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靖县的旅游名胜
保靖境内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游开发前景的母亲河,仅县城迁陵至里耶河段就有汉代四方城遗址、摩天石刻“天开文运”、江口红石林、陡滩民族风情、碗米坡生态平湖游、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魏家寨西汉古城、里耶秦简等60余处景点。吕洞山、小寨沟、苗家边墙等其它景点也千姿百态。
保靖县自古为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地,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三万年前的东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汉代迁陵县城(四方城)遗址:战国粮窖和湘西仅有的汉代青铜冶炼场;春秋战国古墓群:唐代的酉水岩墓葬;明代史称“东南战功第一”的土司彭荩臣营造抗倭战舰艨艟的遗址;酉水摩崖石刻之最“天开文运”;土家族调年节、摆手舞、茅谷斯、哭嫁歌、打溜子、唱山歌以及苗族赶秋、四月八、挑葱会、武术、猴儿鼓、唱苗歌、赶边边场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
保靖县旅游资源以酉溪园风景区和黔山土家民俗景区、吕洞山风景区、小寨沟景区为主。 保靖黄金茶源于距今400多年古老、特异、珍稀的地方野生茶树品种资源。至2011年底,保靖县黄金茶茶园总面积已达3.6万亩,可开采面积1.1万亩,范围覆盖48个行政村5500多户3.25万人,超过100亩的种植大户有80余家,2011年全县实现黄金茶总产值8500万元。同时,保靖注册了“保靖黄金茶”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② 根据沈从文的边城,探讨湘西民俗文化,麻烦各位帮我分析下,很快要考试啦~~
《边城》里面提到的民俗有:
1、吹笛子:翠翠叫爷爷帮她吹曲儿时用的那种笛子。我记得保靖文化馆曾经出过一本书专门考证那种笛子是只有保靖才有的,因为沈从文在保靖呆过。
2、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舟:划龙舟当然哪里都有,但是龙舟结束后抓鸭子好像不是哪里都有的。
3、人称:大佬、二老这种叫法据说是土家族的叫法。茶洞在花垣县,是苗族聚居的地方,但是由于茶洞人多是戍边将士的后代(文中所述),所以又以汉族人为主,因此理应叫老大、老二。自己考证去吧。
·········
③ 湖南湘西有哪些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2005年底人口268.34万,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其中: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州府吉首。湘西民俗
服饰
汉族人的服饰与外地无异,土家、苗家人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土家族男子老人,穿无领大袖满胸衣,青年人,头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着对胸衣,多排布扣,裤子为青、兰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妇女,头结发辫,缠以白布帕或青丝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将发辫垂于背后,而更多的是盘于头上,婚后则将发辫改挽成髻,束于网套。衣长大无领,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边开襟胸,襟胸和袖口滚有寸宽五色花梅条或丝绣花条。裤亦喜兰、青布,白裤腰,裤脚大而短,口沿上端贴花梅条,或丝绣花条。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绣花。劳动妇女不习惯穿袜,多用青、白布裹脚。耳上吊金银质耳环,手腕戴银质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银戒指,胸前挂"牙钱",上系有银练、银铃、银牙扦、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叮当作响。苗族妇女喜在颈上戴银项圈,上系有银练、银牌、银铃等,头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汉人的长。
土家族小孩(包括汉族)的服饰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巴"、"风帽"。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成化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 禄寿喜"等图案和美术字外,还在帽子的前沿缀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后吊银牌、银铃。不论男女,小手腕都戴银圈,银圈上吊有空心银锤和银铃。
苗家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而有的地方相传是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寻得种子回来,种五谷获得丰收,于是苗族先民称这对男女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
哭嫁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粮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赶尸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这和香港电影演的一样。说:“赶”尸不如说“领”,因为这个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赶尸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问题。第二、夜行人不知闻锣趋避,反而来看热闹,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何况是跳跳蹦蹦的活尸呢?同时沿路的居民不懂这一情况,没办法要求他们合作----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是怕狗的,狗咬尸体衣服一拉一扯,尸体非倒不可,一只狗还容易对付,来上一群,把尸体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乱七八糟。连赶尸的都给咬伤,事情就严重了,但在湘西没有这些困难。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湘西赶尸。
也许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也许是愚弄人的一种迷信,也许只是为了骗取钱财的把戏,也许仅仅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是耶非耶,还请自辨。
放蛊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留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见过,但却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几乎全民族都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让蛊主难受,就将放蛊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故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现在在苗族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小。
辰州符
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着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
可是旅行者这点好奇心会受打击。多数当地人对于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无兴趣,也不怎么相信。或许无意中会碰着一个“大”人物,体魄大,声音大,气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张,就是姓李(他应当姓李!一个典型市侩,在商会任职,以善于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誉参议),会告你,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鸡颈脖割断,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抛去,这只鸡即刻就会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这只鸡还居然赶回来吃米!你问他:“这事曾亲眼见过吗?”他一定说:“当真是眼见的事。”或许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会觉得同样是在什么地方亲眼见过这件事了。原来五十年前的什么书上,就这么说过的。这个大人物是当地着名会说大话的。世界上事什么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说话是假的还是真的,是书上有的还是自己造作的。多数本地人对于“辰州符”是个什么东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④ 保靖县景点
保靖县景点有金洛河石宅、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保靖老街、黄金寨古茶园、八部大王庙遗址等。
1、金洛河石宅:该建筑位于村子中部,院子全部用当地产的石板铺砌,非常平整。木墙面用桐油漆过,久经日晒呈黝黑色。主屋三开间,旁加吊脚楼。
2、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2005年9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靖白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3、保靖老街:古镇位于酉水中游的咽喉地带,是水陆必经之地,因此形成商业繁荣的集镇,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码头和商会。
4、黄金寨古茶园:古茶园中古茶树主干围径在30cm以上的古茶树有2057余株,其中明代古茶树718株,清代1339株,面积约148600平方米。黄金古茶这种珍稀的树种可以持续到今天,并且还不时开展壮大,是湘西人民的珍宝,作为黄金茶原产地的活见证、活档案,是中国茶文化珍贵的文化遗产。
5、八部大王庙遗址:保靖县拔茅乡水坝村境内的酉水河北岸黔山下,现存清干隆二年(1737)前所建的八部大王庙遗址,亦即首峒遗址,这是湘西州唯一的八部大王庙遗址。
⑤ 湘西保靖县旅游景点
保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境内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游开发前景的母亲河,仅县城迁陵至里耶河段就有汉代四方城遗址、摩天石刻“天开文运”、江口红石林、陡滩民族风情、碗米坡生态平湖游、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魏家寨西汉古城、里耶秦简等60余处景点。吕洞山、小寨沟、苗家边墙等其它景点也千姿百态、各展风骚。
保靖县自古为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地,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三万年前的东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汉代迁陵县城(四方城)遗址:战国粮窖和湘西仅有的汉代青铜冶炼场;春秋战国古墓群:唐代的酉水岩墓葬;明代史称“东南战功第一”的土司彭荩臣营造抗倭战舰艨艟的遗址;酉水摩崖石刻之最“天开文运”;土家族调年节、摆手舞、茅谷斯、哭嫁歌、打溜子、唱山歌以及苗族赶秋、四月八、挑葱会、武术、猴儿鼓、唱苗歌、赶边边场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
保靖县旅游资源以酉溪园风景区和黔山土家民俗景区、吕洞山风景区、小寨沟景区为主。
酉溪园风景区
酉水,古酉溪。《水经注》说:“洞庭西一带,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分流。谓雄溪、酉溪、满溪、沅溪、辰溪”。酉溪为五溪中长阔之首,具百节名滩,在历史上富有盛名。酉水为三源汇流。主源出湖北省宣恩,鹤峰间。西南流至湖北来凤县,称白水河。入湖南省龙山县,合果利河,复折湖北来凤县漫水,伏入卯洞,出西福司,入重庆市酉阳县境,称北河。折转东流,与重庆市秀山县出中源水东北流来,汇于“两江口”,入湖南省龙山县、保靖县境始称酉水。途中受龙山县洗车河水。南源出贵州省松桃县西,东流达重庆秀山县境,入湖南花垣、保靖县,曲折趋保靖县西8公里处“江口”汇入主源。又流经保靖县城北、永顺县芙蓉镇(王村),古丈县罗依溪口,折转东南流,注入沅水。酉水主源流程600公里,其中保靖站81.3公里,多年平流量453.6立方米/秒。
酉溪园风景区。以迁陵为中心,上至碗米坡大坝,下至梅花乡他沙村,全长约40公里。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迁陵古城遗址又名四方城,位于保靖县城东约3千米的龙溪乡要坝村酉水河边。汉高祖五年(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在此正式置县,始称迁陵县,隶属武陵郡。后来,历代虽不断更名,其治所仍未动。直至五代取消迁陵县,此地是近600年的县城治所。
近年,在此遗址内抢救性发掘了几十座战国、汉、唐墓葬,出土青铜、陶瓷器物数百件,其中,国家级文物多达数十件。古城中心至今尚未发掘,是州内的“史海迷宫”。湘西州唯一的青铜冶炼场就是1993年在此遗址内发现的。
酉溪森林公园
距县城中心仅一公里,公园占地1030亩。三面环水,一面倚山,由南向北走向。岛上丘陵起伏,林木葱郁,岛鸣上下景色宜人。西侧绝壁上有人工凿就的岩墓葬穴三眼,有人工凿就的石洞中“帝母庙”遗址。西面调年坡腰,有毛泽东国文业师袁吉六先生的墓塔。墓塔正中嵌的大理石碑上刻有毛泽东亲笔题书《袁吉六先生之墓》七个金光大字。背面刻有1965年章士钊、郭沫若先生对袁学识的对联评价。章:“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斯人教天下英才”。半岛之东濒临酉水南去北还的九十度拐弯之岸,凸起一丘,似扭头回看迁陵古镇,名“望乡台”与此相崎的对岸是绚丽多姿的“石楼洞”和挺拔高耸的“孝子岩”。半岛中心有一较高的坡,名“将军山”。曾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将军彭荩臣设练兵闲暇时,在此坡上与官兵谈心和散步的去处。
华峰山
位于酉水北岸保靖县城东侧,与天堂坡东西相望。东眺居高临下的故迁陵县遗址“四方城”,它是酉溪森林公园半岛的倚山,海拔约701米。涵盖龙溪乡土毖村、麻阳洞、自生桥、五子岩,西侧山腰间有一巨石撑云似掌,名“华峰仙掌”。
酉水岩墓葬群
酉水河,人称湘西的母亲河。临河的悬崖绝壁上有土着先民的岩墓葬二十余处。有的为天然溶洞,有的为人工开凿;有的见方两米多,有的小得难以容身,有的内壁装饰花纹,有的粗糙简陋。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异,实为罕见。
⑥ 湘西古镇的自然人文
湘西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省称,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的湘、黔、鄂、渝四省边区,是典型的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地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遗迹丰富。 迁陵镇系保靖县城所在地,是保靖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陵镇历史悠久,至战国始有建置,为迁陵候辖地,公元前202年即汉高祖五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始置迁陵县,是湘西古镇之一。
境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以汉代四方城遗址为代表的厚重的历史文化,以酉水河自然风光为代表的独特的生态平湖游,以摩天石刻“天开文运”和袁吉六墓冢、酉水河岸崖葬墓穴等为代表的神秘的人文景观,以土家族“茅古斯”原始戏剧为代表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洗车河镇位于龙山县洗车河畔,境内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红岩溪河、猛西河在这里交汇成洗车河,流经捞车、苗儿滩,于隆头注入酉水。最底处海拨237米。当地民宅多为吊脚木楼,依山傍水而建,临河者倒影澄潭如水中街市,依山者雄峙高崖似空中楼阁。这里是土家族聚居区,至今仍普遍使用土家族语。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其民族文化全赖口碑世代传袭,所以这里的土家文化独具特色。距本端口八里处即洗车大河西畔,有闻名遐迩的土家族大摆手堂——三月堂。 地处湖南省保靖县南部,与本县水银乡、涂乍乡、葫芦镇、夯沙乡和花垣县董马库乡、长乐乡接壤。全镇辖23个行政村,5045户22300人,苗族人口占90%以上,属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
镇政府所在地梁家村,东有文笔山,南有岩人岭,西有将军岩,北有战马岗,谓之四面奇峰,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苗乡。
清代苗族秀才梁家泽写了一首赞美这秀丽风景的诗:
“四面奇峰护水田,生成美景任留连。
将军西驻云郎地,文笔东辉豪插天。
峻岭岩人南伏案,高岗战马北扬鞭。
许多形象真难数,清秀山川人俊杰。” 境地属丘陵地带,东西金子山一带,地势较高,是油茶林基地,面积达14000亩,一年产茶籽110吨左右,西南、西北背临沅水,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阳光充足,主产粮食。境内煤炭、石灰石等资源丰富。白云厂有一天然溶洞相接至常怀公路,地处三面环山,绿树成林,风景秀丽,人称“世外桃源”。
⑦ 哪里有题目为《我爱家乡》的作文
我爱家乡
初二 | 写景 | 1023字
保靖坐落在酉水河畔,它是山地丘陵地区,为生物资源的存在生长,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保靖不同的土壤结构,土地肥力、气温、雨量,不仅宜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宜于牧业的发展,而且宜于各种生物的繁衍。常言说:“黄土出黄金”,“土地生万物”这对保靖来说一点也不为过。保靖地貌奇异,形态优美,险、奇、幽、灵之地繁多,保靖历史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椪柑
春天到来时,椪柑树开始早出了嫩绿的新叶,便迫不及待的在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远远望去,就像海洋中点啜的星星,微风吹来,透着清甜的椪柑在一眨眼的功夫下,变成了绿绿的果实,椪柑树上青青的果实躲着翠绿的叶子后面,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如果你是个贪吃的小鬼,肯定会忍不住它的诱惑,一口咬下去,一定会酸掉你的牙齿,如果,有人上当我一定会大笑:“哈哈,哈哈”。
厦天匆匆走了,到了金秋季节,是椪柑成熟的阶段,也是人们的大丰收,在山间你隐隐约约看见了那些金灿灿,黄澄澄的小椪柑了吗?有的熟红了脸,仿佛快掉下来似的。到处都可看到。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收椪柑,公路上也停了许多外地来的大卡车在收购椪柑,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金色的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而去……。
啊!家乡的椪柑,看到你,使我感到家乡美丽,吃着你,使感到我们的生活无化甜蜜,我爱你,家乡的椪柑。
遗址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3—6公里的迁陵镇要坝村,它地处酉水河中游北(左)岸。整个遗址包括了:“汉代迁陵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国汉墓群”城址分布在高出在酉水河30米的第二台地上,它人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故当地叫“四方城”。在城址内发现了大量汉代的板瓦,筒瓦,呈水平分布,瓦砾下层系夯筑土层。城北缘为一条自东向西的延伸的护城壕沟。现已挖掘了:战国、汉代、晋、唐、宋等各时代墓葬95座,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战国粮窖1处,汉代青铜器冶炼遗址1处,总挖掘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挖掘的代表性的墓葬有西晋墓从11,唐代墓从43,以及宋代瓦室墓从63。出土文物有:陶、釜、五铢钱、钵、灶、圆壶等等,四方城遗址续至今,它的历史延长性绝对是州内绝无的,这对湘西保靖古代经济、文化、历史、政治、民族,不仅有特殊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较好的艺术价值。
保靖有优越的天时、地利条件,我们生长在这块美丽富绕而神奇的土地上感到自毫,自信,我民望故乡发展之路,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明富庶的保靖将舒展新姿,笑迎四方来客,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爱我的故乡!
本文章来自乐乐课堂
14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状写家乡景物的习作。本文最大的亮点便是选材典型。家乡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但小作者只选取了两样来写——椪柑和四方城遗址,因为这两样东西最能够体现家乡特色。其次,文章语言非常生动传神,这突出体现在尝吃椪柑的描写中。另外,景情相生也是本文一大特点,融汇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很能打动人心。
⑧ 湖南省,保靖县是属于哪个市
保靖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湖南省西北部,与吉首市、花垣县、永顺县、古丈县、龙山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
保靖县总人口31万人,世居主体民族有土家族和苗族72399人;辖迁陵、复兴、普戎、毛沟、野竹坪、清水坪、比耳、水田河、碗米坡、葫芦10个镇和大妥、阳朝、涂乍、水银、清水、夯沙6个乡,总面积1760.65平方公里。
(8)保靖文化什么扩展阅读:
保靖县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保靖县境内重山叠峰,岭谷相间,地貌类型齐全,山、丘、岗、坪交错分布,属以中山、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地貌,显现出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地貌轮廓。县境西北有川河界、白云山、香火山、灵角山四大山脉绵延,其间,海拔900米以上山峰达331座,白云山主峰白云寺海拔1320.5米,为保靖县群峰之首。
2、气候
复杂的地象性状使保靖境内气候因地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地势高差悬殊的中山地带,呈现出地跨三带的主体气候特征,“山下开桃花,山上飘雪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6℃,无霜期缩短5天,不同高度的季节也就有了差异。
3、水文
保靖县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20~1620毫米之间,在省、州内属偏多的县份之一,但时空分布不均。4~6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40%以上,7~9月则干旱少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保靖县
⑨ 湖南保靖什么全国第一
他们的鱼饵应该全国第一这就是因为他们养的鱼太多了。生产发展大规模。对不对呀?朋友。说错了,不要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