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剥离政治文化

如何剥离政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04 09:24:32

① 中国如何走出政治陷阱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早觉醒的阶层,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是最早被消解的政治团体。中国的知识分子试图把自己打扮成先知先觉者,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容易落入到历史的窠臼,要么重蹈覆辙;要么拾人牙慧,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宣传员。在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或者社会资源绝大多数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走自下而上的道路,必须逐渐剥离政治选举中的财产收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的存量资产和公民的财产权利,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主政治才能走出亚洲民主政治的历史轮回,彻底洗刷清算与报复所留下的斑斑血迹。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在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曾经有一个在学术界私下流传的笑话:中国学习苏联,结果却建立了封建官僚体制;中国学习南斯拉夫,结果却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中国学习越南,结果却打乱了正常的政治秩序;中国学习美国,结果却出现了金融危机。
其实,民主政治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是不能杂糅百家,相互借鉴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种根植于民族传统的基本制度。民主政治制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选举制度,也不仅仅是选举或者考试制度下的官僚制度,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融入到民族血液之中的文化传统。如果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民主政治改革成为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当前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民主政治发展中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大陆试图在宪法体制下,借助于执政党的力量,不断地更换执政团队,吐故纳新,巩固执政党的利益基础。但现在看来,这样的改革的百弊丛生。首先,在缺乏民意基础的情况下,“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能徒增选民的反感,而不会给执政党带来实际收益。在传统的清官政治文化中,人们只注意行政首长的所作所为。行政首长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须亲自组阁,并且对自己的阁僚负责。可是,由于大陆实行所谓的公开选拔制度,行政首长的权力被上一级行政机关所取代,行政首长很难对执政团队的行为负责,这就出现了行政首长形式上享有行政权力,但却没有实质权力的尴尬局面。所以,公开选拔干部,非但不能组成精干的团队,反而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一旦出现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者突发事件,行政官僚体制运转不灵的现象,就会直接暴露出来。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分子加入执政团队,可是,在执政团队中精英分子越多,行政的效率就会越低。
其次,从改革的策略和价值取向上来看,执政党试图通过吸收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加入执政团队,以此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但这样一来,却颠覆了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务员制度,使得一大批公务员正常的职务变动受到影响。这场改革非但不能提高执政效率,反而会挫伤公务员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公务员在正常的体制之外,寻找终南捷径。http://zzh1125.blog.china.com/index.html
第三,由于没有实行广泛的总辞职制度,在执政团队内部积累了大量的公务员。执政党一次次进行精简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是公务员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在公务员队伍无法分流的情况下,执政党将一些国家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乃至大型国有企业行政化,并且把这些单位的岗位作为公务员的犒赏,而这样一来,就使得许多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具有行政化的色彩。在官本位体制下,这个社会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官僚结构。
第四,由于没有定期的选举制度,所以,在公务员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集体腐败或者体制腐败几乎成为中国大陆的常态。只要进入公务员体制内部,那么,就可以分享腐败的成果。如果公务员试图脱离这个体制,保护选民的利益,那么,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那些离经叛道的公务员,要么会失去党内的职务,要么会被绳之以法。执法机关的选择性执法,非但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反而给公务员以明显的心理暗示:只要在公务员内部循规蹈矩,跟随上级首长亦步亦趋,那么,就可以坐享其成;反过来,如果试图颠覆现有的腐败体制,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事实上,韩国和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最大的成果,不在于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而在于定期选举之后,执政党会千方百计地清算在野党的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由于实行周期性的选举,被清算的在野党也有可能在下次选举中,重新上台执政。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也为了取得清算政治对手的机会,政客们会千方百计地打扮自己,重新赢得大选。
所以,不要被一些政治家华丽的政治言词所迷惑。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亚州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政治更像是一种集体分赃的活动。在绝大多数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时候,掌握政权就意味着取得了资源的支配权。正是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才会有人前仆后继,争取攀登上政治舞台。
透彻的分析亚洲国家的政治生态,会令人产生悲观情绪。笔者看来,私有化条件下的民主政治与公有制条件下的民主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私有制条件下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纯粹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而公有制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则是一种财产分配为主导的民主政治。在公有制条件下,或者在资源被少数族群所控制的条件下,民主政治选举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掠夺。过分夸大民主政治选举的功能,或者被某些少数政治人物的清廉形象所迷惑,从而对亚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寄予厚望,如果不是十分幼稚的表现,那么就是别有企图。
在有关宪政改革的讨论中,曾经有学者指出,建立国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分配公民的财产,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或者宪法就是要为公民创造财富提供机会。所以宪法过去不能、现在不能、将来也不能规定财产制度,一个国家的财产制度应当由民法或者财产法加以规定。这种宪法观念,是一种来自于社会启蒙思想家的传统社会契约思想。这种观念把国家看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体制或者社会结构,而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资产,谁掌握了国家这个资产,谁就拥有财富的分配权或者支配权。正因为如此,国家的宪法必须对财富的分配作出原则规定,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少数人利用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不断地占有国家的财富;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掠夺或者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权。
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功能。假如宪法不能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或者宪法不能有效地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那么,定期选举制度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充满铜臭味的交易制度。事实证明,亚洲许多国家的政治选举,更像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权钱交易。政治家要想获得选票,必须支付金钱;而要想得到更多的金钱,必须获得充足的选票,取得执政地位。
走出这种权钱交易的历史怪圈,并不容易。在这样一场政治交易中,参与者都有可能获取财富,但是反对者却永远失去分配财富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在亚洲实行多党制的国家,腐败现象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有不断增多趋势的原因。新加坡是亚洲非常特殊的城邦国家,在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执政党通过高效率的运作,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并且将其中的部分直接变成生活资料,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满足新加坡人的基本要求。正是这种生活资料的“公有制”,使得这个国家的执政者才能长期稳定执政。一些反对党试图破坏这种政治体制,结果他们轻则失去生活资料,重则被投进监狱。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殖民地转换而成的特殊政治地区。在这个地区实行官僚统治,但是,官僚体制在经济发展方面无所作为,除了掌握土地拍卖权之外,行政当局几乎在经济领域不发生任何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地区才会形成相对清廉的政治风气,贪污腐败现象才会相对较少。
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国民主政治改革路线图的时候,一定不要沉醉在业已形成的政治体制框架之中,试图通过照抄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结构或者法律制度,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所谓民主政治,从微观上来看就是实行一人一票,但从宏观上来分析,必须建立彻底剥离财产属性的社区自治制度,并且通过社区代表公开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构,否则,一人一票的政治选举很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社会灾难。民主政治是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外在制度,而财产权利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只有优先确认公民的财产权利,才能出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体制。这样说丝毫不意味着民主政治只能在生产力发达阶段才能实现,而是说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保护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在充分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才能讨论民主政治的发展问题。通俗地说过,不管哪一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不能随意剥夺公民的财产权利,到那个时候,民主政治才是真正的现代民主政治。
当前在中国大陆,新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主张大政府,试图通过扩大政府的权力,确保整个社会资源公平分配;而一些极右派的代表人物则主张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实行联邦制改革,在每一个联邦主体内部实行三权分立,最终建立类似于美国的国家政权体制。在我看来,新左派对政府权力过大所造成的危害,缺乏历史性的反思;而极右派的代表人物所主张的三权分立,无非是以中国的解体为最终目标,除了带来持续动乱之外,不可能给中华民族带来福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注意技术上的改革与观念上的改革,不能用技术上的改革代替观念上的革新。三权分立、公开选举都是技术上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在没有进行观念变革之前,笔者可以大胆直言,这些改革都可能会原地踏步。道理非常简单,执政党在掌握了国家资源之后,培养了一大批官僚人员,这些人可能比某些理论家们更了解中国的政治生态,所以,实行公开选举之后,他们可以挟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所有的政治选举战场。当年苏联解体之后,许多人误认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会掌握政权,但是一夜醒来,他们才赫然发现,国家发生了变化,但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仍然是苏联共产党的传统官僚队伍。这说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观念变革开始,如果没有观念上的改变,那么,公开选举很可能会换汤不换药。
其次,必须注意社会知识阶层的政治立场。在民主政治发展时期,社会知识阶层会不断发生变化,以前那些站在官僚体制外部,高举批判旗帜的知识分子,很可能会由于政治利益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立场,从而走进体制内部,扮演帮凶的角色。现在大陆高校的一些知识分子,越来越习惯于从事政治投机活动,他们主动放弃自己批判的工具,在体制内部担任一官半职,从而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能依靠知识阶层,而只能从富裕起来的企业家或者广大的小资产者那里发现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原动力。中国知识分子摇摆不定的立场和近代以来经常呈现的投机心态,决定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很难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少数知识分子被招降纳叛之后,转过头来对昔日的战友反戈一击,这既是发生在中国的活生生现实,同时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政治常态。知识分子永远都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可能在社会政治变革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概括起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早觉醒的阶层,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是最早被消解的政治团体。中国的知识分子试图把自己打扮成先知先觉者,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容易落入到历史的窠臼,要么重蹈覆辙;要么拾人牙慧,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宣传员。在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或者社会资源绝大多数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走自下而上的道路,必须逐渐剥离政治选举中的财产收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的存量资产和公民的财产权利,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主政治才能走出亚洲民主政治的历史轮回,彻底洗刷清算与报复所留下的斑斑血迹。

② 说文化和政治应该分开的人是不是白痴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的三大基本领域;
2、文化和政治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③ 中国如何改变传统政治文化并使其迅速现代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它反过来又对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在正确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传统政治文化加以改造,按照一定的路径和原则实现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一般来说,政治文化转型的动力有两个:其一,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及教化。其二,是由外而内的冲击,特别是蓬勃兴起的商品经济的渗入。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途径是:
1.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和改革,着力实现执政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现代转型。
2.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
3.“扬弃西方政治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
4.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④ 老袁天道怎么样,听朋友说不错

老袁天道所说的强势文化造就强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弱势文化,是盼望救世主或者别人来拯救自己,它主要表现为等、靠、要。传统文化的观念,大部分程度依靠一个靠字,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天靠地靠项目套老大,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就是几千年所留下来的文化属性问题。所以说很难形成一个独立个体的强势文化。

当你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找人帮忙这道程序应用,而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强者文化的那种付出心态:比如说我能为你做,我能帮你做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理解强势文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打个比方,同样的两个人和你去人才市场上找工作。你用弱势文化,而别人用强势文化。用弱势文化,你去应聘的时候。你是作为打工者的以交换时间或者技能换取金钱,和老板做一个交易。而另外一个强势文化的人,他是和老板直接合作,地位平等,比如老板需要某种资源,需要招人需要某种技术人才。他是以合作的形式,而不是以工作时间和技能 来交换价值

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是期望被救主的文化

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你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强势文化,一种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有了这双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这就是钱、成就、名利价值

⑤ 如何看待庸俗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恶劣影响,严重危害

是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一样的吗?答:共同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区别:含义不同: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势表现出来;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功邪教,淫秽***文化等。态度不同: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⑥ 如何营造党内政治文化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党章和党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内政治文化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标识,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当前,我们党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更好发挥党的建设制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作用,需要更加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制度的支撑作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指明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努力方向。
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的,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决定了我们党一直具有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思想建党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凝结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基因,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在重视思想建党的同时,以制度治党进一步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坚实支撑。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既需要真理的力量,又需要人格的力量,而党内政治文化正是我们党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同志深刻阐述了文化在我们党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党内政治文化无疑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反“四风”、转作风,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一些问题的存在又与一些庸俗政治文化息息相关。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需要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切入,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强化政治认同,促进党的建设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由“关键少数”向基层党员拓展,使党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必然有别于其他政党。我们党又是有着8800万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新的长征路上充满艰难险阻,没有先例可循,党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传承中持续创新。没有根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和底色,坚决不能丢,丢了党内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根和魂。比如,从1922年的第一部党章到今天的党章,历经多次修改,但始终都把忠诚老实铭刻在党章上,这就是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要传承,但也要认识到文化是上层建筑,党内政治文化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尤其要看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由“冷眼向洋看世界”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转变,党执政的环境异常复杂,“四大危险”“四种考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顺时应势、与时俱进,才能与党的事业同发展、共进步。
在开放中不忘坚守。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封闭的文化形态既不可能、也没有前途。文化的发展要有开放的心态,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但是,在开放中决不能忘记本源、忘了坚守。在开放中坚守,关键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了这“四个自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始终不忘初心。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对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坚守是一种全面的要求,要全方位向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看齐,不搞选择,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是一种具体的要求,要落实到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种长期的要求,不管风吹雨打,精神品格都不能变,必须一辈子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维护。
在自信中加强自觉。文化要深入人心,靠的不是行政的力量。仅仅依靠行政的力量,很容易出现“雨过地皮湿”的情况。文化要深入人心,关键是要服人,让人们在内心真正认同、真正自信,从而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再将文化自信上升为文化自觉,从而不断坚定信仰。只有在自信中自觉,树立坚定信仰,党员干部才能在战争年代做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和平时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自信中自觉通常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但在一个时期里我们也曾一度背离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可以说,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自信和自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遵循政治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在以文化人上出实招、求实效。组织部门应从自身职责职能出发,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厚植育人、选人、管人的先进党内政治文化。
用教育塑造党内政治文化。教育是塑造党内政治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要聚焦真懂真信,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比如,可以强化仪式教育,不仅把面对党旗宣誓作为入党的第一步,也可以作为表彰奖励、批评帮助、担任党内职务时的重要仪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在文化供给侧发力,催生有思想、叫得响的优秀政治文化教育作品,建设用得上、有吸引力的政治文化教育阵地。重视党内法规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党内法规教育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以党内法规传承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用好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同时加强管理、善于对话,防止党内政治文化在新媒体上被削弱、被稀释。
用导向引领党内政治文化。以文化人需要确立正确导向。选人用人导向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风向标”作用,有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当前,在领导班子换届的关键时期,更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正风气、以好风气引领政治文化建设。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价值观,把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融入好干部标准,力求做到选一名干部立一面旗帜、树一个标杆。要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严防“带病提拔”,力阻沾染官场劣**的干部得到重用,防止出现干部选用上的逆淘汰。组织部门要大力弘扬公道正派的组工文化,把公道正派作为核心理念、核心要求,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使选出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用严管纯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必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不断纯洁党内政治文化。这就要求坚持真管真严,坚决抵御和清除党内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应紧抓问题不放,对于班子建设以及巡视、审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通过紧抓、常抓抓出**惯,形成自觉管、从严治的政治文化建设氛围。紧抓预防不放,经常性地与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的真实情况,及时咬耳扯袖,让党员干部把成文的纪律、不成文的规矩记在脑中,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紧抓责任不放,盯住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分管领导监督职责落实情况,让管理者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不断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⑦ “文化的交流,本就不该谈政治。”,文化和政治该分开吗

文化和政治应该分开。因为如果从根本的定义上去看的话,文化和政治根本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虽然文化、政治和经济,它们三个是互相促进的,但是它们三个表达的方面不同,所以就不能直接的把他们联系起来。文化和政治它们两个的内容有的地方是有交叉的,但是还是要从根本上区分它们两个的。

总之,如果从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看的话,文化和政治是不应该分开的,但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文化是文化,政治是政治,它们应该区分开来。

⑧ 如何理解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政治文化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望对你有用,祝生活愉快!

阅读全文

与如何剥离政治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