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什么

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8 07:38:12

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哪些剧烈的变化

政治上分崩离析,周王朝名存实亡。经济上各诸侯国发展不一,但这一时期竞争激烈,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经济总体还是发展的。文化上更是比较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是出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无数影响后世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㈡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文化成就有哪些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

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

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战国简史:

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

下面,我来说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着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

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和铁器应用,同时也大大推动手工业发展。冶金,青铜和纺织品,盐业,溱哭的生产都有大发展,至使商业更发达。

战国时期,还是伟人辈出的时代。哲学,文学,史学,儒学,等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与成就。那时候,孔,墨,弟子满天下,以后又产生了道,法,阴阳,名,兵,农,纵横各家。《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国语》等众所周知的伟大着作相断涌现,对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㈢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 有什么特点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儒家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伦理理论与道德准则.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
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确立了主观伦理精神.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
四种道德.荀子对孔子伦理思想中的“礼”作了进一步的阐发,确立了客观伦理精神.“礼”是“天理”、“人情
”、“国法”三者的统一.主张性恶论,讲究化性起伪.
(二)道家
道家的伦理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庄伦理精神的主要倾向是:以保全个人的生命、超脱世俗生活为最高
理想,鄙视君臣、父子的人伦之道,接近出世主义.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人生态度、处世原理、修养方法,与儒
家相补充.如果说儒家伦理精神是在社会生活中的“进”,道家伦理则是在社会生活中的“退”,它所要解决的是
在曲折的、不得志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墨家
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
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但其理论的短命标示出其理
论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结构.
(四)法家
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子、韩非子.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
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中国社会最后形成的“内法外儒”的统治形式说明了中国社会家国一体的格局.

㈣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着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什么扩展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周王朝名存实亡。经济上各诸侯国发展不一,但这一时期竞争激烈,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经济总体还是发展的。文化上更是比较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是出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无数影响后世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

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㈤ 简述春秋战国的主要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着名思想家和着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㈥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着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着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㈦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有很多,文化上百家争鸣,社会动荡,诸侯争霸。

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各家各国都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发展。出现了思想大解放,不再拘束于以前的思想。其中代表比较多的是墨家。法家、儒家和其他家。他们思想不断解放,相互交融,自成一派。不仅统治者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就连平民百姓都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发展。

而诸侯国之间开始出现更多的战争,他们之间争战导致了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无法安居乐业,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生活。所以抑制商业发展,希望本国人民继续留在本国,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

㈧ 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认识

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认识预示着虽然说我国古时和周围的少数民族老是发生摩擦,但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算是交流的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要好。你看美国,直到公元1500年哥伦布发现美国时,他们都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每个部落之间没有交流,各自摸黑发展,常常是这个部落已经会打铁了,那个村还在用木棍,这个村知道螃蟹可以吃,别的村还以为这个是毒虫,这个村已经知道鳄鱼不能惹了,那个村还总有人去惹鳄鱼。所以导致了整个美洲的落后。


我国的文化是一种交流文化,一种融合文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除了打仗以外,一般还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我们的服装是宽袍大袖,而且男的也穿裙子,上衣下裳,实际上说是裙子其实很像是开裆裤,这种服装其实既不利于生产也不利于战斗,特别是和当时的少数民族一比,更明显,人家少数民族窄衣小袖,死裆裤。所以后来汉族人还是把自己的传统服装放弃了,特别是后来五胡十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之后,很多少数民族也融入中原,从唐朝开始,那种不利于生产和战斗的服装都被汉族人舍弃了,连皇帝的衣服也从那种宽大的服侍变为冕服。


饮食方面中原人也在向少数民族学习,我们今天吃的烤饼就是少数民族发明的。因为那时要方便携带,我们那会儿说的饼是一锅片汤,里面有些肉饼,你打仗的时候不能端一锅汤上战场吧。好有今天的兰州拉面,大盘鸡这样的也成了很多中原人的最爱。


春秋时期,鲁文公14年就记载了哈雷彗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确切记载哈雷彗星,但为什么这颗彗星没被称为鲁国彗星呢?因为你记载以后,并没有研究。那时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着作《甘石星经》,甘德,石申二人写的,5大行星都有记载,可惜记载以后就没继续研究了,如果从那时一直研究到现在,现在应该早就可以移民火星了。墨家是劳动人民出身,很重视自然科学,当时的墨经光学八条,是最早的研究光学的着作,直到后来牛顿发现光谱,中间已经过去2000多年了,如果从那时就继续研究,到今天,时光机器应该已经造出来了。我国的很多科学发现都是这样,最后为世界的科学发展做了嫁妆,没有坚持去研究是个很可惜的事。宋朝时高僧一行首次测量了本初子午线,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可惜他也没继续研究下去。你想啊,如果他继续去研究,就一定能发现原来这个地球是圆的,那就没有欧洲麦哲伦他们什么事了,我们就自己去环球了。

㈨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有哪些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勃兴的表现: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着名思想家和着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㈩ 为什么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诸子百家纷纷着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是: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家;③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④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的思想局面,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良好社会环境。总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经济基础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必然反映。

阅读全文

与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