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学习英语怎么践行文化规则

学习英语怎么践行文化规则

发布时间:2022-10-01 03:51:55

A.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一、引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和文化教学是很重要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功能,有意识、有个性地进行文化教学,带领学生捕捉、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并能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意义
这是在一项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研究项目中所做的教师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看法对比调查的结果,从此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其实非常渴望了解更多的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介绍,而我们教师却恰恰忽视了学生的这个渴求。我们教师忽视语言文化的教学而过分重视语言技能的结果常常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给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造成了障碍。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课文文本,引导学生解读语言背后的文化。文化意识的渗透要自然得体,否则将会给学生一种突兀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感觉,那么,结合所学课文内容渗透文化意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Go for it英语教材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文化教育的载体。这套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所涉及到的跨文化教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只要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善于从课文文本中捕捉、理解和引导学生欣赏文化差异,都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例如在七年级上的Unit 1当中我们可以适度地介绍中英文姓名的差异,再比如讲到家庭成员这些表示称呼的词时,学生常常会提出疑惑:为什么英语中的一些称呼有些只区分男女性别,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比如我们中国人区分爸爸的姐妹要叫姑姑,妈妈的姐妹要叫阿姨,而英语里统统称呼为“aunt”,这其实是由他们的文化决定的,他们推崇男女平等,这样不区分配偶双方的性别的称呼就显得男女平等。因此,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指的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包括对自己本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渗透。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的Section B 3a这个语篇中就介绍了用中国传统方式怎样让我们保持健康。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hinese way.我们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告诉我们的学生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丰富地蕴藏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现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在世界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让学生大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学校各项教学资源(讲座、英语沙龙、英语广播等)开展语言文化渗透。笔者所在的一所初级中学是一所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我们利用每周五的中午英语广播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例如在English culture 栏目中我们就会结合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比如:在11月份我们就介绍Halloween的一些习俗:When Halloween arrives,the children will wait to wear colorful costume,wear strange masks and carry a light “Jack Light”to others’homes,asking the people for the great holiday gift.If the owners do not give candies or gifts,children will throw eggs into their houses which is called trick or treat.我们甚至还会介绍一些地道的英语俚语、谚语等。这样做效果不错,所编制的节目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还鼓励学生投这方面的稿件,让他们体验感受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在每半个学期举办的英语文化周活动中,我们会开展英语文化讲座、英语文化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我们的文化意识渗透也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笔者以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也许做得远远不够,但我们要始终保持着这份传播英语文化的使命感,不断尝试新的更具实效性的做法。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不辱使命!
3.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词汇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也能很好地进行语言文化的渗透。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拘泥于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运用,并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了解文化内涵。如:在教授颜色的单词时我们可以解释中西文化的差异。红色在中国表示喜庆,而英语中的red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白色white在中国人眼中代表悲哀而在英语中却是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所以英语中会有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a hite man(高尚的有教养的人)和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这样的表达。让学生知晓词汇同样会折射和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学。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逐步推进语言文化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B. 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而在人教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其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扩展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在这一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考,简要地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840016.htm
一、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渗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从而树立一种进步的、创新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的青年学生们对英美文化津津乐道,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只字不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对于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还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与责任心,并指明中华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东方文明历史,对西方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作为新生代的21世纪的青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3)通过渗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这种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际,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双向沟通。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双边教学的体现不明显。而在现代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于学生的多样化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简单地分析和探讨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
二、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们来说,我们除了必须完成课标要求的知识传授任务以外,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们在备课环节就应特别注意设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熏陶、不断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从而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所教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润物无声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融合。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及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由此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无形中给予学生影响和熏陶,从而让学生能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新时代的新人类去继承和发扬,也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
(3)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即指能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因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摒弃旧思想、旧文化以及传播的旧途径,即传播传统文化必须要体现进取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4)在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题材,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动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准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有兴趣的去接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总之,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寓教于乐,突出本学科的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真学习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语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外,还应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C.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文化品格的培养

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交流会更得体。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课标》中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1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些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通过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Lovely day,isn’t it? It’s a fine day, isn’t
it?等等。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适当提醒学生。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 “clever dog” 意为“聪明的人,“It rains cats 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 me,love my 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时”的英语表达是Every dog has his
day。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红茶在英语中叫“black tea”,而非red
tea.数字“thirteen13”在中国没有什么,但是在西方国家却是不祥的象征。原因是西方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而在最后的晚餐上第十三个人的出现,出卖了耶稣,使耶稣蒙难,因此13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一般来说西方国家门牌号,没有13号,电梯也没有13层。九年级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专门讲到了西方人见面的文化礼仪,谈论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学会尊重他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第一次见面“bow”,巴西人和墨西哥人第一次见面“kiss”,美国人第一次见面shake
hands,而我们中国人第一次见面 “shake hands”.从而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能懂有关不同国家的饮食eating
habits,生活习俗customs,提高对文明生活的认识。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意义,还应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通过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九年级的第二单元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Mid autumn Festival 及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
。这是一个典型的节日文化单元。圣诞节是为纪念耶稣诞生而在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的节日。12月24日晚上被称为圣诞夜Christmas
Eve,是家庭团聚,共进晚餐,互赠礼品的时间。孩子们还会期待着圣诞老人Santa
Claus在圣诞夜送来礼物。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死后复活的重大节日。复活

D.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 彭桂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每一位英语教师见证和经历了英语教学方法、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原来的纯语言知识教学,到现在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涵盖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目标、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的培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渗透做了以下尝试:一、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任务型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教材常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学习中接触和了解该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例如,我在准备上七年级下册Uint8 Topic2.SectionC这课时,我先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分成6组,分别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Japan、Thailand、Indonesia、Brazil 、Muslim Countries以及我们国家或其他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同学们也感到很好奇,兴致很高,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第二天上课,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先做了开场白:“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 完成任务的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推举代表想抢先回答,我让他们按序号来进行口头陈述:Group1: In Japan,When you enter someone’s home, you should take off you shoes. Group2:In Thailand,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Group3:In Indonesia, you must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Group4:In Brazil,people never go out with their hair wet. Group5:In Muslim countries,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Group6:In China and Korea , people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每个组代表回答完毕时,其他组的学生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所布置的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我及时给予鼓励:每个组均获得研究性学习的一枚红五角星。学生们个个都神采飞扬。接下来,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把1a和2综合在一起,拿出事先做好的表格发现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把传统习俗与国家对号入座。以竞赛的方式,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表格如下:Countries Customs Jap-anThail-andIndone- off your shoes before entering someone’s house.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Do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Don’t go out with the hair wet.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 同学们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其中Group3以最快的速度和正确的答案填好了这份表格:Countries Customs JapanThailandIndone off your shoes before entering someone’s house.√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 Do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 Don’t go out with the hair wet. √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 √ √ Group3获得了竞赛第一名,得到一面小红旗。学生们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奋之余,我听到有几个同学发表议论说:“怎么有些国家的风俗习惯那么小气,那么计较呢?”我的心里不由得正视起来,因为这涉及到文化理解的问题,作为教师是不能忽视,避而不谈,吱唔过去的。我抓住这几个学生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对异国文化没有必要去评头论足,应该采取一种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它,了解其背景、渊源、文化含义、宗教含义等,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我们除了尊重异国文化,还应保持本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这堂课上下来,学生们收获颇丰,既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又了解了异国的文化传统,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如果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记单词,背语法,充其量再加上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那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用好外语的。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外国语言的背景,渊源等,而以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势必会闹出笑话或让对方不高兴。因此,我在上课遇到相关语言材料时,常常会提醒学生注意:我们遇到熟人,常常会问“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但是,遇到英美人士,如果问对方“Have you had dinner?”“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多管闲事。当有人因为你穿的衣服漂亮,英语说得很好或某件事做得很棒而夸奖你时,按照我们的传统习惯常会回答说:“没什么!”“哪里,哪里。”“干得不好”以示谦虚。而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说:“Thank you”以表示感谢对方的赞美和夸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words、expressions and patterns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 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培养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E.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1. 教师需要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本不重视。因此必须改善这一点。

2.学生没有正规的系统的渠道来理解西方文化;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因此要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西方文化。

关于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 教师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
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2.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语言的应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兴趣.

F.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知识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特别是高中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Guessand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来翻译。例如:Todayisyesterday’s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直译为: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doestheword“compass”mean?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宵节(Lantern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Day),重阳节(Double-NinthFestivalortheElder’s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point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isfromcommunication,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语。如:
Thelineisengaged.(占线)
Let’sbagit.(先把它搁一边)
Howbigofyou.(你真棒)
It’suptoyou.(由你决定)
Getdowntobusiness.(言归正传)
Noneofyourbusiness.(不关你的事)
Iamallears.(我洗耳恭听)
由学生创设语境,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
四、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strongashorse.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衷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dog幸运的人,topdog优胜者,underdog失败者,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dogsseldombite会叫的狗不咬人,Agooddogdeservesagoodbone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Party的活动。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讲一些英、美人的生活习惯,包括谈话的习惯,否则,尽管学生能够在语法方面正确无误地讲英语,但可能造成误会和不愉悦。

G. 怎样贯彻英语教学中文化连接

Culture Teach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t College Level in China

Abstract
A good command of a foreign language not only means mastering the
language itself, but also involves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mpetence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gredi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modern language ecati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work out some solutions to two
problems of culture teach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at college level,
namely the content of culture teaching and the ways of culture teaching.
To support my viewpoi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discussed first.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shaped by culture; it is also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reflects cultural features of a community in which the
language is spok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From the angle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teach a language is to teach another culture; to
learn a language is also to learn another culture.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to communicate with i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more than verbal exchange. It
involves cultural traits.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lways behi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ready to spoil it. In order to expound clearly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this thesis looks back the
tradition ELT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ism and political
situations, ELT in China then was absolutely divorced with cultural context,
language was taught in a "pure" form. Such a kind of teaching brought obv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great cultural gap between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which is generally reflected勿pragmatic failures. A foreign learner's competence
includes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the competence of using th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a given social contex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develop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is widely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In
China, some linguistic scholars and English teachers have been dealing with cultural
inter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have made som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Even though, 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 and deserve further study. Far
less attention is attached to culture features in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s and
materials of target culture are very limited and usually considered as secondary;
teaching method is generally to introce background knowledge. What and how to
teach are still the two problems fac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hey are more
than problems of teaching method because they are also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situations. Culture is all pervasive and complex, it is reflected in every aspect of life.
It is impossible to give overall consideration in classroom.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content of culture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a) Verbal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Vocabulary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a language and most culturally-loaded.
Cultural features are first reflected in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s are restrained
by thinking patterns and thinking patterns reveal the value system of a nation.
(b) Communicative customs: Customs refer to the habits and rules commonly
observed in communication by the members in a certain culture. Customs are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the beliefs and value of people in the culture. Cust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c) Value system: It is the core of culture 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eople communicate not only by verbal
exchange but also nonverbal behaviors. Nonverbal behaviors are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is reflect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anguage. Therefore, culture teaching should not be concentrated
in one course, it should penetrate through different courses such as vocabulary
teaching, oral course, literature course, extensive reading and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explores some ways in different courses such as searching for word origin,
connotation comparison, culture assimilators, culture aside, culture analysis,
III

newspaper reading and videos using. This thesis also introces some other
activities in increas吨learners' cultural awareness.
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 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at learning the target
culture should serve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the language. English now is becoming
international in characteristics. Many countries use it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herefore, English language shouldn't be combined with
any special culture, and we should not concentrate all our attention on the cultural
traits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What's more, learning the target culture shout
not destroy a learner's own value system.
In the part of conclusion, the thesis emphasizes that cultural creativity is a
more important part of a learner's potential capacity than an assessment of the
learner's conformity to specific norms; that over-emphasis on cultural
appropriateness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s not acceptable; that blind occidentalizing is
strongly against.
Key Words:
culture teaching, content of culture teaching, ways of culture teaching

提要
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它涉及到文化能力的培养,这
既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求探
索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面临的两大难题: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文
化的教学方法。
文章首先讨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
影响,在文化环境中形成发展。语言承载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特征。语言
与文化紧密相连。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学一
“〕语言也是学一种文化。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文
化交际变得日益重要,而跨文化交际交不只是语言的交际,它还涉及到不同
的文化影响,不同的文化随时会使交际,甚至产生误会和冲突。为更清楚地
探索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篇论文回顾了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由
于结构主义及当时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英语教学只注重单纯的语言形式,
而完全脱离了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严重的后果是学生与
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文化沟壑,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用
失误上。语言学习者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就是指在某
社会文化环境中正确使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语
用能力的培养。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地认识并接受。中国许多语言学者及外语教
师己在努力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并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仍
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学实践中还缺乏对文化知识教学的足够重
视,学习资料缺乏,教学过程中通常只作文化背景的介绍,文化教学的内容
及方法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文化无所不在,它
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文化研究中所取
得的成就,文化教学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语言交际:它包括词汇和句型结构。词汇是一门语言中最活跃的
一部分,承载最多文化特征,这一种文化的特征也首先通过词汇反映出来;
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句型结构,而思维方式又是由文化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点
所决定的。
(2)交际习俗:交际习俗是某一社会环境中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习惯
与规则,它受人们信仰与价值观点的影响,因而,交际习俗是文化的一种重
要组成部分。
(3)价值观点:它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教与学的指导性原则。
(4)非语言交际:语言并不是唯一传递信息方式,非语言交际行为在
交际中传递着更为重要更多的信息。不同文化的人们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
式。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承载文化。文化反映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因而
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渗透在不同的课程中如词汇教学、
口语、文学、泛读翻译等。这篇论文探讨了不同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方法,如
寻找词源、内涵对比,设计文化片断,文化旁白,文学作品中文化特征分
析,阅读报纸,录像机教学等等。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文化教学活动以帮助学
生增强文化意识。
在讨论过程中,本文指出目的文化的学习应当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服务,
英语已成为国际性语言,许多非英语国家也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因此英语
不能与某一种文化联系起来。我们的注意力也不能仅限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特
征上。另外,学习其他文化不能损害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点,更不能用两方面
价值观点取代我们的价值观点。
在结论部分,文章强调了文化创造性。文化创造性是学生能力中较遵从
文化规则更重要部分。文章还强调了文化教学初期不应过分强调文化准确
性,同时强烈反对学生的盲目西化。
关键词:
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内容,文化教学方法

H. 结合实际谈谈英语教学中应怎样贯彻英语教学原则

一、从孩子本身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入手

少儿开始学习英语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另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少儿认知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年龄,同时也取决于支持并激发这种发展的外界刺激。当孩子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被忽视,他们只被当作“空罐子”时,少儿英语教学的一种困境就会产生。形成这种教学困境的原因在于:设计任务或活动仅仅从成人的观点出发,而没有反映孩子的世界。这种情况就使得孩子无法接近这些任务和活动,但并不说明他们不能完成此类活动。那么,教师面临的挑战就在于必须走入孩子的世界,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任务和活动。

由于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未意识到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借助话题(topics)以形成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这些话题应该有意义、有趣和具有可参与性,同时也必须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范畴之内。

二、鼓励交际互助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谈到孩子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孩子所接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也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布鲁纳(bruner)将这一zpd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造自已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如同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halliday也支持互动的观点,他认为:“母语以及第二和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连续不断的交流。”

三、支持对意义的多种理解和商讨以及协作谈话

语言的意义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对语言的意义不断地进行再理解和更新。维果茨基曾提出过“文化工具盒”。他认为,孩子所获得的母语的概念和意义来源于他所属的文化。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语言意义的差别。wells认为,协作谈话能够帮助孩子获得语言的意义并达成一致理解。费舍也强调了人的思维发展中谈话的重要性。这正与维果茨基的另一观点相呼应:将思维转化成语言的过程对刺激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多种载体(如观察、倾听、阅读或使用参考资料)所提供的知识与学生语言的理解的互动,他的知识结构才能更新。”

四、让孩子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过程。孩子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维的积极探索者。如上所述,孩子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能力大厦的基石。barnes这样描述建构主义的论点:“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通过不断理解周围的事物,积极构建自己的世界才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费舍认为,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能够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这种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实际参与而获得的。”

五、按照zpd理论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定位

克拉申(krashen)把“可理解的输入量”(input+1)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当新输入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时,原来知识水平与输入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言发展。这又和维果茨基的zpd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不谋而合,即成人或同龄人在孩子已有知识层次范围之外的适当水平所给予的支持和引导,是孩子所长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但在很多情况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学习语言,他们被灌输的只是其现有语言水平层次上的过于简化的语言,而不是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下的新的语言。这条原则事实上和挑战、冒险的重要性相互关联。如果语言的输入总是保持在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上,学生就没有面临挑战和冒险的机会,以致失云了成功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

I.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

试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教师需要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本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着地提高。尤其是以中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多拿几分而已。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龙费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理论等,都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将文化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教学技能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水平。虽然初中英语教材日益重视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课文介绍了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但是,部分老师没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文化意识培养作用,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往往将教材中task部分省去。
2.学生没有正规的系统的渠道来理解西方文化;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就应当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首先,认清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会自觉地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其次,提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将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将教材中蕴涵、注释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在初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Buying and Selling”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有意的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量与度。
2. 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七年级第一册有关“Birthday“这一单元时,我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特别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于称赞,所以在教学present(礼物)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的现象,并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进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交际片段对比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境中将这个特殊的方式牢记心间。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这是为你准备的生日礼物,请收下。”“不用这么客气。”“Today is your birthday. You are so beautiful.” “Thank you!” “Here is your present!” “Oh, what’s this? ” “Oh. It’s a pen. Thank you!”
3.设计英语活动,体验文化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例如在教学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一课中,我结合他们已有了近三年英语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国四个节日的时候,我设计了“以旧带新”的环节,用“Happy New Year”与“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两首歌曲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触过的中西方节日的图片,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 and so on.并请个别学生对这些节日进行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如此很自然地将旧知识渗透进新知识的教学中。然后我又采取中西对比的方式进行板书,学生在板书的提示下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如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Lantern Festival Halloween
Dragon Boat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Mid-Autumn Festival
最后我设计了Say you say me的环节,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用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来猜测好友最爱的节日,好友可用与图片相关的短句或者通过相应动作表情来提示,但不许出现该节日的英语说法,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知识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学会正确地谈论中西方文化,让英语课堂真正生活化。
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语言的应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兴趣。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这个中心,指导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语言知识中蕴含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加强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引导,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渴望。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彭琴仙. 2008.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 (10)4--6
2. 教育部.2001.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7(6)
4. 王美渝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阅读全文

与学习英语怎么践行文化规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