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梦境照进现实,原来《大鱼海棠》的幻景来自这里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
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
凝望你沉睡的轮廓
看海天一色 听风起雨落
执子手 吹散苍茫茫烟波
大鱼的翅膀 已经太辽阔
我松开时间的绳索
......
动画《大鱼海棠》讲了一个“梦鱼为鲲”的故事,剧情细节已记不清了,但如梦境的海天一色和深深夜幕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的还有椿和鲲在其中肆意奔跑、飘逸幻化的圆形屋廊。生活在北方的我没有见过这种建筑,以为和鲲鹏一样,出自导演的想象......
(动画中的土楼)
当然不久,看过一些动画相关资料,得知这种建筑现实中就有,电影中层层挂满红灯笼的园楼原型,就是南方的福建土楼。
几年后,我也登上了土楼,站在动画中少女少年相知相遇的地方,惊叹:这哪里是借鉴,简直就是照搬啊!
(现实中的土楼)
这里就是福建漳州南靖县的怀远楼。福建土楼大都集中在漳州和龙岩,怀远楼只是其中一座,你可能不知道,土楼不止有圆的,还有方的,不止有遗世孤立的,还有成群壮观的......
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逛逛南靖和永定,除了《大鱼海棠》里的土楼,还有《爸爸去哪儿》里的云水谣。
“云水谣”是一首歌,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条美丽的古街。这不是比喻,叫《云水谣》的歌可不止一首,歌手谭晶演唱的《云水谣》是北京密云区的区歌,还有一首古风《云水谣》在网上颇受年轻人欢迎,毕竟“云”、“水”、“谣”这三个美好的字组合在一起,产生的美感远远大于三。电影《云水谣》比较有名,2006年上映,是感动不少观众的爱情片,其取景地就是那条美丽的古街——位于漳州南靖的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历史悠久,包括璞山村、官洋村和坎下村,村中古道幽长,千年老榕和神奇土楼点缀灵山碧水,给人以超燃之感。古镇坐拥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和建在沼泽上的奇楼——和贵楼在内的53座土楼,有福建最高大最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还有古道古街情人桥,自然和人文都引人入胜。
土楼有圆有方,进景区不久看到的和贵楼就是一座方楼。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花银一万五千两,占地1299平方米,可以算是土楼“大别墅”了。“和贵”寓意“以和为贵”,土楼大都是客家人的家族聚居地(客家人就是外来人),第一代客家人来到福建,人生地不熟,要御外也要凝内,土楼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逐渐在客家人中发展出来的,一大家人生活在一栋楼内,和贵当然尤为重要。
在古镇众多土楼中,和贵楼是一座奇楼,它是以松木为桩基、筏基,运用悬浮原理,建在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宛若陆上诺亚方舟,历经200多年仍坚固完好,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研究价值。
楼内有140个房间,共五层,东西南北四角安有四部梯道通向各层,楼正中开一大门,门侧有楹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
因着上文提到的“凝内御外”,楼内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打水和信仰都不像古代其他地方一样要去公共场合,与其说是一座土楼,不如说是一座城堡。
楼内空间必定有限,庄稼还是要在外面种的,楼外不远辟有菜地,如此一大家人实现了自给自足。
客家人是古代因逃避战乱迁往南方的中原汉人,那时闽南、广东等岭南地区不像现在是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山穷水恶的化外之地,官员被贬、罪民流放的地方,如上一篇中介绍的广东潮州,就是韩愈被贬之地。穷山恶水出刁民,那时土匪也多,举家迁此的汉人要适应新的环境,就要改变一些原有的居住和生活习惯,但有一点客家人始终没忘,就是读书考科举。
客家土楼外有时可见石旗杆,此为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如果族中有人考取功名,就会在土楼前竖立石质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长度、底座样式和杆身雕刻都有不同,如果一座土楼面前旗杆林立,说明这一族的子弟才俊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和贵楼外就有一座石旗杆。
和贵楼出来往前穿过情人桥,眼前出现一条不见尽头的鹅卵石古道,此为云水谣古栈道,据考证是古代长汀府(今龙岩市)通往漳州府(今漳州市)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溪水相伴,黑天鹅在水边休憩,古戏台在等夜幕拉开,清秀静谧,悠远美好。
行不多远,一株巨大的榕树赫然眼前。一路走来,岸边巨榕林立,已见怪不怪,但眼前的巨榕着实让人惊叹,看看下图和人的对比,你就知道它有多大。
据说这株榕树树冠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枝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目前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榕树,我不得不跑到对岸才能将整株树装进镜头。要知道,福建的榕树随处可见,省会福州都被叫作“榕城”,这么多的榕树中能脱颖而出,那就跟河南的高考状元一样,是难得的一景!
巨榕之后来到了“小桥流水人家”,小溪两侧的“人家”是为旅游开发的住宿、饭店,不过仿古的形象契合石桥古道的意境,并没有破坏云水谣的韵味。
碧溪的尽头又看到一座方形土楼——钟兴楼,它始建于1933年,次年建成,坐东北朝西南,楼高四层,每层34间,设4部楼梯,一个大门,一口水井,占地1386平方米。
楼内空地上一座塔状建筑引人注目,各层摆满了猫塑。此为“瓦猫”,是土楼屋顶的神兽,当地人认为猫在屋顶上张大嘴可以吓跑煞鬼,所以瓦猫是保家护院、镇宅辟邪的神兽。瓦猫又名“镇脊虎”,在海边还有台风报警器的作用。
瓦猫最吸睛的在于它们的神态,咧着大嘴,尖牙外露,面目狰狞,活脱脱要把鬼给吞掉的样子,虽然被冠以猫名,却寓虎于猫,用来辟邪。瓦猫口尾相通,也有吸财之意,也被称为“吉祥虎”。
钟兴楼各层展示有福建工艺品和民居摆设,有的表现古代中原汉地的家风家训,有的是当地独具特色的艺术信仰,很有意思。
(福州脱胎漆器、坐化缸、舍利塔、家具场景等展览)
钟兴楼外是土楼之光文化园,其中有土楼之光博物馆,疫情原因没有开放。穿过文化园,抵达怀远楼。
怀远楼建于清末(1905-1909年),是福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所有土楼中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采用了成熟的“倾壁造”技术,是中原版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发展的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
怀远楼外观像鼓,楼内楹联抱柱,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闽南建筑风格与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怀远楼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简氏是福建梅林主要姓氏,两宋时从江西迁出,元末迁至此处,前面介绍的土楼都是简氏家族出资修建)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名为“斯是室”,室内楹联为:斯堂讵为游观祈计敦书开耳目,是宝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
怀远楼是《大鱼海棠》的取景地之一,看过电影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
怀远楼旁有座怀远别院,是怀远楼主人简士后代海外发展后回来建造的,距今100多年历史,全屋运用榫卯工艺,以砖木式结构建造而成,与传统土楼封闭式格局不同,怀远别院受西方文化影响,打破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是云水谣内唯一一幢具有开放式大露台的土楼,露台壁画也是西洋的绘画。
福建的土楼不止分布于漳州南靖,其西侧的龙岩永定更是土楼聚集地,还获得了“拥有最多福建土楼”的吉尼斯世界之最,接下来我们前往永定,探访“传说中”的土楼之王——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的福建土楼王景区,这里背靠林海金山,一条小溪自西向东从土楼群前穿流而过,沿溪村落多为江氏族人,以农耕为主。除了承启楼,景区还有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等土楼,最为有名的就是被誉为“土楼王”的承启楼。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三代江氏族人经过八十三年的努力奋斗,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建成这座巨大的家族之城。其外表高大雄伟,庭院秀丽端庄,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与天坛、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中国民居”邮票,其中福建民居代表就是承启楼,它作为“国家的名片”名扬四海,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漫步楼中,古色古香,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书卷气息,就像走进了一部怀念过去的老电影,“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外观一幢楼,入里一座城,城里的“马路”是一圈一圈的鹅卵石街道,又传统,又奇幻。
承启楼也是《大鱼海棠》的取景地之一,出楼后一侧有条窄窄的石路,这条路就是电影中椿在夜晚中跑出来救鲲的取景地。
小路右侧是方形的世泽楼,一圆一方的两座土楼寓意着天圆地方,两楼成比邻之势,屋檐相碰,只留下一丝天空的光亮,表达着客家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尊崇。
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该楼像大多数土楼一样坐北朝南,高四层,内院各有水井一口,大门地面有鹅卵石铺成的古代钱币模型,象征着招财进宝。世泽楼也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最后去参观一下侨福楼。
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因此命名“侨福楼”。它是上世纪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高三层,中为天井,是单圈圆楼,大门正对厅堂,楼外围有围墙,形成院落。
侨福楼因出了十一位博士而闻名于世,又称“博士楼”,常被客家人用来激励子女向事业有成的前辈学习。此楼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看过了陆上的土楼,下一篇将去看看海边的“洋房”。
是夜,我乘车,车乘船,船乘海,海乘风,从漳州抵达厦门,等待我们的是鼓浪屿的海风琴韵和南普陀的暮鼓梵音......
② 葛亮《瓦猫》丨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一鳞一焰,皆自匠传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葛亮的《瓦猫》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三篇小说《书匠》《飞发》和《瓦猫》,分别是修复古籍的书匠、在传统和创新面前的两代理发师和西南联大在西南那段历史的演义。这里面的主角是书匠、理发师和被“瓦猫”串联在一起的那个时代的匠人和读书人。
葛亮说自己写《书匠》篇,是因为先祖父遗作《据几曾看》手稿的救护,得以了解“古籍修复师”这一行业。“整旧如旧”是他们工作的原则。这是一群活在旧时光里的人,他们毕生的努力也不过是让他们经手的书作,回到该去的断代中去,维持着旧有的面貌,淡化了时代的痕迹。
书的“尊严”,亦是他们这些修复古籍的书匠们的尊严。
《书匠》所写的两个修复师,有不同的学养、承传与渊源,代表着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脉络,而殊途同归。“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藏书者与修书人之间最大的默契。 一切的留存与等待,都是岁月中几经轮回的刻痕。连同他们生命里的那一点倔强,亦休戚相关。
《飞发》与《瓦猫》,发生于岭南和西南的背景。这其中有器物的参与,作家将西南联大那个神奇的历史命运,和那些历史中生动存在过的大师们的生平,交织成全于历史,当然也受制于文字里不可抹灭的一点盼望与落寞。在葛亮看来,这些人是这个难忘的历史时代的理想主义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简是一个生活在香港的女书匠,已经上了点岁数,很有自己做事的风格和原则,故事里的“我”是毛果博士,去看自己的朋友欧阳教授,欧阳教授是毛果祖父的学生,两个人先聊起来,毛果告诉欧阳教授,发现了祖父的一份手稿,但是部分散页粘连在了一起,欧阳教授忽然眼睛一亮,临时起意带着毛果去见一个人,就是修复古籍的书匠,简。
简很不好说话,拒绝了,说是修复不好的话,赔不起。欧阳教授知道这就是送客的意思了,没奈何,两个人只好告辞,毛果不小心碰到了书架上一本书,书落地,毛果赶紧捡起来,掸了掸,顺手捋好书页的折角,放回原处。这举动,在不经意间感动了简,简一周后让他带着古书前来自己处,她要帮着修复。
毛果博士来到这里就书籍的修复和简进行了对接,简告诉了毛果自己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因为看出他是个真正爱书的人。毛果博士恍然想到了自己的这个习惯来自于谁,南京的老董,另一个书匠,古籍修复师。
这个小说的第二章《老董》就是用的童年时毛果的眼光来写一个原本在路边修鞋的貌不惊人的师傅,却不曾想有一天自己的一张奖状不小心被墨水瓶染上了一大块墨渍,小孩的情绪很受干扰。父亲毛羽忽然说自己有办法,遂带了儿子毛毛去了西桥边找到修鞋的老董。老董真的不负众望,将毛果的这张奖状修复如初,上面的大半墨汁浸泡过的地方完全没有留下痕迹。自此,老董神奇的一生在毛果眼里和父亲的讲述中融在一起,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以修复古籍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书匠。
葛亮的文字很传神,会让你读书的时候忘记了你只是在看一篇小说,倒像是在那个文字搭建起来的空间里跟着葛亮走了一遭。
其实无论是简还是老董,看上去孑然一身的她和他,都是骨子里有坚持的人。因而一个自己觉得当年和乐静宜父亲的爱情似乎在那里亏欠了小女孩,尽管乐静宜的父母亲之间离婚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因为两个人的婚姻只是长辈们之间的约定,而无关乎感情。乐静宜的父亲本来打算去香港和简结婚,但是突发心梗,死在了自己独居的公寓。父亲死前的心愿其实是希望女儿静宜能跟着自己的恋人简学修复古籍的,静宜也到了香港,拜在了简的门下学习修复古籍,只是她当时却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后满师,在师父简送的一本书里看到了自己和父亲的合影的藏书票,再想起老师每到初三总要祭奠一个重要的人,而自己的父亲也是那个时间的忌日,静宜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了人生的巧合与荒谬。
老董则是单身过了一生,拾了个女儿元子,却又在养大了被元子的生母要了回去。老董孤单漂泊,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刻意的放逐。
《瓦猫》这本集子里最后的一篇是同名小说《瓦猫》,将西南联大迁到西南的那段历史进行了艺术的再创作,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历史中的众多感人时刻,将匠人和读书人交织在一起,用“瓦猫”这个当地流传很久的一种匠业作为联结历史和现实的巧妙切入点,为读者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后人不该也不能忘记的历史。
“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看得见莽莽过去,亦守望着无尽未来。 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瓦猫是用陶制作的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看上去似乎是面目狰狞的神怪。
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当地人就会认为不吉利,可能在运势上会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
《瓦猫》这篇小说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演变原型痕迹,云南昆明的龙泉古镇上,居然有十多处西南联大时期的旧址,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冯友兰、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西南联大迁到这里的时候,在当地掀起了青年人自发的追随,宁怀远和荣瑞红的姻缘也是带着某种隐喻的一个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才有了后来的说法,宁家和荣家的后人,后来延续下来的两个,一个是匠人,一个是读书人。
葛亮的文字,轻灵,有生命力,有张力,阅读时得到的文字的滋养是悄无声息的舒畅和自然。
荣家姑娘和宁怀远的命运,在小说中,交织与成全于历史;这些匠人和读书人,都是为了自己梦想努力做好手头那一份事的坚持理想的人。
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着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飞发》是写理发师的小说,父子两代人,用同一种行当来谋生存资本,仅仅当成工作还是当成自己毕生追求,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父亲和儿子,理想与现实,理解与误解,就这么在两代人的坚守中默默地溶解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葛亮的小说,是好的文学该呈现出来的样子,不狗血、不低俗,有的是街头巷尾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在那些安静绵长的炊烟袅袅中,用文字给我们读者一个或祥和或纷繁的尘世间,让我们在那些兜兜转转中感叹人生,认识自己。推荐给你这本好的小说,教你明白什么才是文学该有的样貌。(END)
③ 福建土楼里为什么有瓦猫
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亦文
④ 中国的古人,为什么认为猫能辟邪招财
⑤ 丽江信仰的小动物有什么
瓦猫等。
独特的守护神,瓦猫。民居灵物,泛指在民居建筑中所有被认为或有精灵附托,或具有超自然力的实物。瓦猫,是置于屋脊正中处之上的瓦制饰物,形似家猫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民间镇脊兽。
云南各地的瓦猫造型上略有不同,最忠于白族民俗风格的大理、丽江,使用的是最具滇西代表性、大理鹤庆白族制作的瓦猫,大理、丽江、迪庆纳西族都使用鹤庆瓦猫。传说瓦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镇宅,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祸怪,极具民族文化价值,是信仰文化,是图腾文化,值得保护并传播。
⑥ 瓦猫的云南瓦猫
云南瓦猫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颇似家猫而得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纳福、镇宅之用。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请瓦猫时要杀一支公鸡,将鸡血淋在瓦猫头上,赋予灵性,叫做开光。现实生活中,瓦猫仍广泛流传于云南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但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呈贡瓦猫象天真的孩子;玉溪瓦猫象留须的巫师;鹤庆瓦猫造型极度夸张;曲靖瓦猫将八卦夹在前腿。
云南民族民间极为重视住宅的装饰,且习惯把住宅分为“阳宅”和“阴宅”,“阳宅”即生者住房,“阴宅”就是死者坟墓。各民族因受不同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住宅装饰极富民族性和地方性。其中,瓦猫、陶虎、石狮是较具装饰韵味和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云南民间瓦猫多用来装饰“阳宅”,常安置于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飞檐上,不仅具有装饰房屋建筑的作用,也具有镇邪驱鬼的功能。瓦猫,因其形象颇似蹲于屋脊上的家猫,故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据说,古代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传说,“故俗画虎于门,冀以卫凶”。所以,不论是立于寺庙、民宅屋脊上的瓦猫,还是置于房屋、门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
云南各地的瓦猫多以虎为原型,虎是野兽之王,只是审美意识使虎变换成了猫。瓦猫的制作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工艺较粗犷,除猫身、猫头可采用快轮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为手工捏制。工匠把猫型做好后,待主坯阴干,再送入窑中与其它陶制品混烧,只有这样,烧制的瓦猫才不易裂损。有的瓦猫坯制成后,还涂上一层釉,光泽明亮。
瓦猫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镇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风水。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内某家接连失火两次以上,即认为是没有瓦猫所致,须急请人做个瓦猫来安在屋顶,以求免灾;某家大门正对着别人家的屋角房脊,认为有邪秽侵入,须在自家门头安个瓦猫,以示吃掉这家屋角;某家大门向着田野,也认为野鬼游魂会随时窜入,必须在门楣或脊瓦上安放瓦猫,使之面向田野,以强宅气,镇住鬼魅。安放瓦猫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二月或八月,择双数吉日,请端公来主持。届时,端公捉来一只红雄鸡,先念一阵有针对性的消灾、吉利、镇邪驱鬼、发财之类咒语后,随即用嘴咬破鸡冠,将血滴在瓦猫的眼、鼻、口、耳、身上等处(如能请到制作这个瓦猫的工匠来滴第一滴血的话,瓦猫将更能显灵),并在瓦猫嘴里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枣子、根子);同时烧祭黄纸,然后再念一阵咒语,由端公亲手将鸡宰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后取出,直立放于盆中,使鸡头仰视天空,端公遂点香祭之。最后,踏梯上屋顶,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猫的人家,逢阴历初一、十五,都要点香祭供,香炉置地的方位,要正对瓦猫所视的方向。
⑦ 这么多年,云南拿得出手的伴手礼只有那几样!该咋破
出门 旅游 ,不少人会选择买点东西留念,也少不了要为亲友带上一份伴手礼。一份走心的伴手礼,能让亲友也领略到 旅游 地的风土人情,分享旅行中的喜悦。
当下,去北京,极富创意和特色的故宫文旅产品被游客争相购买;去日本,不仅有独特的“限定文化”,各种伴手礼也是精致满满,让游客眼花缭乱……再看云南,拥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但伴手礼市场却似乎没被开发利用起来。到云南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可选择的伴手礼多年如一日。如何走一条创意、创新之路,让云南伴手礼焕发新生机?
◆ 记者走访 ◆
来到云南,带点什么做留念或者作为伴手礼呢?
看到这个问题,无论是云南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脑子里首先浮现出的,大多是鲜花饼、民族娃娃、茶叶、银器、玉石、油鸡枞……晚报君走访了昆明、大理、丽江等 旅游 热点地区,去了解当地伴手礼市场的情况。
昆明市场
伴手礼多年一成不变,市场低迷
位于昆明中心城区的昆明老街有不少古香古色的伴手礼商铺,许丽丽和朋友是第二次来昆明,两人手上都购买了一袋嘉华鲜花饼,“我们喜欢吃甜食,第一次来时,买了鲜花饼,后来陆续也在网上购买过,家里人很喜欢。”
问及她们还会购买什么伴手礼时,她说:“ 我们3年前来昆明时已经购买过民族娃娃和银手镯,故地重游,感觉卖的东西没有什么变化,已没有再买的打算,只打算再去呈贡买点鲜花” 。
老街上的大益茶体验馆开业至今已有10年了。据李老板介绍,近年来,店里销售情况起起落落,总体来说,普洱茶的消费人群在扩大,但一个顾客可能就会购买500元的茶叶,现在10个顾客来,每个人却只会购买100元的茶叶。
云南民族村门口也有不少销售伴手礼的商铺,但据记者观察,一家店里卖的东西,往往在另几家店也能找到,有些东西甚至有几分粗制滥造的味道。
郭先生的店铺里,既销售着鲜花饼、牛干巴、小粒咖啡等食品,也销售着民族娃娃、民族乐器等工艺品,还有一些小玩意。“前几年,过完春节,我们盼着螺蛳湾赶紧开门好去进货。这几年,手里堆积几百万的货品,再卖几个月都没有问题,”郭先生感慨地说,“ 这么多年都卖这些商品,现在真的不知道可以卖什么,生意非常难做,以前店里有8个常在员工,现在只剩3个老员工和1个临时工了。”
昆明伴手礼市场是云南伴手礼市场的一个缩影。走在云南的景区,玉石店、银器店、民族服装店如“复制粘贴”一般,所售卖的商品也是大同小异;在商场、超市里逛逛,货架上摆放的也多是一成不变的鲜花饼、普洱茶、野生菌等,大大降低了游客购买的欲望,更影响着景区和当地的整体 旅游 形象。
大理市场
游客最爱买的却代表不了大理
寒假期间,昆明高中生小凝、小欣、小越相约到大理 旅游 。愉快的旅行一转眼就结束了。为了带回一件最能体现大理特色的 旅游 纪念品,她们选择了到大理蓝续绿色扎染体验中心去做DIY扎染。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们学习了扎染的整个制作过程,每人亲手扎染了一个小手包,欢欢喜喜地带回去,向家人和朋友炫耀。当家人和朋友要求她们再亲手演示一次制作过程时,小同学们傻眼了:离开了那个制作环境,根本没办法制作啊!
3位小同学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目前大理特色 旅游 商品开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今年春节期间 旅游 商品的销售据来看, 游客最喜爱的伴手礼,依然是在全省销量最大的鲜花饼和普洱茶,但这代表不了大理特色。” 大理州目前唯一的综合类 旅游 商品开发平台——大理好礼 旅游 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浩说,“大理物产丰富,12县市都有自己的 旅游 特色商品。比如漾濞核桃、弥渡卷蹄、鹤庆猪肝酢、洱源雕梅等等,我们觉得很好吃的土特产品,因为口味的地域性,游客未必就觉得好。反而是酥酥甜甜、又添加了云南鲜花的鲜花饼,以及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叶,因为口味大众,最容易被游客接受。”
据介绍,大理好礼 旅游 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大理古城南城门龙泉坊商业区11个门店、一塔路2个门店、叶榆路旗舰店集中展示了200多个种类1700多个单品的大理特色 旅游 商品,在保证最优品质的前提下,以平民的价格销售给 旅游 者。
丽江市场
丽江时间表成伴手礼新宠
作为知名 旅游 目的地丽江,披肩、鲜花饼一直占着伴手礼的大头,长胜不衰。
近来来,丽江市场上一个记录着丽江时间的手表,成了游客的心头好,以都盘修曲为元素创作的时间时光手表、雨伞、手机壳、抱枕等系列产品走俏。与此同时,纳 美文 化出品的东巴元素的门神、窗花、灯笼等新年福袋,也备受市场欢迎,丽江伴手礼市场起暖。
位于丽江古城口新大街的都盘修曲店,鲜艳的色彩、 时尚 的产品,在众多的门面中尤为显眼,十分容易找到,又位于进入古城的主要通道,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昨晚在丽江古城里就看上了他家的手表,当时犹豫了好久没买,回到酒店仍然念念不忘,于是今天又过来买。对,就是为了不留遗憾。”来自山东的王女士说,丽江时间手表很特别,不仅仅有丽江文化的元素,丽江的时间也很幽默地表现了出来。
“都盘修曲要做全国第一个民族文化潮牌,把文创产品放在自动贩卖机里,这样的售卖方式应该也是全国第一家。”丽江都盘修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宇介绍,目前都盘修曲不仅仅有实体店,在售卖渠道上也一直在拓展,创新,放有都盘修曲文创产品的自动贩卖机近日就能开始贩卖,甚至一些定制款将登陆美国的一些潮牌网站。
和宇说,都盘修曲以纳西族及东巴文化为创作样本,依托丽江,对民族传承和 时尚 文化进行探寻, 时尚 背景、生活方式、精神本源是开发概念的基础。
◆ 业内观点 ◆
文创伴手礼初露头角,需求增加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赋和文化积淀,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借助于现代 科技 手段,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提到“文创”二字,就让人不得不想到超级网红“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创系列产品,通过挖掘故宫藏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把具有故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当代工艺品和日常消费品中,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心中伴手礼的“小确幸”。
其实,在云南,文创伴手礼也如“小荷”一般,初露了尖尖角,市场对文创伴手礼的需求,也确实在增加。
还未走进云南省博物馆文创体验店,门口的自动售货机就可轻松购买登上《国家宝藏》节目的、按照聂耳小提琴、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制作的钥匙扣或者冰箱贴。店里有文创产品区、非遗区、图书区、儿童体验区四个开放区域,每个区都各有特色。大理三塔胶带、“滇王之印”冰箱贴、飞虎队LOGO勋章、聂耳小提琴胸针、皮影装饰画等产品云南味十足,购买产品后,还可在博物馆展厅内追溯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文创体验店在售的产品有上千种,营业时间是每天9:00~17:00,生意确实不错,过年时销量比平时多很多。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店里确实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琢磨,不少游客细心挑选之后选择付款。
文创伴手礼要有故事可说,有灵魂
王子强认为,一份好的文创伴手礼应与文化直接挂钩,要有 历史 、有故事可说,要有手工的心意,一定不能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这样才能成为“有灵魂”的伴手礼。
“瓦猫是云南的一种民俗、建筑文化,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将其放置在屋檐之上,能够守家镇宅,辟邪消灾”,王子强将产品瓦猫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在,随着高楼大厦的突起,老房子被慢慢代替,瓦猫也难寻踪迹了。所以,我们把产品做得生活化,融入现代生活,把瓦猫做成摆件,变成一个有实用性的现代工艺品,也可作为一个代表云南的伴手礼。”
大学学习雕塑,与泥土打交道的王子强,本身对陶瓷非常感兴趣,对云南陶的 历史 也有一定了解。毕业后,王子强的陶瓷文创之旅已经进行了5年,但前两年,他和朋友都把精力投到了研究和创作上,坚持“先把产品做出来再慢慢地融入市场”。如今,工作室做出的文创产品也慢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云南省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合作,在丽江有品牌店,在昆明、大理、北京、湖南等地还有好多经销商,销售慢慢有了起色,每年营业额二三十万元左右。
非遗才是能代表云南的文化,非遗的文创产品可以作为来云南 旅游 的人购买的伴手礼首选。当下亟待解决的是选择适合当代人生活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挖掘手工艺当中的当代传承价值,通过工业设计、商业包装等途径的建设,让非遗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提高非遗的当代价值。
开发特色伴手礼,大理已在行动
如何才能开发出最能代表大理特色,又能被游客所接受的大理特色伴手礼,一直是大理好礼 旅游 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大理民间有制作乳扇的传统,大理好礼公司就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乳扇萨琪玛”。大理盛产梅子,大理好礼公司就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梅精”、“梅酱”系列产品。但是由于口味“小众”,销量远远不及鲜花饼。吃的不行,就来玩的。大理民间有很多刺绣传承人,大理好礼公司也在设计尝试,开发“白族玩偶”系列伴手礼。
“一轮轮的市场调查下来,我们发现,现在的 旅游 商品消费主体是年青人。年青人不在乎是否传统、是否好吃,只要你给他讲故事,好玩就行。”杨荣浩说,“我们已经考虑在今后的商业布局里添加手工操作体验区,让游客先参与体验制作过程,更容易接受口味相对小众的 旅游 商品。比如诺邓火腿、朱苦拉咖啡这些大理最优秀的地域产品,”
如何才能让游客带得走,回去还能自己制作?木雕、石雕、扎染、银器制作这些大理特有的非遗传统技艺,又成了大理好礼公司锁定的目标。经过再三权衡,大理好礼公司选择了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DIY手工扎染”。目前,大理好礼公司正在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DIY手工扎染体验包”,让游客可以自己在家里体验大理扎染。
“现在,游客必须到扎染作坊进行手工体验,回到家里就做不了。等我们的DIY手工扎染体验包推出后,既传承了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满足了年青人“好玩”的需求,将成为最有游客体验感的大理特色伴手礼。”杨荣浩说。
◆ 专家声音 ◆
市面上衍生产品较多,都注重创意
现在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凸显创意,在这方面台湾和故宫都做得很不错。前几天故宫首次办元宵灯展,获得大众极高的关注度和争议。以故宫文创 旅游 商品为例,虽然丰富的IP资源让故宫在文创开发上拥有一定文化优势,但真正让其成为“网红”的推手却是品牌亲民化、产品 娱乐 化、受众年轻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多重推广。
故宫文创产品如今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离不开故宫在文创产品上的创新。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浩认为,故宫把一些严肃古板的东西做得很有创意,比如把干隆画像改得很Q 、很卡通;圣旨、折扇等产品商品化,添加上以皇帝视角的语言文案,让产品充满趣味化,符合大众消费习惯,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刺激消费欲望。
何浩不是云南人,他最早来云南的时候,也想买些东西回去留做纪念,当时云南省博物馆有几款仿制的青铜器,像铜牛这些,也能凸显云南独有的文化,但是价格也不便宜,一件要六七百块钱。“就云南而言,有丰富的资源,建水紫陶、黑陶、版纳慢窑制陶,包括新华银器这些东西文化氛围更重一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去传承、保护和挖掘创新。”
去年,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的时候,何浩参与举办了一个以“印象西南联大”为主题的全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征集了很多作品,并把优秀作品在2018年4月到11月展出。其中不乏具有西南联大特色的抱枕、丝巾、笔记本、文化衫,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有很多创新的概念,也十分具有创意。
何浩虽不是专业做文创产品的,但却对文创产品设计有很深地了解。“假如让我设计一个扳手的话,我是在设计扳手的手柄,如何便于人把它握住,使劲省力,这才是真正的产品设计,改变它的造型来完善它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好看。”
“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是平面衍生品,鲜花饼各处都在卖,嘉华的产品包装从第一款产品到现在一直在更新,但这个包装不具备实用功能,我们吃完就扔了。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比如包装的一部分做成一个书签,我们就可以把它留下来,继续使用它,就是一个创意。”云南可以挖掘的伴手礼市场还是很大的,只是商家还没有看到,挖掘出来要凸显创意才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既能展现云南的文化,又能打开云南伴手礼市场,同时更好地宣传云南。
文创产品应避免有文无创
丽江师专东巴艺术学院副院长、丽江 旅游 研究所文化产业专家潘宏义说,要做好丽江的文创产品,打造特色的伴手礼,要深度挖掘丽江文化、要重视和培养文创艺术人才、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和学习。
如何做好丽江的文创产品,打造出特色伴手礼,在潘宏义看来,丽江文创至少应该有丽江的 历史 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资源,丽江自然风光和风物资源的提炼,丽江的生活方式的提炼和符号化表达,丽江美好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同时他提到文创应避免,有文无创,有创无文,有文创无产业,有产业无文化的现象发生,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现代表达,以及国际化表达缺乏专业的态度和发展思路。
⑧ 招财猫是产自日本吗
市面上的“招财猫”既有日本生产的也有日本以外的国家生产的,不可一概而论。
但是,“招财猫”这个形象,起源于“日本”。
一说是起源于日本的神话故事,一说是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典故。
总之,招财猫是起源于日本的古代。
⑨ 谁有瓦猫的介绍
瓦猫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颇似家猫而得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纳福、镇宅之用。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请"瓦猫时要杀一支公鸡,将鸡血淋在瓦猫头上,赋予灵性,叫做"开光"。现实生活中,瓦猫仍广泛流传于云南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 大理、文山等地,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但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呈贡瓦猫象天真的孩子;玉溪瓦猫象留须的巫师;鹤庆瓦猫造型极度夸张;曲靖瓦猫将八卦夹在前最能体现白族建筑文化精华的是瓦猫,又叫降吉虎,民间一般将这瓦猫安放在正房屋脊的正中间。有一个叫郜金福的人,捏瓦猫还捏出了名,最终还登上了大学讲堂。这瓦猫的样子,像虎类猫,反正跟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相类似,选取的是虎猫身上最凶恶,最有代表性的那部分,这瓦猫的代表意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有避邪作用,类似于门神一类的保护神效用;二是有带吉祥如意,保佑主人大发大旺的意思。
⑩ 瓦猫的瓦猫种类
云南民间瓦猫种类繁多,造型迥异,多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无釉之别。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用黄泥土捏制而成,胸前有一块醒目的菱形“八卦”图,并涂有红油漆,四肢站立于瓦上,长长的尾巴盘向右腿前,背部有龙刺状,身为鳞纹,耳朵高竖,眼睛大而外凸,头顶涂红油漆“王”字,呲牙咧嘴,外伸红舌头,显得十分机警。鹤庆白族瓦猫,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有节,横站于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翘,身有鳞纹,嘴大开,舌头外伸,上颚出奇大,下颚小,口内有四齿,眼睛鼓暴,耳朵竖立,怒目而视,凶气十足。呈贡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后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张嘴,如仰天长啸,尾巴肥粗,背上有鳞纹,耳朵直竖,眼圆睁,呈现出一副凶猛威严的样子。文山壮族的上釉瓦猫,身子类似小陶罐,头呈倒三角连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睁,眼珠点黑釉,嘴大张,上下牙齿四颗,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铜铃,前腿合并,后腿分开,直立在一个三层圆形土坯上。呈贡汉族黑釉瓦猫,有的身子为筒状,前腿直立,蹲坐在脊瓦上,尾巴上翘卷曲在后,胸前有“八卦”图形,耳朵尖立,眼大而突,鼻子成倒三角贴于面上,胡须贴在左、右脸颊,口大张,牙齿突出;有的身子呈罐状,蹲坐在脊瓦上,耳朵尖立,眼睛、鼻子突出,仰天状,嘴部夸张,头部有“王”字,胸前有“八卦”图。
云南民间的镇宅虎,其文化内容与瓦猫同属一辙,只不过变换了造型的技法而已。邱北彝族陶质虎头,颜色灰黑,呈长方形立体状,额头前凸,眼珠深凹,大鼻孔,嘴大张,舌头伸出,上下牙齿外露,似咆啸状。石屏县彝族虎,有的呈圆柱状,用泥捏制,四肢轮廓粗犷,鼻子、眼睛随意刻划,嘴从左咧到右,尾巴盘在背上,身上有鳞纹,样子憨厚,十分逗人喜爱。有的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结实,头微仰,直视天空,耳、鼻、眼随意刻画,嘴微张,牙齿外露,身上刻划出条纹。
此外,云南各族的石雕狮子,其功能与瓦猫大体相当。有的用来镇守“阳宅”,有的用来镇守“阴宅”。石屏彝族的石雕狮子,与现代建筑的石刻狮子造型相似,只是体积较小,半蹲在石座上,尾巴短粗,头往左侧,眼凸,嘴张,耳朵竖立,圆球状的头部四周雕刻出狮毛,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狮的形象。
在云南民间所见的石雕狮子工艺中,剑川白族的石雕狮子较具代表性。滇西剑川白族地区,素有“雕刻之乡”之美誉,这里不少房屋、墓地、石碑、宝塔、寺庙等,一砖一石都要精雕细凿,加以美化,用来装饰房屋、墓地的建筑。石狮是动物雕刻中最常见的种类,狮的性情威猛庄严,白族认为它能驱秽避邪。白族一直沿行土葬,入土为安。人到了花甲之年,晚辈必须准备“寿棺、寿衣、寿石”(墓石、坟碑、石狮子),人死入葬须按一定的程序、仪式、设置摆放石狮。石狮一般置于坟墓的两旁,其目的在于用它来镇守墓地的风水。石狮取材广泛,有的直接用粗石雕刻,有的以青石、沙石雕琢而成。至今遍存于剑川的古墓石狮,大多为明清时期白族民间艺人雕凿而成,虽历经百年风雨剥蚀,还保存着完整的艺术造型,轮廓清晰,生动古朴,精巧玲珑,满饰雕刻。石狮各具情态,富于变化。有的头向左歪斜,嘴巴、眼睛紧闭,只有右耳,狮毛随意雕刻,前腿直立,后腿与身体连为一体,显现出一副神态安详的样子;有的体型结实,眼凸,额头扁平,鼻翼冲天,仰视天空,嘴闭,前腿站立,后腿下蹲,胡须长长地垂于前腿上,威严肃穆;有的身体细高,头向右侧视,狮毛卷曲在额头上,眼睁,鼻子特大,嘴闭,仅雕出前腿,后腿同身体连成一体。剑川石雕狮子造型栩栩如生,神态自如,是白族石雕工艺水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