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应怎样展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一、自信的重要性
对于“自信”的心理学定义,我们不用做繁琐的介绍,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对自我存在价值及能力的肯定。人在社会生活当中,都有去努力寻找和融入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环境,当然这里的舒适不仅仅指的是物体条件的舒适,其更指的是心理上的舒适,如对环境中人、事、物具有融入和掌控。如果一个人在环境中不自信,他就会感到不舒适,会想要逃避,一旦逃避可能就意味着一次工作晋升机会的流失、爱人的远走……这会进而让人变得更加的不自信,甚至习惯性逃避一切社会关系,从世俗角度来讲,这样的人生必将走向失败。再试想,人类在原始社会环境,与凶猛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出当今璀璨的文明,如果缺少了自信能够办到吗?由此可见自信,事关生存与成功。
二、不自信的原因
1、外在形象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一眼洞穿你的大脑和内心,发现你多么博学、善良、有趣。因此所有人在评价自我和他人的时候,都会以外在形象为第一标准,如果觉得自身在形象上,如长相、体型、衣着、妆容上比不上对方,就自然难以产生自信。
2、父母的影响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较为系统性地分析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其中一点便是会影响到子女的自信心,如果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认同,经常被父母否定,或是父母的家庭条件较差,子女便难有自信。
3、打击与挫折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恋爱中,时时处处都可能遭受到打击与挫折,一旦这种打击与挫折过于频繁,或是强度过高,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偿,自信心便会越来越低。
4、自我的负面心理暗示
有的人“天生”不自信,即使其家庭条件良好、从小接受正面管教、外在形象出众、个人能力优异,但是其依然可能会没有自信心,这主要是其自我的负面心理暗示造成的,即在潜意识当中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比不上别人、我完成不了任务、她(他)不可能会喜欢我。
㈡ 如何自信有效地和外国人用英文沟通
a long breath, stood staring at her.
“That’s prime!”
㈢ 中国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想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我们不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绝对深厚,也绝对足以支撑我们的文化信心。要包含自己的态度和别人的态度。
㈣ 什么是文化自信,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
做到文化自信:
1.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2.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
㈤ 标题 我们中国有什么值得外国人学习的 大学生怎样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值得外国人学习的,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比如中国人讲究邻里和睦,社会和谐,讲究父慈子孝,这些就很值得外国人学习。还有我们特别讲究尊老爱幼,这点也值得外国人学习。
㈥ 浅谈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双修”,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筑牢文化沟通的语言基础,以跨文化交际学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促进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作为国家和民族强起来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求我们对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充分把握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共融共生的内在规律。
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自信生成的现实需要
文化自信的提出语境有着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背景,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指标。首先,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以凸显中国价值为目标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其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实现以凸显中国精神为核心的跨文化交流与学习;最后,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通过积极践行红色文化引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梦想,不断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化自信的形成在于沟通与交流,跨文化交际是生成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这一前提反映的是人们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自我认识,它随着文化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不断完善。跨文化交际的持续深入开展,不仅能够保持本民族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独特性,也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凝聚共识。
文化自信首先是要弘扬民族文化,跨文化交际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作为一种深沉的、基本的、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天然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汇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实践性。三者的交汇点在于筑牢民族文化这一根基。对内,跨文化交际的侧重点在于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不同文化中有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谋求自身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外,则要致力于建立具备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推动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跨文化交际生成文化自信的内外维度
跨文化交际之于文化自信生成既是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自身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跨文化交际并不总具备正向功能,如果对其认识不清,忽视它与文化自信生成的内在联系,就会产生根基不牢、动力不足、定力不够的风险。所以,要深刻把握跨文化交际的表里层面,以文化自信为核心揭示出其发展规律。
从外层来看,跨文化交际生成文化自信,基础部分是对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交际,它表现为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观点和对文化情境的不同理解,但处于最表层的是沟通者在进行交流时的语言壁垒。打破这种壁垒,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与对话,理解其意指并尊重双方的文化立场;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现出中国精神。如连续八年担任全国两会翻译官的张璐,将“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为“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将兄弟之间的“忿”译作“Differences”,准确表达出两岸之间的血脉联系是永恒的、分歧是暂时的这一深刻内涵,获得了中外媒体的一致赞誉。
从内层来看,跨文化交际的官方层面是具有统摄性的,能够代表国与国文化交流的质;而它的量却取决于民间层面,频繁地发生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国有西餐馆,在西方有中餐馆;而全世界的人都已经习惯于借助互联网进行通讯。一方面,日常生活世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发生场域,正在不断地制造着表象类似的文化情境,推动多元文化进行交流、形成共识;另一方面,跨文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冲突与融合都是可能的,关键的因素则在于双方所持的不同观念,即价值观。归根结底,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正在于能够让持不同价值观念的主体能够顺利对话、取长补短,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所以,以文化自信为核心要旨的跨文化交际,价值观的自信是逻辑起点。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观自信进行对外交往,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境界。
跨文化交际的“自信”特质
首先,跨文化交际应具备主动性特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中”,并不单是古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而是文化旨趣上的“中和”之国。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必将不断增多、不断深化,构建深厚的文化自信,要主动开展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兼收并蓄各种优秀文化;坚持各种跨文化学习行为,鼓励民族文化走出去,在交流交融中实现自身文化的不断发展。
其次,跨文化交际应具备理性特点。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表现为出国学习、工作与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出国的不仅有留学生,还有去体验他国文化风情的游客。这就使跨文化交际逐渐回归到理性的文化交流与交往层面。近年来,“出国热”逐渐转为“归国潮”,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礼赞中国并定居于此,另一种跨文化风险正在悄然抬头,即文化自信外衣下的文化自傲。真正的文化自信,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坚持理性态度,认识到优秀文化是从能否促进国家发展的判断中得出的,而不是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得出的。
最后,跨文化交际应具备整合性特点。在现阶段,基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征,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新要素也相应得到了凸显:一是交际主体要素,除了传统的国家、企业、学校、个人等主体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跨国公司和关切“全球利益”的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角色,它们在对话中并不总以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念为核心,而是有着实际诉求;二是交际客体要素,数字信息打破了人类文明器物层面的限制,使得跨文化交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对话主体接近理论上的无限自由;三是交际手段要素,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和手段更为丰富,各交际主体和客体越来越频繁地借助网络和智能工具进行互动,使得跨文化交际的粘性变大,效率性、即时性提高。筑牢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要紧跟跨文化交际的新要素、新特点,遵循其中蕴含的发生规律,使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在发展中共融共生。
㈦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如何正确树立文化自信
如何树立文化自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身上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而建立文化自信,则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的基础,毕竟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底蕴之深厚,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爱国之心,才能对国家充满自信,才会对我的文化感到自豪,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所必备的条件。同时出国在外,我们要积极向外国友人展现出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因为你出国并不代表是你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国家,同时你身在国外,也要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向那些外国人积极地弘扬中国文化。
㈧ 增强文化自信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对祖先,对现在的文化内涵的认同。
努力的方向主要在
1。了解我国的文化,就是多学习了解,要都不知道是什么,谈何自信?
2。研究一种或几种文化,确定自己的专研方向,这样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全都泛泛了解,就唔过人之处,只能算普及版,不利于培养自信心。
3。就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去发展它,自成一系。
这样应该是能增强文化自信了。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努力吧。
㈨ 怎么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
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的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