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铸就和培养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上,更需要付之于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创新。
坚守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认同本民族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新加坡从一个资源贫乏的落后小国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来源于本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能够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力的优秀成果,这就要求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要用生动的故事和产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展现中国的主流价值。
(1)如何培养对文化的认识扩展阅读:
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在当前我们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
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继续清除文化复古主义、狭隘文化保守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方针,真正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㈡ 大学生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认同和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是一种自觉基础上的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外来文化中哪些是中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哪些是西方霸权主义、腐朽思想。
把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纳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我们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
重视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有效载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文化认同的意义: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共产党新闻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文化自信
㈢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如何培养对文化的认识扩展阅读
“文化自觉”, 正是在追求现代化的100多年的历史中开始产生的。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 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主观空想。
有志于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学者对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自然会特别关注, 所以他到了耋耄之年, 还要呼吁“文化自觉”,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用实证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有悠久历史的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㈣ 你是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载体和环境,传统文化离我们远,主要因为古代建筑和旧时东西越来越少,现代商业文化太过盛行,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和时间都不够,造成了接触少、认知少、理解少的现状。让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首先要从环境上改变,比如学校和家长多带领孩子去博物馆、古建筑和听国学讲座。让孩子对国学有个直观的认识和印象。另外要有专业的学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性发扬,形成文化学术氛围,并且通过商业手段让国学值钱,尊重国学人才。学校要形成国学热的教学氛围,多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孩子学国学的热情和志向。
最后,学国学不能死学学死,要活学活用,要与时俱进,要去伪存真,这样才能把国学学习好、发扬好。
㈤ 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深化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树立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夯实文化发展的根基,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善于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视角、新维度,不断学习,提高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规律的认识。
在理解文化发展阶段性、文化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
3.加强对世界文化及其发展潮流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趋势的认识。
强化文化自觉,在主动参与文化竞争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把握规律,尊重科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尊重规律的科学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设阶段性规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
2.把握文化构成多样性规律。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主见。
3.把握文化建设长期性规律。
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避免突击运动的文化建设方式。
(三)与时俱进,担当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天下的文化情怀为前提。
1.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学习、热爱、保护民族文化,使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2.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
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㈥ 新时代下青年学生应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1.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才能有力量推进国家的伟大建设。
2.大学生要坚持学习传统美德。大学生们必须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3.大学生应深化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认识,农业和医学等伟大成就的认识,以增强对民族智慧的尊重。
4.加强对文化的学习学习精神,提高学习和工作的创新能力。
5.加深我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
6.坚持文化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大。坚持博学的精神,不断拓展我们的文化宝库 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文化的自信,不仅包含着对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认识和热爱,也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促进和发展,即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国际化。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确地从世界的角度看待外来文化,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吸收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
㈦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文化自觉和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这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基石。中华文化虽然有其灿烂辉煌、无与伦比的优点,但也包含着封建落后、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糟粕。只有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点和糟粕所在,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但是,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内容复杂、形态丰富的巨大系统,要准确把握其精髓,辨别其糟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争论乃至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追求,也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都明确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培养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甄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解决的前提问题,也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传统文化虽然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以实用、庸俗的功利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大肆宣扬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东西,良莠不分,沉渣泛起,这应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警惕和重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如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以便形成国家层面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安排,整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来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这对培养和树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自身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首先接受教育,对文化自觉和自信得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热爱自己的社会和国家,你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认同感,别人才会认同你。
㈧ 如何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1、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我国的十几年应试教育在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缺失。学校生涯的那几年,最常见的,莫过于音乐美术课变成语文数学英语,原本就寥寥无几的熏陶机会直接消失殆尽。
2、学一门乐器,音乐真是这个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即便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却可以从同一段旋律中得到同样的感受,这种强烈的心灵感受没有国界限制。而且,培养一门乐器作为爱好,当你一个人寂寞的时候,也可以自娱自乐。
3、影视欣赏,是的没有错,大致指的就是电影,还有纪录片。但我所说的电影,并不是指那些爆米花的家庭伦理或者忙于堕胎的校园恋爱,也不是说那类题材不好。只是更多情况下,那些电影你看过后,根本想不起到底讲的什么,记不清主人公的名字,对文化修养的提高基本没什么帮助。
4、多读书。读书这种事情呢,真的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因为人是最容易受气氛感染的生物。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个安静阅读环境,周边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想必你也是不好意思继续玩手机的。而且,这种环境下,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你会自然而然开始思考。
㈨ 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㈩ 如何培养自身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实践的锤炼。文化修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依托物质载体。只有在意识到知识储备匮乏的同时,借助参加文体活动,读书特别是经典型的书籍,多阅读浏览新闻来增加社会阅历,才能提高文化修养。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他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我这里要说的是,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心态.才能培养出好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