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会影响文化

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会影响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10 04:07:39

‘壹’ 谈谈各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本土宗教是道教,要说影响,第一方面是表现在善恶观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人本身就具有善恶两面,除恶扬善。类似的还有人生观表达,当然鲁迅的批判是中国的根底在道教,觉得道教误人,我只代表个人观点。

第二大致是在古代科学传承上,中医的始籍黄帝内经就是道家的(道教经典之一)最后悬壶济世的有不少道士,着有肘后备急方这一类书,几乎是中医学习必备的,里面有偏方,但更多的是有依有据的药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从肘后备急方里找的依据。

开化学先河

西方化学开端应该是炼金术,然而炼金术的开始比中国炼丹要晚,虽然炼丹简单说就是吃重金属,但是炼丹书确实记载了很多化学反应。道士炼丹文献可溯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篇》的“还丹”反应就是硫化汞和汞的生成和还原反应,开现代化学之先声。早拉瓦锡。。。我也不知道多少年,拉瓦锡的汞还原论文是1789年发的,虽然原意是研究空气成分。然后还有点金化银的技术,就是冶炼合金,看上去物理性质像金银(光泽颜色质量等等),对铸造技术来说功不可没。

其次主要体现在建筑美学传承上,隋唐尊道教为国教,不少观都是皇家监造的,代表那个时期的最高水准(主要是明)在建筑里还融和有书法,雕塑,等等,那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变相的是传承了这部分艺术文化。

最后是古代文学的影响,儒家倡导入仕,和受道家无为思想的道教是有矛盾的。这就影响了山水田园诗的形成,说谢灵运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李白是深受此派影响的,逍遥,飘逸,夸张,这个影响就大了,都懂。然后是陆王心学,哲学史缺失。

明清小说多鬼神,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等都能见道教的影子,这些作品不复存在,那就可能缺少金瓶梅等艳情文学的生长环境,女权解放可能缺少推动力,革命英雄的事迹也就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女性。

然后就是近现代武侠小说文学,金庸也写不出来射雕三部曲,网络文学,尤其是修仙一派肯定是缺失的。

其他很多部分我也没有细说,要是够赞就继续补充,没人看也就作罢。

@赤子 @难易

我发现我这个答案是烂尾的,现在有时间修一下。

之前和本问题下的答主有过争执,儒教是否算宗教?

我之前的答案是“儒非宗教而高于宗教”

我为我的言论道歉,起码,儒在某一时段的发展中,是具有宗教特点的。

但是,我的观点依然不会改变。儒教放如今来看,不是宗教,只是信仰。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如果明确的溯源,道儒皆起易经,早期的儒教有早期宗教的特点,包括神秘崇拜,这一点连和我争执的答主都没拿出来反驳我,可见确实冷门。(或说这人答的十个儒教问题,都没有溯源。)

但是从唐以后,儒慢慢的就出现了各种“去宗教化”的行为。发展到近代,以近现代宗教判定标准来说,儒教不算是宗教了。

宗教一般来说都有明确的死亡观,释为六道轮回,道为阴阳轮回,唯独儒没有系统的死亡观,却又重祭祀鬼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又表现出一些唯物的特点。

这一系列问题在中文系选修“民间文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明确的解释。

儒教是客观存在,我不否认其存在。

但是儒教不是宗教。

何况儒教之“教”为教化之义(古义)同道教一样,没听说过有人说XX为“道教思想”,一般都为“道家思想”。儒同理。放在现在,是说不通的。

而且最早也不是这位答主和我说的时间,而是史记出现“儒教”之称。

在近现代的判别中,儒更像学术团体,而不是宗教团体。

任继愈的文章可以去看看,所谓推崇任先生的文章的人,怕是都没有仔细通看全篇。

除了文风浮夸之外,自身内容也是有所矛盾,不够全面

‘贰’ 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关系

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可以这样说,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最初都是由宗教文化演变而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无不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是宗教信仰造就了辉煌的民族文化。
信仰就是相信、尊敬并仰慕。
因为信仰,人们热爱;因为热爱,人们探究;因为探究,人们思索;因为思索,所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丰富的思想,高远的境界,自然流露出来,凝结为文化。
中国文化如此(儒道释),西方文化也是如此(上帝基督)。
何止文化如此,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都很难成功。

‘叁’ 中西宗教信仰异同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宗教信仰包含着其起源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法的制定分别是在佛教(唐)、伊斯兰教(元)、基督教(明末清初)的直接作用下进行的。

从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到确立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从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宗教关系到把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3)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会影响文化扩展阅读: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形式,表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个体性:宗教信仰的个体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宗教信仰明确而充分地表现了信仰者个人的意志、决心和生活态度。信仰某种宗教,意味着“一种从根本上改变了的意识,一种新的基本态度,一种另外的价值尺度,一种整个人类彻底的思想转向、整个个人的转向”。

第二,宗教信仰反映了信仰者个人的某种内在需要、情感和冲动。因此,一个人的信仰过程,既是这个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某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这个人自我满足、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差异性:个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质往往展示人的存在的新维度。宗教对人独特的精神性的承认,乃是我们抵抗一切对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现代进攻的最大堡垒。

‘肆’ 宗教与文化有关系吗你怎样看

宗教与文化是绝对有关系的。先有宗教,再有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伍’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论文算官话吗?

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体现再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自然也对欧美文学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欧美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生涯。
基督教产生时曾受到犹太教“先知文学”、“智慧文学”和“启示文学”得启迪与熏陶,它将犹太民族得历史事故、宗教事件、民间风俗、誓言圣咏、爱情诗歌等接受过来,连同自身的福音故事和耶稣门徒事迹等,形成了罗马帝国时期得“圣经文学”及“教会文学”。再罗马后期得拉丁文学创作中,基督教的耶稣故事、使徒传记、赞美诗歌和祈祷文辞等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尤以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作为其“信仰自白”而撰写得自传体《忏悔录》影响为大,此书成为罗马晚期拉丁文学得代表作品。
中世纪得欧洲文学主要事基督教文学,其写作手法中的“寓意”特点也是得自《圣经》表述中隐喻、比喻等方式。7事迹英国诗人西德蒙所编诗歌《创世记》、8事迹诗人辛纽伍尔夫的《朱莉安娜》、《埃琳》和《基督》,以及9、10世纪的法国是个《圣女欧拉丽赞歌》《圣徒列瑞行传》《受难曲》等,都属于“圣经文学”和“圣徒文学”的范围。欧洲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在流传中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如8世纪英国史诗《贝奥武甫》、11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12世纪芬兰史诗《卡列瓦拉》和西班牙史诗《熙德》等都渗入了耶稣极度或圣母圣徒的故事。这些作品在讴歌其民族历史时也宣扬基督教的观念,赞颂基督教的英雄。
十字军东征后开始兴起骑士文学,形成中古欧洲“第一个出现在历史上的性爱形式”,尽管骑士文学一反当时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歌唱现世生活与爱情之美,却仍宣扬唯基督教信仰去冒险、圣战和献身,号召为寻找圣徒遗物而四处奔波、浪迹天涯,从而与基督教传统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以城市文学为主流,它们反应了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赖希林的《蒙昧者书简》、伊拉斯莫的《愚人颂》和马娄的《浮士德之悲剧》等不仅取材广泛、格调清新,而且语言丰富,文笔精炼。这些作品强调人的智慧、伟大和自然的优美、恬静,主张用理性赖对抗宗教信仰的无上权威,靠“人学”赖取代“神学”。然而,其“复兴”或“创新”并没有脱离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之土壤。人文主义者的许多文学作品仍借用了教会文学的隐喻、寓言或梦境等形式。在思想体系是说那个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支配。如“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文艺复兴之父”但丁的《神曲》就是按阿圭那的正统神学体系赖构建的,因此有人说《神曲》的伦理学来自亚里士多德、天文学来自托勒密,而神学来自阿圭那,并把但丁视为当时文学界的“阿圭那”。此外,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诗人塔索在其叙事诗《备解放的耶路撒冷》中也通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和较量来现世基督教信仰的力量,表达其对基督教文化的赞赏和依恋。
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仅改造了基督教,而且也改造了德国文学。他的德译《圣经》及其散文、寓言和赞美诗等“不但扫清了教会(当时的罗马天主教廷)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并撰写了成为十六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
在基督教旗帜下的“宗教改革”不仅开创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新时代,而且也开始了欧美文学发展的新时代。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基督教“清教革命”的旗帜下进行的,这一“清教革命”又产生了着名作家弥尔顿和班扬。它们的作品都以基督教文化为题材,其《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和《天国历程》等体现《圣经》主旨的杰作脍炙人口,流传不绝,已成为欧美文苑的珍品。此外,为寻找信仰自由的乐土。躲避欧洲宗教迫害而渡海移居北美的清教徒们也为北美文学奠定了永久的基础。1640年北美印行的第一本书《英译圣诗全书》(通常成为《海湾圣诗》)即出自清教徒之手,而基督教诗人威格尔斯沃思宣讲教义的长诗《最后审判日》1662年问世后即重版了十多次,成了心英格兰的第一步畅销书。这些清教徒的作品成为北美文坛早春三月中傲寒怒放的奇葩。
15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文学反映出基督教思想在新时代的微妙变化。德国作家莱辛在其《智者纳旦》中用三个戒指的典故赖宣扬宗教宽容思想,认为各种宗教均有其价值,不能持“偏狭之见”。法国作家伏尔泰也在其《扎伊尔》中叙述了伊斯兰教的苏丹奥罗斯曼和女基督徒扎伊尔相爱的故事,并借此指出走向极端的宗教限制会导致人类生活的悲惨结局。狄德罗在其书信体小说《修女》中对天主教修道生活进行过批评,指责其禁欲主义的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西方各界人士对基督教有多元理解,因此在欧美文学中对基督教的态度也各不一样。
19世纪影响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使这种多元倾向进一步展开。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都从各自的角度论及作为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督教,而基督教思想也影响底到浪漫主义也有神秘主义、直觉主义和超验主义的产生。在德国作家史雷格尔兄弟、诺法里斯和霍夫曼、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以及法国文人夏多布里昂、拉马丁和维尼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基督教思潮的千姿百态。他们用神秘梦幻的喝掉赖描述自然、超理念的题材,虽然因为走向极端而把人的内心体验和幻想与大自然的奥妙弄得玄而又玄,不可思议,却也有着“物我合一”、“归之宇寰”的神秘美感和“湖光山色”、“幽林深谷”的自然馨香。在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曾以写实的手臂在其《红字》中剖析早期北美清教徒生活中的真与伪,探究人性命运的罪与罚。而爱默生、阿尔柯特、黎普里等人则在直觉。超验的创作中悠然神往、流连忘返。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乃是欧美社会几句动荡的时代,一度春风得意的浪漫主义文学叶只得让位给洞见西方社会危机的现实主义思潮。易卜生的戏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曾在基督教中找寻过冲出危机之途,所以他们备20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家们尊为“先知作者”。托尔斯泰欲以基督教人道主义来力挽狂澜,留下了许多惊世巨作。而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则借用基督教题材来唤起民族之魂,使其小说诗意隽永、激情灼人,显示出久远的魅力。
在近日欧美文学中,这种基督教思潮的引导和基督教题材的运用已大为孙色,不再构成其主流。但当代文坛仍不时有体现二者关系的佳作问世,从而得以继续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势头。

注:以上所提基督教乃是之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在内的广义基督教。本文涉及历史、宗教、文学多学科,因作者个人学识浅薄而有错谬请原谅并指教。荣耀归于三一上帝。

‘陆’ 不同文化习俗和信仰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您好!平安!
人类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宗教产生文化,文化产生道德,法律又要经过道德的核准。”可以说,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源头。
西方的文化大部份来自于基督教,也就是他们之中的人,大部份听从上帝的教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都来自于上帝的教导《圣经》。所以西方产生了民主和宪政,有很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很严密的逻辑学术观念不,这也是来自于他们的文化,来自于他们的信仰。

东方人(包括中国)普遍崇拜偶像,比如,一堆泥像,一堆石像,一颗树,一种红布……等等,这是不是信仰,而是迷信,信仰和迷信的区别,在于信仰是一种对人的整全的人生价值观,人为神的仆人。而迷信是邪术崇拜活动,迷信于某种被造之物有种神秘的力量,把非位格化的东西,位格化,这就是迷信。
东方人普遍迷信,所以在东方极少产生过,影响世界,对世界有贡献的东西。这是直接跟东方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有关系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忙到您!God bless you!

‘柒’ 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对传统影响?
开楼主太外行了
中华文化其中核心之一,要数
道德经与易经
所谓道生一,生三,生万物

后期演化有道教,有神仙论等等分支
而神仙论更有佛道为一个孩子两个抱一说

然后孔子问道老子,儒家也是对中国影响至深
大学首章,叙述道,讲修身养性平家治国

这不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而是他们在叙述一样东西,不过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再比如易经无极太极两仪,天地万物规律,然而无极者和?
同理

我知道,从你问的问题,能明白说的这些你可能云里雾里的,
但这是问题核心所在点,至于你不明白的点,自己找两家书看吧。

‘捌’ 宗教信仰如何影响文化

通过教义影响广大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而由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并流传下来,例如佛教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

‘玖’ 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纵观中国哲学史,佛教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胡适先生早年曾撰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及半便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他不了解佛教。其后,他也开始研究佛教,并收集了很多禅宗方面的资料,尽管他的考证未必为教界接受,但也从中反映了他对佛教的重视以及佛教于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是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足以是传世力作。佛教典籍的体裁也非常丰富,既有诗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说式、戏剧式的。即使不从信仰层面来接受,也可作为文化传承来学习,因而在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早在东晋时期,即有十八高贤会集庐山,于高僧慧远法师门下同结莲社,共修净业。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风更盛。着名的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心得及生活积累,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着。《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反而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拙劣陪衬,未能再现历史真实。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着《红楼梦》中,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佛教的传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极大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的绘画、书法作品,同样离不开佛教题材。山水画中,有古寺梵刹、阿兰若处;人物画中,则有诸佛菩萨、金刚罗汉、高僧大德。而各个朝代抄写的经书,则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其中,书法大家的抄经名作便不胜枚举,如王羲之书《遗教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苏轼书《圆觉经》、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欧阳渐书《心经》、弘一大师书《华严经》等等。此外,敦煌还保存有大量唐人写经,既是珍贵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除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

道教发端、生长于中国社会之中,必然要吸收由这个社会产生的精神养分,其中当然包括文学艺术。同时,道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信仰形态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享有较高地位时,反过来也会影响文学艺术。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盘古真人等等传说都是承袭古代神话而来的,并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另外,道教本身所创造的神仙故事,如关于八仙的传说,以及有关泰山、华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的神话故事,也盛传于民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有的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就将“道家神话”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台湾的一些学者也说:“道教传说流播于世,其丰富的想象,幻异的情节,均能在不同时代说话者口中制造出不同趣味。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诸如婚姻、痛苦以及死亡,都可在娓娓叙述中获得暂时的解脱。尤其通过舞台,一些度脱成仙,仙道解困,以及神仙游戏人间,随心所欲的能力,更为长期生活在困顿中的百姓,在哄堂嬉笑声中涤荡心灵。这种文学艺术的满足,绝不限于文士的寄托幽隐而已,更是广大民众的生活乐趣,而为中国文学中突出的成就之一。”
其次,道教中关于神仙的描写,导游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尤甚。道教从道家那里继承了极为丰富的浪漫精神,并加以发展,所描绘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虚实相交,色彩斑斓,引人入胜。这种诡异神奇的浪漫情调,深深地浸润到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中国古文学的一大特色。
再次,道教独具特色的诗词,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道教描述神仙轻举飞升或与仙同游的“游仙诗”,描写神仙生活的“神仙诗”,以及一些阐发修道理论的诗文,都给中国诗词宝库增添了新的特殊的内容。我国古代着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人都深受道教影响,在他们的诗作中散发出浓厚的道味,且有不少佳作。另外,好些词牌就得名于道教神仙故事,诸如《瑶池宴》、《霓裳羽衣曲》、《渔歌子》等等。道教对中国诗词的发展的确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小说创作方面也是很大的。其他不说,单就明清时期大量出现的描写神魔相斗的长篇章回小说来讲,就可见道教的影响。鲁迅先生把这一类小说称为“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吕仙飞剑记》、《七真传》等,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旨的。另外,以历史演义为题的作品,也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中国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说民俗极为繁杂而广泛。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一般地说,道教主要与民间信仰习俗关系密切,通过与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
首先,道教所尊崇的神灵是虚幻的产物,然而却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好些赫赫有名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等,原本是流传于民间的,后被道教逐渐吸收成为道教神祗,并贯以各种名号。这既是道教不断扩大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它吸引群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是说,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有返回到民间,更深更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众对他们都是无比敬畏的,对这些神灵的崇拜祈祷,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民俗。道教特有的一些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
其次,道教的法术也深入到了民间,常常与民间的巫术结合而对民众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道教法术有相当部分渊源于民间巫术,经过道教的改造发展,使之更加系统化。道教法术内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疗病、延生、送死、超度、祈梦、求签等道术都与民间巫术结合在一起,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一点是民间习俗与道教相连系的重要环节。
此外,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如“敬灶神”,“打夜胡”,“贴门神”,“桃符”及“钟馗画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极有影响。如吕洞宾、太上老君等诞辰日,民众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而且道教的这些庆典和节日,也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变得非常世俗化。这时,有关的宫观就成了民间娱乐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庙会”就是此种情形的表现。这也是道教与民俗相关联的重要方面。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道教的信仰是“长生成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道教徒们不懈地探索、寻求达此目的的各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亦促进了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医学——早期的道教(五斗米教和太平教)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亦从阴阳五行说和经络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状况,认为人的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有关,提出用针灸调安人体360脉,以草木和禽兽等动植物为人治病。有的经典则以固精、炼气、养神作为强健人体的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晋代葛洪、南北朝齐梁间道士陶景弘以及唐代道士孙思邈,他们对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东晋葛洪着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在《金匮药方》中有关于结核病、天花等多种传染病的记载,并指出肺结核(“尸瘵”)是会传染人的,可导致全家覆亡。《肘后备急方》辑有简便药方百余种,可谓我国第一部急救手册。齐梁间人陶弘景,精通医药学,撰有《本草集注》、《药总诀》、《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其中《本草集注》是将当时所用730种药“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主诏时用土地所出”而成的,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功用、炮制等均有说明,是唐《本草》的蓝本,为古代药物学的重要着作。另外,陶弘景还首创按药物性质进行分类的药物学分类方法。被人尊称为“药王”的唐代着名道士孙思邈,着有三十余种医学着作,现存有《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孙思邈在医学上重视饮食方法,强调医德,对妇婴疾病极为重视,《千金要方》中列有《妇人方》三卷和《少小婴孺方》。
除上面提到的三位道教师徒医师的医学成就外,道教的一些养生方术,如行气、导引、调息、按摩等,都被纳入了中医领域;道教的外丹术则被纳入了制药领域,成为制药方法;道教的内丹术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
冶金术——中国炼丹术发端最早,源远流长,西传印度、阿拉伯、拜占庭,再传欧洲,在文艺复兴后转化为科学化学。炼丹术是道教所专擅的方术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至今仍为科学界所瞩目。道教有关炼丹的经书,主要保存于《道藏》,其代表作有:东汉张陵撰《九鼎丹法》、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皆论述炼丹(外丹)之事。书中描述了汞有发挥性并能与硫化合,第一次记载了用两种元素合成化合物,并记述有炼铅丹中物质起化学变化时分配比例的概念。晋代葛洪(252—334年)着《抱朴子•内篇》,其中《金丹》、《至理》、《仙药》、《黄白》言炼丹事,记述了一般无机物的化学变化及制作黄金和白银的各种方法。化学史研究者认为,8世纪阿拉伯炼丹家盖伯就从葛洪着作中深受启发。道教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年)着《古今刀剑录》,记述灌钢冶炼的方法,是早期炼钢术的突出成就。他还发现根据火焰颜色不同可辨别物质的不同,开后代分析化学之先河。
天文历算——道教有“道法自然”、“修丹与天地造化通途”、“天人感应”等教义。修炼者要知天文、晓地理、达阴阳、穷卦象。故道教与天文、气象、四时岁差的变化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对我国古天文学、气象学及历算学曾发生重大影响。道教与历法学亦有密切关系,北魏寇谦之精于术算,梁陶弘景撰《帝王年历》5卷,颇有创见;唐代傅仁均善历算之术,撰《戊寅元历》,创定朔法,是我国官历用定朔的开始。
道教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哲学思想、传统道德、环境保护、建筑绘画的的发展,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着在客观上呈现的成就。
总之,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广播于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方方面面。正因为其影响巨大,鲁迅才会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许地山也认为:“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之思想、道家文化……”道教对古代中国上至朝廷王府,下至市井家庭的影响,可说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这种影响在当今社会也能看到。

‘拾’ 宗教信仰的差异最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吗

在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最容易导致文化冲突,比如说十字军东征。在西方宗教往往你政治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已经上升为政治信仰了。对,异教徒赶尽杀绝。而在东方,不同的宗教往往可以和平相处,佛教和道教就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但佛教和道教却可以和平共处,甚至可以说,佛道是一家。这也东方人的性格有关, 不太强调政治。

阅读全文

与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会影响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