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谈应该怎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坚持不懈,认真对待.
坚持不懈,就是要天天学,时时学,事事学.把学习融化到所有行为行动中.一切围绕学习.不能有须臾懈怠.不能给自己放假.即便是休息,也是另一种学习.从A学习中获得B学习中的休
息.再从C学习中获得B学习中的休息.合理和最大限度利用宝贵时间学习.
认真对待就是,从每一个最微小的疑难障碍和问题着手学习.绝不放过一个不认识的字,绝不放
过一个不懂的词,坚持以工具书为伴,时刻查阅.自觉加练各种知识运用练习.熟读背诵各种定理,弄懂定理中每一个字在定理中的具体含义,每个词在定理中的固有含义,理解其中的难点重
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书本,同时学习社会,学习生活.三人中必有一师于我.虚心学习.诚恳求教.
掌握把握这两点成习惯,坚持数年下来,必定受益匪浅.
‘贰’ 科学文化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科学”名词演变及含义 据说文解字,科,会意字:“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之义为名。中国传统上将所有的知识统称“学问”,古代将关于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1],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独立于“物理”。“科学”一词初由近代日本学界使用,对应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而自明代时中国则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甲午海战以后,中国掀起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过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许多人认为,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两词并存的局面。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 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而诸如心理学、哲学(有别于科学)在中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被认为存在划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况。因而“科学”一词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学科称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称文理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对于科学的理解,一种观念认为符合事实的或者被实验验证为正确的学说才叫科学,错误的学说则不符合科学。另一种观念则认为,所有的学问都是科学,在可验证的学问、科学领域,科学观点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考察、确定已经存在的以及新产生的科学观点、学说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且,随着人类认识的拓宽加深,建立在我们今天认识局限性基础之上的公认正确的一些科学学说,可能在将来将被验证为不正确或者有不正确的成分。
‘叁’ 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什么
小学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好处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总之,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肆’ 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答:“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着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贩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前苏联科学拉契科夫认为:“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总之,科学既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更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有了这个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所有的假象和谬论全都不攻自破;有了科学这种社会制度,人们的生活才会安定有序;正是有了科学这种文化活动,这种信仰,才使得人们的灵魂有所寄托,前途更加光明;最后正因为科学是真理,所以才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并能回归于实践。
‘伍’ 怎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达尔文曾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归律。”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探求意义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学习应该以探求为中心,通过探究学习获取“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终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能够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学生转变角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使自己变为一个听者、观者、指导者。 关键词:探究学习发现归律心理体验 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同时,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知识深入浅出,要求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应该如何执教,如何指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倍加思索。 科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达尔文曾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归律。”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探求意义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学习应该以探求为中心,通过探究学习获取“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终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能够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学生转变角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使自己变为一个听者、观者、指导者,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陆’ 怎样才能学好文化知识
怎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社会的栋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有人叹息:我生不逢时;有人自怜:我怀才不遇。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发奋进取、努力拼搏,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
理想与追求是成才的动力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战胜艰难险阻,通向成功彼岸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远大目标的人是决不会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
给自己确定一个奋斗的目标
人生目标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它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决定人生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青年是理想的形成时期,是立志成才的关键阶段。青年学生应当立下远大志向,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在实现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奋斗中,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当今,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使新世纪青年学生的成才途径越来越多,人生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广。目前,青年学生对自己设定的主要目标有:
选择职业。多数学子选择的是投身社会实践工作,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培养能力。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具体工作做起,成为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
继续深造。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学海无涯,现在三、四年的大中专学习实在不足以满足未来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选择升学,继续教育,考大专、升本科,成为不少学子的奋斗目标。
自主创业。年轻、有知识和有闯劲是青年学生最大的财富和资本,时代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新空间,青年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向往能自己开创一番事业或到商海中去感受一番。
可见,新世纪青年学生的成才目标是多角度的,正所谓“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将来作好打算和准备,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才的目标,并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去叩开成功的大门,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青年学生要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甚至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等到毕业时,蓦然回首,才知道虚度了光阴,后悔莫及。二是什么都想得到,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到头来一事无成。
我们坚信:只要锁定目标,勇攀高峰,成才之路就在脚下。
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青年学生要注意向各种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时代的先进典型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使青年追求进步的目标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干劲更充足。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是青年学生追求进步的过程,是向先进看齐的过程。
砥砺品格是成才的前提
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一些青年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淡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的急剧转型也带来浮躁与迷茫,这与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要时刻铭记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和期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用校纪校规来约束自己,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明辨是非,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无法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不少青年学生积极上进,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成才,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发挥了模范作用。如我校 91 级药剂( 2 )班副班长符丽萍,经培养于 1994 年 6 月加入党组织,毕业后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工作。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担任了医院团委书记,并出席了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善于学习是成才的关键
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最关键的条件就是要善于学习。学习是青年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陶冶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青年学生追求真理、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青年是时代的弄潮儿,要成为时代的骄子,首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时代的方向,这就需要青年注意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这需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多读书,特别是阅读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外经典的理论着作。二是要关注时事政治及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善于观察、思考分析和审时度势。三是要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出台的背景。青年学生只有了解国情、党情、团情,才能够找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坐标。
要加强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
当今时代,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走进我们的生活。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必须用现代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青年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以顽强的精神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学好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科技的基本知识,特别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
许多青年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青年学生,仅仅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青年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多角度、全方位锻炼和提高自己。
勇于实践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是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根本途径。实践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能够帮助青年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胆识和才干。因此青年学生既要努力向书本学习,还要勇于投身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改进缺点和不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关心校园里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学校的种种活动,这本身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和场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开展社团活动,使性格迥异、专业不同的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既丰富课余生活,也使青年学生有机会、有场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成立艺术团,吸收有舞蹈、曲艺、器乐、声乐等爱好的学生参加,聘请有关领导及专业老师为顾问,进行专业训练和相应活动,出色完成校内外的演出任务,演员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举办文化艺术节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创建知识性活动阵地,如建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定期出版“英语园地”板报,举办电脑培训班等。
身心健康是成才的保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成才,首先要具备强壮的体魄,青年学生在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也要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 800 名男性进行 30 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 20 %与成绩就最小的 20 %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就最大的人具有自信、自强、谨慎的品格,有坚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有些智力平常而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的人,也同样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健康的心理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保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是青年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方法,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乐观、开朗的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善于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善于了解别人,接纳别人。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实力和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青年学生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青春大好时光,锤炼自己的品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发奋进取,勇于实践,在成才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柒’ 如何理解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精神是指什么
科学不是文化
理解科学精神有多种角度,其中最重要的角度之一就是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即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深刻关联。
科学更多地侧重于促进人的理智发展,而艺术和道德则更多地侧重于提高人的情感修养;科学更多地强调逻辑与实证,而艺术和道德则更多地强调直觉与体验;等等。
如果将人文精神看做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那么,科学精神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一样,也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捌’ 如何理解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精神是指什么
把握世界的方式
当我们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思想上难免不究诘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文化?答案应当是明确的,但人们似乎又一时难以回答清楚。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都对“文化”作出了这样的注解: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让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化,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其内涵都包括科学,也就是说,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文化,在近现代一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变革,这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和现实。
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的历史出发,我理解,文化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价值追求的过程及其全部结果。这种结果,当然既包括精神层面的成果,也包括物质层面的成果。我赞同吴海江先生在《文化视野中的科学》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人类在其漫长的进程和进化的过程中,不仅以‘物质工具’为中介与世界发生关系,而且以自己的‘精神文化’为中介与世界发生关系。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和哲学等精神文化形态……就是人们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新形势下,我们把文化发展的注意力历史性地聚焦到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发展十分必要,意义重大。这是因为“社会和谐”与“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两大主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永不熄灭的发动机,而且,如何解决目前社会发展面对的许多热点、重点问题以及建设未来的社会文明,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寄希望于科技的不断创新。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包括科学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构成了一种软硬实力兼有的文化,在不断地融入社会的各领域之中,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保障政治强大和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曾提出,中国现实社会文化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并构成其重要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三是科学文化,四是西方人文与宗教文化。我看现代中国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无不表现出这些方面的素质和特点。其中,科学文化仍然是全民族整体素质中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在当前全世界处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为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更深入、广泛地普及科学知识,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敢于怀疑批判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力、不断发展创新文化的需要。但我们应当关注到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了无比的繁荣,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从未享受过的福祉,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一种警示:无限的科学探索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以及技术,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结合并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美国人尼尔曼有一本名叫《娱乐至死》的着作,我看通篇充满了忧虑和反思,他认为现代的一些传媒传播的内容,很多是让人们在娱乐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丧失实践锻炼的过程,尤其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此早有告诫,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等等。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表现手段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内容与多彩的表现形式将难免对人们产生诸多的诱惑。因此,我们强调要有科学文化的自觉,是要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性应用科技的觉悟,主动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所谓人文文化,它与科学文化一样,作为人类精神层面上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应当包括哲学、伦理、法规、价值观、信仰等。无疑,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文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人文文化调节和规定着物质文化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坚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秩序与文明的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对抗“娱乐至死”这种时代“诟病”的一种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