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英语教材内容如何体现文化意识的

英语教材内容如何体现文化意识的

发布时间:2022-10-02 13:41:19

Ⅰ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

试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教师需要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本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着地提高。尤其是以中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多拿几分而已。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龙费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理论等,都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将文化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教学技能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水平。虽然初中英语教材日益重视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课文介绍了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但是,部分老师没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文化意识培养作用,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往往将教材中task部分省去。
2.学生没有正规的系统的渠道来理解西方文化;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就应当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首先,认清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会自觉地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其次,提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将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将教材中蕴涵、注释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在初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Buying and Selling”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有意的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量与度。
2. 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七年级第一册有关“Birthday“这一单元时,我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特别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于称赞,所以在教学present(礼物)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的现象,并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进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交际片段对比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境中将这个特殊的方式牢记心间。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这是为你准备的生日礼物,请收下。”“不用这么客气。”“Today is your birthday. You are so beautiful.” “Thank you!” “Here is your present!” “Oh, what’s this? ” “Oh. It’s a pen. Thank you!”
3.设计英语活动,体验文化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例如在教学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一课中,我结合他们已有了近三年英语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国四个节日的时候,我设计了“以旧带新”的环节,用“Happy New Year”与“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两首歌曲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触过的中西方节日的图片,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 and so on.并请个别学生对这些节日进行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如此很自然地将旧知识渗透进新知识的教学中。然后我又采取中西对比的方式进行板书,学生在板书的提示下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如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Lantern Festival Halloween
Dragon Boat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Mid-Autumn Festival
最后我设计了Say you say me的环节,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用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来猜测好友最爱的节日,好友可用与图片相关的短句或者通过相应动作表情来提示,但不许出现该节日的英语说法,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知识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学会正确地谈论中西方文化,让英语课堂真正生活化。
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语言的应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兴趣。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这个中心,指导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语言知识中蕴含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加强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引导,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渴望。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彭琴仙. 2008.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 (10)4--6
2. 教育部.2001.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7(6)
4. 王美渝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Ⅱ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一定要贯穿文化教学,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而文化教学既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又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处时代的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认真备好课,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为此我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我们的学生即将面向世界,与各国人民交往,必须了解西方文化中重大的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等.我们的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我们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制作了有关课件.其提供了圣诞节的历史,有关圣诞的英语故事、歌曲,整体内容丰富有趣,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和可爱的圣诞老人现场互动并且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ChristmasEve等英语故事,可以欣赏Silentnight等优美的歌曲来感受圣诞的气氛.课后,让学生制作一张ChristmasCard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浓郁的外国节日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呈现圣诞文化同时,还让学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标》二级要求,让学生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通常第一堂英语课会进行介绍与问候,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我们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因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生活在两种不同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都不一样.不熟悉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反之,在英语国家对年长者直呼其名并非冒犯,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恐怕就会有不尊老之嫌.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而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doyoudo?Nicetomeetyou.Howareyou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种寒暄在在我们上海已渐成习惯,原因之一是受到外域文化影响之故.
我们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民都十分讲礼貌,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或者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失误,影响交际效果.如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习惯说最普通的回答是:哪里,哪里而在英语国家却应该说Thankyou.如,B:Yourshirtlooksnice.A:Thankyou.英美人士的思维就与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语言学家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化因素放到有意义的交际场合中使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通常通过角色表演(roleplay)和快速应答(quickresponses)设置文化语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初次见面的外国游客和中国导游,进行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跨文化交流,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要求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避免谈话禁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不同的交际氛围和文化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其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各国的特色菜外,还给他们介绍不同国家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点甜点,在美国等西方的餐馆里,点菜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饮料(drinks),汤(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dish;maincourse;enter),甜点(dessert)等.同时,我们共同回顾所学过的课程请学生进行口语操练,同时希望他们keepagooddiet.这样,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此时我们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目前,一些快餐在我国比较盛行,让学生比较一下中西方饮食,以选择健康合理的饮食.另外,我们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西方餐具,使他们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闹出笑话.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传播文化.
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英语杂志、电影、小说、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交笔友,在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活动,能活跃英语学习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课堂内外穿插英语歌曲,英语短诗和故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到教材九年级中的TheNewOceanWaves乐队时,又讲述了摇滚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音乐诞生的社会环境等,这样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校利用每天晚自修时间让学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这类节目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而且也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时候老师有意识的给他们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找答案.
3.在校园里的宣传栏和板报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此外,我们重视教室英语氛围的创建,我们通过教室布置,体现文化理念.比如:本学期开学,我们预备班级通过走出家门,了解世界这一主题来布置,学生们搜集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概况,以及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状况、风土人情和潜在的文化理念.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但不能因此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爱家乡意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三、通过广泛阅读,感受文化气息,渗透文化.
语言学专家说过,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语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读懂字里行间,因为词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
我们一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注意留心和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欠缺,使其对英文的某些内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误解篇章是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我们就拿一些颜色词为例,如:green-back(美钞),green-house(温室),green-eyed(眼红的),blackletter(倒霉的),blacktea(红茶),redmeat(牛/羊肉),redgold(纯金),blue-blood(贵族出身),blue-jackets(水兵/水平),white-livered(胆小的),white-headed(淡黄色头发的),yellow-belly(可耻的胆小鬼)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的俚语,谚语等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以上内容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气息.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减少误解,更好地欣赏英语文章,就必须平时处处留心,用心积累,努力加强自身对跨文化

Ⅲ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因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见缝插针地渗入到各个环节中。小学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知道英语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二)对一般的赞扬、请求、感谢、电话等作出适当的反应:(三)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四)了解初次见面时的一些禁忌:(五)知道英语国家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及节假日等。

比如,中国人在初次见面就会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英语国家人的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学”How old are you?"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在中国询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常常会婉转地回答:"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去向等属于个人隐私,他们是不愿意以这些内容为话题的。尤其是妇女,她们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因此对自己的年龄秘而不宣。

一些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如”dog"一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dog是与”忠实”的意思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汉语中,”狗”带有贬义。一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在中英文中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等。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营造英语氛围,达到潜移默化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行为规范等。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具有英 语文 化氛围的环境。

(二)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好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排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对日常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从文化的角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是完全可行的。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适当的外国文化。

1、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教授衣物单词时,可利用课件,形象地总结比较英美加拿大,日本及非洲的衣物(leather coat, leather shoes, boots, worn by Cana-dian in cold weather, kimono worn by Japanese women, leavesskirts by Africans)的名称,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衣着Cshirt, skirt, dress, sweater等)进行比较。
2、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中,渗透外国文化。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语言技能目标做了分级要求,并对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进行了具体描述。教师可以在具体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时适当渗透外国文化。

(三)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世界开放,国门大开。国外的商品随处可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们除了欢度自己的本国节假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也热情欢迎。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Christmas Day那天,教师可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Ⅳ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一、引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和文化教学是很重要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功能,有意识、有个性地进行文化教学,带领学生捕捉、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并能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意义
这是在一项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研究项目中所做的教师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看法对比调查的结果,从此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其实非常渴望了解更多的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介绍,而我们教师却恰恰忽视了学生的这个渴求。我们教师忽视语言文化的教学而过分重视语言技能的结果常常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给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造成了障碍。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课文文本,引导学生解读语言背后的文化。文化意识的渗透要自然得体,否则将会给学生一种突兀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感觉,那么,结合所学课文内容渗透文化意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Go for it英语教材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文化教育的载体。这套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所涉及到的跨文化教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只要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善于从课文文本中捕捉、理解和引导学生欣赏文化差异,都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例如在七年级上的Unit 1当中我们可以适度地介绍中英文姓名的差异,再比如讲到家庭成员这些表示称呼的词时,学生常常会提出疑惑:为什么英语中的一些称呼有些只区分男女性别,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比如我们中国人区分爸爸的姐妹要叫姑姑,妈妈的姐妹要叫阿姨,而英语里统统称呼为“aunt”,这其实是由他们的文化决定的,他们推崇男女平等,这样不区分配偶双方的性别的称呼就显得男女平等。因此,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指的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包括对自己本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渗透。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的Section B 3a这个语篇中就介绍了用中国传统方式怎样让我们保持健康。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hinese way.我们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告诉我们的学生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丰富地蕴藏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现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在世界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让学生大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学校各项教学资源(讲座、英语沙龙、英语广播等)开展语言文化渗透。笔者所在的一所初级中学是一所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我们利用每周五的中午英语广播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例如在English culture 栏目中我们就会结合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比如:在11月份我们就介绍Halloween的一些习俗:When Halloween arrives,the children will wait to wear colorful costume,wear strange masks and carry a light “Jack Light”to others’homes,asking the people for the great holiday gift.If the owners do not give candies or gifts,children will throw eggs into their houses which is called trick or treat.我们甚至还会介绍一些地道的英语俚语、谚语等。这样做效果不错,所编制的节目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还鼓励学生投这方面的稿件,让他们体验感受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在每半个学期举办的英语文化周活动中,我们会开展英语文化讲座、英语文化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我们的文化意识渗透也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笔者以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也许做得远远不够,但我们要始终保持着这份传播英语文化的使命感,不断尝试新的更具实效性的做法。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不辱使命!
3.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词汇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也能很好地进行语言文化的渗透。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拘泥于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运用,并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了解文化内涵。如:在教授颜色的单词时我们可以解释中西文化的差异。红色在中国表示喜庆,而英语中的red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白色white在中国人眼中代表悲哀而在英语中却是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所以英语中会有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a hite man(高尚的有教养的人)和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这样的表达。让学生知晓词汇同样会折射和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学。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逐步推进语言文化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 彭桂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每一位英语教师见证和经历了英语教学方法、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原来的纯语言知识教学,到现在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涵盖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目标、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的培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渗透做了以下尝试:一、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任务型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教材常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学习中接触和了解该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例如,我在准备上七年级下册Uint8 Topic2.SectionC这课时,我先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分成6组,分别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Japan、Thailand、Indonesia、Brazil 、Muslim Countries以及我们国家或其他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同学们也感到很好奇,兴致很高,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第二天上课,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先做了开场白:“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 完成任务的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推举代表想抢先回答,我让他们按序号来进行口头陈述:Group1: In Japan,When you enter someone’s home, you should take off you shoes. Group2:In Thailand,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Group3:In Indonesia, you must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Group4:In Brazil,people never go out with their hair wet. Group5:In Muslim countries,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Group6:In China and Korea , people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每个组代表回答完毕时,其他组的学生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所布置的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我及时给予鼓励:每个组均获得研究性学习的一枚红五角星。学生们个个都神采飞扬。接下来,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把1a和2综合在一起,拿出事先做好的表格发现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把传统习俗与国家对号入座。以竞赛的方式,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表格如下:Countries Customs Jap-anThail-andIndone- off your shoes before entering someone’s house.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Do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Don’t go out with the hair wet.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 同学们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其中Group3以最快的速度和正确的答案填好了这份表格:Countries Customs JapanThailandIndone off your shoes before entering someone’s house.√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 Do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 Don’t go out with the hair wet. √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 Pass something to old with both hands. √ √ Group3获得了竞赛第一名,得到一面小红旗。学生们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奋之余,我听到有几个同学发表议论说:“怎么有些国家的风俗习惯那么小气,那么计较呢?”我的心里不由得正视起来,因为这涉及到文化理解的问题,作为教师是不能忽视,避而不谈,吱唔过去的。我抓住这几个学生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对异国文化没有必要去评头论足,应该采取一种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它,了解其背景、渊源、文化含义、宗教含义等,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我们除了尊重异国文化,还应保持本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这堂课上下来,学生们收获颇丰,既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又了解了异国的文化传统,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如果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记单词,背语法,充其量再加上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那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用好外语的。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外国语言的背景,渊源等,而以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势必会闹出笑话或让对方不高兴。因此,我在上课遇到相关语言材料时,常常会提醒学生注意:我们遇到熟人,常常会问“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但是,遇到英美人士,如果问对方“Have you had dinner?”“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多管闲事。当有人因为你穿的衣服漂亮,英语说得很好或某件事做得很棒而夸奖你时,按照我们的传统习惯常会回答说:“没什么!”“哪里,哪里。”“干得不好”以示谦虚。而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说:“Thank you”以表示感谢对方的赞美和夸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words、expressions and patterns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 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培养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Ⅵ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有哪些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文化的经典定义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则认为:“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的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这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狭义文化观和广义文化观。文化包括许多层次和方面,如信仰、习惯、艺术、法律、道德、人情风俗、历史事件等等,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具有广泛性、历史性和多维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者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屡屡出现错用或误用的现象。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森(N.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时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 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 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 "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 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在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意识到: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中学打下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最为小学生所接受。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这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之所以普遍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述的误解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则是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小学英语教材是依据“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理论编写的,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内容贴切生活。在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

三、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情景对话、日常口语来渗透文化。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1)创设环境,全方面感受语言文化。

国外教室的布置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在墙上张贴各种英语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就提议学校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ck bar时,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我在小吃店的照片, 然后让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小吃店。让一位学生当服务员。鼓励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把平时在小吃店的情景用英语适当的表达出来,及复习了食物单词,又能灵活运用新句型,把买东西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就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3)组织丰富的课外文化教学活动。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方法为:

①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哈利波特》《白雪公主》《项链》等。

②创办英语角。可以在班级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或定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等。

③制作手抄报。围绕某个主题,鼓励学生精心制作英语手抄报并开展评比展示活动,是培养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扩大他们文化视野的好方法。从开展课题至今,学生们制作的手抄报涵盖了各类主题,如世界濒危动物、西方民俗风情、自然灾害、北京2008奥运会等。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④举行戏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在文化教学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深受同学们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力争能以目标语言化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也可以表演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在六一儿童节,我们班和别的几个班的学生合作表演了外国的经典故事《白雪公主》。全部是英语对白,他们通过角色安排、模仿录像带和录音带一系列活动,不仅使他们的表演在剧情内容上显得鲜活、逼真,同是也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以不同人员的身份来诠释剧情的能力越来越强。

(4)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并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十分直观的教学手段,使语言、人和语境紧密地结合,有助于学生熟知西方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英美人的体态语言等非语言交际形式。比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在课上尽量播放相关的课文录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透彻地了解,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国人用来交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尽量播放原版的英文儿童歌曲或电影,体味异国文化的真实性。教师平时也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Ⅶ 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而在人教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其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扩展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在这一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考,简要地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840016.htm
一、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渗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从而树立一种进步的、创新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的青年学生们对英美文化津津乐道,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只字不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对于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还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与责任心,并指明中华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东方文明历史,对西方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作为新生代的21世纪的青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3)通过渗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这种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际,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双向沟通。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双边教学的体现不明显。而在现代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于学生的多样化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简单地分析和探讨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
二、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们来说,我们除了必须完成课标要求的知识传授任务以外,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们在备课环节就应特别注意设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熏陶、不断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从而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所教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润物无声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融合。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及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由此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无形中给予学生影响和熏陶,从而让学生能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新时代的新人类去继承和发扬,也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
(3)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即指能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因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摒弃旧思想、旧文化以及传播的旧途径,即传播传统文化必须要体现进取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4)在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题材,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动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准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有兴趣的去接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总之,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寓教于乐,突出本学科的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真学习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语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外,还应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Ⅷ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教育

1. 小学英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1.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从风俗习惯到历史宗教,从物质文明到社会制度,从价值观念到审美情趣等等。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是用语言来记载,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也要用语言来描述,社会制度、价值体系、信仰、世界观等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述,语言可以记录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它就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同时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二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即语言的变化反映文化的变化,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1.2学习语言的目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极其有限,而中西文化差异的范围又那么广泛,因此没必要把功夫花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我们用英语这门外语交际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际。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交际提供前提,同时语言的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想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1.3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文化层面,单词、短语、成语、句子、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教学PEP Book1 Unit4 We Love Animals时,一般我们都会用到:I like…这个句式。有个学生说:“I like pigs.”,不少学生都笑了出来,于是我便问了一些学生“What do you like?”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孩子告诉我“I like cats.”于是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虽然pig在我国一般有着“好吃、懒做”的含义,是贬义的,而在西方却是财富的象征;相反cat在西方则指的是魔鬼的化身,如“She is a cat.”不是说她像猫一样很可爱、很温柔,其真正的含义是指她的心地很恶毒。经过了这番解释后,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1.4所学目的与文化意识的增强,促进小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作为中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应该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中的。只有学好了自己本国的语言,了解了本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外语。因此,在进行外语文化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两中西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逐步地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1.5开放的信息社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2. 曾经的“英语文化”的课堂失误
2.1顾此失彼,淡忘整体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经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的学习和传授上,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缺乏整体的把握,注意力只放在对孤立句子的理解上,纵使满纸中英文注释,可是对文章的整体意思还是不甚了解。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讲解,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个整体来讲授。
2.2违背规律,机械操作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一个浩如烟海的文化海洋。英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对英语现象的理解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习惯于中国文化的思维,遣词不当或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受阻,影响沟通与合作。我曾经使学生将初读机械地分为:第一遍读,画出不认识的单词,借助音标把音读正确;第二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讨论;第三遍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阅读应是一个综合的心智过程,美国学者W. S.格雷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反应、综合四步,这四步在每次的阅读活动中都存在,只是侧重不同。为了将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读几遍本无可厚非,但像这样违反认知规律,将读的心理过程分化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散到每次的阅读活动中,将会妨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3割裂文章,只抓重点
我有时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单纯强调语言符号系统开展教学,即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记生词,学语法,念课文。这实际上只看到了语言的表象,会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能力培养,着眼于实践活动和技能掌握,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仅注重语言点、知识点的传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而在教与学中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3. 渗透文化意识的措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能和不同背景文化的人进行日常交际呢?怎样才能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我结合PEP英语教材,在把握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循序渐进地渗透文化意识。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3.1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 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
小学生喜欢动手和游戏,因此以游戏来吸引他们,以此产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
3.2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我们一定要结合课文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其中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3.2.1通过词汇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
如“dragon”一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而在汉语中,“龙”却是古代帝王的标志。在教授单词时我还列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Green格林(绿色)等。最后我还补充了有趣的习语:black tea(红茶),White House(白宫),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的)。通过比较和补充这些知识,可让学生一些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3.2.2通过课文渗透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有学生过生日,我设计场景,让学生模拟购买生日礼物。抽签决定谁担任售货员,谁担任顾客。“Can I help you?”“I want a Teddy Bear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Oh. Great. 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买好礼物后,到小寿星“家”过生日,现场播放“Happy Birthday”歌曲。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还有很多,如祝贺,就医,过节,旅游等都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体验来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看短片,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盘片或录像中的辅助语言,让他们咀嚼其中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
在教授“How nice!”时,要向学生渗透:在英语国家,当别人用“How nice!”夸奖你的东西时,你应爽快地回答:“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时,就应该适时告诉学生,中国人对年龄问题没有太多的禁忌,但是要尽量避免向英语国家的人打听他们的年龄,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在他们眼里,young代表生机、希望,old 则代表无用、累赘。“收入”、“去向”和“婚姻状况”等问题也是他们不愿随便被问及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当成话题来谈论。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适时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3.2.3通过歌曲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一歌时,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唱得、笑得气都喘不过来。在教学歌曲《There was an old lady》时,我先告诉学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只苍蝇,问学生老太太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她大概会死的。果然歌中就有这样的歌词。随后,我让学生想办法救救她,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人提出让老太太吃蜘蛛。原来,接下去的歌词大意是:为捉蜘蛛吞下小鸟,为捉小鸟吞下猫咪,为捉猫咪吞下小狗,为捉小狗吞下山羊,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以后,老太太死了。当然,这是一首荒诞的歌,但其中体现出西方人的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了物物相克的生物链知识。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他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3.3 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如果能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国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加以说明。
如PEP Book1 Unit1 中有一句话“Bye, Miss White!”,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呼老师Sir,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为称呼语用。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在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得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讲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
3.4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贺卡互相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西方有个Valentine’s Day(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忌讳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诉学生:在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祝。并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父母或任何喜爱的人。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教唱《Valentine’s Day》,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和动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节的含义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谈到鬼,我们第一感觉就是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但西方国家的鬼节(万圣节,11月1日)前夕,即Halloween却深受孩子的喜欢。10月31日,是传说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灯笼为鬼魂引路,模样恐怖,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送给孩子们。鬼节竟然能如此有趣、好玩,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但学生听后非常有兴趣
3.5借助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使用电教手段这一现代数学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而互联网的教育网站里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在网络上寻找并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将网页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为英语兴趣小组选择上课内容时,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下载了以下背景知识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英国人见了面喜欢谈天气,这大概与该国天气变化无常有关。学生对网络获得的英语知识接受得快,掌握起来轻松。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3.6开拓第二课堂,拓宽文化视角
课堂教学之外,组织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愿望。
本学期我承担了我校英语团队辅导员一职,我将我们的团队活动定位为“文化大讲堂”。每周三下午的活动过程中,我都会向我的队员们介绍一些西方礼仪方面的内容,包括交谈礼仪、饮食礼仪、拜访礼仪、礼仪“禁忌”等等。这项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并且队员们我鼓励大胆想象和创造,将一系列礼仪知识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了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此外,我还提供一些书籍和资料,让学生查阅某些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西方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曾有位学者说过,一种语言必然深深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即要掌握外语,又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展现交际功能。教学中的文化资源开发,生成,利用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特有的敏感和洞查力,给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而能从简单的语言交流中透露出某种文化气息,让孩子做语言的使者,做最自信的交流。

Ⅸ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渗透

论文摘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及时进行英文化意识渗透,加强学生文化背景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也带动了汉语言的推广,现在不止是只有中国人在疯狂英语,一些欧美人士也在努力学习中国语言及文化。我们的学生曾经无数次抱怨英语学习有多么难,什么单词难记忆,语法难理解,听力速度快等,或者说自己如何努力但也不见提高。殊不知最难学的当属中文,中文都能说好,英语义能算什么呢?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英语学习中偏离了英文学习的最基本内容,缺少英文化背景、意识的学习,孤立的为考试而学习。

一、英语教育与文化背景学习的重要

1、语言学习不能脱离产生的环境。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不明白其产生的环境,就无法准确的理解。曾有这么一个欧美人学中文的真实案例,有一道听力题:“小张和小李正在谈论小王,这时候,说曹操,曹操就到。问:谁到了?”老外当然选择了曹操。老外为什么会选错,很显然这是因为他不了解这句话的典故造成的。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不单单只是学习其表面,更应该学习这门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你才能融入到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士当中,才能找到与他们谈天的话题。

2、语言的实际应用需要注意文化背景。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的应用,尤其需要注意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并有的一定的技巧。不然就像每次在英语角看到的那样,虽然注意到了欧美人士的交谈禁忌,但每次有人向外籍教师聊天抛出的第一句话总是“How do you like China? Do you like China?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等等。这样的话题只会让外籍人士不胜其烦,无法让双方的对话继续深入发展下去。这对于想通过与外籍人士聊天来提高英语的学生而言无丝毫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将对学生的英 语文 化输入提到教师教学日程的显要位置,而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输入。

二、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策略

1、注重双方意识形态的区别。教学中要及时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比较。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一般会问:“你吃饭了吗?”。而如果以这句话来向老外打招呼,老外会以为你是不是要请他吃饭?对于收入,婚姻,年龄等我们中国人认为关心他人的语句在老外看来确是窥探他人隐私的一种不礼貌行为。通过对学生教授这些常识,会让学生在与老外的交流中免于出现尴尬场面。

2、每日教习一句英文但语,扩展学生知识面。英文的理语与中文的成语有些相似,通过简洁的几个词来生动反映比较有意味的句子。这些句子既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这些句子我每天会让科代表写在黑板上让班上全体学生诵读与记忆,并且在每月的月底竞赛谁记的最多。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加深学生的课业负担下,轻松愉快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理语的掌握程度从某种方面来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英文水准,因为欧美人士在平日的交际中但语的使用频率很高。

3、开展英语国家节日活动。通过一些西方节日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宗教历史、纪念意义。每年12月24日的圣诞节,国内的庆祝活动都显得无比疯狂。但这庆祝的人群里又有多少信奉耶稣基督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呢?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每当这个西方的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学生都无比兴奋,因为这一天晚上他们可正大光明的上街拿着玩具棒褪疯狂追打。对于这种近乎疯狂的庆祝行为着实让一些欧美人士砸舌。因为在大洋彼岸的外国人在这一天会在家与家人共同度过,而不是在大街上“疯杀”!为了不让学生盲目的度过或是错过这些外国节日,在诸如愚人节、复活节、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举办相应的主题会以及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4、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名着经典。古代西方文坛名人的作品也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习俗的一面。英文原版的名着对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为此,我先让学生看中文版的西方名着,而且作品也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的,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学生对这个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我再让学生将某个片段改编成英语表演出来,这些学生自己改编的英语版本因为是以他们的角度来的,语言自然比较简单易懂,学生们很享受这个改编与表演的过程。看的人也很享受这个属于他们的莎士比亚剧。

5、教唱英文歌曲,引领学生了解欧美音乐发展进程。俗语说音乐无国界。通过教唱英文歌曲能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唱英文歌曲,引领学生了解欧美音乐发展进程。俗语说音乐无国界。通过教唱英文歌曲能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学生还能从中学到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

文化意识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而语言因其产生的背景而更具内涵,也更容易理解。通过我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英 语文 化背景、意识渗透,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英文化背景的了解又进一步促进了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浸泡在英语的文化氛围中,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

相关论文查阅:

阅读全文

与英语教材内容如何体现文化意识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