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是和谐文化

什么是和谐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16 02:53:11

Ⅰ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和谐文化建设首先包括了社会主义理想,又包括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是和谐文化发挥着取向、规范与导向功能,以及弥合心理创伤的功能。
三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主体与政府主体的统一。

Ⅱ 什么是和谐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等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紧密联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培育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要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把十三亿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就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全体人民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协力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奋斗。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坚持讲大局,讲协调,讲团结,讲统筹,讲合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于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于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于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遵守社会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基本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道德,是基于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而形成并加以维持的柔性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道德主要通过造成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内心信念等方式,指导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主流风尚,调节和规范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保持和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一个国家,既必须严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用法律来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必须有健全的道德精神,用道德来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文化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要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和谐文化,有灵魂,也有载体。文化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繁荣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创造更多的符合和谐要求、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要通过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反映人类向着和谐世界不断前进的强烈要求和发展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理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创作,生产出更多真正称得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第四,建设和谐文化,重要的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和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社会和谐,是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关系融洽、发展有序的集中表现。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设和谐文化,就要通过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的建设包含许多形式和内容,但必须始终把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培育和谐的价值取向,摆在重要的位置。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来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力求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各种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

Ⅲ 和谐文化的含义

从哲学内涵看,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之总和,同时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符号的物化状态。文化的 基本存在形式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水准、精神气质和生活质量。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系统。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Ⅳ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文化。和谐文化具有以下诸多功能。 凝聚导向功能。和谐文化是一种理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期,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某种程度的心理浮躁、信仰缺失、信念动摇、行为失范,迫切需要先进理论发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的功能,迫切需要发挥正确思想舆论的导向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疏通民意,引导热点、化解负面情绪、凝聚人心。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规范培育功能。和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它通过讴歌真善美,谴责假丑恶,强调良心、责任的作用,借助人们的自省、自警、自律等道德修养手段来强化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与家庭美德意识,在全社会培育知荣耻、讲正气、守信用、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健康人际关系。可以说,道德文化是人与组织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自身内心和谐的调节器。 教育预防、约束惩治功能。和谐文化是先进的法律文化,它把维护安全、秩序、正义、公平、自由,保护基本人权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使人们知晓什么是禁止性行为,什么是必须作为性行为,养成敬畏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通过制裁、制止违法行为,惩治犯罪性行为,来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和谐。可以说,先进的法律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守护神和忠诚卫士。 激励助推功能。和谐文化是一种真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理念,能够鼓舞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助推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激励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确保和谐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能够真正创造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党的人才政策落实在实际行动之中

Ⅳ 什么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有何意义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1.和谐文化的内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和谐文化建设首先包括了社会主义理想,又包括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科学性与现实性。把人们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样既给人民一种高尚的理想与向往,又给人们一种现实的动力与追求。
二是和谐文化发挥着取向、规范与导向功能,以及弥合心理创伤的功能。社会转型时期,和谐文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发挥着取向、规范与导向功能,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取向进行引导,同时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控制在社会秩序之内。另一方面,和谐文化又弥补人们因为社会变革产生的心理创伤与精神危机。
三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主体与政府主体的统一。和谐文化建设是人人参与的事业,同时,每个人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受益者。人民即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谐文化最终也会从人的信仰、道德规范、精神面貌等方面体现出来。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政府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与引导者。政府在利益分配、政策导向、制度安排与舆论引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2.和谐文化建设理念具有开放性与世界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看到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现实,采取客观的理性的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化。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抛弃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转向务实中和的思维模式;要避免情感主义的判断,代之以务实、理性与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区分先进与落后、有益与有害、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文化的基础上,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形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二、和谐文化中蕴涵着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丰富共产党执政理论、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1.科学发展观主张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合理调适。
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集体主义是精神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当然,不同的时代,集体主义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高度强调整体的价值观念,忽视或淡化个人权利的追求。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今天,尊重个人的选择,尊重个人的生存能力与个人奋斗的意义。当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产生冲突时,个人可以选择服从集体利益,也可以选择谈判和抗争。社会也开始逐渐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诉求。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社会开始承认个人的一些合理的因素,比如个人权利、个人自立、个人价值、个人奋斗、自我实现、自主精神等等。个体性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还能促进集体中的人的价值的发展和升华,这无疑是对集体主义的有益的完善和补充。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国家作为集体的单元,在这个大框架下给予个人权利与能力的发挥以最大的尺度,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重要的目标,提出坚持人人平等原则,把尊重个人权利与潜能等观念作为主流价值观提出,这些不是对社会主义集体观念的冲击,而是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集体主义的完善和补充。

和谐文化
2.科学发展观要求执政党树立科学、民主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和谐文化的理念要深深地植入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执政党才能发挥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执政理念包括了: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这一执政理念的认识和阐述更加深刻,突出地强调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突出地强调了为人民执政必须依靠人民执政的重要性。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所谓科学执政,就是要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科学分析和界定党与国家、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与界限,科学分析和界定执政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民主执政,就是要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所谓依法执政,就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事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把共产党执政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党的执政理念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起到引领作用,是执政党的灵魂,也是执政党的出发点与归宿。党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3.和谐世界理念是科学认识外部世界的重大理论创新。
和谐世界的思想包括丰富的内涵:首先,树立新安全观。新的安全观已经不再局限单纯的政治对抗与军事攻略,而是有多层次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构成的相互依存的网络。新安全观突破了国家安全本位的观念,把安全从以国家安全为中心扩大到世界安全与人类安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非军事威胁等具有跨国性与溢散性,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得到解决。其次,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应该是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的过程,应该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金融环境、能源环境等。所以,和谐世界需要超越国界,各国真正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多样性并存、和睦相处、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本着开放的、宽容的、客观的态度看待目前中国所处的外部世界与外部环境,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既为中国的发展与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有利于中国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提高中国的整体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世界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和谐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Ⅵ 和谐文化中的“文化”是指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趋吉避害,人皆有此心。而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编辑本段起源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吉祥意识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驱鬼逐妖,消灾灭害,保佑平安。于是,图腾出现了。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 相关的符号图画作为精神寄托,图腾可谓最初的特殊的吉祥物。在 一种图腾符号下是一家人,进而把原始个体合成氏族,吉祥图腾符号是成为一个民族最初凝聚力的标志。原始人认为人是从图腾来的,所以图腾是恩神、保护神,是吉祥的寄托。 后来又发展到对动植物、天体的崇拜。从岩洞、地底下考古发掘出的木石刻到自然打制成的“日”、“月”、“熊、虎、鹿”这些动物、天体符号或与生存食物有关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图像能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所以是一种信心、力量和希望的吉祥物。 原始人类最初两大追求是物质生产和自身繁衍,因此佩戴的兽牙、羽毛都是吉祥装饰,还用黄、红土涂抹身体(后发展成纹身)也是吉祥祈福。牙齿还是生命力与男子勇武的象征。这些能帮助人类战胜困难、创造生活的东西都是祥瑞的。 春秋时期已经有“万寿无疆”、“天子万寿”、“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这些均表示当时已出现祝寿形式和祝寿语言,从而构画了一幅早期人类吉祥文化的图景。战国时期,吉祥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出现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避邪求吉的心理。随着历史的发展,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凝炼成为吉祥文化。 编辑本段分类吉祥文化可以作多种分类。徐华龙先生在其《中国吉祥文化》一文中将吉祥文化分作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文字吉祥和数字吉祥等五个层面。宁业高先生则在其《中国吉祥文化漫谈》一书中将吉祥文化分为语言文字吉祥、祝词贺语吉祥、人名称号吉祥、地舆政域吉祥、天文生物吉祥、时令人事吉祥、衣食住行吉祥等七个大类。 麒麟1、灵异吉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恒定认同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中华图腾中龙凤并尊。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2、动物吉祥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瑞鹿、雄狮、猛虎或白虎、奔马、大象、灵猫,蝙蝠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都是吉祥动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岁寒三友3、植物吉祥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它们表示吉祥意义多以组合图案构成。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就是用植物来表示吉祥内容的。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杞菊延年的吉祥图,画的是菊花和枸杞。槐象征长寿,红豆象征思念,栗象征立子,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4、生肖吉祥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春联5、时节吉祥中国的时节很多,时节吉祥,蔚为大观。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春节有关的吉祥行为、语言、文字等不胜枚举。单从民俗角度讲,祭灶、扫尘、贴春联春条吉字、垒旺火、守岁、压岁钱、放爆竹、祭祖祭神、拜年等等,无不充满喜庆吉祥。 6、语言吉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吉祥随处可见。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开门大吉、岁岁平安、万事如意、双喜临门、荣华富贵、天长地久等等,都是吉祥性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语言吉祥表现的是特定场景中的祝颂性语汇,要运用于合适的场合,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过年时,人们要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寿时,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商店开业,要祝:“汇川纳海,聚福生财”,等等。 五福临门7、文字吉祥吉祥文字是指那些基本涵义吉祥,或引伸涵义吉祥,或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赋予了某种特定吉祥意蕴的字。宁业高先生将其分为六大类,福祺字类,寿考字类,富贵字类,康宁字类,龙凤字类,六八字类。例如在单字中,“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包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义。福之所至,小到个体,大到人类。《韩非子》:“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8、数字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到百、千、万等数字都有吉祥含义。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有引申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吉祥数字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紫禁城据说就有9999个房间。另外,在挑选住所、电话号码,甚至是在挑选生日的时候,吉祥的数字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偶数要比奇数更加吉祥。“2”意味着“和谐”,“6”寓意“顺利”。最大的个位奇数“9”代表了“长久”。但是,“8”才是最为吉祥的数字。“数字‘8’与广东话中的‘发’是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这个观念以前大多为广东人所有。但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人们迁徙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捷,这个观念也就成为了全国流行的观念。” 9、行为吉祥行为吉祥,是指用行为来体现吉祥的内涵,可分为祈求吉祥的行为和包藏吉祥的行为两种。前者是为了达到吉祥的目的而专门实施的行为,后者则是某种行为中包藏着吉祥的内涵。在婚嫁、生育、开业、奠基、纪念……等等,人们大部分的生产生活交往行为中,都有吉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编辑本段吉祥图案 年画“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这是天津杨柳青印木版年画的老艺人曾经流传的口诀。对年画有如此的要求,是因为年画不仅仅是用来看画儿,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之物:院门有门神,家门有财神,堂屋有中堂,墙上有墙画,床上有床画,灶上有灶王爷的画,甚至牛廊马厩都不能落下。年画如此铺天盖地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年画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年带来好兆头。 过去服饰上有寿字纹、龙 凤图、仙鹤、大海、太阳、松树等。住房的砖雕,门上裙板的木雕也大部分是吉祥图案。 古代的家具、门窗、瓷器、玉器上都有很多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多来自于汉字的谐音,比如蝙蝠同“福”,马、蜜蜂和猴子组成“马上封侯”,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有幸福长寿的意思。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还有的吉祥图案来自于民间传说,比如八仙祝寿、麻姑献瑞等。这种追求吉祥图案的氛围到了明、清时期最为繁盛,这其中又数干隆时期最盛行。 编辑本段吉祥物 中国结“中国结”寓意结在一起永不分开。但凡希望某种关系永不分开、中断,就都会联想到 如意“结”。比如两人相好定终身称“结发夫妻”、两国友好称“结盟”,还有“团结”、“结婚”、“谊结同心”等等,概出此意。类似的还有盘长,方胜、如意、元宝、寿字、龟背、喜字、八卦、古钱、银锭、万字等等,数不胜数,并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释迦牟尼胸前的万字,称“瑞相”,佛经译为“吉祥海云相”,这是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过春节时还有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衣裙、红窗花、红福字等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吉祥文化不只在过年时。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比如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的吉祥物“金麟”,是一只金麒麟,既是古都“金陵”的谐音,同时也是传统吉祥物麒麟。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印,但仍然使用了吉祥色中国红。而2008年奥运会的一组吉祥物福娃更与传统吉祥符号有密切关联。 编辑本段谐音吉祥春节苏南习俗初一早上起床后要吃柿饼和桔子,寓意“百事大吉”, 春节吃鱼寓意年年有鱼。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语言文字都与吉祥文化有关,春节尤其如此:像 “八宝饭”、“如意”(豆芽)菜”,春节吃芹菜(因为其中间空寓意“路路通”)等。 编辑本段意义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创造,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及今,无处不在。 吉祥文化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人很重要的一面。这么多,够你看了。

Ⅶ 什么是和谐文化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

Ⅷ 和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它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本文试作剖析与概括。

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主旋律与多样化相融合的中国化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一统与多样的文化关系,做到多元归于一统,一统包涵多元。在主导文化带动下,各种文化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与主派意识形态,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前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为指导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化的和谐文化。

继承和创新相融合的民族化和谐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蕴藏着众多的精华,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一定要继承,不能丢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有科学态度,要继承精华,排除糟粕,不能全盘照搬。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又不能实行复古主义,回到封建时代。

继承传统,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继承传统,不能停留在古代的水平和受时代局限,一定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总结群众实践的新鲜经验中,创造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观点、新文化、新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

以中为主、中西融合的现代化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现代化的文化。在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中,要坚持以中为主,为我所用,以战略眼光、宽广胸怀,在包容多样中扩大认同,博采众长,通过吸收、消化、改造,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的构建中,把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和我国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化更高水平的和谐文化,使之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放出异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融合的科学化和谐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思想的最新概括,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统率和落实到和谐文化构建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解放思想和实事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了解、研究构建和谐文化,提出方案和实施办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可以使和谐文化具有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构建和谐文化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沿着正确道路,取得丰硕成果。

民主和法治相融合的民主化和谐文化

民主法治同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胡锦涛总书记概括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中,“民主法治”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列为一定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对民主法治总的要求。

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和邓小平把民主性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更应继承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性精神,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发扬光大。民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灵魂与旗帜;法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政治基础和保障。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又统一的,辩证地结合起来,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在民主与法治这对矛盾中,民主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和谐文化是民主和法治融合一起的民主的和谐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中国化、民族化、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民族的现代的科学的民主的和谐文化。依照这些特色构建和谐文化,就会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心坎上,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化气息;充满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现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弘扬科学民主,增进和谐意识,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这对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繁荣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不知道是不是你想找的,但希望能帮到你

Ⅸ “和谐文化”是什么意思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和谐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