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了解《英语导读1000句》
《英语导读1000句》理念说明
学习语言本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但我们却觉得英语越学越难,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障碍,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科学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原来传统的英语教材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是陈旧、过时的机械方法论,它不仅破坏了语言系统的整体性,而且完全违背了人的认知行为,由此造成了我们学习英语方法的偏失,最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
人类学习语言从来就没有难易之分,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只有一开始就学习系统而丰富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掌握语言。(详见“英语学习的科学观”一文)
《英语导读1000句》的编辑思想:
系统、丰富、实用、内容集中、可重复学习
《英语导读1000句》是根据语言系统的整体性思想编写的,它不仅具备英语的常用语法、句型,而且内容相当广泛: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民俗、教育、文化、艺术、环保、医疗等诸多领域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主题下的句与句之间既是对话,又可组成一篇小短文,而且很多主题,意趣深远。我们提供给大家的是原汁原味、内容丰富、文词优美的英语,而不只是给中国人或亚洲人学习的英语。
�《英语导读1000句》分70个小题目,每个题目15句,共1050句,有12796个单词,用词量约4000至6000个。我们把每句话标上序号,这绝不是表达由易到难的顺序,而只是句子序号方便记忆、学习而已,你完全可选择任何一个题目开始学习。
《英语导读1000句》的学习方法:“领读、跟读”
好的英语教材当然需要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对中国人来说,“领读、跟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且是省时、轻松、简单、便捷、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因为“领读、跟读”是让我们跟着英语专家读书,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的语言学习内容,又包含了听(听英语专家读)和说(我们跟着读)的机会,这正是英语学习环境所要求的。我们在跟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听、不断地模仿,不断地纠正发音,不断地说,这样反复多了,自然就具备了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可以同时掌握词汇、语法、句型。
为此,我们制作了由英语专家示范的“领读和跟读”的教学录音,以便大家模仿学习。
《英语导读1000句》同时推出“10岁以下学习版”
及“10岁以上及成人学习版”
《英语导读1000句》虽然同时推出“10岁以下学习版”及“10岁以上及成人学习版”,但教材内容完全一样。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无论大人和孩子,只有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这不仅符合人的生理、心理,也符合人的认知行为。两种不同学习版本的区别仅仅在于:10岁以下学习版的”领读和跟读”的教学录音速度较慢,这样有利于父母和老师教学。而对于10岁以上的学习者,则提供正常语速的“领域和跟读”教学录音。(当然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实际选择语速的快慢,只要有利于学习)。两种版本同时都配有正常语速的全文朗读录音,这可以做为听力训练(“领读、跟读”教学录音同样也可作为听力材料)。
大家注意到本书不在英语中掺杂翻译,而是把译文放在后面仅作参考。很多人以为要了解英语的中文意思才能学习英语,结果使得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多费一份脑力去转换中英文的意思,不能象自己说中国话那样直接反射出来,不能用英语直接思考。其实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理会中文意思而学习英语。日久功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自然能打通两种语言,这是人类的本能。
《英语导读1000句》教学建议
一、 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5岁以下的孩子,不必着急马上让他学说,可以从听入手,每天让他听一定时间(最好您陪他听),听的内容可以是《英语导读1000句》,也可以是《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或其他录音(不论选用什么听力教材,均需要是内容丰富的英语)。听的时间可以是半年,可以是一年,让他对英语的音韵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然后再进入《英语导读1000句》的学习,你的任务仅仅是陪他跟磁带一起读,而不是由你来带读,因为我们的发音不够标准,不必担心孩子的发音不正确,小孩子听多了,读多了,自然就能熟悉英语的音韵,他的发音就会越来越准确、清晰,在潜意识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了兴趣和信心,学习就轻松多了。
(2)5岁以上的孩子,也建议让他听英语录音3~6个月,教材建议与上同,然后再进入学习阶段。对于不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仍然要陪他跟着录音一起读;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孩子,则可以让他自己跟着读。
(3)课堂教学,老师可以让孩子就所学的内容先听录音5~10分钟,然后只需组织学生跟着录音读诵即可。
二、阅读及其他建议:
(1)、5 岁以上的孩子,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开始阅读英文童话、故事及其他短篇文章。10 岁以上的学习者,阅读可同时进行,阅读范围越广越好。阅读的原则:宁多勿少,只须泛读,不求精读。
(2)、孩子的学习可同时配合《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学习方法参考本文建议)
(3)、可以经常收听BBC或VOA之类的英文广播。
特别提醒:陪听、陪读就意味着您要做出一些的牺牲,给孩子创造一个听和读的环境,这本身就是言传身教的良好教育,而且在陪听、陪读的过程中您也可以同时学习英语,这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在陪孩子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边读边看书,并用手指着单词,日久你会发现这种方法对记忆单词极为有效。还有,我们所做的只是不断鼓励、嘉许,而不是责备,让孩子完全在轻松的状况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学的进度
(1) 对于家庭学习的孩子而言,以每个章节为一个学习单元,每个章节跟读50遍,然后再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有人问50遍还不能熟读背诵怎么办,含糊过去,接着往下读,一定时间反过来让他复习,原来的内容他只会比原来读的更好,因为他的英语水平天天在进步,越到后来,你会发现他一遍比一遍好,一遍比一遍流畅。即使是孩子很快能熟读、背诵,每句至少也要朗读30~50遍。如果每天学习半个小时,八天时间就可以将一个单元读50遍,1年半的时间就可将整本教材听、读50遍,听和说的单词量越过100万个。
(2) 对课堂学习的孩子而言,课堂学习的跟读次数,老师可自行掌握,课后要规定学生每天的学习量,教材进度与上同。
(3) 对10岁以上的学习者而言,你除了采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外, 也可以把整本教材跟读一遍后,再来跟读第二遍,每天1小时,3天就可学习一遍,这样能在半年时间内跟读50遍,当然如果你采有”10岁以下学习版”的“领读、跟读”录音语速来学习的话,每天1小时,1年的时间你可以跟读50遍。
四、学习的效果
(1)对孩子而言,经过2至3年的学习,英语将成为他们的第二母语,英语的水平可以达到他的汉语水平,(不论是交流、表达或是认字),而且打下了终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日后继续巩固和学习,英语和汉语可同水平发展。
(2)对成人而言,经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完全可以用英语自由表达和交流,而且英语的学习将成为终生的兴趣和爱好。英语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部分。
B. 跪求《儿童西方文化导读》的MP3
好不容易找到的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全四册的mp3!!很受妈妈们的欢迎,先放第一册的头几篇上来,有人感兴趣再继续传
“念诵法(Look&Say)”是英国早期的语文教学方法,当时的儿童上英语课时老师大声地跟着教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老师也不做太多的解释。直到二十世纪初,这种教学法才渐渐被其它方法取代。但是现在的欧美国家都一致认为国民的英文水平已是一代不如一代。“英语诵读法”又再次受到欧美教育界的重视。
儿童西方文化导读选取的都是英文文章中经典名篇,不但文采华美而且极富教育意义,是孩子们诵读且了解西方文化的好材料
附第一册目录
1: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 Douglas MacArthur)
2: Corinthians 13
(The Bible)
3: I Am Nobody (Emily Dickinson)
4: I Have a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5: Tomorrow And Tomorrow (William Shakespeare)
6: This I Believe (John D. Rockefeller)
7: On Courtesy (Frank S. Hogan)
8: A Psalm of Life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9: Man's Guide (Winston Churchill)
10: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Abraham Lincoln)
11: 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12: My Lost Youth (Henry Wadswirth Longfellow)
13: Happiness and Contemplation(Aristotle)
14: True and False Simplicity (Francois Fenelon)
15: Kubla Kha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001.part1.rar (1.95 MB)
1001.part2.rar (1.6 MB)
C.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内指导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那里,也许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印刷术、计算机联网出来?不是的,都是背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大学问家,怎样读书呢?都背来的。比如过去背了的《大学》、《中庸》,随时想起就背一背,从小背到老,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后,发明了印刷术,还要背啊!因为那时印书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当时印刷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本书、一篇文章要亲笔抄写三遍,还要背给老师听。像林则徐、林则徐的好朋友龚定盦这些人,都是背书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学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我们现在印这些书,发送出去,只要有人肯背,就帮忙他。
问:有人提问读经跟经济效益有没有脱节?
答:如果父母所希望的经济效益的定意,是让每个孩子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在社会上,就能找一份工作,可以赚钱谋生致富的话,那么有的人读了大学、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还很多呢!至于说读古书出身,将来到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赚到钱或赚不到钱,谁做结论?可能读了古书在社会上更好哇!比如说,我就是读古书,背古书,我的经济效益好像比你们都好一点。至于读了古书以后,怕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如果用背诵的方法,把文字基础、文化基础打稳了以后,读这些教科书,并不要花几年时间,只要几个月,中学教科书就都会、都懂了。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时间,节省好多办学经费。可是大家不懂。经济效益的理论可以说是很大的。
问:现在工业这么进步,金融发展那么快,再反过来读古书,中间有什么关联?
答:工业发达,工商业作股票,经济、金融发展的时代,也要知识啊,知识要智能指挥,读了这些古书以后,脑筋开发了,学知识就更容易了,智慧更高了,不但没有冲突,还有好处啊!
问:小孩子功课很多,那么再读这些古书的话,就没时间了,而且也增加压力。
答:现在在台湾全省各地,台北薇阁学校,以及在大陆很多小学,每天十分钟,或每个礼拜只花两次半个钟头时间来背书,等于一个礼拜只花一个钟头,就像唱歌嘛!这不会增加功课的压力。现在成果已出来,他们背熟了,中国字认多了,读学校的教科书认得更快了,自己也理解进去,不会增加压力,反而使他们更轻松愉快地打开脑中的思想,增加知识,一点都不妨碍。我倒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都在浪费青年的头脑、精力,乱读的书都没有用。像我的方法,原来我叫我家的孩子不要去学校读书,我说你们六岁起,我教你们六年,包你直接考上大学。可是孩子的妈不赞成这种做法,那只好听他妈哈哈喽,所以孩子自己吃了苦。现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孩子,父亲教他背书,现在13岁,升大学。这也是一个案例,不但没有浪费时间,还争取缩短了教育时间。
问:还有一个问题,背完了永远会记得吗?
答:像我们是背书出身。对不起,还是记不得。可是到底记得不记得呢?记得。我7、8岁读的书,我现在80多岁,你提了那一点,我马上都可以答出来,还是忘不了,理解了就忘不了。现在学校里,6 岁起,读到20几岁大学毕业,拿到博士,有时你问他,这十几年当中学的东西,就答复不出来呀,这是常有的事,很明显的事。因为他不肯背诵,是应付临时的考试,那样叫做强记、硬记。“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像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再去背书,用的方法是强记,不是背诵。因为他已经成人,就是强记,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以佛学来讲,背诵是进到第八阿赖耶识里去,记忆强记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硬记的不算数。就像我们现在看那些领导人站在台上拿讲演稿一样,是强记的。每天怎么样讲演,是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要点也是你说的,可是自己就记不住。然后一边演讲一边看稿子,这是现代人的作法。古代的人不会作这个动作。现在这些高级领袖,站在台上背自己的演讲稿,自己还不晓得是讲了些什么东西,这是很丢人的时代。过去的学者也好,了不起的英雄领导哪里还会拿个稿子去讲话,心理想的什么要点都有,就直接讲出来。我们小的时候,看到革命的老前辈,上台演讲从来不带稿子的,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现代人长篇大论,站在那里,低着头,戴个眼镜,看一下,抬起头讲一句,讲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自己也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就是不读书、不记诵的问题了。
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2)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来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那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差饷),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尤其是所采用的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经典”。而且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它“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计算机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从幼少开始,亲身经历新旧各种读书的教育法,现在已经活到八十年了。从十二岁起,一边做学生,一边代老师上课。以后又经历过文的、武的、在世的、出世的、中国的、洋式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做过学生,也都当过老师,一直看到现在,深深感觉到现代的学校教育法,以及家长们对儿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应当“反求诸己”,不可再来自误误人了。不过,文化教育,是国家民族全民的大问题,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可以补救。但很高兴看到了大家有心之士能够领先尝试传统文化的教育法,为后一代的民族幼苖,培养文化的读书种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乐为之介。
丁丑春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关于读经的问答(3)
问曰:读经教育是否就能通古博今,因为读经比较枯燥,是否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的?
老师答:背诵不要觉得新奇,这是古老的方法,以我所知道的背诵,外国一样的,像读英文、法文、德文,整个人类,现在要讲学问,你们要注意,大概你们不到三十年就看到了,我们讲世界文明,将来世界文化的统一,你们应该有这个眼光和心里的准备,才可以谈文化,也不要死认为中国文化了不起,也不要人文外国的文化起不了,慢慢来,要整个的人类文化……所以当年大家的教育,统统背诵的,英文法文一样,现在外国人发现自己这方面是缺点了。背诵有个什么好处呢?我们晓得念,外国人资料告诉我们,尤其背诵还可以治疗帕金森毛病,治脑的毛病,还可以治记不起的毛病,尤其美国人告诉我们,背诵英文德文还不行,最好背中文,尤其中文对付脑病特别。这是外国人给我们的资料。从前的人学东西都是背诵,你看动物,跟着妈妈先学怎么叫,一样叫就是背诵。教还在背诵不准讲理哦。只教他背,唱歌嘛。先我们以前背诵,譬如说,给你们发的资料有一篇《大学》,《大学》是基本的教育啊,这个《大学》是我十岁背的,你说怎么背呢?像我们以前读书,不看书的……(师示范朗诵《大学》和诗词,讲述私塾教育的乐趣)这样唱的,这样背的,背来了,以后就忘掉了,后面一提“夜落乌啼”,就“霜满天”就来了。不用脑筋的,还要脑筋想,哪句诗怎么背,那么完了,不叫背书。譬如我常常告诉年轻人要背书,尤其英文也要背,以前英文教育,先学音韵,先学文法,现在先学语文,这个是不同,所以背书的好处,还可以治病,还可以唱歌,还可以念经,还可以对付鬼的啊,有时候鬼一来,你念书声音一背,那个鬼教跑掉了(众笑)信不信在你,说不说在我啊(一笑)。
问曰: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工商业文化的关系?
老师答:传统文化和工商业文化当然有关系了,传统文明也好,工商业文化也好,现代科技夜好。诶,我们是不是一个人啊,问我们自己,当然是个人。我们是不是个中国人,当然是个中国人,我们跟老祖宗一样不一样,一样的啊!既然是一样,都是一个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自己重要站起来。现代文明只不过接受一个新的方式而已。尤其久的文明看多了,看新的文明,和新的文明一结合,你有最高的智慧啊。这没有差别,人总是这样一个人,现代文明总没有改变一个人吧?!我还常常告诉大家,你们注意啊,有个西方的资料啊,这个资料在英国国家博物馆,现在公开了,英国人那里有资料,几百年来研究过人种,把中国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把他们配对,以前白种人不告诉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都知道了。一配对以后,糟糕了,只要哪一种人跟黄种人结婚啊,第一代生下来眼睛黑了,第二代头发黑了,第三代都变黄种人了。是真的哦。所以你问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你管他呢,你中国人什么文化来都给你融化掉了,都“黄”了(众笑)。
问曰:当代的学子要塑造什么样的特质,才能真正成人,将来才能驰骋天下,成为天下的大英雄?
老师答:这个问题我常常告诉年轻人,四个字,一个知识分子这个时代要养成:卓尔不群的特性,什么叫卓尔呢?每个人养成独立的道德人格。不跟着时代转变。不为世俗所转,不流于俗。现在的人拼命要讲发财,发了财干什么用。赚钱非常难,花钱更加难,很多朋友说要做好事,我问你们会用钱吗?你们就不懂得花钱,比如你们学佛学宗教,那么好,我现在就给你十万块,告诉你到今天晚上十万块做好事花得一毛不剩,你花得完,回来我再给你二十万,可是你真做不到。至于你到卡拉ok,给小姐胭脂花粉钱,一百万一下子送出去了,那就花钱吗?那谁都会。真每一块钱都做了好事,真做不到。做好事还要有善缘,还要有福德,还要有机会呢!天天想做好事,做好人,吹吹容易啊,好人没有榜样的啊,好事是没有机会给你做啊。所以要养成卓尔不群,独立的人格。
D. 看西方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东西方不同教育理念
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应该,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就让他自己做,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听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孩子能做到的。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分担家里的割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自暴自弃,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从这些差异中。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心理健康程度。由于历史传统。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重装一次。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然而、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中国家长应该向西方学什么社会的竞争,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革命英雄主义、冬天铲雪。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洗衣服、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从劳做中得到快乐,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为社会的竞争、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出国,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知识教育、独立动手的能力,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会性发展差,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并予以纠正,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还是亲友、粉刷房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将来“光宗耀祖”,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颓废、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基于这种观念,若能装回。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甚至鼓励孩子再拆。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还要外出当杂工,动辄离家出走。无论是家长,做饭,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秋天扫落叶等,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在寒冷的冬天。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求,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品德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意志,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社会适应能力、养儿育女等。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学习各种技能,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结婚,孩子要自己劳做,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打扫。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文章摘自、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若是装不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就算自己能装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意志的磨炼。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自己生活。此外、装配摩托车,更多的是意志。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甚至轻生厌世,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E. 如何教孩子学习经典文化
针对我们现在的学校以及孩子的家长,如何的教孩子学习经典。报告的题目经典教学法。
如何教孩子学习经典。七个小的专题。
经典教学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么是经典。
第二个,现在很多地方在搞经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学工作,内容都比较的零散,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讲一下经典教育的内容体系。
第三个,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典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个,经典教与学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实在七八岁以前的儿童。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典范。主要是指老师的作用,以及是经典的价值。学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来学习。
第五个,从汉字的音、形、义的三要素,来谈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命名为教学三步曲。
第六个,主要讲蒙学阶段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或者叫经典的教育,它有四项主要的内容,从这里面挑出一部分内容教如何的写字。
最后,作为一个家长、一个老师日常的三类教学法。
什么是经典。经就是经常经常,所以经就是常,常就是经。历史朝代的不一具体有几个经有所不同。孔子时代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又扩展成十三经。那么什么叫典呢?我们叫典则典则,典就是则。典着重于讲规律、原则、常道。相当于天道法律,就是经常和典则。这就是对经典最简明扼要的解释。
具体到中国经典教育,经典教育三个阶段。
蒙学阶段,“三、百、千、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是弟子规》。神通诗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学阶段,主要是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学,他把说文解字纳入到大学的范围之内。
大学阶段,主要是指《四书五经》、扩展看去就是指《经史子集》。中国蒙学,小学和大学的经典,
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师,法国的时装设计师叫约翰.圣罗朗对经典从本质上、从时间上,对它进行了定义。时间上从不过时,就强调经典的永恒价值。空间上从不流行,就是强调经典的相当高的品质。所以什么叫经典?所有从不过时,但也是满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并具有相当品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不仅中国传统的经典书籍,只要是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叫经典。唯一衡量的时间,唯一衡量的标准,他所流传的时间,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什么是中国的经典?就是中国所有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中医、皇帝内经,武术,少林易金经当然是。所以明、清的家具,还有中国山水画、汉字、阴阳、五行、八卦等等。中国以孝为先的伦理道德及思维方式,比如说站如松,行如风等等,这些行为方式,都应该称为经典。所以,经典他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书籍,它还包括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书籍以外的琴、棋、书、画、武术、周易、礼功等等,风水以及传统的纺织工艺等等。所以,经典并不是说,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们想学习的时候,是需要去阅读和背诵的,其实经典他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产方式。
一个日本人深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用风水布置自己的房间,穿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的服装,读繁体字,竖版本,线装书,他所用的家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家具。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这个中国人不一定是中国国籍的,他很可能是一个日本国籍的。一个美国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心一意的研究我们中国的古琴,为了研究古琴,他长期隐居在香港一座没有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岛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岁。在我们中国的古琴史上,有一个着名的琴谱,叫神奇密谱。那里面有六十四个琴曲,这位美国人是全世界第一个把神奇密谱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弹出来的.
他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他在纽约的哈德森瑞尔对过叫new jersey新则西洲的家具都是在潘家园买了之后运到美国去,他的墙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装饰品,是书法这还有线装书。他怎么旅游呢?他就是带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弹《洞庭秋思》。然后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弹孔子读易,弹幽兰。所所以,经典,不光是一种学习的材料,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背诵经典读经典,不光是我们小孩子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因为,他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中国的经典教育,我们如果说是超越了书籍,那么我们再来看他是一个无比丰富的系统。他几乎包括了我们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所有的门类,所以我们并不是说只有家长和学校才能参与到中国的经典教育中,而是说我们各行各业无论是你搞房地产的,还是搞音乐的,甚至你是搞摇滚乐队,油画的,你都可以参与到中国的经典的学习以及是中国经典教育中来。
我们为什么说称经典教育而不称中国传统教育,因为传统在英文当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对应的叫moden。这是一个对词。我们现在把现代和现代化的作为是一个好的先进的光明的。那么他的对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么他就代表了由某种意义上的,过时落后的封建的含义。所以当你说你们家的孩子学习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那么你从你叫这个名称的一刹那开始,就意味着你们家的孩子已经在接受一部分是过时的,落后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传统教育,因为传统教育的来源就是站在了现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对立面,所以我们不能叫传统教育。
第二个为什么不能叫儿童读经。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清政府,开始建立我们中国新的教育制度,那个时候仍然保留了两门课,一门课叫读经课,还有一门叫修身课,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时候,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授,他当上了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把最后两门课取消了。所以读经仅仅是经典教育或者是经典众多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们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并且具有远大前程的一种教育运动,就称儿童读经。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门课来替代整个教育运动。所以我们也不能称叫儿童读经。
当然我们也不能称国学教育。为什么?因为是国学教育大约是1900年以后才有这样的称呼。大量的西方的学术理伦科学以及教育涌入到我们中国,为了跟西学相对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也就是说,100年前国学教育或者是国学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称了这个国学,那么它的对立面是什么?就是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以及是西方的经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学校或者是家庭传授的教育称为国学教育,那么从你叫这一名称的那一刹那开始,你已经把欧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给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不叫它传统教育、儿童读经以及是国学教育,我们叫经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经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个名称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们之所以称经典教育,是因为我们不仅要全面的继承我们中国的经典,我们还要敞开胸怀,我们还要全身心的接纳欧美及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教育。
现阶段,中国经典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种大众教育,只能是小众教育。为什么?如果说从博雅教育的角度,从历史上来说,谁有资格进行琴棋书画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家长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必须要有和经典相应的眼光、气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说经典教育,它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和小众教育,有这样一部分精英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实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说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师和校长,对他们的学校里的儿童或者学生实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时尚领导者的作用。然后,往下传播,往社会上传播,逐渐逐渐的给它普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应试教育完全不与经典教育相违背,反过来讲,经典教育完全不和应试教育相违背,因为我们的实践已经是证明,只要是经过了经典教育的训练的孩子,他会更加安静,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记忆力也会更加好,道德品质等人格的发育,将会更加完善。当前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加素质教育,将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佳选择是应试教育加经典教育。
凭什么把经典教育分成,蒙学、小学和大学?《三字经》里知某数,识某文,凡训蒙,须讲究,所以训蒙训蒙,其实就是蒙学教育。
蒙学教育的主要的标是什么?就是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识字。区别一个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识不识字。所以识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标志。经过了蒙学,他就可以扫盲。把一个人从原来蒙昧的状态,马上就扫盲,然后进入到一种能够读书识字的阶段。
小学阶段就要详训诂,明句读,训诂的含意就是强调汉字的每一个音形义,它有多少种写法,这个文章一拿过来,我在什么地方要停顿,在什么地方要有标点符号,我们清清楚楚,所以“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就是蒙学完后之后就是小学,小学完后之后才是四书,四书完了之后应该学《孝经》,学完这五本书之后,然后我们说是再读六经,当然,这个诗书礼乐春秋,其中的《乐记》或者是《乐经》,现在已经是失传了,所以现在就变成了五经,四书五经读完了以后,经史集方读此,然后再读什么呢?然后再读诸子百家,就读老子,庄子,孙子等等,经子通了之后,然后再读历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阶一样不能够乱。藏传佛教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讲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师,他有一本书叫《菩提道次第广论》极其的讲究次第,那么我们说中国的经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够乱,不能够一开始就读《论语》,一上的时候就读《易经》。前面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他读的时候就很困难,很多的推广中心让我们很小的孩子一上来就读《论语》,就读《皇帝内经》、就读《易经》,结果,进退为难,最后连孩子读经的积极性全部都破坏掉了。
清代的一个学者,他写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呢,就仿佛用文字画就的一幅漫画,在清代的一个普通的私塾里面,小朋友就象一群乌鸦在那里读,就是蒙学经典,然后是小学经典,,中国过去强调的是书声朗朗,所以大家都是声音很大,所以众声齐声吼喉咙,从哪里开始呢,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所以从《百家姓》开始,完了之后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后再《三字经》《三字经》完了之后《鉴略》《千家诗》完了之后是《神童诗》,其中有一两个小朋友聪明绝顶,他的学习进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学完了“蒙学”和“小学阶段”,他就直接进入到“大学”。
中国的经典教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叫蒙学,对应的这个经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规》。小学《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说文解字》,《尔雅》和《孝经》。《大学》就是《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现在的推广中心,他们仅仅重视经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确定了两大教育内容体系。那就是《六经》和《六艺》。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是静的是长的是不变的,《六艺》是要动的,并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六经》和《六易》就相当于我们经典教育的两个轮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大陆的经典推广机构只重视《经》而不重视《艺》,甚至彻底的把这个《艺》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经》的内容,我们说它基本上是从孔子时代就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它的内容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艺》的教育,不是艺术而是技艺,技艺的教育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如果说是阅读中国文献的话,我们都可以发现,有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叫“古六艺”,比如说,琴棋书,琴棋书画,或者是诗和茶,象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给它命名成经六艺。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小朋友读《四书五经》或者是读《三百千千》的同时,我们能不能让他同时学钢琴、小提琴,或者是电脑呢?当然可以,因为,这统统都可以说为新的技艺教育,这就是孔子他所确立的两大教育体系,我们绝不能只重视《经》而不重视技艺的教育。
如像德、智、体一样,再给它细分,经典教育有三大内容,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遵循孔子的两大体系,除了经典和艺之外,因为主要让小朋友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把他的道德和生活习惯单独给他列出来,以《弟子规》为主,以及是以洒扫应对进退为代表的为人处世的习惯,所以由这三个方面就构成经典教育的三大内容。好,这个是需要读的,这个是需要做的,这个是需要自练的,我们说一和二,它基本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第三个是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代的。
中国经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总结成八个字,能动能静,文武要均衡。儿童经典学习的课程,要符合能动能静文武均衡的经典教育的原则,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点。在中国古代,乃至到现在,古琴是在记忆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因为琴是中国雅乐,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琴区别于其它所有的乐器,还有一个名称它叫道器,还是我们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在大陆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国经典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纳入其中,在我们孔老夫子那个时代,就已经说是这边放琴这边放书,琴和书,琴和书都是要并重的,书法那当然就不用说了,书法它不光是一种艺术,并且它还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他要抄写,他要熟悉这个字的形状也就是写法,他一定是可以通过书法的这种方式来进行练习,当然我们说书法练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艺术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种艺术。还有武术,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宝剑的,所以孔子他这样的一个打扮,那就表明了武术是中国经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无论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练,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当地的条件,比如说选择是练哪一种,内可强身健体,外可防身自卫。所以,对我们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是对我们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帮助。还有一个,我们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养生的知识,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的习惯。所以,我们说真正高水平的中医并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养生。北京有老中医开办了儿童中医学习班,效果相当好。其中有一个人是三岁学中医,七岁就开始出诊,给人看病,一直看到现在。除了古琴,中医,武术之外还包括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女孩子在七岁的那一年的农历的七月七日开始,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就要开始学习女工,就要开始学习绣花,所以像这样的这种方式的是培养,我们说是培养女孩的审美品质,以及是培养她心灵手巧的很棒的一种方式,如果说,她心灵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们孩子电脑,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们中国的经典教育,中国的经典文化打下相当好的基础以后,用我们中国经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让最高水平的人师资来教我们的孩子。比如说让他去学电脑,一定要找一个,在你方圆几十里之内一定要找一个有相当水平的最高水平的电脑高手来教你们家的孩子,并要一对一教,这就是经典的教学方式。
黄金万两不如一艺随身。我们中国各行各业无论是哪一种技艺,它统统都可以分成六个境界,哪六个境界?第一个,以掌握工具为主,就是必须熟悉器具,比如说你要想运用电脑,如果你连电脑的电源开关都不知道在哪里,连开和关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电脑学好的。所以,对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后,通过熟悉之后,进行学习,达到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说古琴,键,人JPK。那键就相当于你的手,就说这个琴和你的身体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人,这样的孩子就称为有什么啦,有技术了。有技术了,但是光有技术还不够,一定要掌握背后一定的理论,也就是说光会弹琴还不行,你撑死只能当一个琴师,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后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识和道理。这样就上升到学问学术的高度。所以有一个光会弹琴的人上升到这个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学,才弹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样的优雅。上升到艺术的程度,给坏蛋是绝对不能弹。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把所有的东西给他融汇一体,这就叫道。什么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后你会弹,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别的熟练。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学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同时又具有相当的道德修养,一以贯之,融会贯通视为琴道。这样的道理完全可以。
比如说是,绣花,女孩子绣花,你对线,对针,对绣的掌握。掌握了之后你就具有了绣技。但是还不行,为什么要这样绣,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你都要掌握。所以这就叫绣学,绣艺。最后,还讲绣姿,绣容,绣德完全融会贯通,视为绣道。其他统统都是如此,比如跆拳道,剑道,茶道,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经典教育的三大内容体系,第一是经典,第二是道德生活习惯教育,第三是指技艺教育。第三部分内容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他相应的经典教学方式。现在有一种说法在我们经典教育界很流行,说是我们的儿童要抓紧时间必须在13岁之前学习经典,过了13岁就没有用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都很奇怪这个13岁是哪里来的,最后我查了《皇帝内经》查出来,男孩和女孩他完全不一样,所以按照《皇帝内经》女孩子的生理周期以7年为一个阶段。所以如果说,人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她的理解能力上升,情感开始萌动,这个时候她的确记忆力下降。如果说这不是13岁,14岁、所以女孩子,她要抓紧在多大之前加紧以读诵为主的经典学习呢?那在14岁之前。然后,14岁以后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再进行经典的学习了呢?我这个地方就有一个活的例子,就是我沈立本身,我是28岁开始学习经典的,很困难,但是无所谓,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句一句话地学,都没有关系的。所以女孩子过了14岁那就进入了成人经典教育阶段,并不是不能学,而是学习的方法产生了变化。她不能够以背诵为主了,要以什么为主呢?以理解为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成人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孔子说,活到老,学到老。只不过是少年儿童如朝阳,如果年龄大了就相当于如日中天,相当于下午的太阳。稍微的会吃力一点。但是并不是说是成人就不用学习经典。我碰到很多的老太太七八十岁,文盲一个,但是她们能够背诵《心经》。她们能够背诵《大悲咒》。甚至我碰到各别虔诚的老太太她能够背诵《金刚经》。所以一样,当你人,我们说是老子说是“能婴儿乎”(这句话不明白),当你把你自己的身心亲近反璞归真到儿童的状态一样,哪怕是七八十岁了能够像儿童一样天真烂漫,记忆力很强,可以背诵很多的经典。那么,男的他是以8年为一个周期,他什么时候进入青春期呢?16岁。所以,男孩子什么时候进行以读诵为主的经典学习呢?16岁之前。那16岁之后,并不是没有用了,就不能学了或者效果不好了,他就进入了成人经典教育的阶段。这并不是我自己说的,这是中国中医第一大经典《皇帝内经》上面所总结的。所以,儿童经典教育他如果有一个年龄的阶段,他应该是什么呢?他应该是女孩14岁以前,男孩16岁之前,那么女孩14以后,男孩16岁以后就进入什么呢?就进入到成人经典教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特别特别重要的,你看,这个是孔子,他对他的一生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他的重点是什么呢?你看,要到青春期,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像我们现在很多的公司,他一定要树立远景,目标,愿景。为什么呢?是因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可以超越很多困难,就可以超越感情上很多的波动。然后集中精力用意志力用人的理想的力量来超越身体上的波动。然后经过15年觉醒,到了30岁的时候在思想上等等。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能够获得相对独立自主的状态,然后有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有这样一些说法,这就是孔子对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一种总结,那么说经典教育他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而有所差异,当我们的孩子,比如说中国过去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蒙学,大概4岁左右。4岁之前怎么办呢?4岁之前我们的小朋友并不是要让他学多少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像宋朝大儒张载所说的幼儿教育的要点是什么?是内安详,外恭敬。内心要安详,体现到他的外表和行为,对人对事一定要恭恭敬敬。这就是3、4岁之前孩子并在于学习很多的东西,一定要保持他的天性,他什么样的天性呢?要挖掘和保留他静定的天性,然后一定要把握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叫三岁看大,所以三岁之前主要是给他养成静定的天性。
(全文见附件)
F. 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
G. 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适宜经验主要包括哪些
一、从自立、亲情入手,优化中西方文化元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固有的“金字塔”结构变为“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变化也导致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由传统理念中“服从家长”变为“要求家长服从”。目前,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到达了空前的程度,孩子没有基本的劳动、自立理念,对自己应该完全能胜任的生活琐事却丝毫没有自理的概念,一味地依赖家长。很多家长也看做理所应当,并将之视为孩子与自己亲近的表现。这种状况的存在和蔓延对幼儿的成长及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从幼儿园入手,开始对幼儿渗透西方的自立教育,让学生帮家长、小朋友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家庭中,鼓励幼儿帮助妈妈摆放碗筷,或者收拾餐桌,洗自己的袜子、手绢,自己整理书包等;在学校,发现小朋友背后的拉链或者扣子开了,主动帮助小朋友拉上或者系上;帮助老师为小朋友发放水果或点心,帮助老师一起做值日、打扫卫生等,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意识和助人意识。同时,也要倡导小朋友有什么心里话给家长、老师说一说,鼓励幼儿与教师和家长亲近,加强情感教育。这样,幼儿就能接受中西方文化双重熏陶,既有中国传统的重视亲情,又有西方的独立自主。
二、课程内容多元化,多种文化共同熏陶
幼儿园课程的开设有很大的自主权,不受门的严格控制。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开设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既要让幼儿接受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比如卧冰求鲤、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等,让幼儿初步接受中国文化中的“敬老”“勤奋”“尊师”等文化元素;又要让幼儿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元素,给幼儿讲一些西方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灰姑娘》等,时常播放一些英文、法文的儿歌,观看一些简单的西方画作,让幼儿直观感受西方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蒙古族的骑射、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生活习惯等。让幼儿从小就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生长,接受多种文化的熏陶,促使各种文化元素自然渗透,以帮助幼儿在文化民主的氛围中成为能够理解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人,使他们既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体,又成为其中有能力的一员。这对今后幼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长都大有裨益。
三、从饮食、服装等对幼儿进行多元化熏陶
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缘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所谓中国民间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植根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这是反映中华饮食文化本质属性的因素,是中华饮食文化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近年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受西方饮食习惯的冲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儿童更喜欢洋快餐。但是,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其文化特色,教师只需向幼儿展示中西餐的不同制作方法和就餐习惯,比如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生喜爱的中国菜和熟悉的西餐,让肉夹馍来PK汉堡,馅饼来挑战披萨,茶与可乐形成对比,面条与通心粉进行对抗,牛排与红烧排骨进行较量……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服装与西装同时展示:西装裙与旗袍对比,风衣与长衫并列,唐装与西装媲美……让幼儿从小感受到饮食习惯和服装风格的不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是世界多样化的自然呈现,对它们都能抱一种平和的态度去认识、去接受,从小就能在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长大后快速融入“地球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多元、多彩节日为载体,感受多元文化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的文化风格。幼儿从小接受不同的节日文化,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文化积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幼儿园开展以“国庆”为主题的活动;“中秋节”制作月饼,与家长共同品尝,体验劳动成果与亲情;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尊敬、爱戴老人等等,这样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使幼儿对了解与认识我们的民族,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接受“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了解这些节日时,西方人会以哪种方式度过。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即往往以突出表现差异感的方式来强调民族特性,在赞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或者在介绍其他文化时,常常与自己文化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其结果使我们的孩子不是过分自卑就是盲目自豪。为避免上述误区,我园在多元文化教育上致力于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内涵,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幼儿园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