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德指的是什么
封建社会妇女“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第一是品德,然后是言语得体;其次是容貌端庄稳重;最后是治家有道。
孟子提出“四德”,即“仁”,“义”,“礼”,“智”。
易家的四德是元、亨、利、贞。
儒家四德为孝、悌、忠、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四德,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⑵ 四德是哪四德
四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必须以个人品德修养为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体系的进程,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犹如石投水中引起环形水波一样,是四德建设的波源和基点。实际上,这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首先向内做工夫。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为一种系列关系,个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个人品德、修养、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于扩大。
不仅如此,在道德建设与人的关系中,人还是道德的体现者,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
⑶ 三从四德是哪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3)四德文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三从四德"是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也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虽然对古代妇女有重要意义,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随着时代的推移,"三从四德"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强调"从父"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与夫齐等"。
特别是"孝文化"的提倡,儿子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今天如能代之以时代新内容如"德"重在文明礼貌修养,"言"、"功"重在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容"适当注重修饰而不刻意化装美容等,也颇有借鉴意义。
⑷ 四德是什么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然后是言语(指有知识修养,说话得体,言辞恰当)。
其次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最后是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4)四德文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儒家、易家的四德:
儒家孟子提出“四德”,既“仁”,“义”,“礼”,“智”。
易家以元、亨、利、贞为四德。
儒家以孝、悌、忠、信为四德,指置善、事长、立爱、结旧四种德行。
⑸ 四德指的是哪四德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即未嫁的时候,听从家长(父亲)的教导,出嫁之后,辅佐丈夫持家执业,丈夫不在了,抚养教育抚养子女成人,引导、尊重子女端正生活理念。
⑹ 什么叫做四德
寺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有不少的妙言警句颇值得玩味。前些年赴台湾访问时,看到中台禅寺前的一块横匾上写有四句话,觉得有点意思。
这四句话写的是什么呢?即: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中台禅寺前横匾,上书“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对上、对下、对人、对事,这四个方面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如何面对呢?各人有各人的面对方法。比较妥当的是哪一种呢?笔者以为,中台禅寺前的这四句话,不失为首选。
比如对上与对下,这是人们在生活中都要面对的两个关系。对上,譬如对长辈、对父母、对上级领导等;对下,如对晚辈、对子女、对下属等。如何处理这两种关系呢?很简单――对上以敬,对下以慈。要以恭敬、尊敬的心态对待前辈、父母和上级领导。要以慈祥、礼貌的心态对待晚辈、子女和下属。这样做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上下之间形成一种正常、有序的状态。
再如对人,这是一篇大文章,好多人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苦恼。其实也很简单――对人以和。要以和谐、和睦、友好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人分男女老少,脾气秉性也各有不同,但这些并不妨碍人们之间的友好相处。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人们之间友好相处,才能使整个社会呈和谐、祥和之态。
还如对事,人在世间就要做事,惟此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然做事也有个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那就是要对事以真。凡事都要认真去做,不玩虚假,不搞花招,这样就能把事情办成功。即使碰到再难的事情,只要有了这个态度,也能最终取得成效。
以上四条,说起来简单,但切实做到也并非易事。毋庸讳言,时下有些人在处理以上四个关系的时候尚有不少违规表现:对上骄慢,对下无礼,对人粗暴,对事敷衍。凡此种种,都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结果将人缘搞差,把事情办砸。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缺乏必要的学习、教化。有些人自以为读了一些书有了知识,便飘飘然自以为是。其实在待人处事方面,还有许多的知识和规矩他并不懂,反映在行动上便出现了以上那些违规的现象。二是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自律的精神。这些人对相关道理不可谓不懂,对相关规矩不可谓不知,但就是不按照去做,一味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尤令人不解的是,面对一些善意提醒他们非但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这些人实在应该猛醒。
中台禅寺前的四句话,说的是四个方面,实际上只是两个方面,即待人处事。这两个方面实乃人生道路上的两大课题,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不是这样处理,就是那样面对。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之呢?有鉴于此,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一些人学有所获,尽快改弦易辙,进而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状态。
⑺ 四德”教育是什么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⑻ 公民四德指的是
公民道德建设四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四德要求
必须培养践行四德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有建设四德、实践四德的愿望,还要具备践行四德的能力。为此,必须培养公民践行四德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公民具有自觉践行四德的社会责任感。
为此,一定要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加强对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信念和信心。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汲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义,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死亡从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语;其次是相貌;最后是治家之道。出自《周礼 天官 内宰》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
教育发布《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有违反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9)四德文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三从”、“四德”的由来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从四德
网络-三从
网络-四德
人民网-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
⑽ 中国四德是什么
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比较苛刻,其中所谓的“三从”、“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么什么是“三从”、“四德”呢?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很多人片面地将“三从”、“四德”理解为对女性的压迫,这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