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贵溪象山书院怎么样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
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
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着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更多关于贵溪象山书院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2705c161572890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Ⅱ 贵溪象山为什么叫象山
贵溪的象山以象山书院闻名。
Ⅲ 象山书院的“心学”诞生地-象山书院
贵溪的象山、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为南宋着名的四大书院。她们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居重要地位,影响很大。四大书院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象山书院则迁建多处。从南宋至清末,象山书院在贵溪共迁建五处,金溪县也曾建造一处象山书院。 象山精舍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为象山书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
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彭世昌来贵溪寻访老朋友,一日登应天山,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于是便与诸友商议,准备结庐延请陆九渊上山讲学。宋代书院炽盛,尤其是在这段时间,岳麓山书院在1165年由刘琪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于1180年由朱熹修复,均聚徒讲学,声名遐迩。陆九渊此时因论奏政事,被贬归乡里,以祠禄闲居,便产生了强烈的办学念头。在彭世昌的恳请下,1187年,陆九渊来到应天山。他见应天山形“宛然巨象山”,便易应天山为象山,自号象山翁,居所称象山草堂,讲学处为象山精舍。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江西金溪青田人,南宋时期着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长期争论不休,不能统一,成为理学的两大流派。陆九渊与朱熹齐名称“朱陆”。他又与兄陆九韶、陆九龄并称为“三陆子之学”。陆九渊在象山讲学,被学者称为“象山先生”。陆九渊在象山精舍既是其讲学盛时,亦是他的“心学”思想体系完成时期。
陆九渊规定了象山精舍的办学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其“做人”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二是做一个能“备道”的圣人,三是做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
为了实践自己的办学主张,陆九渊在象山精舍采用于多种教学形式,运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严肃认真的升堂讲学,他“从容不迫”地讲课,“终日不倦”。“音读清响”的语言,富有启发的讲解,学子“无不感动兴起”,“感激奋砺”。在日常教学中还采用颇似禅宗“机锋”的谈话教学,陆九渊要求门徒有切已自反改过迁善的自我修养,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侧重精专创新,并率学生寻访山川名胜,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应天山“苍林阴翳,巨石错落”,风景十分优美。然学子来应天山象山精舍求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困难很多。但陆九渊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了许多人。象山精舍平时就读的学生约百人,五年中先后来求见问学者“逾数千人”。 陆九渊在象山精舍历时五年,绍熙二年(1191年),他奉召知荆门,临行嘱托傅季鲁代为主掌,并望其将精舍扩成书院。陆九渊不久去世,象山精舍日渐衰落.但他倡导的“心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得到朝廷的赏识,赐陆九渊“文安”谥号。为了缅怀先贤,弘扬陆学,陆九渊的高足弟子杨简的得意门生-江东提刑袁甫,巡视贵溪之后,以应天山交通不便为由,上书朝廷,将象山精舍迁建于贵溪县城河对岸的三峰山下徐岩。宋绍定四年(1231年)破土动工,该年冬书院落成。院内有祭文安(陆九渊)、梭山(陆九韶)、复斋(陆九龄)三先生的祠庙一栋,学生的斋舍百楹,绍定五年(1232年),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象山书院日益兴旺,盛况空前。
元代,书院未曾修葺,几近销声匿迹,一片荒凉。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皇帝命再度修缮象山书院。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书院发展的高潮,象山书院也进入了她的繁荣期。明代着名文学家李梦阳在担任江西提学副使期间,亲临贵溪对象山书院进行大规模的修整。明正德五年(1510年),武宗皇帝诏刻刚劲镌永的“象山书院”四字,石刻在西峰峭壁之上的14米多高处,它每个字一米见方.是480多年前的遗迹。至今中峰陡壁上,尚残存正德壬申(1512年)夏言瞻仰、桂恭讲学的阴文石刻,反映当年书院盛况。以后夏言中进士,曾升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一度官至首辅。他在书院开凿石井,解决师生饮净水问题,复又于书院附近建造象山草堂和三峰亭,作为读书场所。
明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一度 废毁全国书院。次年,象山书院奉例废除,财产充公,变价出卖。不久,知县伍袁萃捐资赎回,改为象山祠。
明代的三峰山象山书院,作为陆派的教学基地,在传播陆学、交流学术、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在江西,与白鹿洞、鹅湖、白鹭洲书院齐名,曾列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金溪是陆九渊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1933年陈泳之在县治之西建造一所象山书院,礼聘陆九渊的门生傅委鲁主教,一时学生甚众。
以上六处象山书院,除象山精舍为私办外,均属官办书院。其共同点是秉承陆九渊的办学宗旨,规定《陆象山先生全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陆学的传播和弘扬起了很大的作用。
昔日的三峰山象山书院旧址,今日是贵溪一中的校园。人们为了纪念陆九渊先贤,1988年在贵溪一中校园中心处,建起一尊高五米的“文安公像”塑像。(陈炎诚)
(本文是根据《贵溪文史大观》载《象山书院及其历史变迁》一文增删整理,《文史大观》载)
Ⅳ 象山书院的贵溪象山书院
书院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贵溪市境内,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
清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着名书院之一。
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Ⅳ 象山书院的介绍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Ⅵ 贵溪象山书院怎样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
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
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着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更多关于贵溪象山书院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2705c161572890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Ⅶ 象山文学|秋意浓郁的贵溪占源
寒露刚过,诗意萌动的人,爱寻觅烂漫之秋的人喜欢往贵溪市塘湾镇占源村跑。那里的秋,色彩缤纷,美得让人沉醉,使人痴迷。
满山满岭的 乌桕 、香枫、牛荆树的叶子,颜色随着天气转冷而逐渐加深,逐渐红艳起来,由黄色、明黄逐渐变成橙红、深红,嫣红烂漫。秋阳下的占源就如同坠入一幅绚丽的童话世界,多彩而梦幻。醉人的红叶,红得是那样热烈,那样铺张,那样迷人,那样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有旭日一般的艳丽。
如果说春夏的占源充满青春和活力,那么秋冬的占源,彰显的是成熟和富足。满山的野果熟得诱人,一串串灰亮的野生猕猴桃挂在山路旁的高枝上招摇显摆,一颗颗红艳欲滴的小刺果光彩夺目,野生油茶果也缀满枝头盼着你去采摘,房前屋后的柚子也熟得明黄明黄。秋冬的占源不仅果实累累,花也开得艳丽,看那山脚下、河滩上、田野里、高坡上,鸡冠花、姜藕花开得是那么热烈红艳,山茶花是那么冰清玉洁。最为惊诧的是坡头、河滩上的芦苇,竟然是稀奇的紫红色,微风过来,深情款款地向你招手示意。占源山里的湖水也跟山外不一样,像一块块翡翠碧玉镶嵌在色彩斑斓的树林间。
那些似火似血的红叶,那些满山遍野的山果,那些艳丽多彩的山花,俨然成为秋冬季节里占源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占源是贵溪南部山里古镇文坊管辖的一个千余人口的小村庄,这里四面环山,落下一处沃野。这里崇山峻岭,有湖泊,有溪流,有古树,有芦苇,四季鸟语花香,真正的世外桃源。
当山里的枫叶和 乌桕 树叶红了,占源的吊瓜也熟了。头天约好去占源采访的,第二天一早,就在城里搭乘占源村第一书记彭艳香的私家小车朝山里出发了。车子进入文坊境内,绕着植被 蓊郁 的大山,沿着山脚的公路穿行在秋意浓浓的山野里。山里的空气清爽,心旷神怡。车子拐过九曲十八弯,停在一处溪水缠绕的山脚开阔地头,一大片仍是绿意婆娑的吊瓜藤蔓沿着山脚铺展开来,蔚为壮观。从藤架下钻出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中年妇女,她手提一篮子橙黄的吊瓜笑盈盈地朝我们走来,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彭艳香书记忙给我们介绍她就是占源村党支部书记邹芳香。
还在车上,彭艳香书记就向我们介绍了占源的吊瓜种植已经成了村里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占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摆在帮扶干部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占源村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吊瓜,2019年7月,帮扶的城管干部就组织村干部远赴安徽潜山市学技术,回来后因地制宜搞吊瓜种植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们率先领种。如今村里的吊瓜基地扩展到三十余亩,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参与种植,为他们提供了创业机会。吊瓜种植作为一种产业在占源蓬勃发展了起来。
走进基地,满眼是橙黄的吊瓜,门球般大小坠挂在青绿的藤架下,煞是诱人。钻进瓜藤底下,闻着缕缕果瓜,只觉得心中醉意荡漾,我忍不住凑近一颗门球般大小橙黄的吊瓜合了一张影。彭艳香书记见我如此痴迷,笑着说:“吊瓜满身是宝,果实和根都可以入药,《本草纲目》和各大中药辞典中都有记载。吊瓜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十七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而且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有辅助疗效。”
吊瓜基地里早有三五个村民在忙着采摘成熟了的吊瓜,他们用竹篮、塑料桶装得满满,然后提到公路上,装进卡车厢里运回村子,剥皮、清洗、晾晒。邹芳香支书说:“我们村里的吊瓜子可畅销了,供不应求。今年下半年因天气原因吊瓜产量受到了影响,但是今年的收成还是可以的,获得的利润年底将会分红给贫困户。”
现在的占源人没有辜负家乡大好的自然资源,吊瓜种得有模有样,中华蜂养殖也展开了手脚。占源人几乎家家户户养中华蜂,这种小精灵是自己飞来农家的。占源人就用木箱子、木桶子好生招待它们安家落户。小精灵们也懂得感恩,就以醇香的蜂蜜来报答主人家。
蜜蜂养殖多了,就成了产业。可酒香也怕巷子深,蜂蜜多了,销售就成了一个问题。头脑活络的驻村第一书记彭艳香便自己设计精美的蜂蜜包装,申请注册商标,把占源农家养殖的原生态中华蜂蜜通过超市和网络推销到了省内外,给村集体和山民们增加了收入。彭艳香书记把我们引到山脚下一户养蜂数十年的人家,但见房后房侧的空地上散放着一二十箱木制的蜂箱,快入冬的蜜蜂,大多挤在蜂巢里不愿出来。
好花酿好蜜,占源的蜂蜜是远近出了名的。“我们山里春夏秋冬花色众多,割出来的蜂蜜特别甜,也特别醇。”随行的邹支书自豪地说。
主家热情好客,不失时机地邀请我们进屋落座,用勺子舀出晶莹白 晳 的蜂蜜晶体加入我们的茶水碗里,搅均了给我们喝。轻呷一小口,沁人心脾,唇齿留香。
山里人淳朴、勤劳,年轻的大多走出大山,去山外的城里或更远的沿海城市谋生活,年长的留守村里也不闲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席老师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已年过七旬,仍身板硬朗,早从乡村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下来,日子过得滋润,可他却不安分守己,硬是领着老婆子去占源村后高山脚下的广源水电站看守机房。按席老师自己的话说,“我们还能干,就要干些事,生活才有意思嘛”。
深山人稀空寂,席老师夫妻俩就养几条狗几只鸡热闹。那天我们去占源,不知怎么席老师就知道了,他硬是邀请我们去他的水电站家里吃晚饭。那天席老师刚好从深港里网捕了些小鱼小虾,加上他夫妻俩开荒种的蔬菜瓜果,晚餐整了满满一桌十多个菜,丰盛极了。席老师夫妻俩过着世外桃源的闲适生活,晨闻鸟鸣起暮听鸟鸣息。席老师就像占源山上的一片红叶,即便到了霜秋季节,也要怒放一把。
秋冬季节,山里水流枯干,水电站机组时常不能全部运转,只能维持部分机组发电。我们运气真好,那天正巧碰上电站的三台机组有两组晚上要发电,一晚可发电一两万度。谈起发电,席老师就眉飞色舞,难匿他辛劳付出后收获幸福的那份得意。
吃过晚饭从水电站回城,透过车窗子,望见占源山背的枫树和乌桕树的叶子也开始红了,但还没有山阳的那么深红。彭艳香书记说,到了深秋,满山满岭就是火红一片,层林尽染, 占源 就更漂亮了。占源人正在谋划着建设农家乐,利用大自然馈赠他们的四季美景,开发乡村 旅游 。
等到山里的 旅游 做旺起来,占源百姓的日子就像深秋山上的枫叶一样更红火了。
彭成刚简介
彭成刚,贵溪市人,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贵溪市融媒体中心干部,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贵溪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秋的蝴蝶》《古镇情缘》、散文集《文味十足的贵溪》,编剧并拍摄励志微电影《爱洒小山村》,参与《贵溪市志》《印象贵溪》《贵溪》等多本地方史书的编撰。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文学奖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级报刊、网站。有散文入选中考命题研究专家联合编写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测试卷,二十余篇文学作品入编各种文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