。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这种文化,通过培养这种具有长远效益的文化,使学校稳步走上和谐而快速发展的轨道。
4.创办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校园师生员工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快捷方便、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学校要创办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想方设法巩固和强化以“文化育人”为主的网络文化阵地,以此来拓宽师生知识视野,提供文化精神营养,提高师生的学习能力、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和思想品质。并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注重网上管理、监控和引导,不断提高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品位,实现校园的安定和谐与团结有序。
5.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学校各个大型建筑物,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的摆布,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要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布局的美观整齐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千方百计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此外,还通过英语角、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文化,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大大加快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校园的全面和谐。
6.创建和谐校园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教学又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制度必须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与教学因素中的以课堂为主的课程教学产生和谐共振,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发挥出应有作用,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和谐。

Ⅱ 校园文化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相关工作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工作的中心和焦点,警惕盲目的行动。第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外,还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办学条件的改善,要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正在向寄宿制学校发展,要想办好寄宿制学校,学生必须具备比较方便和舒适的住宿生活条件,以便能够心甘情愿地在学校食宿。如你所见,现在大部分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兄弟姐妹不多,家长很重视,学校条件不好,学生就不能安心生活,家长也不能放心。只有在学校条件等于或优于家庭条件时,学校才会吸引学生,抓住学生。

四是大力加强文明卫生建设,全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学校文明和卫生状况是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文明卫生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养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保障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认真把握学校的文明卫生建设。要从学习、生活、劳动、卫生、师爱学校、体育运动、社会交流等各方面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开展争文明学生、创文明班、共建文明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Ⅲ 如何提高内涵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校风建设和社团文化建设。
(二)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三)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

Ⅳ 怎样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时下各学校均已开展轰轰烈烈的校园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的确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同时也暴露了活动单一,流于形式的弊病,即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下实施所谓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此被动的开展则有很大的制约性成分,反而成效不大,失去了校园文化的实际意义。校园文化涵盖面极广,意义深远,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又包含校园精神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重大,意义更加深远。如何避免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弊病,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呢?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到位。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清楚地知道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效果。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明确其意义,不仅抓好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强调研。比如“三化”工作的开展,旨在通过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给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上形成计划、制度,落实上师生人人参与,共同监督。成效上培养一种良好习惯,地面纸屑有人捡,公物损坏有人管,形成长效机制。另外对每项活动还应有总结反思,提出优化措施。其次,理清思路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如校园广播站,名人宣传栏、评比栏、校园新闻、警示牌,科学家挂像、班级图书角、美术作品宣传栏,学校大门、操场围墙图文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六一儿童节以及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利用班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古诗诵读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每学年一至两次校园运动会。(2)开展校园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园、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新团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校园文化涵盖面广,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所侧重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读书育人特色、安全教育特色、卫生文明特色等,打造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书香校园等名校工程。校园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广大学生的未来,着眼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Ⅳ 如何建设新型校园文化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
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
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
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
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
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
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
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
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
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
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
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
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
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

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
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
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
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
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
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
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
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
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
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
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
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
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
境。

Ⅵ 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内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棵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例如北大学生一谈起自己美丽的校园,就首先想起“一塔湖图”,未名湖岸边的博雅塔的身影映在湖中,每个到北大的人都向往看到湖光塔影的图画。

环境艺术的核心应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读书。

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人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在现代人学校园建设中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方法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很多的表现手法,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更能创造出完美空间环境。

雕塑,无论在教育上、人文上和知识上,雕塑都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从中引出的寓意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如贵州工业大学毛主席塑像,毛老衣着简朴,淡泊宁静的身姿及神志,凝重中不失慈祥,深刻中不失质朴,衬托出当年中国领导人的正直不阿、宽厚善良的人格力量。让许多的学生与毛老有心灵上的交流。

水景,自然状态湖泊和小的人工池塘,无论大小,其中的水体都能给予环境以生气,相对与体型巨人的建筑,它可以软化环境,增添亲切感。无论动态和静态,水都能赋予空间灵气。池塘水表现为静,水体反射四周建筑,展现空间融合于自然的特点。喷泉水体表现为动,或面形、或线形、或点形。一动一静的结合,对比勾勒出丰富多彩的学习、休憩空间氛围。

绿色植物,大面积草地、富有造型的灌木、成排的树木围合成一个又一个生态空间,绿色植物被人们成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绿色可以使长时间从事脑力和视力活动疲劳的人脑和眼睛得以恢复,并且达到改善校园小环境、小气候的作用。随着冷季型植物的引入,现在大学校园也正在逐步形成四季长绿、三季有花的校园环境,为学习、教学、科研和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营造了更具恬静、怡心、自然的环境。
广场,适当的校园广场建设,可以丰富校园内的院落感,现代小的教学组团型的教学模式人多有一个围合的空间,这个空间很适合建设一个小刑的广场,供学生举办小刑活动使用。

三、新老大学校园环境建设

老大学校园在校园环境改造中进行环境文化建设;以往的大学校园建设很多只是着重教学、科研、办公、生活、体育等各个职能建筑的设计,对于校园环境,仅规划好校园道路和路两侧种植些简单的树木。对于校园小环境的建设从来没有提升到象重视建筑设计一样高的层次。这就形成了一个现状,很多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学校园环境都是围绕校园主要建筑简单的路网,简单的树木绿化,点缀其间的是一些纪念性的雕塑,很少看到绿地和成片的景观区域。旧校园环境的重新整合改造,会使老校阅焕发新的生命力。
老人学校园环境现在正在逐步进行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大学教学、生活需求,这种改造往往需要不懈努力和精心雕琢,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进行文化环境建设。例如可以将陈旧的、淘汰的建筑拆除,建设校园景观;还可以见缝插针的进行小区域景观建设:在保留年久的树木的情况下,增加小范围绿地,减少裸露黄土地,在一些建筑上增加藤类植物或浮雕,从平面上和空间上增加绿色景观和文化景观。

新大学校园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环境文化建设;现在新规划建设的大学校园,都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设计条件加以重视,并且突出了生态景观、人文景观设计。新大学校园规划职能分区更加科学合理,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文化景观分布其间。新的大学校园规划,很多都吸纳了生态设计、人文设计。
在校园环境充分进行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校园有更为宽畅的室外自然空间,给师生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建设就突出的表达了一个新的大学规划理念:大学园林。
这个新概念已经引起了很多校园规划专家的兴趣。紫金港校区的布局将园林概念融入到规划设计中,以“园”为特征,形成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校园环境。在校园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有主有次的园林组团,使园林包围建筑,建筑建在园中,按地貌自然分布,形成人、建筑、自然的和谐氛围。现在该校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大小十余个园林组团已经建成,园林化格局初步形成。

四、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几点问题

要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不能盲日追求效果,将不适宜校园的作品搬入校园。在一些校园环境建设中,尽量避免照搬景观,将一些已有的景观或放大、或缩小、或原状搬入校园,会使人产生抄袭之嫌,从而淡化它的美感。文化景观重在创新,新颖、自然和符合地域环境才具有活力。在北方入学校园建设南方大学校园的景观也是违背地域特点,所产生的感染效果也不能达到建设目标。

要考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建出人学生能够接受的环境。现代大学生对文化景观环境要求具有知识性、和谐性、对比性等一般审美范畴外,还要求有新奇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他们追求开阔视野、思想深化的东西。不能简单的随便做个塑像就算环境建设,要使塑像与大学校园的氛围想适合,大小比例体现美感,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要因材而建,量力而行,不盲目耗巨资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要根据学校的财力、物力来建没,不能因为追求美观而挤占教学、科研上的资金。有些人学为了追求新、大、特等要求,在校园内建设占地几十亩的大广场和大湖面,虽然环境景色壮丽,给人与冲击力,但壮丽的背后往往是造成了投资较人、维护成本过高的后果。

五、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更加舒适、愉快,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样的校园环境,也才是最美的

Ⅶ 如何搞好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几乎所有学校都在进行着学校文化重建。但是,目前不少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低效或无效。 误区一:学校文化由专业人士来设计 有些学校领导迫切希望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但苦于自己和学校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建设不了解,往往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忙,这本是一件好事,也反映出学校领导具备一定的资源开发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些学校往往过分强调了专业人士的主体作用。专业人士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但却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他们可能会提出一句或几句精炼的话语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但这些话语是否生根于学校现有的文化基础及能否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就值得研究了。 其实,学校文化不是专业人士简单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深刻剖析学校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在分析教育发展趋势与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生成的。任何主观设计,哪怕是很前瞻的设计,都会因为缺乏支持的土壤而夭折,甚至仅仅成为墙面上美丽的摆设。 是不是说学校文化建设就只是学校内部的事,不能让外部专业人士介入呢?显然不是这样。在当今社会,学校领导必须具备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借助“外脑”办学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那么,学校如何借助外脑进行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掌握专业人士资源,从中挑选既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又愿意深入学校内部,与学校平等合作的专业人士,作为合作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对象。其次,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的智慧,与专家一起就学校现有文化进行调研,就学校文化建设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专家只是起提炼、引领作用,从而使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成为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达成价值共识的过程,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个人的事,这样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才会有建设的主体基础与动力。 误区二:学校文化由学校领导来拍板 这种现象与第一种现象异曲同工,只是把专业人员换成学校领导而已。一些领导个人能力较强的学校容易出现该现象。在现实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极易造成学校领导所倡导的文化与学校师生所奉行的文化不一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无论是由专业人士设计,还是由学校领导来构建,都是对学校文化建设中两个重要问题即“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学校文化产生的过程”认识模糊的表现。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学校都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专业人士或学校领导,而不是学校全体师生;学校文化产生的方式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学校领导更需要充分尊重全体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把全体师生看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智慧,自下而上生成学校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文化建设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误区三:学校文化建设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目前,在通过积极途径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有些学校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进行文化建设,出现学校文化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文化由专业人员设计,或者是学校领导自己建构,广大师生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学校文化是外在于师生的文化,许多教师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些文化,在课堂上也就自然无法去体现这种文化;二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考试评价体制并没有彻底改变,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搞应试”,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只好通过课堂以外的各种活动来体现;三是有些学校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而许多学校的特色就是艺术、体育,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或展现,因此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的。 其实,学校文化具有弥漫性、整体性,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学校的某一课程或某一艺术特色,课堂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学校文化建设之初,可以先从外围的活动开始,但要使学校文化成为全体师生自觉的行动指南,就必须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校文化的要求,这是学校文化建设深入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师生在学校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是最能体现学校现实文化的场所,如果课堂的文化与学校所倡导构建的文化相去甚远,或者背道而驰,就极易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师生出现双重人格。 误区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环境形象 实践中,还有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集中于校服、墙面、标识等环境形象设计,这说明校长已经明确认识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学校环境形象设计,而缺乏文化底蕴支撑,那么哪怕是再精美的设计,也会给人留下肤浅的感觉。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对核心价值观难以把握。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校长很难准确把握学校教育价值的方向与内容,而环境形象设计就容易得多。二是有些校长把文化的载体当成文化本身。学校物质、制度建设等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学校通过这些载体向外界传递其文化气息。文化载体可以反映出学校文化,但文化载体并不等同于文化,正如学校制度并不是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并不是学校物质文化。只有学校制度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导向、管理理念才是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背后所蕴含、折射出的精神与思想才是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学校价值观,它是学校文化之魂。我们应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来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以学校精神文化指导学校制度文化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这样学校文化建设才是一个整体,才能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杂乱现象。

Ⅷ 谈谈学校文化环境的含义及如何推进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它是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之,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视角文化,又有感觉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学校环境文化相对其他文化而言,有其独特的功能。
一是育人功能。育人有多种途径,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而环境具备文化因素后,就自然产生出育人功能,即环境育人。具体地说,一所学校如果具备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纯正的校风学风、浓郁的古韵今风、醉人的翰墨书香、浓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定会对师生产生熏陶、感染和互相激励作用。因此,良好的学校环境会寓精神激励于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二是融合功能。学校环境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后,多少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特别是人文环境,总蕴藏着许多潜在的“和合”因素,蕴含着一种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这不但对师生产生约束、调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师生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促使师生结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怡情功能。学校环境赋予“文”的因素后,就会形成高品位的境界,显示出艺术的魅力。特别是自然景观,无论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能带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如果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师生置身其中,便会忘乎一切疲劳和烦恼,心情十分舒畅,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古人云: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Ⅸ 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中心校 葛庆权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着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地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生命力的学校。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师生通过教育家学与管理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教育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应该把学生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 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校园里充满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学会宽容和坚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可以在班级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正视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请学、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为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的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们来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参与响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避免教条/结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亚里士多的认为:“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的快乐,从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校园成为精神家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快乐的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成为师生互相尊爱的花园,每个教师和学生在这里都能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爱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成员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个性需求。积极倡导人际关系的简单化,让每位教师每天都心情舒畅的工作,体验人生的快乐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充分理解教师,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状况,领导关心下属的方方面面,让其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和幸福。帮助教师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发展,为他们成长创造机遇,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领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学的激励鼓舞人,这对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推动的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搞花架子。 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使用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制订目标时,往往不注意班级实际情况,盲目要求或任意提高,这样班集体建设就不可能达到目标,班主任老师制订的目标也就形同虚设,成了花架子。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建设目标。譬如有这样一个班级:全班同学爱好广泛,班委干部各行其是,班集体缺乏向心力。作为班主任,不仿制订这样的远景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针对这种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班委干部委任制,激发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达到班级干部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凡此种种子目标,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不可能像对成人那样处理。因此,在选择具体措施的时候,我们不仿搬用魏书生老师的那样“惩罚”:不守纪律让他唱首歌,不肯读书让他讲个故事;不完成作业或做了坏事让他写个几百字的“说明书”。长此以往,一再顽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也会自觉地为班集体建设出一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学习活动,力求在学校和教师的上导作用之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关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交往的主动关心和作用根据我们研究,这种学习活动按学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本质上是学科活动,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我们强调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自主性,反对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搞机械灌输,要求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倡将一些理科的演示实验扩充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语文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原先由教师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二类活动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学科课堂教学的时空,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活动课。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但社会生活内容已被引进。因此它既是学科课程的适当延伸、扩展,又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我们要求在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气息。人文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日积月累、自悟和感悟丰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这比简单的说教和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把校舍建设成与生活化德育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产物,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以“美观、简洁、实用、素雅”为设计路线,让学生和老师一走进校园就有回家的感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将环境教育拓展到不经意中,学校环境建设将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机的结合起来。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