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生育文化大院前景如何

生育文化大院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24 20:53:20

Ⅰ 辛店镇的经济发展

一、历史沿革辛店镇明朝年间原名为“张阴店”;清朝道光年间改称“辛店”,一九二七年又称“新民镇”,一九三零年称辛店乡;1994年8月撤乡建镇,2005年12月千户寨乡并入辛店镇。
二、公共基础设施全镇共有乡间公路221公里,达到了村村通柏油路,有年供水25万吨的水厂两座,35KV的变电站一座,架设3000米的高压线路,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11300门。投资1000万元在辛店镇南部已建成宽35米,长4.5公里的镇区高标准道路。
三、科教文卫全镇共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小学13所,其它各类学校3所,共有学生约8680余人。有医院1个,农村合作卫生诊所40个。投资90万元新建的镇敬老院,安排五保供养老人43名,院内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电视、象棋等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齐全。投资1万元改造了镇有线电视线路,配备了设备,目前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600户。
四、农业发展由郑州市水利局、新郑市水利局和该镇共同投资1500万元的“双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占地22000亩,区内20多条柏油生产路纵横交织,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新格局。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依托水土自然优势和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已形成特色杂果,畜禽产品、林业育苗、小麦育种四大基地。特色杂果基地以北靳楼、靳沟、后高庄、白庙、风后岭等村为主,辐射带动全镇发展桃、杏、李子、核桃等优质杂果1.5万亩,年产鲜果3000万公斤;畜禽产品基地以北靳楼、辛店、李庄等村为主,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郑州市嫘祖苑禽业发展有限公司、鸿元鸭业有限公司、永泰禽业有限公司和邹鹰集团,辐射带动农户500余户,年出栏鸡、鸭、猪等畜禽产品300多万头(只),年出栏种蛋9000万枚;林业育苗基地依托郑州西洋工贸有限公司和郑州章来园艺有限公司,主要培育有法桐、重阳木、杏、石榴等名优树种,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小麦育种基地以铁炉、西土桥、西李庄等村为中心,年育种面积可达10000亩。
五、工业发展辛店镇自古通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辛店镇初步形成了以煤田开发、水泥机制瓦、电力变压器、化工、卷材、服装加工、食品饮料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镇域内有以亚洲最大的水泥机制瓦企业——建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工业园,园区内有水泥机制瓦企业26家,68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机制水泥瓦1.4亿张,占全国总产量的1/3,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新郑市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之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辛店化工企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化工企业6家,新郑市树脂厂生产的不饱和树脂和浩源化工辛店分公司生产的水泥减水剂,在省内外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辛店镇还有以生产防水卷材为主的企业15家,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3家,服装加工40多家。镇域内有投资12.7亿元的赵家寨煤矿,该煤田地质储量5.44亿吨,分布面积50多平方公里。2004年2月28日,该煤矿开工奠基,设计年产量180万吨,建井工期29个月,预计2008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主井、副井已落底,井下工程正在建设,风井已建成175米。有投资5.73亿元的王行庄煤矿,该煤矿地质储量3.6亿吨。2004年2月25日,该煤矿开工奠基,设计年产量120万吨,2006年10月投产。2006年上半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248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70%;2、财政收入1019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51%;3、主要工业增加值61727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5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45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59%;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亿元,占年目标任务的86.3%。
201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5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0.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同比增长11%,粮食总产量达4582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继续保持河南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称号,在最新公布的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排名中,辛店镇排名第38名,比2011年上升17个位次,在郑州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排名中位列第3名,比2011年上升4个位次。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为增强城乡协调发展能力和项目承载功能。在完成《园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辛店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镇规划了6个新型社区,形成了以产业园区为龙头,功能区、社区相辅助的“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全年新上各类项目1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9亿元。郑州西格玛新型材料公司已建成投产,耀升洁净煤一期已试生产,郑州粤中科技公司项目正在建设。抢抓被确定为郑州市新市镇的机遇,不断加大对镇区建设的投入,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辛店土地分局等便民服务设施,新建了阳光花园幼儿园,对镇卫生院、镇直幼儿园进行了扩建,一个框架完善,功能配套的新镇区已初步形成。积极推进桃源新村、阳光花园、兴业社区建设,桃源新村已累计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安置住户480户,新启动了12栋小户型楼房建设,已建成6栋楼房。阳光花园A区、兴业社区两大社区已建成66栋楼房,2576套住房,已有400多户群众入住。社区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供排水、灯光、绿化、道路、高低压线路、广播电视、宽带、监控平台都已建设到位。投资140多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00多户。积极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专项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并顺利通过郑州市卫生镇验收。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新修乡道、村道12公里,整理路肩45公里,清理水毁公路20余里,全镇农村道路好路率达100%,在新郑市公路建设检查验收中名列第一名。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达46117人,圆满完成缴费任务,并荣获河南省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示范服务乡镇称号。努力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达98%。对1200户低保户进行重新审核,发放低保金1000多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226万元,优抚金310万。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机制的探索和试验,完成了对袁集村村庄土地复耕,新增耕地面积500多亩,并成功完成了土地流转。不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5%,出生统计准确率达99%,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落实独生子女奖励、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节育奖励资金280万元。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投资120万元,在黄岗村新打机井5眼,荣获郑州市“中州杯”竞赛活动先进乡镇。文化教育、武装、共青妇、财政、档案管理、老干部、统计、食品卫生、工会、动物防疫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荣获了一系列先进荣获,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介绍

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新郑市区西 ,园区东临107国道,新密公路、登杞铁路横贯东西,郑石高速穿境而过,已探明地下煤炭地质储量7亿吨。园区规划面积15.1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可容纳中等规模企业500家以上。现有水泥机制瓦企业32家,玻璃钢生产企业35家,防水涂料生产企业12家以及服装、食品企业32家,并拥有年产300万吨的河南新郑煤电有限公司赵家寨煤矿、年产120万吨的河南新能开发有限公司王行庄煤矿、年洗原煤300万吨的新郑市精煤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水泥瓦产量居亚洲第一的河南建喜集团,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郑中冠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建材工业为主,兼具化工机电、服装、食品等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园区成立以来,在新郑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加快“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建设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力支持赵家寨、王行庄煤矿生产经营的同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塌陷区安置,努力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0年,园区工业销售收入达167亿元,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52.6亿元,为地方财政贡献收入2.1元。
在今后的发展中,园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能源节约、链条完善、相互转化”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对外招商、统一项目协调、统一管理模式”的思路,建设全国一流的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逐步把临煤经济板块建设成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品紧密关联、产业高度聚集、产业布局合理的科技型、创新型、集约型、生态文化型、流动增值型的实力板块、活力板块、魅力板块,打造河南省新的能源基地。
辛店镇申报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
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多年来,辛店镇党委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做出了建设文化大镇、文化强镇的决定,把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全镇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文化管理工作机构,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在新郑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周末大家乐”文艺活动中,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参加由辛店镇承办的节目,为全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带好了头。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近年来,辛店镇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多方筹积资金加快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投资150万元,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2万元,新建辛店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站位于辛店镇镇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化站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66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厅、卡拉OK室、老人活动室、管理办公室等功能室和占地1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文化站还设有4个文化宣传栏,10多件体育活动器材,常年对外开放,基本满足了全镇人民享受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三、活跃农村文化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多年来,在辛店镇党委、政府和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使全镇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群众积极参与,使文化活动经常化、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再掀热潮。北靳楼村先后投资近30万元建设文化大院,文化大院配有文化广场、图书室、电教室等功能室,本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每半月在文化广场举行文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该村的文化大院在2007年被评为省级文化大院。在北靳楼村的影响带动下,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里,郭老庄村、裴商庙村、靳沟村、岳庄村、袁集村、赵老庄、赵家寨村、前小庄村、柿树行村都相继建设了村级文化大院,村级文化大院从原来的5座发展为14座,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二)文化活动氛围特别浓厚。在文化先进村的影响下,我镇的文化活动气氛越来越活跃。每村都成立了文艺小分队,铁炉、刘岗、人和等村的舞狮、盘鼓、秧歌表演队多次在新郑市文艺调演中获奖;每逢节假日,袁集村的村干部都要组织本村的村民表演盘鼓、秧歌等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情趣,使打牌赌博等不良生活现象几乎在袁集村绝迹;辛店村村民白铁柱等十几名群众自发组织表演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寓教于乐;镇区周围几个村的村民,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晚上都会来到镇区新建的广场,在这里或锻炼身体,或唱上几段戏曲,或参加秧歌表演,都纷纷表示我们的文化生活和城里一个样。2007年在镇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全镇群众的积极参加下,我镇成功地举办了辛店镇第一届戏迷大赛。(三)开展争创和谐活动。突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思想工作,在充分利用农村宣传窗、宣传栏、党员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加强农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有效性。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以整治脏乱差和倡导文明新风为重点,积极开展争创和谐活动。积极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引导群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带动周边乡邻,着力促进人际和谐,推动形成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四)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加强和改善了广播电视站的配套设施建设,对全镇的有线电视进行光纤改造,达到与新郑市有线电视同步。目前,镇区周围的村庄的实现了上述目标。同时,镇有线电视台根据镇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精心摄制好反映本地新人新事、宣传政策法规的新闻宣传片,在全镇播放,宣传我镇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充分利用监控平台对网吧进行跟踪监控,用“三次死亡制度”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电子游戏机赌博行为,对镇区周围进行重点检查,对带有赌博性质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决不手软。“扫黄”“打非”常抓不懈,每年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非法出版物、非法政治性读物和黄、赌、毒宣传品,打击盗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极大地净化了文化市场。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创新,象老的光盘、录象厅、台球、游戏机等落后的不合适宜的文化娱乐逐渐退出文化市场。

Ⅱ 宜城市的人口是多少

宜城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
做到“三到位”“三把关”
近日,宜城市人口计生局在小河镇新华村召开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现场会,启动了全市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上大投入、高标准、严要求、强责任,切实做到“三到位”“三把关”:
(一)试点培训到位。为了使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少走弯路,快速推进,我市选择了一个人员复杂、村居合一的新华村开展试点。该村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了公安数据导出比对、拆户分户、绘图编码、入户核查、审核录入几个阶段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库的建立。并按试点模式,召开了培训会,对各镇计生办主任和微机员进行了培训。
(二)保障投入到位。市人口计生局投入20多万元建立了全员人口信息中心,各镇也都加大投入,更新了打印机、增添了电脑等设备。
(三)奖惩激励到位。为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质量和进度,市人口计生局建立了奖惩激励机制,凡全员人口信息库数据覆盖率、身份证号码准确率、育龄妇女信息准确率达到要求的给予1200至2400元的奖励,否则给予处罚。
(四)严把比对分户关。将公安导出的数据与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比对,请村里熟悉情况的人帮忙初审,按要求拆户、分户、替换,打印核查卡。
(五)严把绘图编码关。按居住区域,分组绘制房屋平面图,并按图进行编码,绘图要准确,编码要规范,方便查询。
(六)严把核查录入关。对照核查卡逐户进行核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出错,重点核查姓名、身份证号、子女情况、人户分离情况、户籍地、现居住地情况,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准确规范,为人口计生工作提档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宜城市启动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实名制,为领导科学决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我市今年将全面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建成覆盖面广、准确率高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网络版WIS)系统,从而推动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首先在我市小河镇新华村试点,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操作方法、总结试点经验后在全市普及推广。采集工作将按照试点培训、数据初审、绘图编码、入户检查和审核录入五个阶段进行,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建成后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能准确地反映我市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将被应用指导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具体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高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王愉合)

宜城小河新华村完成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

近日,宜城小河镇新华村在市人口和计生局的具体指导下,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完成了公安计生数据导出转换、信息比对、替换补充、入户核查、系统录入等程序,率先在全市建立起第一个村级计生全员人口数据库。该数据库录入了小河镇新华村所有村民、家庭的信息,同时还录入了新华村所有村民居住平面图,并与省计生委数据库联网。数据库建立后,极大的方便了工作,各级计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以数据库为平台,利用电子导航,足不出户,通过对数据分类、对比、检索、个案信息查询等,就能从中发现某个地方计划生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的重点、难点。同时,利用该数据库还能准确、快捷地核查党在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从而使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肖文)

宜城生育文明示范户受“青睐”

7月30日上午,宜城小河镇荣河村村委会大院分外热闹,200多名村民齐聚这里,参加村里召开的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表彰大会。当镇领导宣读完表彰决定后,3 1名生育文明示范户代表,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依次走上颁奖台,领取像征自己荣誉的奖品,台上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广大群众对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计划生育事业无私奉精神的最高赞誉,这奖品是党委政府对她们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最好奖励。
张积锐是这次受表彰的一名生育文明中心户长,丈夫张海红是村计生服务室医生,她生育两个女孩后主动落实了长效节育措施,协助丈夫从事医疗和计生服务工作,年收入3万多元,三口之家和睦幸福。示范户丁学琴、胡小瑞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后就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夫妻俩酷爱唱歌,结婚后就组建了一个乐队,为结婚、过生、庆典等人家表演节目,在演出中经常串插一些计划生育内容,她的乐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乐队……。
小河镇荣河村近年来大力推行生育文明建设,实施幸福家园推进计划,并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评选有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该村在生育文明建设中一是强化生育文明宣传,在村委会院内建立了一个集计生政策、科普知识、生育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生育文化大院,刷写了12幅规范的计生标语,制作了8幅宣传画,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二是开展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评比表彰活动,全村共评选了31个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在村醒目位置建立了光荣榜,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三是对“三难”“四缺”家庭进行扶持,在新农村建设“三改一建”中优先优惠计生家庭。该村自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以来,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荣河村生育文明建设只是宜城市生育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生育文明建设已在全市210个村(社区)全面铺开,争创生育文明先进市、先进镇、先进村已成为大家共识,生育文明示范户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争当生育文明示范户在农村蔚然成风。

Ⅲ 结合主题,联系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如何为推动文化建设做贡献

1、青年学生要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自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们党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科学理论,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过去的成就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今后我们国家的发展,仍然要靠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不学习理论,行吗?显然不行。党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党中央提出,要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要担负起这样一个重任,当代大学生就必须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信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践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2、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有很多优势,比如,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开阔,观念更开放,接触和掌握新的信息更快捷,等等。这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自叹不如的。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同学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扬其所长、补其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谈到不足,我觉得最突出的一点,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缺乏了解,对国情民情缺少认知,缺少社会经验,因此最需要补的是实践这一课。从大处讲,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是因为对实践了解不够;从切身利益看,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输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上。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作为了解国情民意的平台,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主题,是当前最大的实践。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要从身边做起,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3、青年学生要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整体进步,个人也就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要适应这样的更高要求,就必须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炼就过硬的素质本领。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青年学生个人的成长进步、成才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思想品德的锤炼;既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发展,也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健康,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Ⅳ 高川乡的文化教育

2004年,全年出生人口57人。出生率为9.09‰;人口自然增长率2.87‰。投资18500余元,进行生育文化大院规范建设。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对象87户,为基地群众提供优质魔芋种子000余公斤,无偿提供化肥560公斤,技术服务18次。春节期间,走访贫困户139人,送去大米700斤,菜油350斤,猪肉140斤,白酒70瓶,棉被20床。对天池村五组受地质灾害搬迁的3户村民进行住房重建,解决资金6000元。新增低保对象1户、1人,全乡共放发低保金8955元。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和驻地武警官兵,送去慰问金2000元。全年共放发伤残军人抚恤金3080元,粮油补贴600元,失散红军战士补助1800元,粮油补贴300元,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7560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9750元。强化公路养护,购历清26吨,购豆石、米石200立方米,请民工300多个,对墩秀路和三叉路到磷矿矿部路段进行了全面补油,落实三叉路到火石沟的公路养路养护人员2名。注重文教工作,除泉水、高川、天池三个村小,全部实行了寄宿制。投入教育资金7万余元,对中学教学楼进行了加固,对中小学食堂、厨房、寝室进行了改建,山区教师补贴款按时到位,兑现中学升学奖2900元。利用农校面向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乡涌现出林业种植户、养殖专业户、科技示范户600多家。
2005年,全年出生人口63人,出生率为10.13‰,人口自然增长率2.41‰,符合政策生育率98%。投资5000余元,进行生育文化大院规范建设。落实了6人奖励扶助金已全部兑现到符合计生奖扶政策对象手中。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全”帮扶对象110户,为基地群众提供优质的魔芋种子2000余公斤,无偿提供化肥560公斤,技术服务18人次。全年直发五保供养金14490元,为天池村因地质灾害搬迁的3户贫困户补助建房资金1000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2000元,给驻地武警中队送慰问金2000元,为4名优抚对象解决治病经费800元,全年共计发放伤残军人抚恤金9297元,失散红军战士补助3300元,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11340元。强化养护,针对高川至雎水段路烂状况,与九院二所达成共识,争取补路金对152三叉路至错把沟的柏油路进行了修补。在洪水到来之前对公路、沟边、桥涵、保坎进行排险、清障、加固。划拨专款3万元,对矿山公路进行维护。全年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100%。全乡7个村小全部实行了到中心小学校就读,实行寄宿制。投入教育资金6.5万余元,购买铁床、安装防护栏,中小学食堂、厨房、寝室进行改建,装备了远程教育室。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减免学杂费、课本费1.61万元,补助贫困住校生生活费1.96万元。充分利用农校面向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乡涌现出林业种植户,养殖专业户、科技示范户700余家。扶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行。全年为帮扶对象送魔芋种子12950斤,价值16835元,送帮扶资金9440元,其中部门解决帮扶资金4400元,送粮食2160斤,菜油125斤,化肥400斤,猪仔2头,黄莲种子50斤,当归种苗25000株,水泥5吨,落实住房改建5户,补助资金18000元。帮助4户贫困户和五保户新建住房,补助资金24000元,全年为扶贫攻坚对象解决资金11000元。通过帮扶,全乡70户225人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每户的人均纯收入都达到1200元以上,平均达到了1800元。

Ⅳ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1

按照市委、政府关于西康市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镇xx新农村建设项目列入其中之一。我镇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结合xx项目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认真做好示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扎实工作,奋力推进,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项目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相关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结合xx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实际,科学编制了《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xxx”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xx新型中心村配套建设规划》、《xx村控制性详规划》、《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示范点建设情况

(一)扎实开展土地整理,改善xx生产条件。xx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总额3000万元。实施项目改梯田旱地面积2154亩,格田整理922.6亩,农地整理2813亩,宅地整理491.9亩,荒草地整理331.5亩。项目区实施渠道整治 21104米 ,其中,“u”型渠长 12428米 ;浆砌渠道长 8676米 。项目新建蓄水池1口,整治田间道21条,水泥路宽 3.0米 。新修水泥路长 15026米 ,建碎石路 2117米 。道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置涵管 150米 ,田间道桥1座。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改善了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示范区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实施新村建设。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了xx中心村。中心村建设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亩,建筑面积 30468平方米 ,集中居住农户133户,占全村户数的23%。完善了中心村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标准化村委会活动室,使长坝群众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成果。中心村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和风貌打造,部份农户已入住。

(三)大力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引进业主发展刀豆种植,建示范基地200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积极联手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发展良种桑,建设300亩良种桑基地,发展蚕桑产业,同时作好规划建设规模集中养蚕房,实现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选址七组建设100头标准奶牛养殖场,建立奶牛场牧草基地50亩,目前已实现进牛养殖60头。幅射茶坝村种植巨桉1000亩,建立巨桉速丰林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商品兔养殖,依托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实现桑下种草养兔,今年已发展养大户20户。

(四)认真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工程,XX与XX两年中开展劳动力培训6期,培训1600人,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培训就业300人。结合土地整理建设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建设1个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新建一个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帮扶30户计生家庭发展经济。积极实施村民自治,公推直选村支部书记,实行村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自治进程。制定中心村民主管理章程,签订村民自治协议,引导聚居农户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存在问题

1.中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备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尤其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龙头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引导建立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农村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整治,农民长久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4.新村文化体育设施还不足,需投入资金进一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点工程。

2.继续抓好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协会”形式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

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动力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引导性培训3期,技能性培训3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务输出就业。

4.实施契约化的中心村管理,民主协商制定中心村管理章程,与农户签订协议,推进中心村的民主管理,实现村容整洁。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2

XX年,按照市新农办、市档案局的部署和要求,**县结合工作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家庭建档作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大力推进家庭档案建设,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推进家庭建档工作,用家庭档案诠释文明、宣传文明、弘扬文明。通过县新农办和档案局的共同努力,在龙新乡的徐家

寨和韩家寨、镇安镇河边寨、象达乡大坪子、碧寨乡摆达下组、龙山镇大塘子等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工作,目前,这6个试点村521户村民百分之百的完成了家庭建档工作,共建档案1042盒,从而丰富了**县的新农村建设内容,使档案工作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户家庭档案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档案工作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家庭建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家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为充分开发家庭档案资源,发掘和保存散存在民间的重要档案文献,将有重要价值的家庭档案给予保护和抢救提供了技术支持。**县新农办、县档案局充分认识到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家庭建档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迅速组织档案干部和新村建设指导员进行家庭建档的业务学习,掌握为什么要建立家庭档案和怎样建立家庭档案的知识,以扎实的业务基础开展有效的服务和业务指导。

二、深入调研,抓好试点

为顺利开展好家庭建档工作,县新农办、县档案局专题制定了试点村家庭建档实施方案,确立了先搞调研,再抓试点,然后以点带面,广泛推行的工作思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协调联系,最后确定在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同时,以试点村为重点,在条件稍好的碧寨乡摆达村和龙山镇横山村两个村中进行整村推进农户家庭建档工作。在试点村的带动下,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平达、勐糯、腊勐三个乡镇中开展家庭建档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分别抽派业务骨干,协同各乡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小组干部,召开家庭建档动员会议,由村委会领导作动员讲话,阐明开展家庭建档活动的意义,并由抽调的业务人员进行通俗易懂地讲解,用很多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从来不知道家庭档案是怎么回事的老百姓,明白了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自已居家过日子有着长远的意义。之后,业务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进行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和整理。通过开展家庭建档试点工作,很多农户纷纷认为:家里原来到处乱放的各种材料,急着要用时翻箱倒柜遍屋子找,常常把家翻个遍也一无所获,全家人互相埋怨生闷气,现在好了,家里各种材料经过整理和集中存放,找起来又快又省心。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在全县顺利推行家庭建档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三、采取措施,大力推行

为使试点村家庭建档工作确实取得实效,**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整理方法,把收集到的材料按内容分为证书类、收藏(实物)类、音像类、家史类、发票及附件类、综合类六类。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原貌,以“件”为单位,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编号、装盒存放。并逐件登记归档文件目录,目录做到与归档文件实体相对应。为各家庭在建档时提供参考。二是列入了全县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家庭建档工作作为其工作目标管理(或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考核。三是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在乡镇中逐个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动员会议,向农户讲解家庭档案知识,动员他们动手建立家庭档案,并作登记备案。这些措施为家庭建档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四、印发资料,广泛宣传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会马上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其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习惯于将档案的外延定义为那些保存在档案馆(室)中的“档案”的时候,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宣传的过程也是家庭档案意识养成的过程,只有改变人们对“档案”的固有认识,提高对家庭档案的认识,人们才会将档案意识渗透到各自的生活之中,自觉地整理好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材料。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全面提高家庭建档意识,**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在到乡镇工作中把家庭档案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户发放。宣传资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家庭档案的概念、建立的意义及整理方法作了细致的说明。这种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档案意识。

总之,今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家庭建档工作,由于注重业务建设,实施点面结合,工作质量比较高,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但受经济底子薄、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等客观因素制约,新农村建设工作显得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将工作试点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抓中心,致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

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我县按照县委确立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促增收。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如优质绿色稻米、蚕桑、猪鸭畜牧业、渔业等。二是利用好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山区循环经济。推广“猪、沼、果菜”、“畜、禽、渔”等生态种养殖模式,合理规划利用小水电,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和高产油茶林、改造低产毛竹林步伐,提高产出效益。三是用好绿色品牌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山青水秀环境美,应进一步营造绿色生态氛围,严禁采伐天然阔叶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通道,发展绿色食品,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特色农业效益,同时促进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林水矿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确保农产品供销两旺,农民增收。做大做强日月星制丝、秀竹米业等龙头企业,加强同大公司联系,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市场风险。五是干部真情帮扶促增收。县乡村干部要进村深层次帮扶困难户,帮找致富兴业门路。20xx年11月下旬,县委抽调近千名干部组成16个工作组派驻到各乡镇(场)集中开展“五同五心”活动,即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虚心受教育、倾心听意见、真心办实事、真心解民忧、诚心交朋友,通过“五同五心”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着力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大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搞好农田土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种农业项目的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关,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供电改水供水工程、医疗卫生(新农合)、通讯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提高为农村服务的能力。三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村组规划为抓手,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在抓好今年34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建设面,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三、培育主体,大力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潜能动力。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是抓好教育强本领。利用现代传媒,着眼农民实际需要,有计划、有侧重地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重点抓好阳光工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同时,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倡导文明树新风。开展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信用农户”评选活动,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新风。同时刹住封建迷信、赌博等不正之风。三是正面引导农民主动建设新农村。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用身边的示范村、先进典型事例等鼓励农民尽其所能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四、完善机制,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效能。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的运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建立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的社会参与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力、智力、财力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二是建立渠道畅通、支撑有力的资金投入机制。在加强资金整合,增加信贷资金对农村的支持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建立接受社会捐赠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都要逐步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三是建立精干高效、民主法治的乡村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学配置和规范乡镇行政机制,整合事业站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种村规民约,发挥各种民间理事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门前清洁卫生责任制度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让农民自己建设好管理好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4

一年来,xx镇xx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及市、县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全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效果十分明显。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xx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2、由于村内道路还没完全结束,道路绿化工程有待进行。

3、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措施仍需落实。

Ⅵ 卸甲镇的社会事业

高邮市卸甲镇按照市人口计生委提出的“率先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要求,根据扬州、高邮两市《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倡导婚育新风”、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先进村、镇”、建设“幸福家庭”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镇实际,以“八有、五到户、两好”为标准,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创建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支持,受到了广大干群的普遍欢迎。去年底,该镇被扬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农工办、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联合表彰为“扬州市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先进镇”。2008年以来,该镇以创建“扬州市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示范镇”为目标,继续高度重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四个结合”,做到结合渗透融入,在结合中渗透,在渗透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从而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到2010年卸甲镇要全面建成小康镇。根据这个目标,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制定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时,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融入其中,提出每个小康村的计划生育率达100%,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提高全社会生育文明程度同精神文明建设、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民风村风建设以及尊重妇女、尊重科学、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人口计生工作做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更加合理,无早婚早育,无违法生育,无选择性别生育,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率达100%。在文明建设方面: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婚育新风和男女平等,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社会新风尚。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与宣传载体建设相结合。首先,卸甲镇瞄准大楼、小区、庭院,占领新型生育文化传播的“黄金地段”,开展立体式宣传。
位于镇行政中心南面的飞达大道是该镇中心集镇中最宽敞、人流量最大的形象路道,素有“高邮乡镇第一大道”的美誉。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同意将此大道作为“生育文化一条街”来建设。镇计生办与扬州恒丰制衣公司合作,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由扬州恒丰制衣公司制作了88条灯箱广告,一面是企业广告宣传,一面是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与此同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镇党委、政府把政府大楼对面竖立的卸甲镇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宣传铁架,装上计划生育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卸甲镇还把集镇区域内的北戴居民小区建设成“新型生育文化园区”,从小区的院墙、居民住宅楼到草坪都设立醒目的计生知识宣传图画。把卸甲中心幼儿园建设成生育文化园,一进入幼儿园就能看见大幅的“男孩、女孩,都是祖国的未来”的计生卡通宣传画,让新型生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该镇还在广播电视站自办节目中开设新型生育文化专题栏目,并通过政务公开栏、计生宣传橱窗、《卸甲简讯》等载体刊登有关婚育新风的内容等。其次,加强各村、社区和村民小组的新型生育文化阵地建设。利用村生育文化分校、村民活动中心等,各村都建成了“新型生育文化大院”,各组都有选择地在计划生育中心户中建起“新型生育文化庭院”。同时,在各村的农家书屋中,设立了生育文化图书专柜。
八桥位于古运河东畔,是历史文化名城高邮市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4000多人。八桥因“八字桥,十字河,能通东南西北,天天人声嚷嚷;千家欢,万家乐,共度春夏秋冬,年年喜气洋洋”这一古名联而得名。境内年平均气温14.6度,年降水量103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绿洋湖森林公园旅游区风景绮丽诱人,千亩杉林,蜿蜒河流,小道斜阳,花繁草茂,构成了返朴归真的毓秀风光。
热情好客的八桥人民,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美的环境,欢迎外来先进思想的渗透与同化,欢迎外来优秀人才的挑战与竞争,欢迎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与激活,携手并进,共谋开发大计,共图建设伟业,共创辉煌明天。 八桥水陆交通顺畅,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并设有出入口,驱车至扬州25分钟,南京1.5小时,上海3小时,北京8小时;
水运交通便利,西临京杭大运河,境内张叶沟河三级航道直达盐邵河入海;高邮港口码头为扬州港分港区,有500-2000吨级泊位22个,年吞吐量为1000万吨
二级公路车樊线贯通全境东西,与省道淮江公路相通,车程五分钟;境内村村通灰色路,组组相连。 八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电话、水电配套,银行、税务、工商、公安等服务机构齐全,广源迎宾楼、文化中心、广播有线电视以及医院、学校、幼儿园为中外客商提供舒适、休闲的生活环境。

Ⅶ 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哪四方面的建设

一是抓好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培育新型农民。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当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为初中、小学学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更加匮乏。因此,我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教育培训资源更多的向农民倾斜,计划经过三五年,争取每个村都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这是基础,青年农民起码要有初中文化,中年农民起码要有小学文化。这就要求农村不折不扣地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创建必要的载体,如“文化大院”等,在中年农民中扫除文盲。近期,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人口文化大院这个阵地,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骨干作用,在全镇开展了新农村知识培训竞赛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应该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搞种植业、养殖业的要掌握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搞加工业的要掌握应知应会的加工技术,搞运输业的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术……这就需要创建必要的载体,如农民技术学校等,使绝大部分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年初,镇党委、政府聘请泰安市党校教授进行了专题辅导。前段时间,又聘请山东农科院教授、章丘市、齐河县的乡土人才,到我镇就林菌间作、蘑菇种植等生产技术进行实地培训。再次,应该具备几种意识:从物质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市场意识;从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民主与法制意识;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公德意识。
二是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党委、政府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委、政府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能够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要坚持一村一品,甚至多村一品,关键是产业要有规模,农民要有效益。路子选得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只有突出本地特色,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南菜北果中间塌陷地综合开发”的总体布局,我镇一直以优质、高效、有机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了有机菜、林果生产、果蔬大棚、桑蚕生产、奶牛养殖等产业,全镇粮经比例达到了4:6,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有机菜生产,曾经是我镇的空白,05年我们从无到有,当年发展刀豆、绿菜花、芦笋等有机菜3000多亩,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1—3月份,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发展2000多亩,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现在根据群众的要求,正在调整土地,计划再发展3000亩,使全镇的有机菜面积达到8000亩,力争突破10000亩。林业生产,我们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制定了“南部平原林网化、中部矿区塌陷地片林化、丘陵地带干果化、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化”的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部平原八纵二十二横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绿色通道,里程达105公里,植树130万株,3万亩的平原也已全部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在中部矿区19个搬迁村,复垦开发2.5万亩塌陷地,发展丰产林1.5万亩,栽植107、108等树木110万株,预计到轮伐期时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3580元;在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1.4万亩,栽植核桃、冬枣、石榴等77万株,年产量可达2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在北部1.2万亩山区,全部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不但彻底改变了湖屯这个矿区镇原先“车后灰尘满天、白衬衣一天就黑”的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鑫国密度板厂落户我镇,就是看中了全镇丰富的林木资源。果蔬大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发展到了600多个,并且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可观。涧北村一个村就有107个设施杏棚,每个棚可盈利近2万元,为农户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

桑蚕生产,全镇现有桑园3000多亩,带动农户1000多户。奶牛养殖,现有专业村5个,规模养殖大户30多户,全镇奶牛存栏量超过了1500头。04年,我镇与亚奥特公司联合,在前兴隆村建奶牛站一处,现在这处奶牛站运营良好,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多个乡镇。
三是抓好城镇经济的辐射。农村现在的生产方式主体上以家庭为单位,农民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抓经济,除了建立和完善面向一家一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以周边农村主打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流通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一家一户发展生产,提高第一产业的附加值。XXX以争创“省级示范镇”为目标,突出抓了小城镇建设,这几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及镇驻地“两纵三横”的道路建设,累计硬化路面1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28盏,建设公共绿地4.8万平方米,构筑起了小城镇发展大框架。2005年,借涧北、北王搬迁之机,全面启动了北部十几个压煤搬迁村向镇驻地集聚工程和中湖、东湖东两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了镇驻地南北、东西两条大街的拆迁改造,进一步拓展了镇区空间,目前,镇区面积已达到了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4万人。今年,在05年全面关停97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铺开了大、小汇河治理,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两条河治理完毕后,与康王河相衬,三股清水穿境而过,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面貌,丰富小城镇内涵。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以市五中和镇中学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区、以泰聊铁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以搬迁新村为中心的居民商住区“四大功能区”,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就医就学等功能一应俱全,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建材建筑等行业,为改变农村面貌提供产业支撑。
四是抓好公益事业的完善。建设新农村,应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这是事关农民家庭幸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首先,加快推进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镇党委、政府站在切实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高度上,本着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的原则,于3月中旬就专题部署了这项工作,工作中,一方面采取领导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办法,广泛宣传发动,盯紧靠牢督促;另一方面,勤调度、严考核,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款收缴任务。截至3月25日,全镇43787人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其次,重点抓了规范化卫生室建设。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投资近16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彻底改造,修缮了2000平方米的病房楼、门诊楼,配套完善了微机、心电图机等医疗设施,硬化、绿化、美化了院内院外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镇卫生院30多年来较差的医疗条件,为病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狠抓了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对管区、村全年的工作考核体系中,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促动。目前,曹庄、张店等10个村正在进行高标准的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还有,积极实施农民养老保险。XXX境内有5处煤矿,由于煤炭常年大量开采,致使采空区下沉,现在共有塌陷地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做到“失地不失保”,近年来,我镇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今年正式付诸实施。坚持集体适当扶持、个人缴纳为主的原则,凡因国家占地,有卖地或租地经营收入的村,村集体必须在其收入中给村民补助30以上的投保金,其他有条件的村也要给村民适当补助。截至5月底,共收到农民养老保险金100.69万元,受益人口2.1万人。这一举措是XXX2006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真正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加快敬老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更新农村养老观念,提高全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

Ⅷ 2015年度计划生育服务站个人总结怎么写

强调服务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 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Ⅸ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新农村组织工作征文

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现行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描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不谋而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异曲同工,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宽阔的舞台,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标注了新的生标。
一、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义,发展生产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优良的基础设施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优质新品改造农业,用产业化形式经营农业,只有新农业才有新农村。
海子村处于山区,主要以林业,养殖业为主,板栗做为村民主要收入,村以引进新品种,更换老树种方法。大力对树木进行更新换代。
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要靠人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生产发展。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归宿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标准,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的消费结构。启动农民增收致富这只负重大船的任务,事关小康建设进程快慢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各级领导倾注了很大精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免收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粮食直补、最低价保护收购等,只有农民富裕,才有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效地保护了农田和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品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归宿点,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也是获益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需要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村远没有全面消除贫困,农村现状仍不是很乐观。海字村位于山区是典型“7086”部队,在家务农人员老年人居多。这种农村劳动结构高素质的外溢性和低水平的沉淀性为新农村建设设置了障碍,与乡风文明的要求极不适应,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
农业综合开发顺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用科技投入,启动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以适用技术推广为手段,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村内通过购买,赠予等方式,获得大量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术书籍,通过每周3天对村民进行开放,让农民能接受到更先进的技术。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真正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把爱家乡、爱集体、爱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结合实际,进行新时期艰苦奋斗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鼓励党员干部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突出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为重点,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有效开展;二要讲究方式,搞好三个结合,即分散学习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农民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符合群众的欣赏特点和接受能力;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
把普及科学知识、树立良好社会新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农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好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广泛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教育。
书事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对图书室的建立,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的个人素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对整体的农村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整个图书室定期的向农民开放,让农民不出家门便可学习到更多的对自己有用的书籍。
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证。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抓好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认真配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真正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调整,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二是合理使用。要管好用好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在工作上给予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大胆工作,另一方面对那些年富力强,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同志要大胆启用;三是精心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努力使他们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只有自己做好才能更好的引导别人。

试论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桂林市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生育文明建设将为推进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新农村建设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精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思路清晰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方略。因此,要保证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把生育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生育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经济和生育文明“两手抓”,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到经济社会要发展、人口数量要控制、人口素质要提高、人口结构要改善,生育文明与新农村建设要同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生育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
桂林市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状况如何,作者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呈现一片令人可喜的局面。为了加快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桂林市注重农村生育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纳入总体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进行,在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融于到各项工作中,将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宣传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与培育农民相结合、树立婚育新风与生育文明相结合,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在推进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狠抓各级培训教育,促进群众生育文明观念的转变。
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思想、旧生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使群众入心入脑,提高素质,促使生育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桂林市以人口学校和协会中心户为基地,举办未婚青年、新婚孕产妇、已婚育龄群众以及相关内容培训班,就人口形势、计划生育政策、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生育文明、农业技术等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地培训教育。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21期,参学人数78000多人次。通过学习培训,群众提高了对国情国策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生育文明知识,体会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益处。通过培训,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风尚在桂北大地蔚然成风。
二是狠抓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更新婚育观念。
为建设新型生育文明,全市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创造各种舆论环境,大张旗鼓地宣传婚育新风,营造婚育新风氛围,引导群众更新婚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1、丰富活动内容,寓生育文明教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正因如此,全市在广大农村组织文艺队、山歌队、篮球队,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宣传婚育新风、生育文明。文艺队以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素材,自编自演自唱,讴歌婚育新风,倡导文明风尚;山歌队以计生政策、婚育知识和避孕节育知识开展擂台赛,有的姑嫂、夫妻同台竞赛。正是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生育文明观念逐步转变。
2、塑造典型,学有榜样。
几年来,全市各县、区大张旗鼓地开展“婚育新风合格户”和“婚育新风示范户”创建活动,树立典型,靠典型带动引导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向群众传输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生育文明观念,努力创建“婚育新风合格户”和“婚育新风示范户”。三年来,全市共评出婚育新风合格户786户,婚育新风示范户120户。通过典型引路,现全市有2346对夫妇推迟或放弃生育二胎。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生育文明建设中,采取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营造温馨和谐的宣传氛围。把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制作成活动展板,摆放到人群聚集地展示宣传;路牌、广告牌制作温馨醒目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计划生育的人文关怀;利用活动室,建立图书室和阅览室,让群众在读书中学习计划生育知识;建立电视远程教育,将生育文明的文艺节目及有关知识输入电视点播系统,让群众在家中就可看到计生专题节目,获得生育文明知识。
三是狠抓帮扶发展,引导群众迈向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找准切合农民群众需求的结合点?通过调研,农民最现实的愿望一是当家作主,身体健康,二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因此,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紧紧把握这两个基本点,从群众需求出发,重点做好生殖健康服务和生产生活帮扶服务。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村民选举成立了新农村理事会、旅游协会、水果生产协会等一系列协会组织,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和章程,在理事会的管理下,发挥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全市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相互渗透,在工作中突出一个“帮”字,对一些计生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富裕户与贫困户实行一帮一,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把计划生育知识培训与农业科普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使计生户了解各地致富信息,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在闯市场奔小康的路上有目标。通过帮扶,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逐步走向富裕路。各乡、村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服务,建立家庭宾馆和饭店,促使各项旅游项目给计生户增加大笔收入。现闻名全国的生态新村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全村390人,育龄妇女87人,其中有18户夫妻双方都是瑶族的独女户,女儿都十多岁了,完全符合生育二胎的条件。但他们执意不愿再生了,因为他们从实践中看到,少生能够减轻各种压力,促使家庭快富、女儿健康成长;如今18户独女户都放弃了二孩生育计划。县、乡、村各级协会对计生户家庭,无偿传授种养技术、提供生产资金、统一组织产品销售,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红岩村月柿一望无际,人均有果6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少生快富之后,红岩村的群众目标就是建新村。从2003年开始, 51户群众每户自筹资金4至7万元,贷款5万元,眨眼间村子里家家住别墅,户户开旅馆,整洁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永福县堡里乡波塘村靠兔子养殖,走少生、快富、建新村的道路。波塘村计生中心户长韦继秀说:“村里有十几户独女户,女儿都大了,动员她们生第二胎,她们都不愿生了”。韦继秀自己带头养兔,致富后把兔苗送给村里的计生户,现全村300多户都成了养兔专业户,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000多元,村里新楼房拔地而起,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龙胜县少数民族聚集区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少生快富建新村”的浓厚氛围已形成,广大群众把对女孩的关爱升华到生女孩光荣自豪的程度。龙脊村群众说:“生女好,哪家生女哪家福”。如今的女儿户,吊脚楼,木结构,青瓦飞檐的房舍,依山而居,自得其乐,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以上几个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仅是桂北新农村的缩影。全市各县区都有代表或样板:如兴安县的黄茅坝、阳朔县的古板村、灌阳县的兴珠山屯、灵川县的木匠户村,象山区二塘乡的红光新村,各具特色,气象万千。洋溢着“少生快富建新村”的朴素生育文明气息,催动着广大农村朝着少生快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实践证明,桂林市的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广大群众生育文明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目前,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正在桂北大地广大农村蓬勃发展。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初夏时的杭后农村,草丰粮茂,牛肥养壮,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景象。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村各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平坦、院落整齐、窗明几净,沿路乱堆乱放的柴草也没了影儿,有些地方还乘农闲搞起了文化活动周。从这些明显的变化中,记者感觉到,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也开始追求一种文明而时尚的生活方式,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农村在变,农民在变,他们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口袋”富了,更重要的是“脑袋”也富。
老调添新词 为农民搭建欢乐大舞台
记者到头道桥镇采访时,恰逢农民文化活动周的第一天,整个集市上再也没有套着骡车赶交流的农民了,他们开着农用车,穿着崭新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赶来,也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有下棋的、拔河的、赛跑的、打篮球的、乒乓球赛......大小15个活动项目,来自10个村的500多名运动员全部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场面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些节庆文化活动时,看到的是锣鼓背后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农民以崭新的面貌对新农民、新农村一种全新的解读。
农民这样积极参与、丰富自己生活的活动绝非偶然,是杭后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四级文体设施网络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几年来,杭后逐年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8个镇共建起2078平方米的文化站、28个综合活动室、内存3万册图书,并建起21个“草原书屋“,基本形成了镇有综合活动中心、村有活动室、社有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网络,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阵地、搭平台。
文化如水,在几年来不断的渗透与吸取中,杭后农村文化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势头,农民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发组建起34支民间文艺团队,在农闲时节,组织一系列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头道桥镇的“金牛杯”农民文化周、蛮会镇的旅游文化节、双庙镇的女子篮球队、三道桥镇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同时,还涌现出大批农民作家、农民书法家、农民收藏家、乡土文人。目前,全旗民间文艺团队和协会发展到34家,从业人数1565人,“文化中心户”发展到1326家。张福宝作为全市唯一的农民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奥运圣火鄂尔多斯站的传递活动。
农民在变,文明的生活方式、繁荣的文化活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在一点一点的走进村庄、走进农户、走进农民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精神。
旧瓶装新酒 为农民配送营养大餐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农村真的变了,而变化最大的还是农民观念的大变化。在康尔徕园区,科技型、知识型农民随处可见,他们凭借三元梯次的种植模式,发特色产业,种起了五花八门的品种,产出有机蔬菜。有了品牌意识的农民,建起了自己的绿色食品专卖店,拿村民孙存林的话来说“好货就得卖好价”。
为了加速新农民的蜕变,杭后通过政府买单,农民受益的方式,结合“阳光工程”、“群英计划”,开展了“千名干部下乡宣讲”、“三下乡”、“科普进万家”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常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全旗5万农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加强,创业技能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涌现出许多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这些农民的带动下,昔日的产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刚从河套大学培训回来的养牛大王刘三明,带头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家庭牧场,托起了现代畜牧业一片绚丽的霞光。
观念的大转换使农民的脑袋里也生发出与时俱进的思想。采访中,农业局副局长魏玉海告诉记者:“以前的农民坐在一起,谈论的是昨天喝了多少、输赢多少,现在谈的是种了多少、种的什么、怎么个种法,明天要干什么”。
一种方式,两个谈话内容,充分说明了农民屏弃了以往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开始学会了思考,开始展望自己的前景。
在杭后农村走访了一圈,记者感觉到农村真的变了,越变越美、越来越好,而这种变有一种精神在支撑,有一个灵魂在向前牵引,那就是农民内心世界的转变,使无形的蜕变转换成了现实。

Ⅹ 关于祖国60年变化的作文

春秋六十度 高臾谱华章
---创建实力、活力、竞争力的魅力强镇
六十一甲子,春华变秋实。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岁华诞。经过60年的努力,神州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臾也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今,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的高臾镇涅盘重生,从昔日闭塞贫穷的北方小镇,变成磁县城区东北的璀璨明珠,成为磁县与邯郸同城发展的交通经济重镇。如今的高臾镇碧水蓝天,绿意盎然,交通便利,人民安乐;勤劳勇敢的高臾人踌躇满志,锐意进取,正准备踏上新的征程,抒写高臾发展新的篇章。
60年来,我们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从传统农业迈向了现代农业。60年来,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风雨兼程,迈过一次次巨变,走向一个个辉煌。60年来,高臾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镇生产总值从1949 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49年的28元增加到2008年的4959元。如今,高臾儿女正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披荆斩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高臾进行不懈的努力!
高臾镇位于磁县东北5公里处,人口36138人,面积50.75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高臾原名膏腴,意思是土地肥沃,风水好的地方。因滏阳河从村中穿过,运输业繁荣,由磁州窑运往各地的瓷器,由此码头中转,起重要作用。高臾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盛产大米、莲藕,曾作为贡品进宫,久负盛名,镇政府驻高臾村。1953年6月始置高臾乡,因驻地得名。1958年8月并入中马头公社。1959年12月中马头公社改为高臾公社。1984年4月改称高臾乡,同年5月改称高臾镇。1996年1月,将白塔乡并入。东与成安县长巷乡相连;东南与临漳县章里集乡毗邻;西与光禄镇接壤;南与磁州镇交界;北与辛庄营乡、马头生态工业城相连。该镇以平原为主,是河北省着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林果种植基地、莲藕之乡。镇西部滏阳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积极完善水利设施,发展莲藕、稻米等特色农业。镇东部是漳河古道,以沙地为主,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积级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万亩绿化林果基地。六十年来,该镇依托丰厚的地势资源,先后建成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生态林果基地,大力培育花卉苗木、特色稻米、畜禽养殖、菌类养殖、果品蔬菜、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
一、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实力城镇。
如今的高臾镇林果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果树上硕果累累,数不尽的桃树、梨树、苹果树挤入眼脸,一棵棵笔直的毛白杨郁郁葱葱,你可曾想到,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沙尘满天,是远近闻名的“穷窝窝”。高臾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启动绿色工程,谋划建立了“万亩林果绿化基地”。1996年争取和自筹资金300余万元,购买果树苗130000颗,种植面积3600亩,一举占胜沙荒。2000年又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同时远赴山东、河南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林果栽培种植技术,并引进红富士、黄金梨等果木新品种,红富士的产量在2008年一举突破亩产8000斤大关,亩收入达到10000元,总产量达到24500000斤,成为磁县最大的红富士生产基地,不仅占领了磁县市场,还远销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并与省级大企业签订长年供销合同,使磁县红富士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黄金梨的引进在基地的品种引进上有时代性的意义,填补了磁县的果品空白。黄金梨梨皮金黄、落口脆甜,可以和魏县鸭梨媲美,08年一省级客商在此考察后,签订了全部黄金梨的销售合同,更使黄金梨身价倍增,效益大大提高。林果基地的发展是高臾镇实施“三白一绿”为主的富民增收计划的一个缩影,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调研,认真谋划,规划建设了“三白一绿”四大产业基地,即兴善村林果绿化基地、四街白莲藕种植基地、西玉曹白山药种植基地、白塔村面粉加工基地,走“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之路。高效莲藕种植基地实现莲藕种植质的飞跃,08年亩产达到6000斤,亩收入12000元,09年镇又组织村干部和种植能手赴山东梁山、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明年在中华大街南延两侧将建成万亩荷塘,再现磁州八景之一的官路荷花,同时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充满实力的新型农业城镇。
二、抓好经济建设,打造活力城镇。
1.大力扶持民营产业。金麦子面粉有限公司镇“三白一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金麦子面粉有限公司被列为邯郸面粉龙头企业,年生产总值580000吨。实现利润4230000元。蓝天电动车电池厂是08年新发展起来的企业之一,也是09年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今年投入资金260万元,新安装生产线3条,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效益越来越好。2.大力发展旅游业。金三角生态旅游区主要由白塔塔院寺、兴善绿化基地、高臾奶奶庙三个主要景点组成。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景区内有滏阳河、奶奶庙、塔院寺和“三千”(千亩稻田、千亩荷塘、千亩果园)景色,既有神秘浓厚的宗教文化,又有花果迷人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对高臾奶奶庙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启动了奶奶庙景区扩建的第一期工程,投资52万元的仿古戏楼和荷花文化广场国庆节前竣工投入使用,把奶奶庙打造成集旅游、文化交流、休闲、农家游为一体的磁北最大的旅游景区。3、兴业肉鸡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十里铺村北,占地42亩,投资270万元,是与河南永达食业有限公司的合资项目,新建三座现代化养殖厂房,全部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操作,年收入可达到200多万元,是全县最大肉鸡养殖基地。4.柳儿营无公害蔬菜。组织农户到山东寿光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行企业+协会+农户模式,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品牌价值。5.四街鲜木耳养殖基地。四街村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木耳品种很多,但生产鲜木耳的养殖户很少。该村抓住良机,投资20万元兴发展鲜木耳养殖业,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基本占领全部磁县市场。6.獭兔等动物交易市场。兴办獭兔等动物交易大会,是磁县第二大獭兔等动物交易市场,产品运往大中城市,甚至销往海外,搞活了地方经济,加速了地方养殖业的发展。
三、实现同城规划,打造竞争力城镇。
建国初,高臾镇的公路里程几乎为0, 虽然地处县城北三公里处,空间上距离很近,但几十年来一直比较封闭。现在的高臾镇的公路网建设里程达到了120公里,呈“三纵两横”格局,三纵:京珠高速、马义线、中华大街南延。两横:光兴线、青兰高速。同时随着邯郸1+5中心城区发展规划和我县对接大城区战略的实施,中华大街南延的修建,把高臾镇推上了我县对接大城区的最前沿,使高臾镇由一个闭塞的乡镇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处在磁县与邯郸同城发展第一线的重要区域。青兰高速作为邯郸市高速外环,正位于高臾镇境内,而中华大街与邯郸外环的对接点也在高臾境内。这为高臾的发展带来的显着的区位优势。使高臾打造新的产业隆起带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高臾努力在磁县对接大城区战略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按照对接、同城、跨越的总体目标,在新一轮的区位规划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地位。交通对接。全镇投资110多万元修建三条公路对接,投资26万元对光兴大街进行拓宽整治硬化、绿化,投资84万元在高臾南、北各修一条大道,西与中华大街对接,东与开李线对接,作为高臾镇外环路,使高臾镇的交通更加便利。新民居对接。东南城、刘庄等村新民居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看到了新民居建设和农民新生活的前景,今年,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资,并全面节约办公经费,拿出37万元鼓励和奖励新民居建设,对热情高和基础好的村进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新民居建设。
四、搞好民生事业,打造魅力城镇。
高臾镇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经过60年的发展,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到功能完善,路网、水网、通讯网络等设施齐全,截止到09年9月,全镇居民共安装电话4000余部,购买手机9000余部,平均每4人有1部手机,拥有电视机14000余台,平均每户有1台电视机,共有自行车2万余辆,平均每户有1.4辆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9000余辆,小轿车216辆,电脑800余部,全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3.6亿元,人平储蓄11000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959元。该镇党委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当做近年工作的重点,特别是09年镇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聚民心、汇民意,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民生实事为抓手,总投资2700多万元,实施六大民生工程,为群众筹办三十件实事,努力实现“三年大变样,高臾大变样”总目标。投资248万元的高臾滏阳河中心大桥重建5月份通车;投资1150万元的兴善示范性小学国庆节前实现主体完工;投资52万元的仿古戏楼和荷花文化广场国庆节前竣工;投资190万元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年底前完工;投资78万元的一街等五个村通自来水工程8月底正式通水,使群众喝上放心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投资82万元的柳儿营等8个村道路两侧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总任务的80%以上,11月底前完工;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40万元对全镇中小学安装了暖气,投资40万元对镇中心小学校舍进行改建和扩建,硬化了地面,绿化了校园;镇一中投资15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彻底整修,新建了高标准的篮球场和两个乒乓球场地及配套设施;投资12万元创建了二街和五街两个规范化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合格率保持在99.9 %以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投资62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扩建,修建了住院楼,对门诊楼进行了装修,配备了医疗器械,增添了病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实现农村卫生全覆盖;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整顿规范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市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6.4%,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万元,保障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对孤寡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兴建了敬老院,被省政府命名为甲级敬老院,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09年又对敬老院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并且配备、更新了电视、洗衣机、电扇等现化化设备,为老人创造了安度晚年的舒适环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6%以上。全面加快群众娱乐设施建设,新建文体健身广场5个,文化大院7个,活动室15个,村级图书馆4个,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
高臾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1.加强职责,保障待遇,完善制度。按照“一定三有”工作要求,结合该镇实际,镇村两级制定了详细的职责和目标,全部上墙,让镇村干部明职责、看目标、办实事。镇党委为全镇15个村支部书记在邯郸矿山医院进行体检。截止8月底,村干部工资卡全部发放到位,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免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结合县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制定了农村支部和村干部年终考核办法,按照优秀、比较优秀、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进行排名,对优秀进行重奖,对不称职进行重罚,有效地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两委换届圆满完成,配强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在两委换届工作中,既强调农村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又注重吸收有能力、有活力的致富能手充实到班子中。在支部换届中,对全镇15个村支部进行逐村分析排队,首先将有党员群众基础,党委比较认可的7个村安排第一批进行选举,实现顺利换届,为全镇政局稳定打下了基础,对其他8个村,因村制宜,因人制宜,顺利完成了全镇换届工作。通过努力,高臾镇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两个100%,新的两委班子走马上任,全面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搞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镇党委按照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规范”要求,对全镇村级活动场所进行统一规范整建,新增桌椅60套,图书20000册,旗杆12个,广播器材10套。五街村投资52万元新建一座包括党员活动室、村级行政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科技图书馆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广场,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地面硬化工作,国庆节前可投入使用。二街村投资8万元新建村民文化健身活动广场,全镇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和考勤制度,效果良好。同时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三年大变样紧密结合,以党的阵地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投资13万元对机关进行整修,硬化地面,装修会议室,统一配备电脑,更换办公桌椅,党员活动室配备液晶电视。目前机关大院整修二期工程已启动,在机关西侧新征地3亩,投资48万元,修建锅炉房、停车场、篮球场等,进一步完善机关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形象。4.企业项目建设。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今年我镇探索“支部+企业”、“支部+协会”发展模式,创建了金麦子面粉厂、林果协会、公园等支部,转入和纳新党员59名,培养积极分子35名,把企业和协会中的业务骨干、致富能手吸纳到组织中来,增强了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区位优势,高臾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抓新机遇,对接大城区,建设新磁县”的发展战略,团强一致,锐意进取,向着“对接、同城、跨越”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高臾发展更加雄伟壮美的新篇章。

阅读全文

与生育文化大院前景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