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增强提升文化自信
首先,是提炼精神价值。就是要进一步提炼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认同与向心力,使之对内具有凝聚作用,对外具有呈现功能,让人们由文化认同达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其次,推动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同时,还要强调文化建设与历史传承的关系。 世界文化是在多元互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汲取不同文明的营养和智慧,对增强文化自信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3. 国家怎么促进文化自信
1、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因为这是实现“文化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兴国之魂”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焕发出独有的魅力和光彩
4. 增强文化自信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1、需要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科学把握中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
2、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3、在当前形势下,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提出的。
5.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对其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彰显时代精神,锤炼民族品格,锻造民族风骨,促进民族自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国民文化意识、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1、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公众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在内心深处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增强文化自信的着力点、人民网——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6.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人一谈起中国历史,开口就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要真正说出这五千年历史包含哪些内容,恐怕知道的人甚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中国人要移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民族自信,对历史不了解,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充满恐惧,这样的社会心态如何能增强民族自信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其实现在国外都热衷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如三十六计等,而我们自己弃之如敝屣;推进社会改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加老百姓对法律与政策的认同感;规划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总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我们的发展前景,既然没有前例可仿,就自己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让人们看到希望!
7. 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3、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
在当前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8. 增强文化自信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
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第三,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9. 至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增加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文化软实力是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约瑟夫・奈提出的。
他认为,软实力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制度、价值观、文化和政策,实际上四者都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文化。约瑟夫・奈强调中国软实力的上升不是威胁,他不认为多数美国人会将中国不断上升的软实力视为一种威胁,“存在着中国软实力和美国软实力共同增长的可能性,它们不一定是对抗的”。
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当代中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
正如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所揭示的:在美国出现的“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服务,他们拉拢控制他国的政治与经济精英,向他们提出蓄意制造的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实际上,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战后美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但是,欧洲文化绝非被动全盘接受文化美国化,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致致力于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国为甚。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今天,应对从文化冷战到文化热战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文化战略的研究。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1980年到1998年,世界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的年度贸易额从953.4亿美元,增长到3879.27亿美元。文化发展之快可见一斑。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文化传播机制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借鉴西方的模式,如制作模式、宣传模式、广告模式、营销模式、收回成本模式等。
最近几年,一些中国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在为世界所认知的同时,也赢得了部分海外市场,其中贡献大者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但恰恰是这些大踏步走出去赚取海外票房和美元的电影导演,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作品不仅“媚洋”、“求大”,而且“没有思想”。结果,钱投得越来越多,电脑制作越来越虚假,画面越来越残酷。成本越高,就越期待从市场获得高回报。这在美学上被称为“形式取代思想”――即以形式的视觉狂欢取代了思想的深层感动和内在灵魂的拷问。面对美国文化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中国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失声”状态。
中国文化要出好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意义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必须批量生产,规模推出文化精品,这就需要市场的投入。但文化市场也是个难题,因为中国人懂文化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文化,甚至是懂文化的看不起市场,懂市场的也看不起酸文人。
因此,需要解决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官方应有文化的高度。第二,熟悉市场,了解西方和全球的市场,知道谁在消费和需求中国的东西,否则就会导致产品过剩或者严重错位。一方面,一些人受“名牌”机制影响,人云亦云,喜好消费那些宣传海报里的商业“大片”;另一方面,相对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文化产品总体上仍属于奢侈品,很多人受经济条件约束却消费不起。这些都制约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良性发展。第三,中介环节问题,主要是体制性问题,需要有一种弹性的合作性的制度、财务制度等,否则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最后很可能是债台高筑,官司缠身。第四,专业和思想的介入,即邀请一批真正的专家、学者和撰稿人,吸收、改编他们的思想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