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加强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何加强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发布时间:2022-10-15 22:51:55

❶ 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应该怎么做

阅读是学生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是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并且,阅读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总之,以上就是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应该做的一些做法。

❷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十一学校这样做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回避且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靠阅读教学来完成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草原》、《月光曲》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狼牙山五壮士》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问不仅仅是要有启发性,而且还应该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目标,要紧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去设疑问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窃读记》一课时,很多学生对“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中窃读的滋味”这句话不是很理解,只是满足于知道这个结果,而不去探究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提问:窃读,作者快乐什么?而又惧怕什么?再让学生认真的读课文,找出答案。从课文中使学生知道了,原来当时作者家穷,她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作者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又害怕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学生对窃读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为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不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一般的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对于那些较难费思索的,我就结合讲解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解答。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质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其中有一个学生问:老师,《圆明园的毁灭》题目是“毁灭”,可是,咋写那么多的辉煌啊?我一听很高兴,这孩子动脑子了,也提到了本篇课文的重点,我马上表扬了孩子一番。对于这个问题,我告诉孩子们,现在我先不回答你们,等课文上完了,我们看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特别认真的去读书,尤其是写圆明园辉煌的那一段: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让孩子们反复地认真地读,读后我问: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一段?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高兴地回答:自豪、骄傲、高兴等用这样的语气读。当讲到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枪东西时,我问:这些侵略者们是怎样枪夺圆明园的珠宝的呢?由于课前我们查找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就让孩子读一读当时的情况:他们有的把金银珠宝往口袋里装,有的挂在脖子里,有的身上腰上缠的也是……当又读到侵略者把不能带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把带不走的景泰蓝瓷瓶打碎,把红木家具用斧头砍……最后为了消灭他们的罪证,又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孩子们听着听着就愤怒了,有的孩子气的咬着牙,有的摩拳擦掌……我看时候已到,又让两组对读:一组读辉煌的一段,一组读(老师做的课件): 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孩子们的读,你能明显的听出来读辉煌的一组撤高气扬,读没有的那一组语气低沉难受……我问第二组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他们说:这么好的建筑被毁掉了,多可惜呀,侵略者太可恨了,太令人痛心了,他们欺人太甚了……现在可以回答你们提的问题了吧: 题目是“毁灭”,可是,咋写这么多的辉煌啊?谁能回答呀?他们纷纷说:这么美的东西被毁掉了,多可惜呀,真是一个悲剧,我们更恨侵略者了,同时也告诉我们勿望国耻,落后就要爱挨打等。紧接着我又追问: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灭了,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灭不了的又是什么?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么多的为什么,让他们去思考吧.也给他们留下了思维的空间。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和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自己概括出来,就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高涨,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
三.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
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优秀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目的。

❸ 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着,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着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着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着、《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着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写作水平。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书笔记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数年的坚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课外阅读和积累方面也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部分同学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诗;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文学积淀、文章修养和文风、情趣风格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❹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1
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原则
在这一方面,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撷取书中重要的语句在上面勾画勾画、有疑问的地方在上面用波浪线标注、遇到陌生的字圈住并及时查字典就地“消化”、优美的句段留心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以便在写作文时灵活及时地运用、走进文本想象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交流自己的读书故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找来笔和笔记本,在上面认真地做以记录,写出阅读后的感悟,即就是读后感,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学而不思则罔”,要边读边想,读有所思,思有所得。
2、跟近时代发展,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假期里,我尽知所言,一再提倡学生与时俱进,不光阅读老师推荐的优秀读物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在父母的指导下留心收听收看新闻节目,鼓励学生争取所能,通过父母互联网微信文本材料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发展现状。

3
尽力为学生创设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事与愿违。
当下,互联网的冲击,学生的眼睛驻足最多的莫过于QQ、微信、微博,仿佛人人可以做足不出户便能知行合一的最高载体,对于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并非易事。
所以,教师要想一切方法,尽一切力量,为学生提供场面发力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置放了图书柜,学生也积极响应,自发建立起书报角,语文老师可开设有一定存在价值的课外阅读展示墙。大力倡导班级学生“奉献在班级,阅读不放弃”的主题思想,督促和动员学生为班级书报角捐赠书籍和报纸,并让学生在书里附上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在报纸上签上自己思考后的一句美言佳句,每学期结束时学生可以拿回各自捐赠的书报,开学又捐出另外从各处收集来的书报,让这些书报在学生中流动传阅,互动交流,取得收获。
4
找寻和推荐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
用书香浸润学生心田,让阅读促进学生成长。我认为,如果我们说课内阅读是国宴,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地方美食。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应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有人曾经统计,一个人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占总知识的70%,有选择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补课”,它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学生由阅读一本书到阅读四五本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成倍增加,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相应提升。这些从根本上弥补了学生没有阅读时间、缺乏阅读资源的缺憾,为学生的课外空间打开了阅读世界。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还可美容,有人曾这样问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你怎么总是如此精神?”窦桂梅骄傲地介绍起自己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着名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读书是一场而漫长的“造心”工程,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修炼方式,它是通过影响心灵而让生命的存在变得丰富而深刻。可见,阅读就是如一塘池水有了流通而变得有激情有活力,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幸的,没有阅读的时间是可悲的。阅读不要急功近利,静待花开。
西方有些教育家甚至把阅读的重要性放在学校教育之上。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基石,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阅读是有魅力的,阅读是有收益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让阅读和吃饭一样每天离不了,成为一种习惯延续下去、传承下来。

❺ 提高孩子文学素养的方式有哪些呢

引言:家长都希望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那么一定要找到好的方式。

❻ 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技巧

纵观中、高考形势,不论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试卷,其试卷中阅读分值占总卷面近一半,因而,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历年来,大部分语文老师已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很艰难,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老师也费尽了心思。老师们都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都做出了很多阅读教学的探索,获得的经验也丰富多彩,本人根据自己平时阅读教学课的经历,认为要想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有了兴趣,中学生平时的阅读激情就能被调动起来,阅读过程中就更加投入,精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而严谨,阅读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因此,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第一任务。

1.从听说开始,培养阅读兴趣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而言:一个学生如果能讲善辩,那么他的语言组织就很好,思维能力也强,逻辑也很严密,其阅读能力也较一般学生高。所以在平时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如在课堂上,教师先设置一些问题,然后朗读一些文章,让学生注意倾听、思考,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建议或意见,要求学生叙述时,注意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思维敏捷、组织严密、口齿清楚、语言清晰。

2.让学生阅读中外古今名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阅读训练课上,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古今名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设置阅读问题情境,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指导,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特别是文学名着,才能增加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要引导中学生平时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篇目,对阅读量需求大的学生,还可以推荐指定书目,特别是近几年中高考试卷中出现的'精美文章也可以多让中学生阅读。()当然,即使这样,也不可能满足广大中学生的海量阅读需求,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只要思想内容健康的书籍都可以阅读。不过老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的过程中,要重视经典文学名着的阅读。

二、重视阅读积累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寒".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过程中,就要告诫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积淀古今中外的文学营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语句优美,内涵丰富、沁人心脾且给人以启迪和享受的语句、片断,老师要引导学生摘抄积累,并加以仿照。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大有长进。当然,除了以上做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多记些读书笔记,做些剪报贴报,阅读心得交流。

三、针对中高考命题,重点阅读几类文体

1.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应该是语文中高考阅读的必考文体,所以老师平时应该重点关注记叙文阅读训练。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初步阅读短文,了解短文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再读短文,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

(3)运用所学记叙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格式、技巧进行答题。

(4)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答题。

(5)老师点拨指导。

(6)老师归纳评价。

2.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也是初中语文中高考常考的文体之一。散文有两类,一类是叙事散文,一类是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的阅读答题方法、格式、技巧与记叙文阅读大致一样,这里不做过多描述,下面重点谈谈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答题格式、技巧。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初步阅读短文,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短文,抓住散文抒发的主要情感。看看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的文章主题情感好把握,托物言志的文章就要好好把握了。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体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所描写的物与表达的隐含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共同点。如《白杨礼赞》,白杨的坚忍不拔、生命力顽强不屈,与困难斗争的精神与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特点一致。所以这篇文章赞美的是抗日军民,而不是白杨。

(3)散文阅读答题方式和技巧要抓住"形散而神不散",围绕所言的"志"来答题。

(4)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答题。

(5)老师点拨指导。

(6)老师归纳评价。

3.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也是近几年短文阅读常考的文体之一。在指导议论文阅读前,让学生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特点,首先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让学生学会怎么找论点、论据,知道论证的几种方法,对语句的欣赏围绕主要论点和几种论证方法。

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下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❼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要关注语言的发展,要始终把训练学生语言个性化的风格作为永远的追求。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
关键词:
语文素养 感知 领悟 积淀 创新 风格
现行语文教材新课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教育方针颁布的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阅读教学这一重要内容,我认为是更加重视了阅读,再没有在段落大意和各个句子的深究上反复折腾。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训练。
1、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让小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读中画出生字,注上拼音和优美的句子。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领读、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感;也可以稍缩短读的时间,并指导他们学会粗读和细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称赞》课文,我先让同学们粗读,以便理解整篇课文内容,接着细读感知重点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是小刺猬对小獾说的话。我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并让他们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猬的“真诚”。
2、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我认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去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和感恩,关怀和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悟自我感受难忘的句子。还是小刺猬对小獾说的那句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怎么样让二年级的小学生领悟这个句子的内涵呢?我认为:那就是要激发小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想象能力,而恰恰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生活积累极度贫乏和无知,于是我采用了打比方的教学方法诱导小学生想象:假如你在做一道数学题有点困难的情况下,而其他同学都做完了,当你看到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时候,你什么心情呢?是慌乱还是焦躁,我估计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位同学从教室外面进来走到你的身边,对你悄悄的而又小声的说:“你的作业做的真认真,相信你能够自己动脑筋把剩下的题做完做好的!”好的,那么我们再来设身处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术是个什么样呢?粗糙但很认真,抓住“粗糙”和“认真”,让小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说明小刺猬是真诚的在鼓励小獾,强调生活的真实情感,让他们也去学会发现这些平凡生活的细小情感和心理波澜。
3、积淀是阅读教学的贮存,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平台。
学习语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们要有耐心的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应该说感知语言是记忆语言,是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领悟语言是把课文的语言摘进自己的内心里去,内化到自己的情感区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而积淀语言才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作者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厚积薄发,也可以薄积厚发。这是实践语言发展观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前沿。积淀语言是我们教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我们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理中美好的情感。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积淀语言的:在熟读和领悟的基础上,我一下子提取三个句子,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感叹句!我把最后的一个感叹句列举出来,“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让学生积淀这一种语言的委婉的表达方式,联系前面的课文也出现了这样的句子:“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而这一句是在“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的商量的语气基础上说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联系着理解才能真正感悟句子的内涵,积淀语言的神采。多读,也可以自己表演,体会推敲其中的语气、神态、节奏、轻重、语境和感情,从而帮助他们贮存自己的语言金矿。
4、创新是阅读教学的跃升,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界碑。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发展语言,而语言的发展又要求我们在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我们激发小学生语言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的理论只有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把握,而我们要求学生创新,就是要求他们写自己喜欢的语言就可以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不断使用各种句型,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真实的生动的表达自己内心逼真的情感。美的语言书写美的情感是语言创新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在课堂中是这样训练小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张扬小学生运用语言的个性,肯定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及时发现他们在运用语言方面的点子并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有一种表达的冲动,然后理性的加以辅导。变化各种句型的表达方式,积累情感表达的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同一个句子可以尝试着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表达,也可以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把疑问句改为陈述句等等都是训练小学生创新语言的方法,在指导过程中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5、风格是阅读教学的展示,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特色。
风格是阅读教学的理性展示,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品质特色。风格含在个性的其中,融合特色,就是学习了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运用所学的知识等于白学,也很难有什么建树。同样从阅读教学中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更要关注语言的发展,要始终把训练小学生语言个性化的风格作为永远的追求。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语言风格一定是出色的,那么语文素养就会自然提高。诙谐的语言、委婉的语气,人性化的表达方式等都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的必然基础。我在平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风格的导向,仅仅是导向作用,因为我们不可能寄希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只通过短短的六年小学语文教学就让我们的小学生养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和学科规律的。但是我们可以朝着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因为每前进一步,我们就离目标近一步了。我的措施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导他们阅读。我的策略是:培养兴趣;涉猎自然书籍,对文学书籍有所选择;加强阅读的自主性;阅读经典的名着,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使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愿所有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绽放异彩!

❽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让朗读贯穿课堂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真情范读。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他会觉得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似乎那是遥不可及的,而老师站在课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读消除了这种距离感,老师的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2、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鲁提辖和镇关西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
3、教师创设情境,提倡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们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如采取自由朗读,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统一,对学生的朗读都要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人人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
二、让说话闪亮登场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 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让多个学生说,并让学生评议。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教《小巷深处》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 的 故事(要求:从不同角度概括)。学生说出的内容有: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盲目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积极探讨、研究问题,这样在小组合作形式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各抒己见,他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三、加强写的训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写”的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提倡说话,加强写作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❾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摘要:阅读素养是小学生重要的能力素养。家庭、社会、学校要充分营造阅读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素养 创设平台 阅读情感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养成的特质。阅读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则需要通过阅读。培养有素养的社会成员,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的阅读素养形成的“五阶段模型”:即 (1)开始阅读(或解码)阶段(6-7岁);(2) 掌握阅读(或流畅阅读)阶段(7-8岁);(3)为了学习新知而阅读(9-13岁) (4)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5)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大学以后) 。她通过研究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二、三、四个阶段,就是说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期。《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里提示我们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好学生的几种阅读素养:独立自主阅读、表达阅读体验、拓宽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的能力素养,是养成终身、有效阅读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多年在农村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管理,对立足农村实际,开展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偶得几点经验。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情感
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不仅仅是孩子努力的结果,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家庭、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家园,是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土壤。只有在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中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里。
1、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教育。阅读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氛围的创设。很多家长经常问,我家孩子不爱看书,怎样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习惯。我就问,你自己在家经常看书吗?你家里有多少书?有时家长哑口无言。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要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素养,家长的示范很重要。此外,家长应购买适合不同年级阅读的书籍。孩子还未能独立阅读的时候,可以讲些故事给孩子听。开始会看书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有独立的书房,富有创意的、优雅的装修都是吸引孩子阅读的好方法。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拥有的书籍越多,孩子的阅读表现就越好。另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自己讨论交流有关文化和社会的问题,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其自身的阅读素养。
2、书香校园的创设
学校是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主阵地。营造书香校园,创设阅读氛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我校,我们通过室外书吧,图书角,图书室,读报走廊等一系列设施设备让学生感受全方位的阅读体验,无论校园何时何地,都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教室内最美的是图书角,校园内最美、最聚人气的是图书室,室外书吧。父母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有关阅读的教育活动,其孩子的阅读表现相对会比较好。
3、社会阅读氛围的创设
与乡村图书室结合,开放乡村青少年共图书室倡导在书店中设立免费阅读书吧等。如;在我们县城的“一凡书城”会员免费阅读书吧就是学生阅读的好去处。在这一点上,德国经验很值得借鉴:德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十分发达,德国共拥有1.4万座图书馆,每个城市都拥有几座图书馆,甚至乡村小镇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读中心,方便民众阅读。德国约有200多个进行阅读推广的机构和组织,它们旨在提高民众的阅读热情,促进社会阅读的繁荣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必须有社会力量的责任。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浓,学生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只有在社会、家庭、学校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学生激发起阅读的情感,喜

❿ 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长。”大量的阅读确实能拓宽人的视野,提高人的品德素养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去感知,在阅读中去感悟,在阅读中去熏陶。”可见,要求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健康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只局限于识字,了解故事的层面上。应将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中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本分不再是照本宣科,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不是重在教,而是重在正确的引导,重在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在放手的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的放矢,切忌盲从。比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时,我没有先急着讲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然后在文中寻找答案。最后还要谈谈阅读此文得到的启示,并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战争这一问题的看法,让我没想的是学生学习效果奇佳。他们都能就着课本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都能顺利的找出了答案。还有位学生还提出对当今一些出国留学等社会现象的看法,让我刮目相看。在大多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阅读。他们都读得有滋有味,再加上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想象,令学生阅读兴趣大增。其实在教学中老师只要引导得法,掌握要领。学生就会在阅读中领略了读书的乐趣、做学问的成就感。那么,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活跃了,阅读也自主了,阅读素养也就提高了。
二、用真情感召学生,使之爱上阅读。进而潜移默化,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朗读教学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将朗读停留在读准字,读顺句子这个教学环节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心灵的共鸣。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朗诵,提高学生诵读素养呢?那么教师的真情范读是不可或缺的。其实教师充满真情的范读,可以感召学生,使学生能进一步爱上朗诵。换而言之,教师的范读有潜移默化之功效。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深情优美地诵读课文,使学生陶醉于草原的一碧千里,被牧民的热情所感染。于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的动机更强烈了。真情的范读在无形中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广泛涉猎中积累。在阅读中汲取,在实践中积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只局限于课本上要求的篇目是远远不够的。杜甫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想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博闻强记,博采众长。当然,要想学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识与智慧,绝不是简单的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分析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一般从课本涉及的的作品出发,给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大量书目,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时我也会适时的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报刊,其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多彩,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会经常督促学生去阅读我所推荐的报刊,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去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教人去恶向善,德高品正。那么学生的品质,素质,修养都能全面得以提升。
四、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丰厚的语文知识素养,这样才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那么,教师本人就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语文素养,学高者方为人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先拥有一座海洋。所以,教师本身所蕴含的素养、人生价值观、理想道德情操,在教学中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人格等魅力,往往是学生喜欢模仿的焦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美激志,以美怡情,以美育德,以美育人。自己不能落后,要走在前面,要见多识广,要在阅读教学中开发不竭的精神源泉。我的每一个课堂,只要课本能涉及到的一些课外知识,我都要讲给我的学生听。下课后,学生总是讶异的问我:老师你咋懂的这么多?其实这都是得益于我平时爱阅读的结果。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的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阅读。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其实方法不胜枚举。作为教师我们还需更加深入的去探索钻研,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地提升。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领略到趣味,他们才会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提升自我。

阅读全文

与如何加强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