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属于华东地区。
❷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遗址地处山东省泰安市,位于泰安城南27千米处的大汶河畔。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❸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山东省。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已有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有早中晚期的区分。
遗址的特点: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❹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大汶口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历史文化: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大汶口遗址),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❺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基本上只分布在山东和苏北地区。
❻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❼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简单介绍
1、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
2、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3、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
❽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
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皖两省邻近山东的地区,其年代大致在前四十四世纪至前二十四世纪之间。由于它的发现,使这个地区的史前历史,从龙山时期上推了大约两千年 。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❾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安徽省文物局和固镇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垓下史前城址考古发掘成果研讨会”,在固镇召开。专家们对史前城址取得共识,即垓下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能够确切认可的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遗址,是当时的中心聚落,也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最早的城。对于研究淮河流域历史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❿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
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遗址文化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研究价值
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皖两省邻近山东的地区,其年代大致在前四十四世纪至前二十四世纪之间。由于它的发现,使这个地区的史前历史,从龙山时期上推了大约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