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充满神秘的藏族文化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称“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青海藏族自称“安多哇”。古代汉文史籍称为“吐蕃”。全国解放后统一称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语言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青海藏族大多系安多方言。通用的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据藏族史书记载,是七世纪时图弥三菩扎多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横书右行。
藏族祖源属于古代游牧民族羌人,羌族居住的中心在青海、甘肃的河湟一带。东汉时,由于河湟地区大规模的战乱,迫使这里的烧当羌部和迷唐羌部迁居青藏交界的发羌部落占据的地区。后来他们同雅隆部落、苏毗部落、羊同部落逐步融合。约在公元六
世纪前后,藏族先民由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七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在今西藏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征服附近部落后,即向青海湖地区进兵,与吐谷浑争夺牧地。公元636年左右,进抵青海湖东部,迫使吐谷浑退到青海湖以北。在此期间吐蕃还先后击败今柴达木境内的白兰羌和今果洛境内的党项羌。此后吐蕃力量日益强大,逐步向东扩张。公元670年,吐蕃攻陷唐王朝的白州等13个羁縻州,唐派大将军薛仁贵率军迎战,在大非川(今海南州共和地区)的决战中被战败。吐蕃尽得吐谷浑牧地,于是青海草原由吐蕃统治近两百年。九世纪中叶,吐蕃地区爆发了奴隶和属民的联合起义。加之奴隶主内部混战,吐蕃的奴隶主政权遂告崩溃。进入青海的吐蕃人,同青海高原上的土着民族羌人、吐谷浑人交错杂居,共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融合,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藏族。
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民族,自唐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以后,从中原带来了大批工匠、艺人、文化典籍、医方药材等。以后金城公主又带来了许多丝绸、谷物及乐队等。这些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藏族文化日益发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史料,仅用藏文书写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即浩如烟海,难以计数。其中,佛经有四千余种。所以,寺院便成了藏族文化艺术荟萃之所。青海藏族聚居的地区约有喇嘛寺院530余座,其中象塔尔寺、瞿坛寺、广惠寺、扎藏寺、德欠寺、隆务寺、夏群寺、结古寺等,都以历史悠久、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珍宝繁富而闻名于世。寺院里的雕塑、壁画、绒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畜牧生产,因此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加上藏族游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势高寒、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业成为他们的主要
㈡ 有关藏族的文化介绍,越简短越好。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
藏历是藏族先民所创造的属于藏族的历法,它不同于汉族的历法,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是藏族文化中最富有价值的一种民间文化。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㈢ 藏族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有哪些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历史渊源。
一、藏族民俗节日
1、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目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所以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㈣ 藏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藏民族传统文化有服饰、饮食、民居、文化特色、器物用具等。
1、服饰: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2、饮食: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
3、民居:民居是最大众化的一种建筑,它的形制受制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因素。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碉房一般为两层结构,上层是人的起居场所,底层是牲畜和储藏房。碉房建筑中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
4、文化特色: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总面积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措湖,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和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羌塘草原。
5、器物用具:早在吐蕃时期已出现了金银玉器行业。在酒壶、酒杯、勺、筷、盘等日用生活器具中,有许多是用纯金、纯银制作的,有的是以金、银、玉石镶嵌或包裹而成。火炉、壶、盆之类的器具主要是铜制。
㈤ 西藏地理位置偏僻,其独特的文化表现有哪些
西藏雪域高原有着独特的风情和民俗,有着纯净的空气和风景。无论是美食、节庆、民居、寺院、还是手工艺品、家具、服饰都具有独特文化魅力,以下是西藏相关风俗习惯。
1、藏族的婚丧习俗:藏族婚俗有旧婚俗和新婚俗之分,旧婚俗多数是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的责任,子女只有服从和孝敬父母的义务,过去找媳妇或赘女婿,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新婚俗是恋爱结婚基本上父母不包办代替,多为自由婚姻,男女恋爱,告知父母,再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但仍然基本遵循过去遗留下来的求婚、订婚和婚礼程序。
藏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做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综上所述,藏族的风俗习惯是藏族人的一种信仰,一种属于本民族的行为规范,从而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藏族。
㈥ 藏族的文化有哪些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称“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古代汉文史籍称为“吐蕃”。全国解放后统一称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语言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通用的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据藏族史书记载,是七世纪时图弥三菩扎多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横书右行。
藏族素以勤劳、勇敢、强悍而着称。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地区,所以被人们称为“高原上的强者”。
这是网址,看看啊
http://gymlyw.51.net/gyfq/mzfq-zz.htm
㈦ 什么叫藏族文化
藏族文化:
1、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
2、藏文:
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 。
3、文学: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4、服饰: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5、姓名: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之前,以显示自己是有地位的世家。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名是四个字,如多吉次旦、单增曲扎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
如多吉次旦简称单增曲扎简称单曲,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较常见,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
㈧ 西藏历史文化有哪些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包括:
1、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3、甘丹寺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
4、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扎什伦布寺是中国着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
㈨ 藏文化主要体现在哪里
藏文化主要体现在历史悠久的藏语言文字,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有医理独特的藏医藏药,有美轮美奂的壁画、唐卡、金铜造像,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民间歌舞,还有大量至今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史诗、歌谣、谚语。
这些都是西藏人民的财富,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西藏文化改变了过去封闭、停滞和萎缩的状态,形成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近20年来,中国中央政府致力于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采取多种措施,对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弘扬,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国家文化部批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1项,西藏有22项列入其中。
其中包括民俗类、藏医藏药类、民间美术类、民族民间史诗等等,都传达了藏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信息。
㈩ 西藏有什么文化特色呢
西藏就是佛教文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