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有文化和人有水平是不是一个意思
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人有文化就是指一个人知识水平好,理论水平高。而有水平是指能力比较好,不一定只是指文化水平。
⑵ 文化水平与文化程度一样吗
文化水平是个动态比较概念,以高低进行比较,如这个人和那个人,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现在和过去比较;文化程度是个定量或者是等级比较概念,如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等,以文凭比较。
文化水平是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譬如,一个国家小学普及率、高中普及率、大学普及率比另一个国家高,则其文化水平高。
一个人受教育比另一个人多,其文化水平比另一个人高,一个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为16年,比一个小学毕业生的6年多了10年,因此,就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则高于小学毕业生。
文化程度则是个体受教育的程度,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和中技,技工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文盲与半文盲。因此,文化程度通常是证明这个人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之,文化程度表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以文凭证明,文化程度高的人越多,则这个国家文化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即文化程度高的人其文化水平就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
文化知识是活动的定向工具,知识对活动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活动过程就存在着差异。
本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柯尔德和曼恩在关于青少年学习成绩与违法犯罪情况的报告中,提出了引起违法犯罪原因的理论,即学习的失败,导致自我评价降低,使得行为人提高了防止挫伤自尊心的违法的可能性。日本一些学者指出,学生怠学是犯罪之母。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对学习丧失兴趣的青少年,文化知识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限制了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发展,丧失了活动的定向工具,潜伏下违法犯罪的危险。
(2)什么叫文化与水平扩展阅读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一个人在什么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接受了何种层次的训练,便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而在社会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学历”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
一个人具有什么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并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发放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我国的学历教育类别按阶段可以划分为:
小学、初中,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高中(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职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属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属于专业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其教授知识为主,入学要统招,毕业办理派遣证(报到证)。
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
初等教育
小学
中等教育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专、职校、中技
高等教育
专科(高职、高专、高技)、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中,高等教育又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等。
⑶ 文凭能否代表文化水平 不是知识水平 ,文化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区别文化水平都涵盖那些东西
文凭不能代表文化水平,只能说代表一个人所接受到教育的文化程度,至于知识水平只是个人在平时学习到知识技能水平。
⑷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概念
主要是形容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个人的知识和受教育水平。
区别:
第一、文化水平是个整体概念,比如说某人文化水平高,或者文化水平低。
第二、教育水平比较具体,比如大学教育水平、中学教育水平。
第三、一般形容个人用文化水平,形容锅家用教育水平。
⑸ 什么叫文化水平按规矩排队算不算文化水平高
文化水平就是接受教育的程度,按规矩排队的不一定文化水平高,按规矩排队表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当然受文化水平的影响,但是,这其中还有家庭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并不绝对就是文化水平的体现。文化水平高的也有低素质的,有文化的要是坏起来比文盲更可怕。
⑹ 文化水平是指
肤浅点的看法就是指文凭,即所受教育的程度。但假如深层次点的则是谈吐和想法。文化程度高的明显表现为不说脏话而且不会大吵大闹,举止得体(容貌和衣着不浮夸但整洁干净);另外交谈的话题都是比较健康的,比如电影、旅游、运动、爱好之类的。
⑺ 什么是文化文化与学历挂钩吗
文化水平指的就是学历层次,文化和学历当然是挂钩的。学历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学历的内容。
⑻ 有水平和有文化是不是一个意思
有水平和有文化不是一个意思。
一个人有文化,那这个人一定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说明这个人说话很有道理,有说服力,水平这里一般指人的能力,处事的方法.水平高,就是能力强。
⑼ 有文化、有水平、有知识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意义
个人理解
文化:有内涵,读书多
水平:表高度,深度,比较综合广义
知识:理解成技能,学术上的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必要纠结具体含义,夸人的就对了
⑽ 什么是文化水平举例说明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①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②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③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④娱乐性;⑤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中国21世纪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1、人文化发展方向。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综观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大众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目标和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不断进化和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大众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将更加鲜明地凸现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和反映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人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 2、科学化发展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要跟上时代步伐、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科学知识、运用先进科学方法和整合当代科学精神,从而使自身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否则,就有可能是虚妄和病态的,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3、国际化发展方向。21世纪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广泛、及时地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国际文化主潮流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协同。具体到最贴近百姓生活、最能影响民众精神的大众文化来说,它要有效地发挥引导大众追求、促进大众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样需要通过广泛及时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创新其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民族化发展方向。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要求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方略,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