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手工非遗文化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学

手工非遗文化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学

发布时间:2022-10-03 03:12:36

① 为什么现在手艺的传承人大多是老人年轻人不愿意去学手艺吗

原文在这里木匠、铁匠、篾匠、花(雕刻)匠、陶工、厨子…… 曾几何时,我们生活的周围,生活着许多手艺人,他们与我们几乎密不可分,因为我们每日触碰到的东西,不管是手中的碗筷,还是身下的床椅,大多出自他们之手。 只是在科技与机械替代了大部分传统手艺的今日,一方面有些传统手艺人渐行渐远,差不多快埋进了我们的记忆里;另一方面,将一些传统技艺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正对如东阳木雕、金华酥饼等一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保护,并欲列为产业发展。现状:单打独斗的坚守者 弹了30多年棉花的弹棉花匠、做了40多年木桶的箍桶匠、编了近50年竹编的篾匠……在婺城区罗端口镇静谧的老街上,传奇般地存在着一批在城里早已难觅踪影的手艺人。 然而,这些手艺人像老评书故事里那种师徒成的场景已不再了。 俞根荣的长寿面店,在罗端口颇为有名,但也是仅有的一家。他做长寿面已经30多年,这些年里,他先后收过几名徒弟,也尝试着用心去带徒弟,但这些徒弟或因太难学或因太辛苦,纷纷离他而去。 篾匠陈土泉12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竹编,一晃47年过去了。他带过的徒弟有六七个。他说,这些徒弟如今没有一个在做篾匠,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早都改行了。 除长寿面、竹编手艺人外,罗端口老街上其他传统手艺人也都面临着技艺传承的困境。做了40多年木桶的箍桶匠何益松,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加上生意清淡,已经很少拿起斧头。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茶馆看人家打牌,默而不语。 由于缺少继承人,罗端口镇上的手艺人体正越来越小,场也逐渐萎缩。从前一些有名的手工制品店甚至已经消失。据老人说,罗端口老街上曾有一个做麦芽糖的中年人,现在已难觅他的踪迹。 探因:场萎缩后继乏人 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手艺在身。曾经吃香的手艺,如今为何没人搭理? 其实正如俞根荣和陈土泉说的那样,一些看起来简单的传统手艺,工艺非常复杂,学起来费时费力,3年都未必学得会。追求快速高效的年轻人自然不会喜爱。 家传,曾经也是传统手艺传承的重要形式,但这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少了。因为地位较低、收入不高,很多手艺人都不愿让子女继承自己的衣钵。 除了后继乏人,场前景不被看好也是传统手艺陷入传承困境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手工制品都被机械产品代替了,因为生意不好,很多手艺人不得不转行。 面对发展与传承的困境,缘何一些传统手艺人还在苦苦坚守?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部分人特别是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转行已难,迫于生计,不得不继续自己的手艺;还有一部分人,老有所依,因为对自己的手艺充满感情,将它作为一种乐趣延续下去,比如罗端口镇上有个篾匠,从城里退休之后又回到老家重拾手艺。 而更多的手艺人则介于这两种人之间,他们既想保护、传承自己的技艺,又想赚到钱、谋求更大发展。他们面对发展与传承之间的矛盾进退两难。如弹棉花匠董文斌,因为口碑好,近年来生意不错,仅靠夫妻俩已经忙不过来,想扩大规模但又无人可以帮忙。 另外,整个社会对传统手艺人体缺少关注和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也是传统手艺失传困境的一个因素。 出路:作为传统文化来保护 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很多传统手艺的地位也跟着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手工艺,将面临着被淘汰的严峻形势。 然而,传统手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蕴涵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更是先祖们勤劳、智慧的体现,后人有必要做好保护,尽可能不让它们失传。 与机器生产相比,手工制品因其采用人力多、加工时间长而往往造价高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路。如场上一张竹席售价只要多元,而篾匠陈土泉手工编制6天,人工费就达六七百元。 所以,传统手艺的发扬光大,需要“变”,即尽可能利用现代工具,提高效率。比如木匠现在都用电锯电刨,又如弹棉花匠董文斌,以前一天一人只能弹一床棉被,现在使用了电动工具,一天增加到3床。 对一些已经无法迎合场需求但又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手艺,则应注重“养”。由牵头,对一些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传统手艺和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艺人进行保护。如目前金华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的非遗传承教学基地。 当然,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一味强调保护,会使传统手艺与社会现实产生距离,更会导致场的萎缩。所以,有关方面帮助传统手艺人拓宽手工制品的场销路,或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和传承状况。 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宣传推广传统手工制品,让它们广为人知。同时,引导手艺人,让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尽可能发掘其场价值和文化价值,比如让某些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手工制品重新适应人们的需要,或者干脆从实用性向观赏性转变,从而打开场。 做法:传统技艺纳入非遗项目 今年6月,金华命名人为首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跟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等项目一样,传统技艺也在其中。 像东阳木雕、金华酥饼技艺等一批传统手工技艺已经列入非遗保护的范畴,并有了代表性传承人。 一个星期前,63名民间艺人被授予金华工艺美术称。这是金华继年49人入选后,第二次集中向民间授予层面的荣誉。婺州窑陶瓷、木雕、竹编、家纺设计等传统手工艺项目中的一批高人名列其中。 近年来,在部门的搭台扶持下,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日益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朝阳产业。据最新消息,即将到来的11月8日至12日,第七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将在东阳中国木雕城。该博览会创办至今,影响力与日俱增。从第三届开始,展会交易额从万元、1.45亿元、3.7亿元一路攀升至5.29亿元。东阳木雕、东阳竹编已经从传统生产工艺成功迈进文化艺术的殿堂,不仅技艺得以传承,还造就了一批工艺,这怕是早年许多手工艺人未曾想到的。 人物样本“1馒头”甜酒酿做 程跃初 67岁 罗端口镇振中街 找寻程跃初的馒头摊很容易,就在罗端口镇的老街上。他把自己的馒头店取名为“1馒头”,他说,因为家里以前做馒头的店铺门牌就是1。 程跃初从年开始做馒头,到现在已经30年。他做馒头的手艺是在以前的生产队学的,他说,用甜酒酿做馒头这是老工艺,现在这样做的人很少。 在罗端口镇的老街上,原先有4家馒头店,后来有人转了行,有人去开棋牌室,只有程跃初还在继续做馒头,他的店算是最老的一家。“馒头店的生意季节性很强,快过年的时候,每天要做10担面粉,差不多个馒头,这样要白天晚上连着做,需做一个星期。可淡季馒头几乎不出去,有一天才了6个。”程跃初说,他还有辆小三轮车,负责送馒头上门,最远的送到20多里外的蒋堂。 在程跃初的馒头铺,堆放着上百个蒸笼。程跃初说,现在人馒头都不愿多,喜欢吃新鲜,这么多蒸笼只有在接到预订或者节日的时候,才派上用场。那时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在外打工的儿子也会回来帮忙,“虽然是门手艺,可干这行他可不乐意,只是忙下忙而已”。手工棕床仅此一家 周小弟 43岁 金华区双溪西路 周小弟是金东区傅村人,18岁开始学做棕床,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棕床在区也是小有名气,“因为在金华已经找不出第二家手工穿棕床的店了”。 也许你想不到,周小弟开棕床店曾经也辉煌过。他回忆说,七年前,他在区有4家棕床店,雇用了七八个工人,那时候每年穿出棕床多张。可如今,他只在区双溪西路上有一个很小的店面,平时就只有他一个人干,偶尔请个下手,一年差不多就穿张床。 “现在人都现成的床垫、床架,很少像以前一样定制了床架,然后再来定棕床。”周小弟说,事实上,棕床比床垫更透气,而且绿色环保。 周小弟说,过两天他要再请个帮手,虽然年纪还轻,可低着头穿棕床,他的肩、颈都不是很好,“这已经是职业病了,没办法”。可找帮手也不容易,以前和他一起穿棕床的人大都改了行,年轻人又都不愿学,“太辛苦,赚钱又不多,现在谁还愿意学啊”。 事实上,像周小弟这样一年穿百来张床,差不多有五六万元的年收入。原本他的妻子也在店里帮忙,现在去开旅馆了。“这个行当也就是能养活自己而已。”他有些无奈地说,以后他棕床了,估计金华再也没人开这样的店了。长寿面拉出1人高 俞根荣 56岁 罗端口镇下罗端口村 俞根荣有做长寿面的手艺,这在金西片都是出了名的。谁家生小孩、要做寿或者有什么喜事,都会跑来找他订面。俞根荣说,他做面30多年,就是喜欢这行当,还是会坚持下去。 只要天气好的日子,俞根荣都会在院子里拉起长寿面。这可是门手艺活,一般人拉着会断,可面在他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总能拉成细细长长的一条。俞说,他的长寿面里加过菜油,这样吃起来会更爽滑劲道。碰到要做面的日子,他凌晨两点不到就要起床,一天要拉上50斤的面。 “干这个活不但辛苦,而且还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俞根荣说,和面时,如何控制水和盐的比例,根据天气、温度、风速的不同,这个比例都不一样,只有控制好了这点,拉出的面才能又细又长。然后开始拉面,刚开始拉并没有那么长,差不多就半米,用两根木棒一上一下挂在特制的架子上,过段时间再换更高的架子,继续拉长,这样才能保证拉出来的面粗细均匀。等面差不多有1人高时,将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盘成圈状,就可以了。 俞根荣之前收了好几个徒弟,最后都没能学成。他说,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学这个,他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做什么都用机器了,谁还在乎这样手工的玩意呢。竹编手艺子承父业 陈土泉 59岁 罗端口镇罗陈路 在寻找竹编手艺的时,巧遇了陈土泉。他说,自己是做篾最早的人,14岁子承父业就可以做了,现在生意还可以,一天到晚几乎没空闲。 在陈土泉的一楼家里,刚做好的篾筛子、篾畚箕、篾席摆放在一边,他说,这些都是别人预定的。现在城里,要这些东西还真不容易,有些人都到农村来。“这些是最土的竹编制品,绿色环保。”陈土泉说。 他从小就和父亲学这手艺,那时候家里穷,他没读多少书就开始做篾。说到自己最擅长什么,他去楼上拿了一对篾火盆下来,他说,农村嫁女儿的时候,都需要这个。记者看了看,这对篾火盆做工精美,旁边还编出了花纹,看上去挺喜庆的。陈土泉说,图案越精致,编起来就越难。 一般一张1.8米的篾席,陈土泉要做五六天,售价元。他说,这和工厂做的篾席不能比,价格要贵一些,可这睡着舒服,是最天然的材料。 “篾这个东西还有个好处,破了能补,经久耐用。”陈土泉举起自己给村民补的几个篾畚箕说,“这手艺要靠眼、手,估计再过20年,就没人会做了。 记者手记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精髓的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就在大家对传统手工艺重新认识的时候,却发现,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面临断档。很多非遗的传统手艺人都呼吁:谁来继承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 有调查显示,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中,动漫、游戏类专业几乎是每校必有,而传统手工艺项目几乎没有。有人说,传统手工行业薪酬不高。也许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待遇很一般,但工作几十年以上的传统工艺,其薪酬堪比金领。年轻人是否能够克服浮躁心理,潜心在这一行业工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前,传统工艺技术靠“师徒传承”方式一代代延续下来,但为了不让这些手艺失传,传统工艺技术人才的批量式培养很关键。 记者曾与“金华第一剪”美誉的艺术家王风老师的女儿王爱民进行交谈。她说,自己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前些年剪纸艺术处于一种前途渺茫状况,她也曾感到迷茫,现在剪纸被列入了非遗名录,这几年学剪纸的孩子开始多起来,让她看到了一些希望。 或许民间手艺就应该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认识,进而了解和喜爱。传统手艺的春天在民间,传统手艺的根在民间,民间手艺的生命也在民间,要保护并将这些传统的东西传承下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微调查 传统手艺让人爱“恨”交织 木桶、铁桶不如塑料桶;绣女半个月熬夜刺绣,不及机器半小时;木匠一天都做不好的木门,工厂里几分钟就压好了。随着现代业的发展,机械生产代替了许多延续千年的传统工艺。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艺人还受尊敬吗?他们的手工制品还有人喜爱吗?上周末,记者就此对区和乡间名居民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颇为尴尬。 手工制品 还是有不少人喜欢 对手艺人手工的产品,84%的被访者称“喜欢”,他们认为一些手工制品精良,实用环保,还富有文化底蕴。 被访者邹女士说,有些东西机器可以替代,但有些东西还是手工做得好。比如长寿面,机器就做不起来,而且现在很多人办喜事、过生日就少不了它,会千方百计到乡下去购。因为这里面有我们最朴素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但也有少数人(16%)选了“不喜欢”,理由是大部分手工产品已经有机械生产的替代品,而且质量只会更好。像凉席,机器生产的席子非常光滑、平整,还不易折断。 手艺虽好 却无人愿让孩子学 对民间传统手艺人,被访者认为值得尊敬,然而当问及“如果有愿意教授,你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学手艺”的问题时,竟然所有被访者都称“不愿意”。 孩子正在念大学的被访者童说,除了一些有较大艺术价值的,大部分传统手艺迟早会被淘汰,所以孩子还是应该掌握现代科技比较好。 被访者方先生是个木匠,以前走街串巷帮东家干活,现在主要在城里帮人装潢。他说,学手艺就是做体力活,地位低,还很辛苦,他可不希望孩子走他的老路,无论如何也要做一个靠知识靠文化吃饭的人。 保护传统手艺 你有何见解 那该如何保护传统手艺呢?48%的被访者认为,国家应重视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在学校里开设相关课程或专业,培养后继人才;42%的被访者认为,应提高民间手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38%的被访者则表示,要推陈出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其实用性;还有34%被访者认为,对一些传统手工产品,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② 现在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非遗,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非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这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和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非遗上面,那么就代表着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极大程度的传承,而且中国的优秀文化也将被一直流传下去。那么,对于这些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来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着这些年轻人爱上了非遗呢?

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年轻人能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将会被一直传承下去,这些优秀的文化应该被所有的人记在心里,一些不好的传统习俗也应该被社会所淘汰。

③ 全国学习非遗古琴的人超20万了吗

自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非遗”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热词。厘清非遗的概念、明确它和生活的关系、深化保护的正确理念尤为重要。6月8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图书馆组织制作的“非遗公开课”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通过文化大家的解读、点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访谈和技艺展示,非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逐渐明朗——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十多年来,全社会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文化自觉正在形成。195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做过一个调查,当时中国有6亿人口,弹古琴的不到100位,古琴传承可以说是青黄不接。然而,自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短短十来年时间,现在中国学古琴的人超过20万,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个新的琴社出现。今年遗产日期间,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主办的“把遗产交给未来·良辰美景2018非遗演出季”的演出门票也是一售而空。来源:央广

④ 你咋看待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学习传承传统的手工技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传统手艺,学传统手艺需要有耐心,恒心,执着,有时学传统手艺不挣钱,不如去外边打工,这是时代的进步,去糟粕,留精华,这是必然,顺其自然吧。

⑤ 剪纸是民间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想学吗

这个问题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狗血”!过去剪纸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登过大雅之堂,但也流传了几千年,是我国在民间普及最广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因为材料简单,简单易学,而且又以装饰生活的实用品存在的,流传下来并不奇怪。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多民间艺术仿佛一夜间就消失了,剪纸也不列外,会的人越来越少。

其实这很正常,天熙熙熙皆为利来……别听有的人把剪纸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没那么难,不过是重复“卖油翁”的故事罢了,要想学到剪纸的精髓,记住一句话就可以向生活学习,熟能生巧,玩出风格,弄出特色就成功一大半了,过去的老剪纸艺术家也没有花钱跟谁学,只是受家人耳濡目染自然成就而已。就剪纸本身而言虽不高深,但也值得伴随一个人一辈子。

⑥ 为什么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当社会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古城角色快速往大都市转变时,记忆中的修鞋匠、打铁匠、剃头挑子……这些曾经的老行当、老手艺,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主要是没有市场
而且如修鞋、打铁这样的老行当年轻人觉得不体面。
还有就是老人因为他们一辈子都守着自己的手艺,技艺自然也就更成熟。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学吧,很多手艺都是不外传的,内传的话不能赚钱也很少有儿女愿意吧,年轻人不爱学,都出去打短工了,因为短工来钱来得快,毕竟社会很现实

⑦ 现在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非遗,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我国坚持做的一些事情,而且最近这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工艺品风俗被纳入的非物质文化。不仅如此大家有没有发现有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融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

应该如何去继续推广物质文化遗产

有很多人对于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一直都是处于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是否去创新,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手艺,我们不能丢,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是和现在的状态眼光有一点点差距,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创新如果你喜欢就拿这个工艺品,我们也可以去售卖,如果你喜欢创新的,我们也是OK的。这个样人会把不同阶段的年龄的人全部都吸引过来更好的去宣传去推广这一条路是漫长,但是不复杂了。

⑧ 有多少人还愿意用心学一门手艺,特别是民间手工艺

在当今整体社会人心浮躁的背景下,民间手工艺那点无形文化遗产,得不到传承传播,那点古老的文化星火恐怕也会悄然熄灭。民间手工艺在过去之所以得以传播,源于有社会对它的需求土壤,通俗讲一技之长得能养家糊口,如此在社会上可自然而然的传播生息。而今时代变迁,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发掘应不拘形式另辟蹊径,但有一点,得使从业者籍此一技得以较好的生活似乎是个关键问题。比如剪纸,曾听说有的成立类似合作社的平台,但其能否做大做强成规模成气候,也难说,比如吹糖人,也算是一个有民族特色手工艺吧,过去曾有报导,有人组织各类艺人国外表演……但单靠民间自发去守护或承担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也够牵强的。电视上曾看过有制作弓箭和打制宝剑的民间手工艺者,有媒体关注,似乎做得还好!而作为民间手工艺的紫砂壶于社会中更是被受推崇,反而比过去更加繁荣,因其有一定社会需求的文化和实用背景!
讲了这么多,谁愿意用心学一门手艺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得能不同程度满足他的生活,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饿得头昏眼花时还有余力和心情去摆弄让他挨饿的手艺,毕竟大多数人不是《摇篮曲》作者的舒伯特,而此曲据说也只换了一顿饭,作者依然贫困潦倒……让人伤感唏嘘不已!

阅读全文

与手工非遗文化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