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人们所讲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在内吗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是一种远去的历史的记忆,中原民俗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含量。以淮阳的泥泥狗为例,淮阳泥泥狗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淮阳“泥泥狗”上千种,据老艺人讲,“泥泥狗”是女娲老祖传下来的。
淮阳“泥泥狗”不同于一般的泥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泥泥狗”表现的民族文化,可以写一部大书。它反映出的一种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远古历史,再现了远古历史。不少泥泥狗至今可以清楚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与向往。
2. 你现在是什么文化
现在是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齐头并进的时代,鼓励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化,丰富人民精神文明生活,构建精神文明的社会。
3. 你认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我觉得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的,从小到大一直遵循的主流文化。爱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一直是我们的主流文化。为国家的事业增砖添瓦。
4. 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区分的,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时代的划分。
而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4)现在所属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点
一、汉字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
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
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二、家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
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四、阴阳五行的朴素世界观
第四个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
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五、中国的天下观念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的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
古人想象天的中心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
5. 如今中国主流文化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基督文化 要分阶段来分析:
(1)鸦片战争时期,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尽管如此,但此时的主流思想仍是中国传统文化,顽固势力强大。
(2)太平天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先进人物,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仿效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西方文化还不能深入人心,太平军的势力也未能影响全国。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影响也随之壮大。
(4)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和传播西方文化;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西方文化得以广播神州。
(5)辛亥革命时期: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提倡“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纲领,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西方文化“革命”中国文化的发展时期。
(6)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占据主流思想的鼎盛时期。
(7)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文化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处于低潮。
(8)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回潮。主流文化由于具有历史性民众认同,经常凭借认同优势,采取固守阵地手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传播手段粗暴单一,发展方式上呈现出权利化、内卷化的自残走势。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意识形态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大有阵地丧失之感。
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 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
在我看来,非主流,是有两个特点: 即无法确切定义或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和正在变动当中,或者说仍然存在较大变动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非主流,如果确实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就去追随,但同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分辨非主流好的和糟粕的地方,学其优点、去其缺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非主流也是如此。但存在就有道理,非主流确实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但我要奉劝的是:希望喜欢非主流并模仿它的那些人,在你们“非主流”的同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用颓废、变态的生活方式演绎“非主流”潮流。
6. 什么是中国当今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这个范畴很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的。从狭义上说,目前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发家致富、创业投机之努力互争财富的文化;广义上说是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共处的文化。
7. 中国文化属于什么类型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关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下以章节将有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8. 中国现行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宫斗剧’虽然霸屏流行,但流行的未必就是文化。流行文化要有正能量,要有引领作用。“影视作品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要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弘扬真善美,批评假丑恶。”李达说。近年来,中国的科幻小说出现了郝景芳、刘慈欣等一批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诞生了《北京折叠》《三体》等受人关注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通过中国的科幻小说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9. 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主流文化(又称官方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直到清末,历代帝王都是崇尚儒学。在西方,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国家提倡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但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概念太大,马克思主义文化才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由于具有历史性民众认同,经常凭借认同优势,采取固守阵地手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传播手段粗暴单一,发展方式上呈现出权利化、内卷化的自残走势。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意识形态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大有阵地丧失之感。大众文化强大的、快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在广大消费者感到热闹、好看、刺激、过瘾的文化享受过程中实现了。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是没有意识形态性的,而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却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文明的重载。我们不能因为其传播与主流文化相左的思想观念而阻断其传播通道,更不能因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遏制其发展,主流文化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大众文化鲜活的土壤之中,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营养,才能成为文化融合、文明传承的中坚力量。
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由三部分组成:
1、党的十八大的三个倡导,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是“改革开放,诚信友善、品牌创新、公正和谐”。
3、当代中国的公民信仰:“为天地立雄心,为民生立使命,为发展求创新,为世界促和平”。
三个倡导、中国的文化形象与中国的公民信仰就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发展的旗帜与方向,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化。公民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公民的素质代表着社会的素质,公民树立崇高理想与信仰,为当代社会公民个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生态文明、自由民主、公正廉明、富民和谐的美好社会。
10. 现在的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