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文化和平有哪些活动

中国文化和平有哪些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27 06:07:25

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有什么活动

近年来,中国文联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坚持分清层次,抓住关键,广交深交各界朋友,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在希腊11个重点城市举办“北京风韵”美术巡展,用美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北京的历史建筑、文化特点和现代风貌,受到希腊人民的普遍欢迎。为庆祝中澳建交35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梅花奖艺术团“澳洲行”活动,得到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高度重视,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轰动效果。

创造文化交流新格局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要注重双边交流与合作,又要注重利用国际多边舞台,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随着现代交通、通讯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度广度大大拓展,越来越多地从双边向多边发展。利用多边国际舞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更大,效率更高,影响更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只有把双边文化交流和多边文化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并加强文化艺术领域的多边合作,努力争取主办权和话语权,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才能有效地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不仅注重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一系列带有双边性质的摄影展、音乐演唱会、美术展等艺术交流活动,而且充分利用国际多边舞台,积极参加有重大影响的电影展、文化展等国际性活动,主动开展艺术之旅、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加入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为提升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先后两次在联合国人权大会期间举办中国文化专题展览,先后在中国举办两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二十八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先后获得第三十一届世界各民族戏剧节、2008年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及2009年第二十四届世界魔术大会的主办权。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要充分调动各领域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展所长,又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着力推出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品力作。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民族艺术,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更多地介绍和传播其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思想内容,研究和解决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既要充分调动各领域各方面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文化交流活动,又要由国家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集中推出代表中华优秀文化而又能克服文化差异、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努力发挥规模效应,最大程度地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协会不仅充分发挥各艺术门类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有特点、有影响、有声势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注重发挥各艺术门类的整体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符合国外受众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对外文化交流知名品牌,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先后两次在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举办“艺术之旅”专场文艺晚会,既有中国民族音乐歌舞又有西方歌剧、芭蕾,既有传统经典剧目又有现代艺术精品,既有德高望重的艺坛大家又有崭露头角的艺术新秀,阵容强大,相映成辉,增强了演出的整体效果,极具震撼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以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更加主动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㈡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活动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2)中国文化和平有哪些活动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这十多年间,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已走入歧路。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㈢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活动有哪些

1、熬年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2、清明扫墓。

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和丧葬礼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关系。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即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扫墓祭祀,也就没有相关的记载。

后来“墓而且坟”,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坟丘,使祭祖扫墓的习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汉时代,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4、重阳登高,佩茱萸。

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

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要他速速回家,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山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大祸。

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带着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

5、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祭祀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炎帝神农氏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熬制;而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制作。

㈣ 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举动都是在什么时间

近期,中国目前为世界和平做的贡献主要是向联合国维和任务派出维和军队。

2019年1月27日,中国海军第30批护航编队凯旋 历时175天航行3万海里。据海军参谋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其中半数以上为外国船舶或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不仅使被护船舶和船员免遭海盗的袭击和扣押,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更保护了运往索马里的人道主义物资的安全,使苦难中的人民及时获得救助。

㈤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几月几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节日:

1、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

3、清明节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4、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5、除夕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㈥ 有关和平的节日有哪些

和平节: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1988年第43届联大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11月11日所在周定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989在科特迪瓦亚穆苏克罗举行的教科文组织“人之思想中的和平”国际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文化概念,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充分讨论“和平文化”这一主题,并指出和平文化是一种广泛的、多层面的总的概念,它意味着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神,和平文化是信念的集合体,是一种道德,一种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为人处世和作出反应的方式。

阅读全文

与中国文化和平有哪些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