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在民族交融中保存本民族文化

如何在民族交融中保存本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2-04-16 05:33:31

① 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又要融入主流文化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研判形势、抓住机遇,探索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从而捍卫本国的文化主权、坚守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并向外推广自己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

法国学者马特尔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法文版),通过历时5年的实地调查和对1250多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等访谈,揭示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场为软实力而引发的战争主要是那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之间为确保各自的地位而开启的战争,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征服之战。

《主流》一书出版1年多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文化之争、文化战争、软实力成为全球持续热议的话题。该书的中文版,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并已经引发了学术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5月8日,“主流文化与文化之争”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商务印书馆和《英才》杂志社共同主办。

与会专家认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上升为文化之争。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树立和传播价值观,文化之争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之争。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规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严隽琪指出: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所以人的任何行为都能找到它文化的根源。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象征着智慧和品位,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魅力。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多样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形成共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之争,任何一个个人、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国家,它的最终成就都不可能超出它文化之争所规定的界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发言中表示,过去我们提起的主流文化是什么?也许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主流文化是相关于意识形态,相关于红色文化,相关于我们的宣传政策,相关于政府。什么是主流文化?从汉武帝时候开始罢黜百家而独尊的儒术是主流文化。那么主流文化又与什么对立?它与大众文化对立。而精英文化在我们看来是什么?是一种学院派的,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学理表达,这里面带着一点点独立知识分子的骄傲,带着学术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我们传统思维惯性中这是三个不同的话语表达体系。《主流》这本书给我最大地触动,就是它打破了这个点,它旗帜鲜明的宣称主流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是基于最多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表达的共识。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畅谈了《电影与主流价值观》。因为电影的大众属性,因此电影更需要主流文化。我认为电影里非常重要的就是英雄情怀、英雄形象、英雄情结。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意识是很容易创造英雄形象的,孙悟空就是英雄形象,《三国演义》里面有的人物多数是英雄,但是我们现在电影这种形象太少太少,所以我们把电影和主流文化相结合,主流文化要用主流的价值观和主流的形象来体现。主流的形象是什么?英雄形象,英雄身上渗透出来的所有的美好品德和品质。只有这样,我觉得中国电影才有可能使中国观众广泛接受,也才有可能走出国门,也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从图书出版的角度,谈了“主流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的领域,出版产业被视为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在推动主流文化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中产生着深刻的、广泛的、久远的影响。中国巨大的潜在的图书市场、阅读市场,以及中国所特有的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决定的两个特点,就是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中国道路的特殊性,这两个事情、这两个特殊一定会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热点。随着我们经济上逐步的加强,随着中国资本和产业的扩大,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定是势在必行。

中国文化如何应对全球竞争,如何成为世界主流?成为本次论坛最重要的议题。与会各界人士站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领域的基本特性以及内在的规律各抒己见。

大家认为在新世纪、新时期,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性,以及当下大众文化中的价值观缺失和信仰缺失,我们需要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的主题就是文化自觉、自省和自信,从而在全社会重树价值观和重拾信仰。这不仅是教育界的任务,同样是社会各界的任务。中华文化崛起与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自觉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人人都应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文化成就的享受者。

与会者认为,我们需要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关注世界文化与地缘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走向,各个领域之间需要整合各自的有效资源、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总结和学习美国等文化强国的产业运行机制、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以及文化传播的先进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形成适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机制,为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创造条件。

② 各名族的相处,各名族文化怎样融合

提纲如下,稍作展开即可:

一、坚定不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巩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
二、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支撑
四、保护文化多样性,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力量
五、培养民族干部,架起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桥梁,提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组织保证
六、防范、打击和惩治破坏安定团结、伤害民族关系的任何违法犯罪活动,构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安全保障体系

③ 如何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一、传承民族文化需要用科学技术来辅助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他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生活习惯、自身独特的政治、宗教、价值观念和乡土知识等。
由于民族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使他始终保持了不断创新、传承发展的性质,而传承民族文化必须在尊重民族的传统生活习俗、语言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民族传统技艺,如黄晓的《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里所提到的民族文化需要吸收那些自己能消化的东西,在冲突、磨石、调适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二、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基层的、本土的民族老师
少数民族地区,学期班到2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本民族语言去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因此,在这过程中、基层的、本土的民族老师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仅仅可以让民族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文化,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做到不忘本民族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深刻地懂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掌握自己的语言文字
在潘世华的《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教育》文章里指出千百万年来,民族人民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语言存在,它也是形成了民族社会的一个根本要素,第一生命线。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人民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

④ 如何理解民族之间的交融、互嵌、共性的特点,增强文化交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

摘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⑤ 如何促进民族交往交融

实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不能空谈,不能只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

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关键是“共”字,就是要把“共”字做活,让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通过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形成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就是要把这个内容做深,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依存、手足相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5)如何在民族交融中保存本民族文化扩展阅读: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要切实加 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我国56个民 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要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 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 观、历史观、民族观;增强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 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要深入开展民 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 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 重在基层。要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 传,推广经验,树立典型,营造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相亲相敬相 爱,引导各族群众在生活中互帮互助互让,在文化上互学互鉴互赏, 在发展中互促并进共融。坚决反对和依法打击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⑥ 如何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1,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主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一些高尚品质。但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2,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

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但也不能一味否决,而在于能否取其精华。

3,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的支持下,朝鲜族农乐舞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要研究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与方法,

否则会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损失。实施整体保护原则,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间两个层面实施全方位保护。

⑦ 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格局。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而争取人心的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

⑧ 在中外文化交融日趋紧密的社会环境中,应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又增进与异

(1)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2)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对外来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3)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在现代社交场合,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

⑨ 怎样做到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民族交融中保存本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