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湖旅游景区特点
景区总面积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太湖旅游国家度假区、东山景区、旺山景区、穹窿山景区,涵盖了吴中环太湖旅游的核心区域和精华资源。
吴中区占据了太湖60%的水域和大部分岛屿,拥有80%的苏州丘陵山体,独占国务院规划的太湖13景的6处。拥有国家4A级景区6个,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家,名村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9项,古镇古村古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遗存遍布全区。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突出“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主题,致力把吴中环太湖打造成集太湖山水、桥岛风光、休闲娱乐、居住度假、文化会展、体育赛事、商贸购物、游乐世界为特色的滨湖度假休闲胜地。
‘贰’ 太湖的文化传说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据科学考证太湖真正面貌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还有一个历史故事。据历史记载,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俘至姑苏,事奉夫差。后来范蠡献计,把民间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缅酒色,丧失斗志,终于使越王报仇雪恨,一举打败了吴国。“平吴霸越”之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规律。勾践这个人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现在声名至尊,功高盖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难以善终。从中原回来之后,范蠡就向勾践说:“君王好好努力吧!请允许我从此辞去,以后不再进入越国了。”勾践诧异:“你现在要离我而去,这是为什么?”勾践说:“我听说,做人臣的,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从前君王受辱于会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现在君王的事业已成,而我该接受在会稽使君受辱之罚了。”于是,范蠡悄然离开了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带着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后来,经营产业,家资巨万,成为富翁,世称陶朱公,寿终正寝。对于范蠡的功成身退,终得善果,历代的政治家和文人们感慨颇深,晚唐诗人汪遵写了《五湖》一诗,对范蠡的深谋远虑大加赞赏:“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叁’ 请问吴江好玩的旅游景点
1、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2、静思园:位于苏州吴江市近郊,国家4A级旅游景点,号称“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
3、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蚕丝被之乡”。
4、吴江博物馆:位于吴江市区江陵南路,展示了吴江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东太湖生态园:位于吴江区太湖东岸,是整个吴江滨临东太湖地区的重要水岸系统。
更多关于请问吴江好玩的旅游景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37714163273624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肆’ 吴文化到底起源于哪里
“吴”的形成。相传3100多年前商代晚期陕西岐山下周部落的首领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三儿子季历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昌。周太王认为周部落以后的兴旺要靠昌,太伯、仲雍估计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并且传给昌,于是他们两人假借采药为名南奔梅里(即今无锡市梅村镇),并按照当地土着人的习俗断发文身(便于下河捕鱼、打猎掩藏),来避开季历,这种谦让的美德传诵至今,故今称太伯为至德。后来周太王果然立季历为王,并传给昌,昌就是开创周朝的文王姬昌。太伯、仲雍在荆蛮之地与当地的土着人为伍,受到当地人的爱戴,于是成立了“勾吴”国,这就是“吴”的形成。“吴”同“鱼”、“吾”、“无”同音,与吴地土语音相似,最早这个“吴”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当时是以鱼的形状出现的。太伯、仲雍的南奔同时带来了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着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就是吴文化。
文献记载:《史记·吴太伯世家》、《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都有关于商末时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兄弟奔吴的记述。
《史记·吴太伯世家》《正义》:“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史记·吴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虞国大夫宫之奇的话说:“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
以上文献说明,太伯、仲雍因避让王位,由中原而来,在无锡开创了吴文化。
吴地区域性文化在研究史上的三个阶段。梁启超为提出吴越文化研究的第一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由卫聚贤先生倡导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提出了“吴越文化研究”,此为第一阶段;五十年代江苏省文博界尹焕章等专家根据出土文物(1954年6月发现于镇江丹徒县烟墩山的宜侯夨簋。西周康王时期的,铭文达120余字的青铜器出土于江南地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郭沫若、唐兰、陈梦家、陈邦福、岑仲勉、谭戒甫等知名学者根据铭文探讨了西周初年的社会制度和早期吴国的历史。宜侯夨簋出土于宁镇地区的丹徒县境,早期吴国的政治中心或太伯、仲雍南奔之地)提出了“考古吴文化”的概念,认为吴文化就是吴国文化,此为第二阶段;八十年代在无锡市堰桥镇崛起了由农民创办的以吴地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园林——吴文化公园,并成立了民间第一家社科研究机构——吴学研究所,提出了吴地区域性大吴文化,此为第三阶段。
吴学研究所提出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性大文化,它是由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后吴文化三个历史时期组成的。先吴文化是从距今一万年的太湖三山文化以及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崧泽文化(距今6000-5000)、良渚文化(距今5000-4000)、马桥文化(距今4000-3000,夏末商初),有时我们把共同文化特征的河姆渡文化也列入序列,这是考古文化阶段,是吴文化的源头;吴国文化是从商末岐山下的周太伯、仲雍南奔吴地梅里与当地土着荆蛮结合,建立勾吴古国,经过近700年,25代君王的传承,传至夫差灭国;从越国灭吴,楚又兼并越,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转为大一统下的一个地区,称为吴地,以后经历代王朝更替,从统一到分裂,再从分裂到统一,作为一个地域,它的文化继续存在并在不断发展。又与中原文化及各区域文化呈现有同有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独具强烈个性的地域文化风采的后吴文化,我们称它为吴地文化,或称吴中文化。这一万年的历史走向,说明吴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吴地的地域范围到底有多大?经过我们对吴地文化的研究,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吴文化,它的存在不是静止的,在历史发展变化中也在变。它不是孤立的,必然与横向发生联系,不同地域的划分,不是随心所俗的,通常以地理的自然环境所蕴含的不同特征,物质的精神的不同基础和形态,由此而构成区域的标准。所以对大吴文化的地域界定是:以长江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形象地说是以太湖为腹心,上海、南京作首尾,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杭州、嘉兴、湖州为节肢,旁及南通、扬州的一个地域整体。
吴文化与无锡的关系(三个发祥地)。3100年前太伯带来中原文化与本地土着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吴文化,开创了江南文明,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也造成了吴地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上世纪二十世纪初,无锡民族工商业崛起,出现六大资本集团:荣(面粉大王、棉布大王荣德生、荣宗敬)、唐(唐保谦、唐骧廷)、薛、杨、周,从他们发迹的背景来分析,他们中有依仗官僚发迹的如杨家,杨宗濂、杨宗瀚办业勤纱厂;有半官半民的如薛家,薛南溟、薛寿萱办永泰丝厂;有全民间行为的荣家,荣宗敬、荣德生的保兴面粉厂。这此实业家和工业的形成使无锡一跃而为全国居上海、天津和广州之后与武汉并列的第三大工业城市,无锡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民从以前手工业、农业为主的农商经济模式走向发展农工商复合型经济模式,无锡成为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无锡工商业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大发展,得益于无锡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这种吴地的人文精神和民族责任心使吴地人奋发向上,努力争取,开拓创新,尚德务实,开创了如此宏大的局面。
‘伍’ 苏州吴江怎么样
还可以,知名企业也比较多的,靠苏州和上海都比较近,吴江市区到苏州市区15分钟私家车,到上海也就45分钟左右。吴江盛泽丝绸之乡,经济十分发达,桃源服装纺织之乡,工作好找。说了多了也没用,自己去了才知道。。
‘陆’ 哪个流域的江南土着文化是吴文化和越文化共同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
是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0.1%。
太湖流域在明朝以前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当地居民通行吴语。
‘柒’ 太湖新城的吴江太湖新城
吴江太湖新城于2012年1月成立,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的南部板块,原名为吴江滨湖新城,2013年1月更名为吴江太湖新城。行政区划由原横扇镇与松陵镇合并而成,与合并后的松陵镇、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全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4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16个社区,常住人口20万人。
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太湖新城处于长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带,西濒东太湖,紧靠大运河,东望上海市,北近苏锡常,南眺浙江省,是吴江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距苏州城区16公里。区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苏州绕城高速、318国道、227省道、230省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可以迅速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特别是,吴江撤市设区后,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的开工建设,使得与苏州市区的同城效应日益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太湖新城自吴江建县以来,一直是县治(元代为州治)所在地,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经历太湖新石器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湖城、四都遗址文化,着名文化古迹遍地,文人墨客众多,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捌’ 吴江太湖新城的发展是怎样的
太湖新城的崛起,从本质来讲是吴江由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的标志,
吴江太湖新城凭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集商务商业、旅游休闲和居住功能
于一体,以绿色生态、以人为本、交通便捷、
的立足点,充分展现城湖一体、水绿相依的独特魅力和“乐居吴江”的高
尚品位,是现代化与传统共生共存的太湖明珠,更将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可
持续发展生态新城。
吴江太湖新城坚持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吴江具有生命力的总部经
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集聚区;苏州南部具有竞争力的商贸商务、高端
居住集中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
从一张白纸到如今的美丽画卷是前期高起点规划的完美验证。
吴江撤市设区至今,知名开发商不断进驻,新城吾悦广场、华润置地万
象汇、水秀天地相继建成并营业,阅湖台音乐喷泉、东太湖生态园、苏州
湾美食天地、吴江中学、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的开放,苏州文博中
心、苏州第九人民医院、韩国学校的规划,吴江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领
域的同城化发展中,取得了显着成效。
‘玖’ 吴江有什么好玩的啊
吴江同里好玩的地方很多,门票是80块钱一张,可以游几大景点:退思园、三桥、崇本堂、珍珠塔、明清街、罗星州、肖甸湖森林公园。通票,很划算的,并且附近还有个同里湖。同里景区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全镇总面积62.54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着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古镇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吴江仅6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着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锜、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着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其他景点:静思园:静思园位于苏州市吴江近郊,同里古镇往西3公里处,占地100余亩。陈列着大量灵璧奇石,着名的“庆云峰”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肖甸湖森林公园:肖甸湖森林公园面积近4000亩(水面2000多亩),面积之大,绿化之好,生态之佳,江南少有。 平波台 师俭堂 孔庙 小九华寺 影视基地 圆通寺 陈去病故居 丽则女校 耕乐堂 三桥 明清街 小桥流水 南园茶社 明清建筑群 退思园 罗星洲 嘉荫堂 崇本堂 珍珠塔景点 王锡阐纪念馆 慈云寺塔 慈云禅寺 垂虹桥
‘拾’ 苏州太湖三山岛的十类文化
一、地球科学文化——太湖陨击坑 祖国唯一的一处陨击坑——太湖,它的佐证地在三山岛。在三山岛的厥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发现了五通组石英岩遭受冲击变质的标准特征——震裂锥,这是我国正式报道的首例;在三山岛的泽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在泥盆纪五通组石英岩颗粒中发现了遭受冲击变质的直接证据——冲击变形纹,这是多组密集严格平行的变形纹,不但穿过了石英颗粒,而且穿过了石英的再生长边缘,这一发现证明石英晶粒曾经遭受过超高压的冲击变质,后一现象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发现。
二、远古文化——三山文化 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不断发现骨器,大熊猫臼齿,食杂类灵长目丫型齿面臼齿及十万年前旧石器(一次性打击)
三、风景名胜文化 她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景点面积135公顷,三山岛面积1.6平方公里,250余户,800余人口,春秋时呼三山,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秦汉曰:洞庭山,晋为蓬莱,明叫“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等。在临湖秀山之处,素有十大最胜迹,十古寺庙,十古码头,十古井,真是十全十美。
四、吴文化 三山岛为吴文化发源地,据《尚书 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21世纪)震泽(今太湖)列扬州之境,时有部落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游居太湖一带,因助夏禹治太湖水患有功受封赐,其中若繇余氏居地(今苏州一带)封为吴,《史记》及《吴县志》均有记载。据《吴县志》卷三十三,坛庙祠宇一百二十一页,水平王庙条第十二项末有详细记述。今三山岛有吴祀祠、及小姑山,小姑村95%以上为吴姓,三山岛跨吴县、吴江、吴兴。
五、太湖流域寺庙文化 三山岛最具代表性,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十座寺、庙、庵、堂。有春秋时的吴祀祠————娘娘庙,唐朝、咸通九年和十三年的中峰寺和三峰寺、新南寺,每0.16平方公里一座寺庙(240亩一座)。应该说佛教从东汉明帝永正十年(公元67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她的以慈为本,深入民心。
六、洞穴学文化 1984年4月9日———11日冒着风雨前来三山岛考察、规划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局黄玮先生,义务为三山岛设计总体规划进行实地踏勘。在义保小组人员的陪同下,于4月11日下午五时一刻,在清风岭西南麓沿湖处,发现石灰岩溶洞遗迹一处,从4月12日上午八时开始试掘,至14日挖进了深6米、高2米、宽2米半,至此溶洞已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当时使人欣喜若狂。在溶洞出土的泥中发现了旧石器,一平方米约100余件。
七、人文文化 三山岛有250余户,800余人口,28姓,堂名33只,其中大姓10户,以吴、秦、查、许、张、潘、倪、黄、薛、徐。吴姓后嗣世居三山。
八、明、清古建筑文化 目前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还有七——八座,可以让人们追忆一番五百年来三山岛历史的踪影。
三山岛桥头的九思堂,为明代建筑,它偏柱楠木鼓凳,上有凤参牡丹官帽头,下有对角方砖渡方步,,为三品官的住宅,姓宓,子孙在解放后的1956年或1957年间,曾到东山区政府寻祖,据说在辽宁鞍山钢铁厂,当时有轿车来。
清俭堂现有房屋54间,典型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戊戌春月彀旦(干隆43年,公元1778年)。建造人黄发祥,号黄十万,其建筑风格、厅、堂、落地长窗雕花等,不亚于东山雕花楼。
山东的师俭堂,格式与清俭堂相似,但略小,建于清嘉庆辛酉春月彀旦(嘉庆6年,公元1801年),有大厅、书厅、楼、偏室等,目前建筑完好。
桥头的薛氏念劬堂、许氏四宜堂都很完好,小姑吴氏荆茂堂等。
九、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 石雕有唐代的弥勒佛、六脚雕花香炉座、雕龙香炉、莲花座、唐.三峰禅寺碑额,唐.八角巨井,唐.顺济桥,清.嘉庆六年江苏府太湖分府石碑一块,清.干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和道光十八年(公元1835年)烈女牌坊二座(散件),清道光八年和十二年秦氏宗祠碑记三块,石雕八仙,归泉,以及吴氏墓志铭,石三角阴亭,柱磉石等等不下数百件。
十、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 三山岛没有毒蛇,但有碗口粗的蟒蛇,三山岛没有鼬,但有獐等动物。鸟类也很丰富,有红嘴红脚黑身的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鸬、布谷鸟、杜鹃、白头翁、黄春、斑鸠、野鹌鹑、野鸭等。
三山岛的民风相对较淳朴,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妇女出门头上都带草帽。三山岛至今仍沿用古老的砖灶,而烟囱顶端却是花色繁多,有梅花形、品字型、玉兰型、亭子型、平台型、重叠型、桥型等等不下20余种。
三山岛已发现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三叶虫,奥陶纪(距今约五亿年)鹦鹉螺、鹰嘴贝、蜂巢珊瑚、海百茎、海螺以及藻类化石。
三山岛不仅是吴县、苏州、江苏省的骄傲,而且是祖国的瑰宝,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世人为之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