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关键。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是,当代社会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视。食品安全领域问题丛生,威胁民众身体健康;电信诈骗、碰瓷假摔,无不加深社会的诚信危机,出现“陌生人社会”的窘境。缘何产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结在于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逐步边缘化。无论是孔子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社会发展的稳定。由此可见,传承传统文化是发展之基,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前提。 传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证。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近代史的开端,我们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被迫打开大国,备受欺压;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历经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摧残。。。然而,缘何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之时,却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关键在于传统文化的力量支撑。 书记说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启示我们,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恒心、“滴水穿石”的韧劲,传承中华文化。
Ⅱ 如何向别人介绍黄帝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不是穿一套汉服就能传承汉文化知识了,也不是对传统建筑和乡村拆了又复建就能保护传统文化的。文化的传承是文华创新的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轩辕文化,源远流长。姓氏不同,血脉相连。古中国也正经历着中华文明开创的传奇时代。历史的时空改变着很多事情,但总有一些事情不曾改变。当历史变成传奇,传奇不在是一种神话,他的故事成了一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据说一个叫轩辕黄帝的伟大英雄起始了世界东方这片
轩辕黄帝
土地上众多的伟大创造。在史前的两次大战后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形成了中国的雏形。今天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把轩辕黄帝奉为共同的祖先,称为“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氏。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历史与价值的融合。所谓历史与价值的融合是指:在黄帝文化中,对黄帝的历史探索、历史认识和历史纪念总是与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价值追求融合为一体的。正是在事实与价值的融通过程中,黄帝成了历史人物与神话人物、真实存在与善美象
征相统一的人格形象,而以黄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也成了事实认知与价值弘扬相融通的文化过程。黄帝文化的这种历史与价值相融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Ⅲ 人们为什么如此尊崇黄帝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形象,既是“民族始祖”又是“人文初祖”。所谓“人文初祖”,是指黄帝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创者。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史传黄帝之前,人们草昧未辟,蒙昧未开,迨至黄帝时代,黄帝教民“兴事创业”,“治五气”,改造自然环境;“艺五种”,“佐五谷,养民人”,发展农业生产;制衣冠、造舟楫、用牛车、做弓箭、创医药,创造器物文明;立“礼法文度”,“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创官制、明财产、定婚嫁、立丧制,创立制度文明;造书契、绘图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创建精神文明。史载黄帝时代的这些文明创造成就,虽然既不能毕其功于一个时代,也不能归其功于黄帝一人,但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却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文明创造的赞美,对文明创造者的崇敬,对文明创造精神的崇尚。黄帝文化所蕴涵的崇尚文明创造的精神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意识。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实质就是进行文明创造。故《尚书》有“睿哲文明”(《舜典》)之赞,《易传》有“天下文明”(《乾·文言》)、“刚健文明”(《大有·象》)之志,《荀子》有“不警文,谓之野”,“君子贱野而羞瘠”(《礼论》)之论。可见,黄帝既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又培植了中华民族崇尚文明的人文精神。正如于右任先生1918年在谒黄帝陵诗中赞云:“独创文明开草昧,高悬日月识天颜。”
在关于黄帝的历史记述和神话传说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远古时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原始群落,每一群落都有自己特有的血统和文化。黄帝通过部落的迁徒和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促进了中原各部族的相互交往,促成了部落联盟的形成,“诸侯咸尊黄帝为天子”。于是乎黄帝统合了各部族的图腾信仰,形成了龙崇拜的图腾意识,确立了统一的对于天帝的信仰。在社会治理上,黄帝选贤任能,“得六相而天下治”(《管子·五行》)。“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史记·五帝本纪》);明确官员的职责,“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史记·历书》)。由于黄帝善于治世,社会呈现出了清明和谐的景象:“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淮南子·览冥训》)“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管子》)。而且,人与天地自然之间也充满了和谐:“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淮南子·览冥训》)。国与国之间也能和平相处,“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览冥训》)此外,黄帝梦游华胥的神话也表达了人们对民风淳朴,没有爱憎之分,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利害冲突和斗争杀戮,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帝文化没有黄帝时代形成的经典文本,有关传说史料是西周中期开始先后载入典籍的。作为观念史的黄帝文化,它既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联系在一起,又与五千年来的中国文明史联系在一起,在黄帝时代以来的五千年间得到不断丰富发展。战国秦汉以来,黄帝文化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凝聚精神。
黄帝文化的精神孕育出众多中国学术流派。先秦诸子中有一个黄老学派,自然是黄帝文化孕育而生,然而与黄帝文化有关的绝不限于黄老学派,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杂家都与黄帝文化有关,《左传》、《国语》、《周易》、《商君书》、《韩非子》、《庄子》、《管子》、《尉缭子》、《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纷纷引述黄帝文化的材料便是证据。《汉书·艺文志》收录的“黄帝书”书目也足以说明这一点。这类书有25种,不仅包括有《黄帝四经》等黄老学派的着作,还包括有历法书、阴阳家书、术数家数以及《黄帝内经》等多种医家着作。
黄帝文化的资源基本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有关黄帝与黄帝族史迹的传说史料,包括黄帝的文治武功、黄帝君臣的创造发明、黄帝族的社会生活的传说史料。这类史料虽然是后来才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虽然在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前长期口耳相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但是仍然保存着黄帝时代的史实,是研究黄帝与黄帝时代的依据。第二类,有关黄帝族后裔与中华民族关系的史料,包括黄帝后裔与华夏族、汉族、中国古今少数民族关系的史料。这类史料是在黄帝时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形成的,反映黄帝时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是研究黄帝与中华民族关系的依据。第三类,有关黄帝祭祀的资料,包括见于记载的古今祭祀黄帝的活动、礼仪和祭文。这类资料是从黄帝逝世至今积累起来的,反映中国人对黄帝的崇敬及中国人黄帝观念的历史变化,是研究中国人的黄帝观念的主要依据。第四类,有关黄帝的古迹、民俗和民间故事,包括实物遗存和文字记载。这类资源大多数见于明清以来的方志记载,形成时代很晚,是研究民间层面的黄帝文化的重要依据。第五类,以黄帝题写书名的古代着作,包括《黄帝四经》等先秦子书、《黄帝五家历》、《黄帝内经》等古代科技着作以及占梦书等古代数术书,主要属于古代学术与科技着作。研究这类着作有的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作为黄帝文化的资源,这类着作是阐发黄帝文化的开创精神的一种依据。
以上五类资源每一类都有重要价值,都不应该忽视。忽视第一类资源(有关黄帝与黄帝族史迹的传说史料),无法确定黄帝及黄帝时代的历史,黄帝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黄帝文化的精神就无从说起。忽视第二类资源(有关黄帝族后裔与中华民族关系的史料),无法说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文化便失去了它的特殊性,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重要理由。离开第三类资源(有关黄帝祭祀的资料),无法认识中国人的黄帝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无法了解黄帝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的政治作用。离开第四类资源(有关黄帝的古迹、民俗和民间故事),便无从得知黄帝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失去黄帝文化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不注意第五类资源(以黄帝题写书名的古代着作),便不能对于黄帝文化进行学术思想史、科技思想史层面的研究。
应该强调,黄帝文化的几类资源的学科属性不同,可以分别归属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属于历史学的又有属于史前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区别,还有属于社会史的区别。价值所在不同,必须恰当地运用它们,黄帝文化的研究才具有科学性。
Ⅳ 黄帝文化内容是什么
黄帝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归纳起来是:祖根文化、文化祖根和龙文化等几个方面,包括了建立邦国,巩固了统一、和谐的社会等一些理想化的社会文化设想。
黄帝文化的渊源:
在轩辕黄帝时代原始文明在数千年积淀之后进入了一个发明创造大爆发时期,这就是中华文明初形建立的轩辕黄帝时代。今天众多属于这个时代的考古证据,印证了史书中关于轩辕黄帝的记载。这样一些发明创造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就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就是一个代表。先进的文化因素,都归到轩辕黄帝身上,对世界是一个文明的贡献,所有的文化因素都在轩辕黄帝身上得以凝结。就这样经过数千年的传诵,轩辕黄帝成为了我们的人文初祖,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位拥有无穷力量的开拓者,一位智慧超群的发明家,成为了凝聚民族力量的符号。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黄帝文化
Ⅳ 黄帝文化的介绍
黄帝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归纳起来是:祖根文化、文化祖根和龙文化等几个方面,包括了建立邦国,巩固了统一、和谐的社会等一些理想化的社会文化设想。黄帝,是族团领袖的世袭名称,是族团的名称,因为延续的时间很长,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称,所以说黄帝是一个时代、是一个族团,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代名词。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是大中原。不少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Ⅵ 黄帝陵祭典的历史源流
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的民族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父系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文治武功统一了当时的各个氏族部落,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领袖人物,开创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系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因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古代祭祀是国之大事,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黄帝陵祭祀在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长期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建筑、艺术、教育、音乐的传统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黄帝开创的中华民族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在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是全面的、深入的、无所不包的。之所以要祭祀黄帝,就是要弘扬黄帝文化,传承黄帝精神,继承祖先遗志,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为构建和谐家园,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工作。
后世子孙为了表达对黄帝的功绩的怀念与感戴,据马骕《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黄帝祭祀便从此开始,据《礼记》记载,虞、夏、商、周都祭祀黄帝。此后,历经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直至当代,对黄帝的祭祀,上至王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论蒙古人当权的元朝,还是满人当政的清朝,历经千年而不衰,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先祖的“报功崇德”、“继志述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操。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五千年前战败榆罔,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轩辕黄帝造文字、制衣冠、做舟车、创医学、定算数、务蚕桑、搞纺织、烧陶器、筑房屋、赐姓氏、等上下、分贵贱、别男女、异雌雄、定嫁娶、入洞房、造坟地、育人才、定法制、约万民、日中为市、以物易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告别浑沌,开启文明奠定了基础。正是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祭祀轩辕黄帝就从此开始,最早见诸史料的后世帝王祭祀是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汉武帝刘彻率十八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后世诸代祭祀也日渐完善,无论是蒙古人当权的元朝,还是满族人执政的清朝,都沿袭了祭祀黄帝的传统,而且祭祀规模、祭祀次数、祭祀规格也空前繁荣。
进入近代,1911年孙中山先生率领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就任临时大总统,专程派人赴黄帝陵祭祖,并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世界闻名,唯有我先”的诗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同祭黄帝陵,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蒋中正先生亲笔题写“黄帝陵”碑。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
Ⅶ 黄帝文化的征文怎么写
黄帝文化的征文
轩辕黄帝以其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主国家的领袖,开启了华夏文明,建立了和谐共融的华夏民族,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轩辕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包涵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她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轩辕黄帝一生贡献重大,他发明和创造了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指南车、酿酒等,专家学者基于可考历史范围内,寻找到有力证据,一致认为: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国内最早酿酒的地区。
“轩辕酒”以“人文始祖”之名义应运而生,传承至今,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融合了五千年人文智慧,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情怀,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专家学者提出:“轩辕酒”承载亿万炎黄子孙的华夏情怀,它所释放出的不仅是质朴和醇香,更是一种与先祖默默的精神交流,它是“文化国酒”的代表,她将为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弘扬轩辕黄帝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起到积极地作用。
看古轩辕黄帝,品今轩辕国酒。“轩辕酒”是中华五千年黄帝文化的浓缩,其沿用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技艺,利用纯天然酒柜窖藏,集五谷之精华,酿天地之琼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其文化内涵,可谓“轩辕情归酒壹杯,文化国酒子孙传”。
“轩辕酒”作为文化国酒,在传承华夏文明、践行“文化兴国”的方略下,必将助力“人文陕西”的全面打造!
Ⅷ 黄帝文化手抄报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历史与价值的融合。所谓历史与价值的融合是指:在黄帝文化中,对黄帝的历史探索、历史认识和历史纪念总是与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价值追求融合为一体的。正是在事实与价值的融通过程中,黄帝成了历史人物与神话人物、真实存在与善美象
征相统一的人格形象,而以黄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也成了事实认知与价值弘扬相融通的文化过程。
“黄帝文化”所具有的历史与价值相融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黄帝文化的独特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其生衍历程进行历史探索和历史研究的历史认识方法,也不只是一种“慎终追远”的祖宗寻根和祖先认同,而且还是一种寄托民族美好理想,崇尚民族文明创造,弘扬民族优秀精神,表达民族历史使命和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活动。它通过在史实中寻求价值、借祖先以激励后代的方式,在世世代代连续不绝的过程中,不断地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锻铸和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当中,黄帝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近几年,每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为了进一步地继承、发扬黄帝文化,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过程当中,弘扬黄帝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具有现实的特殊意义。
举办拜祖大典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打造反独促统的新平台,寻根问祖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专家长时间的论证,中华民族的根和源就是在新郑的黄帝故里。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黄帝文化也是直接连接亿万华人的精神纽带,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华有华人,就会有轩辕黄帝的传说。
Ⅹ 华夏人文初祖黄帝文化、美德
所谓“中华始祖”,是就中华民族的寻根追远、增强凝聚说的;所谓“人文初祖”是就文化创造、文明初创说的。
先说第一个方面。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对于这个问题也需要进行辨证地研究。讨论这一问题时,一般人把黄帝仅仅看作汉族人的祖先,这是不合适的。对此,李绍连先生撰文指出:“有人把黄帝仅看作汉族的祖先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前所述,今天的汉族实际上包含了华夏、蛮、夷等中国境内大多数原始部落的血统和文化,是一个有别于任何部族的庞大融合体。在这个意义上说,不仅炎帝和黄帝是汉族的祖先之一,蛮、夷诸部族的祖先也应是汉族祖先之一。同样,后代那些分别源于蛮、夷等原始部族的少数民族,也与汉族有共同的祖先。另外,亦有少数华夏族的后裔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迁徙到边远地区而成为少数民族,直接或间接承认炎帝或黄帝为他们的祖先。再则,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56个兄弟民族都是在汉、唐、宋甚至更晚的时期形成的,距离炎黄时代有三四千年之遥。由于迁徙、杂居、通婚等原因,子孙繁衍,支系无谱,很难在血统方面准确判别几千年前的某部族首领是某民族的祖先。与其把炎帝、黄帝或其它某个原始时代的英雄人物看作是某族的祖先,不如把他们看作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更科学、更符合历史实际。”(《炎黄文化研究》第2期) 今天,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族源,或传说中的始祖,如蒙古族的族源是唐代的蒙兀室韦,传说来自额尔古纳河,藏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神猴与罗刹女所生子女,与宋代以后的“萌古”、“源骨”、“蒙古里”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羌族传说他们的始祖是“无弋爰剑”;维吾尔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卜可汗”或“乌古思可汗”,是以汉代的“丁零”和唐代的“回纥”为主要族源,融合了汉人、契丹人、蒙古人而形成的;彝族与远古时代的氐、羌人有渊源关系,与公元7世纪的“乌蛮”关系最为密切;白、纳西、哈尼、傈僳等民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也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满族与2000多年前商、周时代的“肃慎”、汉晋时代的“挹娄”、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勿吉”、辽代的“女真”、明代的“建州女真”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南方各族传说自己的祖先是“盘瓠”或“廪君”,但他们都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过去那种“一元论”的说法已经逐渐为人们扬弃,“多元论”则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20世纪80年代末,着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就是“多元论”的代表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指“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说明,中华民族是由众多的古今各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组成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各民族都有各自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长期在统一国家中共处并发展其统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多源交融到多元一体,自觉地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所以,对于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提法,仅仅拘泥于血统上的认同是片面、狭隘的,更多地应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创造、融合和历史传承,着眼于黄帝在铸造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上的奠基作用。
再说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来到陕西黄陵县轩辕庙正殿,就能看到“人文初祖”四个大字,这是对黄帝具有本质意义的评价。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因为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源头。
从远古时代,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就很多,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根据历史和传说,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的各个部落中,有两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领袖。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他们率领我们的先民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进行种植、狩猎和其他生产活动。当然,由于他们必须经常迁徙,由于当时的物质生产还很落后,还必须极大地依赖直接的从自然当中汲取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一些部落之间免不了发生纠纷和争斗,其中最着名的有炎帝和黄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战争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发了文明的创造活动。这样,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以武力制约了炎帝的暴虐,平定了蚩尤的扰乱,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他与臣民一起播百谷,植草木,务农桑,做衣冠,制弓箭,造舟楫,创医学,大力发展生产,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他与臣民一起造书契(文字),绘图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在精神文化方面贡献甚巨;黄帝还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因此,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把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到他们身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和踪迹。依据于右任先生的《黄帝功德纪》一书介绍,黄帝一生的发明创造包括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共20个方面。所以,历史上把他作为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人文初祖”的意思。当然,《黄帝功德纪》毕竟只是前人记载黄帝功德的资料汇编,多数记载有后人附会的成份,以讹传讹的记载也所在多有,要加以有鉴别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