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真正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包含着八大艺术和第九艺术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❷ 如何理解真正的文化自信既要克服“文化自卑”,又要防止“文化自负”
真正的文化自信,既要克服文化自卑,又要防止文化自负。文化自信是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文化自卑就是丧失自信,缺乏信心,文化自发就是自信过头。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是两个极端,中国有一段时间,从一个极度的文化自负调到了一个极度的文化自卑,就是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前后,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列强没有打开中国的国门,一些中国人、官员和君主都是极度的文化自负,觉得我们是泱泱大国,是天朝,不屑于外族通商,拒接交流,这是一种盲目自大,极度的文化自负行为。后来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开始变得极度的文化自卑,觉得我们中国制度不如人,国家不如人,文化不如人,开始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提出我们要彻底西化,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学习西方的语言,停止使用汉字,改用英文等,这是一种极度的文化自卑行为。以至于延续到现在,近代,很多年轻人也不够文化自信,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也是一种文化自卑。
我们对于文化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要正确客观的看待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
❸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中国 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❹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今尚无称心的答案。但,我想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来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首先,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起源说起。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最后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 其实,了解海尔集团的人可能会知道,张瑞敏很推崇我国的道家学说。他在谈及海尔管理经验时曾引用《老子》第四十章中的一句,叫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而且老子认为,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就是说,主宰万物的是“无”。 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把这种“无”给说出来了的原因吧,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几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甚至照猫画虎地摆出了许多花架子,有做秀之嫌,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象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的建设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真谛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我个人以为,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而且对我国这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层次的国家而言,更造成误导。使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使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一时间全国企业铺天盖地都在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哄而上的闹剧一次次上演,过去曾流一时的CIS设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其实CI归要结底无非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子策略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我却认为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我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们)首先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做企业,管理是头等大事--这体现了企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最近,MBA课程的火爆和MBA人才的紧缺正是这种意识回归的体现,企业持久发展靠什么?要靠管理,要靠人才。 前几年谈企业管理必谈CI,ISO,而这几年“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界谈得最多的话题。不同的是,CI 形象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具有可操作性,ISO则更是有千篇一律的推行法则。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的表现,既没有固定的“生产”和“推广”模式,也不能被简单的模仿和复制。 然而,不管“企业文化”这东西是如何的不可捉摸,人们仍然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和极端重要性。人们也知道发掘和传播企业文化远远不是开展几个文艺晚会、搞几次卡拉OK比赛、为员工办一办生日活动等等。但对于企业文化究竟在哪里,可能多数人都感到很模糊。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去发现企业的文化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并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的。 我们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其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企业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 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即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企业价值观。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对“人”的管理思想之中。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要探询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薪制度为例,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级组织中,其工薪档次拉的很大,甚至达数十倍。那么,该企业一定是奉行典型的“精英主义”;反之,如果其组织之内工薪档次相差不是很大,那么,该企业应该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再以福利制度为例,如果企业重视职工福利,对员工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那么,该企业就不是惟利是图的短视企业,一定是重视其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价值;反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员工个个苦哈哈,甚至置员工的生死于不顾,那么,你就不要指望该企业会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其产品和品牌的可信度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但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去发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去建设、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建设好的企业文化从建立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始。
❺ 如何才能学习到真正的传统文化
在国外我到处劝人学中国文言文。为什么?这一套《四库全书》是宝!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你有能力看,你就是帝王师。如果读的人多了,讲解的人多了,每天在电视台讲解,全世界人一起来学习,那二十一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中国文化带给全世界繁荣安定
我想起来,从哪里学起?从认方块字开始。中国字一共多少个音?四百二十个。一天学四个,一百天就学会了。一个音有平上去入,由一个音变成四个音。音总共四百二十个,平上去入,是乘四,一千六。做成小卡片,可以带在身上,用小盒子装,一盒四百二十张。你一天念四个,一百天就把中国字认识了。
你对它产生兴趣了,再学中国的文字学,学《说文解字》,这字为什么这么写法?它代表什么意思?你就懂得中国文字之美。中国文字非常有艺术价值,你就会对它产生欢喜心。所以外国人学三年,我们学两年就行了,再用一年的时间去背一百篇古文,就成功了。古人已经把契入《四库全书》的方法做出来了,《国学治要》就是针对《四库全书》。这里面收了很多好文章,它是从《群书治要》理念得来的,把《四库全书》里最好的东西节录成一部书,就是《国学治要》,重点在治学
全世界人都学文言文,中国人要不要学?那就看他了。现在非洲小朋友都在学,台湾有一位慧礼法师收养非洲的孤儿,总共三千多人,教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我在马来西亚遇到他们,他们学得非常好。所以,他们将来要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把《四库全书》学通了,将来他们会领导全世界,他们真正有智慧、有学问、有方法。这一群小朋友长大了,可能非洲黑人将来会统治全世界。
所以,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学到最后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用二十年的时间,十年是奠基,奠定坚固的基础,再十年,让他们专攻一门。这个学习的理念,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一定要让小孩开智慧,不是教他学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
❻ 一个人怎样才算真正有文化
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
其实真正的文化与你的学识没有关系,
而与你一生中形成的品质有关系。
我一直觉得凡是品行好的人,他们就是有文化的人,也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真正的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那就是:
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懂得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如果一个人具备这四个层面,那么我相信他一定是个有文化的人。
如果你真的聪明,
那么请不要再到处宣扬你是多么有文化。
你所谓的学识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你对文化的理解在他们看来就是个笑话。
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这对你的一生将是至关重要的。
❼ 真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文化包括以齐鲁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湘文化、岭南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和55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文化。所以中国文化的第一个字是“和”,即融合。但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即“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秉承着“礼”、“信”、“诚”,即礼尚往来、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而在各自文化圈内又保留着“孝”、“悌”、“智”、“仁”、“恕”、“让”等。在面对强敌入侵时,则是“勇”、“武”、“忠”。但是每个民族、地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呈现出的是性格、思想上的缺陷,即人们常说的“劣根性”。所以中国文化是优秀文化与劣丑文化相糅合的,但总体来说,中国文化是向上的。
真正的中国文化就是“和”一个字
❽ 真正有文化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们常听人说要做一名文化人,也有很多的人以此来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好好读书。那我们怎么才能变成一名文化人呢?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读书吧,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拓宽我们的眼界。
读书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我们的个人气质,提升我们的内涵。一个人的素质还体现在一个人内心的修养和气度。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修养,有修养的人他们即使自己并不富有,但是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是精彩的,是受人们尊重的。
❾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答:真正的中国文化是《易经》。
为什么这么说呢?1998年一批诺贝尔奖得在巴黎开会,会后他们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2500年前是什么?2500前年是孔子在世,2500年前的东西就是孔子学的东西。我们要学儒家文化,要学习孔子。
孔子给他弟子学的是,自己亲手编写的教材。我们都知道孔子以诗书礼乐春秋等等,受徒三千,培养圣者4人,贤者72人,后者无人能及。但是,由于乐经没有传下来,所以就变成五经。这五经是中国学术最早的源头,这五经真正是中国人自己的。更重要的是五经中的一些易理,规范可以代表某种文化的永恒性,有些人认为啊,中国的五经是立国和做人根本的准则。五经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国的根本。而五经四部之学,五经里面找到源头。所以的经典当中,易经是经典的源头。《易经》里面有四大功能叫做象、数、理、占。占卜是《易经》里的一个功能,其它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功能。但是,同时具有四大功能的只有《易经》这一本书。
《易经》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表示:
第一句是“群经之首”也就是它所有经典源头。我现在也有人“群经之始”。
第二句是“文化之源”: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是“智慧之海”,这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第四句是“生命宝藏”。
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有一句话叫做,读真经一部抵杂书万卷。真经指的就是《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