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一、缂丝简介: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② 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录
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0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5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谭振山民间故事新民市
2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3“古渔雁”民间故事大洼县
4医巫闾山民间文学北镇市
5北票民间文学北票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长海号子长海县
7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8复州双管乐瓦房店市
9千山寺庙音乐鞍山市
10辽宁鼓乐省群众艺术馆
11丹东鼓乐丹东市
12辽阳鼓乐辽阳市
13丹东单鼓丹东市
14岫岩单鼓岫岩满族自治县
三、民间舞蹈(共计1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5海城高跷秧歌海城市
16满族地秧歌抚顺市
17辽西高跷秧歌锦州市太和区
18上口子高跷秧歌大洼县
19盖州高跷秧歌盖州市
20朝阳民间秧歌朝阳县
21金州龙舞大连市金州区
22本溪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本溪市
23本溪社火本溪市
24辽西太平鼓绥中县
25义县社火义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12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6奉天落子沈阳市和平区
27沈阳评剧(韩、花、筱)沈阳市
28沈阳京剧(唐派)沈阳市
29复州皮影戏瓦房店市
30鞍山皮影戏鞍山市千山区
31海城皮影戏海城市
32岫岩皮影戏岫岩满族自治县
33盖州皮影戏盖州市
34锦州皮影戏锦州市古塔区
35凌源皮影戏凌源市
36海城喇叭戏鞍山市
37辽西木偶戏锦州市
五、曲艺(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8沈阳东北大鼓沈阳市
39复州东北大鼓瓦房店市
40岫岩东北大鼓岫岩满族自治县
41鞍山评书鞍山市
42本溪评书本溪市
43陈派评书锦州市
44黑山二人转黑山县
45铁岭二人转铁岭市
46蒙古族乌力格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六、民间美术(共计10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7庄河剪纸庄河市
48岫岩剪纸岫岩满族自治县
49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锦州市
50建平剪纸建平县
51盖州风筝盖州市
52指画艺术铁岭市
53沈阳“面人汤”沈阳市皇姑区
54岫岩玉雕岫岩满族自治县
55本溪桥头石雕本溪市
56阜新玛瑙雕阜新市
七、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7老龙口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沈阳市
58道光廿五白酒传统酿制技艺锦州市
59民间香蜡制作技艺盘锦市
八、民俗(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0蒙古勒津婚礼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4项)
一、民间文学(8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沈阳东陵满族民间故事沈阳市东陵区
2Ⅰ-2沈阳新民民间故事新民市
3Ⅰ-3沈阳民间传统灯谜沈阳市沈河区
4Ⅰ-4庄河民间故事庄河市
5Ⅰ-5抚顺满族民间故事抚顺市
6Ⅰ-6本溪满族民间故事本溪满族自治县
7Ⅰ-7辽阳王尔烈民间传说辽阳市
8Ⅰ-8辽东满族民间故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二、民间音乐(10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9 Ⅱ-1白清寨传统唢呐沈阳市苏家屯区
10Ⅱ-2大连吹咔乐大连市
11Ⅱ-3金州古琴音乐大连市金州区
12Ⅱ-4复州鼓乐瓦房店市
13Ⅱ-5大连新金民歌普兰店市
14Ⅱ-6普兰店鼓乐普兰店市
15Ⅱ-7庄河双管乐庄河市
16Ⅱ-8岫岩满族民间歌曲岫岩满族自治县
17Ⅱ-9建平十王会建平县
18Ⅱ-10 建昌鼓乐建昌县
三、民间舞蹈(6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9 Ⅲ-1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本溪满族自治县
20 Ⅲ-2 丹东上打家什高跷丹东市
21 Ⅲ-3 辽阳地会辽阳市
22 Ⅲ-4 铁岭朝鲜族面具舞铁岭市
23 Ⅲ-5 喀左天成观庙会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4 Ⅲ-6 兴城满族秧歌兴城市
四、传统戏剧(4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5 Ⅳ-1 评剧(沈阳鑫艳玲)沈阳评剧院
26 Ⅳ-2 京剧(本溪徐派毕谷云)本溪市
27 Ⅳ-3 宽甸八河川皮影戏丹东市
28 Ⅳ-4 黑山皮影戏黑山县
五、曲艺(6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9 Ⅴ-1 新民二人转新民市
30 Ⅴ-2 庄河东北大鼓庄河市
31 Ⅴ-3 锦州西城派东北大鼓锦州市
32 Ⅴ-4 营口评书营口市
33 Ⅴ-5 辽阳二人转辽阳市
34 Ⅴ-6 建昌大鼓建昌县
六、杂技与竞技(2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5 Ⅵ-1 金州梅花螳螂拳(六合棍)大连市金州区
36 Ⅵ-2 辽阳逍遥门武功辽阳市文圣区
七、民间美术(10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7 Ⅶ-1 瓦房店东岗剪纸瓦房店市
38 Ⅶ-2 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普兰店市
39 Ⅶ-3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岫岩满族自治县
40 Ⅶ-4 新宾满族剪纸新宾满族自治县
41 Ⅶ-5 抚顺煤精雕刻抚顺市
42 Ⅶ-6 凤城满族荷包丹东市
43 Ⅶ-7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锦州市古塔区
44 Ⅶ-8 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营口市
45 Ⅶ-9 铁岭王千石雕铁岭县
46 Ⅶ-10 烙画艺术 辽宁省艺术研究所
八、传统手工技艺(3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7 Ⅷ-1 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沈阳市沈河区
48 Ⅷ-2 东北古建筑传统地仗(油饰) 沈阳市彩绘技艺
49 Ⅷ-3 古建筑彩绘技法沈阳市苏家屯区
九、民俗(5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50 Ⅸ-1 海城庙会海城市
51 Ⅸ-2 丹东朝鲜族寿礼丹东市
52 Ⅸ-3 大石桥迷镇山庙会大石桥市
53 Ⅸ-4 蒙古勒津安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54 Ⅸ-5 建昌灯会建昌县 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1项)
一、民间文学(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4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 沈阳市于洪区 2 Ⅰ-15 薛天智民间故事 沈阳市于洪区 3 Ⅰ-16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 铁岭市 二、民间音乐(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4 Ⅱ-20 朝鲜族传统说唱艺术 沈阳市苏家屯区 5 Ⅱ-21 辽南古诗词吟咏 大连市金州区 6 Ⅱ-22 金州单鼓音乐 大连市金州区 7 Ⅱ-23 本溪鼓乐 本溪市 8 Ⅱ-24 朝鲜族盘嗦里 铁岭市 三、民间舞蹈(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9 Ⅲ-17 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 沈阳市沈北新区 10 Ⅲ-18 复州高跷秧歌 瓦房店市 11 Ⅲ-19 本溪县太平秧歌 本溪满族自治县 12 Ⅲ-20 营口津式高跷 营口市 13 Ⅲ-21 铁岭伞灯秧歌 铁岭市 14 Ⅲ-22 凌源高跷秧歌 凌源市 ?
四、传统戏剧(5项) 序 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5 Ⅳ-17 沈阳关氏皮影 沈阳市沈北新区 16 Ⅳ-18 庄河皮影戏 庄河市 17 Ⅳ-19 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 锦州市 18 Ⅳ-20 凌海民间皮影 凌海市 19 Ⅳ-21 金开芳评剧表演艺术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
五、曲艺(2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Ⅴ-16 沈阳相声 沈阳市 21 Ⅴ-17 蒙古勒津好来宝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六、杂技与竞技(1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2 Ⅵ-3 大刀张举刀拉弓杂技表演艺术 锦州市 七、民间美术(7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3 Ⅶ-21 初春枝满族剪纸 沈阳市和平区 24 Ⅶ-22 马驷骥根艺 大连市中山区 25 Ⅶ-23 抚顺琥珀雕刻制作工艺 抚顺市 26 Ⅶ-24 黑山玛瑙雕 黑山县 27 Ⅶ-25 营口木浮雕工艺 营口市 28 Ⅶ-26 彰武民间剪纸 彰武县 29 Ⅶ-27 西丰满族剪纸 西丰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4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0 Ⅷ-7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沈阳市 31 Ⅷ-8 普兰店田家黄酒酿造技艺 普兰店市 32 Ⅷ-9 本溪永隆泉满族传统酿酒工艺?(铁刹山酒) 本溪满族自治县 33 Ⅷ-10 千山白酒酿造技艺?(麸曲酱香酿酒法) 辽阳市 九、传统医药(4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Ⅸ-1 德记号中医药文化 大连市金州区 35 Ⅸ-2 海城苏氏正骨 鞍山市 36 Ⅸ-3 蒙古勒津蒙医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37 Ⅸ-4 张懋祺中医整复点穴骨盆复位疗法 辽宁大厦 十、民俗(4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8 Ⅹ-8 锡伯族喜利妈妈 沈阳市沈北新区 39 Ⅹ-9 旅顺放海灯 大连市 40 Ⅹ-10 蒙古勒津祭敖包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41 Ⅹ-11 广佑寺庙会 辽阳市 辽宁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3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I — 17 锡伯族民间故事 沈阳市沈北新区 2I — 18王树铮民间故事新民市3I — 19辽西古战场传说朝阳市二、传统音乐( 1 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4 II — 25 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三、传统舞蹈(3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III — 23 锡伯族灯官秧歌沈阳市沈北新区6III — 24金州狮舞大连市金州新区7III — 25哨口高跷朝阳市双塔区四、传统戏剧(2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IV — 22 抚顺皮影戏抚顺市9IV — 23喀左皮影戏喀左县五、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7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VI — 4 朝鲜族传统“掷栖”竞技游戏沈阳市11VI — 5沈阳北市“摔跤”沈阳市和平区12VI — 6蝗螂拳沈阳市皇姑区13VI — 7锡伯族歘嘎拉哈沈阳市沈北新区14VI — 8凤城满族珍珠球凤城市15VI — 9通背拳沈阳体育学院16VI — 10鸳鸯拳沈阳体育学院六、传统美术(7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7VII — 28 桃核微雕 大连市西岗区 18VII — 29孤山泥塑丹东市19VII — 30传统锡雕锦州市凌河区20VII — 31传统泥塑彩绘黑山县21VII — 32朱月岚剪纸阜新市细河区22VII — 33蒙古勒津刺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3VII — 34朝阳红土泥塑朝阳市七、传统技艺( 10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VIII — 11 辽菜传统制作技艺 沈阳市 25VIII — 12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沈阳市26VIII — 13马家烧麦制作技艺沈阳市沈河区27VIII — 14桃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法库县28VIII — 15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大连市29VIII — 16海城牛庄馅饼制作技艺海城市30VIII — 17本溪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本溪市31VIII — 18凤城老奢酬教相醚澎艺凤城市32VIII — 19锦州小菜制作技艺锦州市凌河区33VIII — 20沟帮子熏鸡制作技艺北镇市八、民俗(2 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4X — 12 铁岭朝鲜族秋夕节铁岭市35X — 13辽西朱碌科“黄河阵”建平县
③ 鞍山民间文化有什么
鞍山民俗文化
鞍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多民族地区,共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等32个民族。多民族造就多元化的文化,而多元化融合后又形成了内质饱满丰富的综合文化。鞍山民俗文化众多而精华不少,其中千山寺庙音乐、岫岩单鼓、海城高跷、海城皮影戏、岫岩皮影戏、海城喇叭戏、鞍山评书、岫岩剪纸等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多样的文化相得益彰,大放异彩,使得鞍山成为一座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旅游城市。
鞍山民俗文化概览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以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岫岩玉雕兴于清末民初,更盛于当代,属中国北方流派。长时期受到北方民族民间文化的滋润,吸收了地方民间木刻、石雕、泥塑、刺绣、剪纸、影人、彩绘艺术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渗透,以立体圆雕、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透雕等技法,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简练古朴,打磨光滑,气韵生动传神,素有古辽河红山文化遗风。如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华夏灵光岫玉塔熏”、“蝈蝈篓”等作品就是岫岩玉雕的代表。
岫岩皮影戏
和纯朴的岫岩民风一样,由清朝时期传入岫岩的皮影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丰收之时,会有几班人马活跃在岫岩各地的山村、集市。他们四五个人一组,一个黑色的皮箱、一把竹竿、几部书、几件乐器、一块白布就是全部行头。这些艺人每到一处就支起竹竿,挂上白布,拿出箱中各色用驴皮制成的影人表演起来,这就是在岫岩农村备受欢迎的皮影戏。历史上,岫岩境内皮影戏分为南北中三派,分别以哨子河的赵连信、韭菜沟的方廷栋和石灰窑子的赵德怀为代表班头,他们风格迥异,极大丰富了岫岩皮影戏的内容。
岫岩单鼓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俗称“烧香”。满族称为“旗香”,汉族叫“民香”。岫岩单鼓自明末进入岫岩以来,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早期的岫岩单鼓,脱胎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萨满”祭祀仪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于满族民众之间,有着修旧的历史,后逐渐被汉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满、汉民“烧香”主要是为了祭神、祭祖、还愿,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慢慢发展为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的节目。
岫岩剪纸
提起岫岩剪纸,在整个辽宁地区都是屈指可数的。岫岩剪纸以其娴熟的工艺、精美的艺术造型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岫岩剪纸是以反映满族人民群众生活为特征的剪纸艺术,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间剪纸艺术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干隆年间最为流行。岫岩剪纸以满族农家妇女为创作主体,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以镂空、成片为主,造型夸张奇特。岫岩的剪纸参加了十余次中国满族民间剪纸等国家、省级大展,所获的奖项不计其数,后岫岩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剪纸艺术之乡”。
海城皮影戏
海城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它是用驴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灯光照射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皮影艺人边演唱边操纵,并伴以音乐伴奏。在过去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深受海城老百姓喜爱。海城皮影戏属于河北滦州影调,具体于清嘉庆年间传入海城牛庄,道光年间吴老秀等皮影艺人的演出活动十分活跃,其弟子等活跃于大石桥、盖县、复县一带形成了辽南影调戏。民国初年,山西的吴志甸来到海城南台烟台村后,教柳元邦、苏乐天等六人唱皮影戏,号称“六大将”。他们把山西羊皮戏同滦州影调戏相借鉴后发展,创立了海城皮影戏曲。演唱的独特风格,源于板腔体音乐,它的板式较全,有原板、快板、带板等。
海城高跷
海城高跷,又名海城秧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初为两足落地,叫地秧歌,后在清咸丰年间,变地秧歌为高跷。经过民间艺人的长期探索,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工作,通过高跷艺人同专业文艺工作者共同琢磨提高,使海城高跷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它以既火爆、又严谨、细腻,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辽南、东北乃至全国久负盛名,并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征服了国际艺坛。
海城喇叭戏
海城喇叭戏,以当地民歌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等外来声腔,兼收并蓄,形成了诸腔杂陈的民间喇叭戏声腔体系。音乐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跌宕起伏,火爆高亢,节奏性强,适于载歌载舞。海城喇叭戏的角色分生、旦、丑三行,在此三行中又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海城喇叭戏的表演由于早期同秧歌,后与高跷结合,从而溶两种艺术为一体,其中“跷功”、“手绢功”、“扇子功”等被巧妙地融合在海城喇叭戏的表演之中,形成了跷戏结合的独特艺术表演形式,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及质朴的乡土气息。
鞍山评书
鞍山评书艺人众多,名家辈出,像刘兰芳、单田芳在全国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鞍山也被誉为“评书之乡”。鞍山评书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语言口语化,风格豪放、质朴、热烈、明快,与本地百姓生活语言紧密结合,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富想象力,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很高的教育、文学、娱乐价值。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评述。五十年来,鞍山评书演员在茶社、剧场演出和在电台、电视台录播100多部评书,出版短篇、中篇、唱片传统和现代评述80余部。
千山寺庙音乐
千山为佛、道两教胜地,而千山寺庙音乐分为佛乐和道乐两种。千山的佛教音乐是在寺庙举办的各种佛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千山的佛教音乐分诵经和器乐两个部分。千山道教音乐则是康熙年间,从铁刹山刘祖传入无量观。在"东北新韵"问世之前,东北地区道教中主要流传的"劳山韵",据说是由山东传入的,新韵产生之后,很快在东北地区道教中传开,现在东北道教全真教派宫观采用的都是"新韵"。2006年5月20日,千山寺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官舞
在独具特色的满族民间文化中,满族民间舞蹈更有深厚的内涵和它的情趣。灯官舞是满族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奇葩。它是依据满族传统节日--花灯节,改编成满族现代民间舞蹈"闹灯官"的。
“闹灯官”舞蹈,由一人装扮成灯官。身穿官服,头戴缨帽,另由一人装扮成灯官娘,身着红袄,两耳上挂着红辣椒,6个满族少女身着满族节日服装,手持丰灯,翩翩起舞,戏耍着灯官。灯官乘坐一台花轿,为便于表现,轿子是用一根扁担,轿夫抬着,灯官站、坐在轿杆上进行幽默、形象表演,灯官娘娘紧随轿旁,两人边覆边逗,配合默契,曲调满族特色强烈,演奏得抒情、流畅,是迄今满族民间舞蹈中最有风味、活力、美感的舞蹈。
转自http://..com/link?url=_z--P0KZH9ZR4-WxTAXYTIoPcEXXotWG8itZCP_K
④ 鞍山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鞍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岫岩剪纸、岫岩皮影戏、岫岩玉雕、海城高跷、鞍山评书等等。
1、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化艺术。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们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2、岫岩皮影戏,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传入,至今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经过“独影”、“溜口影”和“翻书影”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岫岩地域特色的皮影雕刻与表演艺术风格。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它曾是岫岩百姓视觉娱乐的最佳体验形式。
3、岫岩玉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岫岩形成了拥有300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岫岩玉雕以“素活”技艺见长,以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埙等古器物为主。从选料、破料、设计、雕刻到抛光完成,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4、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是城乡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的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5、鞍山评书,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鞍山评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形成了“三芳争艳”的局面,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人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了《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传统书目,为鞍山评书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⑤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 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 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⑥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⑦ 第五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多少项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和扩展项目名录共140项。
此次公布的325个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其中,9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10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一批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7个原仅有1至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少数民族此次有8个项目列入名录,包括俄罗斯族、塔塔尔族、门巴族、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
四川14个项目成功入选
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公布,四川14个项目成功入选。值得一提的是,备受百姓喜爱、甚至已经走向世界的川菜传统烹饪技艺,也成功跻身其中。
四川此次共有14项入选,分别是:藏棋、青城武术、滑竿(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端公戏(旺苍端公戏)、藤编(怀远藤编)、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川菜烹饪技艺、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龙舞(安仁板凳龙);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酿醋技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手工制鞋技艺(唐昌布鞋制作技艺)、中医诊疗法(李仲愚杵针疗法)以及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⑧ 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 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 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