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每年端午,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都会重复上演。昨日,南宁扬美古镇、坛洛下楞村等地群众,都自发组织了隆重的龙舟竞赛及相关民俗活动,欢度端午佳节。以下是我整理的广西端午节的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过,过端午的习俗在广西各个地方,又都呈现不一样的特色。看看曾居住在广西各地的老人,听他们聊聊自己记忆中的端午都是怎么过的。
桂林平乐
正午时分房前屋后 洒雄黄酒
从小在桂林平乐长大的潘女士,几年前才来到南宁定居。她告诉记者,每年端午,平乐一带的居民也会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不过,他们包的粽子与大家常见的有所不同。“甜的、咸的都有,材料均取自天然的植物药草。”潘女士说,甜粽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灰水粽”。包甜粽必须采用当地人所说的“黄金柴”,或将稻草燃烧成灰,泡水过滤后制作而成。“只有取用这两种材料,煮熟的粽子才会呈现金黄的色泽,碱性也较强。”至于当地的咸粽,多用花生、绿豆、板栗、黑芝麻混合糯米,在当中包裹一块排骨或一块五花肉包制而成。
潘女士说,自她懂事至今,端午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上挂艾叶。老辈人说艾叶可以辟邪;现在的年轻一辈则认为艾叶具有驱风祛湿的作用,有益于健康。
“此外,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老人们还会在房前屋后洒些雄黄酒。”潘女士回忆道,历年端午节前夕,人们都会自行采购雄黄、米酒泡制雄黄酒。因为祖辈大多依山而居,山上蛇虫较多,为了防止蛇虫进屋,当地人习惯在端午这天将泡好的雄黄酒绕屋喷洒一圈,这一习俗也因此流传至今。
坛洛下楞
放河灯上天桥 狂欢一整天
在下楞村,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延续数百年,除此之外,当地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卢婶年轻的时候嫁到下楞村,至今已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她说,在下楞村生活,首先要学会每一个下楞妇女都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制作河灯。每年到了端午节,龙舟赛事过后,家家户户都会以巷子为单位,老老少少乘上船,到河里放河灯。“用蓝色、红色、青色等颜色的彩纸,叠成四角形的河灯,中间放上蜡烛。夜晚点燃蜡烛之后,将河灯小心置放于水面,就叫点河灯。”
卢婶说,端午节前,村里每条巷子的妇女们都围坐在一起做河灯,每个巷子大约制作两三百盏,到了夜晚,河面上星星点点,非常漂亮。下楞村人认为,他们祖辈依水而居,河灯能为他们祈福、保平安。
另外,端午的夜晚,下楞村人还会集中在空旷处,请来道公,在事先搭好的“天桥”上做法,当地俗称“上天桥”。其实,“天桥”就是以一些桌子搭建而成的金字塔状结构的架子,村民们围绕着“天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邕城街坊
取回“龙船水” 煮饭熬药洗澡
家住边阳街的老南宁老农说,住在邕江边一带的街坊,小时候过端午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在端午当天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有居民称“龙船水”),取回之后用来煮饭、熬药、洗澡。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延续这一风俗了。
不过,很多老南宁还是习惯在端午这天买回一些药草,回家用水烧开,再给全家人洗浴。“我们小时候一直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有了儿子、孙子,也希望他们遵从这一习俗。”永宁街一位阿姨对记者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习俗,每到端午,各个农贸市场、菜市以及大街小巷,才会有那么多销售药草的商贩。他们销售的,大都是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活麻、柳树枝、野薄荷,以及桑叶等植物的叶茎,大家认为这样的“草药浴”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湿气、预防长痱子。
百色靖西
五月初五 赶药市购买草药
已在南宁定居多年的冷女士,老家在百色市靖西县。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靖西县的端午药市已经发展为一个规模盛大的节日,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前去采购草药。
冷女士说,在她的记忆中,每年端午,家乡都有一番别样的景象。其中靖西一带的壮族群众,除了做“牛角”粽粑纪念屈原之外,当天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风俗街日——赶药市。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群众挑着一担担中草药汇集圩镇。仅在县城,药摊就摆满市场和附近街头。赶药市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我们小时候就常跟着长辈一起赶药市,所以也能辨识不少药草。”冷女士说,当地端午赶药市的习俗已经延续数百上千年,因此,每逢端午,靖西县远近村医药农,以及周边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右江区、天等、大新乃至云南、越南等地的民间医生和群众,也会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或各种药用动物、矿物等运至靖西出售,在集市上,可以见到许多奇珍异草。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药市早已不再只是单纯买卖药草了,而是发展成了一个民间药材交流大会,以及民间医学交流的一个大舞台。”冷女士说。
广西玉林端午节的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中秋的重大民间节日。玉林人过端午的习俗大体上与全国相同,但也有比较独特的地方。主要习俗有挂菖蒲、挂香包、包粽子、酿苦瓜豆腐、祭神祭祖和赛龙舟等。
"挂 菖 蒲
从初一开始,人们就在自家所有门口,特别是大门口,都挂上一束菖蒲, 实际上一扎菖蒲中包栝了菖蒲、艾枝、桃叶这三种都是具有驱邪作用的吉祥物,一直挂到端午节结束才取下来。
"挂 香 包
古人认为,小孩幼弱,容易招邪,所以,端午这天都给自己的孩子挂上香包,香包是用红布或花布经精心缝制而成,内装有艾叶 ,香味浓郁,故叫香包。
"包 粽 子
包粽子是端午的又一个主要内容。不过,玉林的老传统中,粽子与屈原无关。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就是说5月初五端午日包粽子。玉林端午粽子和春节的粽子一样,用于祭拜神明和祖先,端午那天不会将粽子抛落江中,也不到江边设坛祭屈原。所以,玉林人过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成份不是很大。
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即常见的普通米粽;另一种是“灰水粽”,这种粽的糯米,事先用草灰水浸泡过,做出来的粽子晶莹剔透,佐以糖汁,甜爽滑脆,味道极佳,比“肉粽”更受喜欢。
特色菜肴
▎酿苦瓜、酿豆腐
玉林端午节的特色菜是酿苦瓜、酿豆腐。酿苦瓜的馅是猪肉、葱、糯米饭,为什么要放米饭呢?因为旧社会里,穷人家到了5月就青黄不接,去年的晚米吃完了,今年早稻又未成暑, 是最饥荒的时候。端午日将米酿到苦瓜里,就是“五月苦瓜肚有米”,兆示穷人五月有米饭吃,日子好过。
"赛 龙 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高潮。民国以前,南流江水深丈余,水面宽广,盛行端午赛龙舟。
广西端午节的风俗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人也不例外。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而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与雄黄酒上。
赛龙舟
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赛龙舟由来已久。民间传说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于是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便划龙舟以示纪念,并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传统竞技运动,每年端午,广西的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届时江边河畔,人山人海、热闹无比。
其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旁坐着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颇具表演色彩。另一种就是竞赛用的小龙舟。比赛时,小龙舟绕着大龙舟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和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沉,而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南宁市的赛龙舟活动自解放后至今一直在邕江举行,今年第一次移师南湖公园,赛程以南湖大桥为起点,碧湖路为终点,全长600米。6月20日,51支男女船队在此角逐。
吃粽子
端午节,广西各族人民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做法也各有讲究。在南宁生活了7年多的陈大妈祖籍湖北仙桃市,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都煮糯米饭或蒸粽子,除了家人自己品尝外,还要将部分粽子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人们为了防止鱼将粽子吃掉,就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进江里,后来渐渐用方便简单的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广西人包粽子,也沿袭了这一习俗。
挂艾叶菖蒲、泡饮草药
酒往年端午,记者家住的院子里,楼上楼下都有不少人将菖蒲、艾叶、蒜头、龙船花等中草药叶扎成一束,挂在门边。一问才知道这也是广西人过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除此之外,一些人家还将这些中草药泡酒饮用。
草药浴
家住南宁市城北区南铁机务段的韦家昌是老南宁了,他说小时候一到端午,母亲就会到菜市买回一把一把的中草药回来熬水后给自己洗澡,说是洗了之后就不会生疮长痱子。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就每年给孩子洗。韦先生说,这种端午“草药浴”在广西流传已久,不仅是南宁,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
端午节故事与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与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与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广西壮族端午节的风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这一天不吃肉,只吃凉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清孝;有的地方则当月不剃头,以示孝敬等。有的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屋的四周,说是可以辟邪;有的则喝雄黄酒,或者用雄黄酒洗澡,表示消灾;有的地区则用艾草、枫叶或茅草插在门口上,说是可以驱邪等等。而靠近江河边的壮族,则举行赛龙舟活动,他们用长竹筏做龙舟,在河面上进行比赛。
而居住在文山地区的一部分壮族在端午节这天则杀鸡、宰鸭、鱼等来祭奠伟大的屈大夫,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样供奉。这一风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壮族人民一样还在深深的缅怀着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屈大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千秦,但遭到楚国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免了职,赶出了都城,而且还被流放到了沅、湘流域.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端午节又与壮族有什么关系呢?这我们还得从庄桥说起。首先,屈原和庄蹿都是百越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壮族的祖先。公元前299年,庄蹿因不把东地割让给齐国而据地自治,屈原也因反对楚国割让东地给齐国,被认为是庄蹿的同谋,并迁怒了楚顷襄王,被辞官流放。尽管史料中并没有庄蹿和屈原有任何的直接联系,但从屈原死后庄蹿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来看,庄蹿是被屈原的思想影响了的。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国攻占,屈原悲愤交加,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也因为屈原的爱国之心打动了庄蹿回归楚国,愿意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誓死保卫楚国。
垂沙战役后,庄蹿据东地反楚自治,与楚为敌,屈原是楚人,非常怀念之前的团结局面,垂沙之战,使楚国四分五裂,这是屈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屈原才因“忌讳”而不写庄蹿反楚自治之事。屈原在晚年之所以颠沛流离于沅、湘流域,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社稷之中。但到了最后换回的却是国家的四分五裂,国破家亡。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庄蹿的爱国之心,救国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屈原以身殉国后庄桥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
根据史书的记载,楚顷襄王一十九年(公元前276年),时值战国中晚期,庄蹿到达滇池地区,在庄蹿与秦争夺楚巴、黔中郡时,道路被秦所断,只有率众返回滇池故地,灭掉夜郎国,然后王滇,建立滇国,开始了其统治滇池地区的历史。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滇国,设置益州郡,后来因滇国内多次发生内讧,末代滇王被杀。句町国战胜滇国,大部分的滇国民众成为战利品或者战俘,被-迫南迁,一部分到达广西西部一带,有一部分则到达云南文山等地区,与当地的土着居民融合或生活在一起,成为了现在壮族的祖先。
现在端午节已经被联合国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百越族的后裔,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有着更沉重的责任去发扬和继承端午文化和百越文化,让壮族的后代子孙都要记住我们的祖先所留给我们的一切!
广西南宁端午节的风俗
早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有记载,至晚在战国时代,北方中原地区就把五月五日当做“恶日”。东汉《风俗通义佚文》也有“五月盖房,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晚不迁”等说法。尽管这些文献有关农历五月初五的记载大都支离破碎,若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仔细研究,可以看出端午节背后的禁忌信息。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仲夏时节,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之中阴气开始下沉,阳气开始上升的交界点。每逢这个时期,气温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高发,于是人们称之为“恶月”。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也就和“辟邪”、“祈愿”这些目的搭上了亲密关系。
雄黄酒香囊药市
为了祛除体内的潮湿闷热,避免屋中蚁蝇孽生,百虫出动,民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不少都与中草药有关。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因为一段许仙与白蛇娘子的动人爱情传说而被人们所熟知。而雄黄最大的功效,正是可以驱赶仲夏时分出动的蛇虫。
不过,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主要在江浙地区流行。在广西,每逢端午节,各地的人们则会有将艾蒿、菖蒲等中草药以红纸包裹成宝剑或是小人状,挂在家门上,起到辟邪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人还喜欢用苍术、藿香、茱萸等草药制成各式花花绿绿的香囊,给孩子们扣于胸前,或是用桉树叶、野薄荷、银花藤等草药熬水给孩子洗澡,各种举动都有着为幼辈们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
每逢端午节前后,南宁的市民都可以在菜市场买到这些相关的草药,或是回家悬挂,或是熬水洗澡,这样的习俗,是广西端午常见的习俗特色之一。
稻作民族“龙”文化
作为端午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是人们聊起端午话题时,不可避免的一项内容。这一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候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死去,人们自发划船前往营救。最后,挽回不了屈原生命的人们,开始了在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屈原的活动。
传说归于传说,史料记载还是有其可考性。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那时候的古人,在急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进行竞渡游戏,娱神乐人。这是一种祭祀仪式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龙舟竞渡游戏是熟习水性的南方人发明的,之后才渐渐传入北方。
龙在传说中是能够呼风唤雨的神物,是南方稻作民族的文化崇拜图腾。人们在祈祷风调雨顺的时候,往往就是对龙进行祷告。在广西的农村田间,有些小型水车就被称为龙车,水蛇也叫龙蛇。稻作民族的生活,与龙的寓意息息相关。所以龙舟竞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竞技运动,它的背后还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团结协作奋进的文化内涵。
南宁人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用“龙船花”洗澡,也就是采集青蒿、菖蒲、香茅等草药煮水洗澡。要是在过去,南宁人还会在端午节的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叫“龙船水”,用于煮饭、熬药之用。
舌尖上的端午节
糯米被视作稻米中的上品,古时候大都在祭祀活动中才会被用到。作为祭品而流传下来的粽子,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很被看重。南宁人端午节最爱吃的粽子,是一种被称为“凉粽”或是“碱水粽”的粽子。
南宁人包凉粽有不少讲究,比如要求包裹粽子的竹叶叶阔无毛且清香性凉,凉粽的形状一般会包成细长形或三角形。甚至还有些习俗,是把稻草烧成灰来泡水,取此水浸泡糯米之后包成粽子。凉粽在食用时,人们喜欢蘸取蜜糖或是白糖食用,基本就以甜味为主。
汪曾祺曾在自己所写的文章——《端午的鸭蛋》中有过介绍,称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其中,咸鸭蛋位列其一。一来是说这红色的菜可以祈愿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则是人们认为红色的物品可以辟邪避暑。
由此可见,传统节日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各有说法,不管他们各自的寓意如何,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饱含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广西桂林端午节的风俗
桂林端午习俗一:赛龙舟
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漓江码头就搭起一道道青龙、黄龙双龙戏珠的彩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球在空中飘飞,江面上一片喜气。端午节龙舟竞赛就在漓江上进行。
桂林自古就有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的赛龙舟风俗。过去,划龙舟除纪念屈原外,还有祝福年成好,禳灾除难的意义。每逢戊年一届的龙舟盛会,还在正月初一,各村、各街都要举行“开鼓”仪式。“开鼓”这天,青年们都集中在本村、本街的庙宇前,开始鸣炮,擂响划船鼓、敲响划船锣、唱起龙舟歌,热闹声引来了邻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参观、祝贺。开鼓是划龙船的信号,各龙船兄弟也互相祝贺,以增进友谊。
;2. 壮族有哪些传统又特别的节日
壮族盛大节日简介
1、春节
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2、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
3、陇端节
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4、吃立节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5、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
6、三月三
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
7、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
(2)广西都有哪些民俗文化和节日扩展阅读
壮族人们还曾经多次和各族人民一起奋起反击交趾(后称安南)封建统治者和倭寇的武装侵略,担负起了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的重任。
11世纪初期,交趾(今越南)在李朝的统治下逐步强大起来,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乘北宋王朝忙于抵御北方的辽朝和西夏而无暇南顾之机,摆脱宋朝的控制,频频侵掠我左右江侬峒、黄峒地区和钦、廉沿海地区。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国王李乾德命其辅国太尉李常杰率10万大军大举入侵广西,水路攻陷钦州、廉州,陆路连陷永平、太平两寨,农历十二月,合兵进犯邕州城(今南宁市)。
邕州知州苏缄急调附近各族土兵和汉兵入城固守抗敌,终因寡不敌众,坚守42天而城破。当时,广西左右江溪峒壮丁及壮、瑶族人民,纷纷起来阻击交趾侵略者,截其后路。不久,宋王朝援兵来到。在官兵、土兵及壮、汉各族人民的协同奋战下,终于打败了交趾侵略者,胜利地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3. 广西三月三的风俗活动一览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三月歌圩节,大家会聚集在一起唱民歌、赶庙会。据记载,广西的歌圩节已有上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的风俗活动,欢迎阅读!
三月三吃什么
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 清明 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
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
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活动
1、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2、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3、撞彩蛋
在节庆期间,各家各户精选出鸡蛋,煮熟之后用各种颜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小孩们会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游玩时,碰见相同挂彩蛋的伙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游戏,将两只鸡蛋对碰,没有裂痕的一方则为胜者,在民间,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头。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广西三月三的风俗活动一览相关 文章 :
★ 三月三广西有什么风俗活动
★ 广西三月三的习俗
★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
★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
★ 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 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
★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习俗
4. 去广西旅游,有哪些当地传统节日庆典值得体验
禁风节,牛王节,花炮节。广西是一个有着很多美丽风景和当地民俗风情的省份,我们去广西旅游时,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参加当地不同的传统节日。其中,比较着名的传统节日有禁风节,牛王节和花炮节。
3、而花炮节到来的时候,要放花炮,寓意恭喜发财,人丁兴旺。等节日结束后,当地的年轻人就会在一起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在一起欢声歌唱,十分热闹。在广西,可以说有很多当地的传统节日,假如我们去往广西旅行,可以根据当地的季节参加不同的节日。不仅如此,当地人十分的热情好客,他们不仅自己会过节,遇上从外地来的旅客,还会拉着你共同的过节。所以,我们去广西旅行,不仅可以欣赏当地的美景,还可以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不失为一件乐事。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在参加不同的传统节日时,也要遵守当地的民俗风情。
5.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三月初三即将到来,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包五色糯米饭、绣球传情、对歌谈情、打扁担、抢花炮、碰彩蛋、打铜鼓等。
1、包五色糯米饭:三月三节日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2、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3、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4、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5、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6、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7、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难忘的三月三庆祝活动 日记
今天真是特别而又快乐的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重大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今天预报的节目有跳舞、 唱歌 、吹葫芦丝、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还有品尝美味美食。最重要的是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前后左右的航拍呢,节目演出之后据说还要在电视台播放呢!
大约10点钟,我们排着队,拿着小板凳到观众席,找好位置后,到 文化 广场上去跳开场舞,先跳《迎客歌》,再跳《敬酒歌》,我们伴随着欢乐的乐曲,跳着优美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广场上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等我们跳完后就回到观众席坐下接着看后面的表演。
后面的表演首先是花山拳,再是狮公舞,然后是吹葫芦丝,最后是二十四字歌,花山拳是壮族与野兽搏斗、部落斗争、抵御外侵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搏击术,经过长时间演变形成 武术 功夫。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演出结束了,我们回到教室里享受美食,有色、香味俱全的春卷,有紫、黄、红、白、黑的五色糯米饭,有酸酸甜甜的酸嘢,有美味可口的鸡翅、寿司、冰糖莲藕,还有王老师做的香味十足的鹌鹑蛋汤……同学们都吃的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最受欢迎的就是鸡翅了,不过很可惜的是我没有尝到,被同学们一下子吃完了。
短短的一天过去了,三月三的庆祝活动是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一天!
关 于三月三 句子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月的温和透着别样的亲切,轻柔地拂人脸颊,几分腼腆,几分矜持,几分神秘,钟情于我的诗韵,飘逸着我的灵魂,悠然着我的思绪。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阳春三月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可爱的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老家”了,柳树今年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在春的旋律里,宛如窈窕淑女,欲语还羞,曼妙的舞姿,柔美的气息,给我们带来嫩绿朦胧的遐想。
三月的春风抚弄着我的发梢,除了带来丝丝的困惑,也给我带来了一阵心寒。
一曲春魂,心怀美丽,悠长的守望涌动着神韵的三月天,行云流水间梦断天涯,幽香的诗句在无我的境界里寻找远古的风雨,释放情怀,悠悠心曲流淌着水一般的文字。
三月的春风虽然不像冬天的风般凛冽激昂,虽然不如夏日的凉风般宜人,却让我们获得新一轮的生命与感悟。她轻轻地爱抚着我们,就像是温柔的母亲,唤醒我们陈旧的回忆。
青春就像一颗梅花树,是那样的坚强,又是那样的脆弱。她在寒冬腊月奔放,又在阳春三月凋落。她是默默无闻的,但有是向往未来的,充满激情的!
三月春风,始终有一个名字,暖暖地拂过,打开了每个人的心扉。
不要责怪自己的轻狂,那是年轻最明亮的标记;不要自卑自己的浅薄,经过岁月的打磨,你会得到满载的智慧和 经验 。
伫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春的阳光_着三月的鲜活明媚和它的秘密,给了我一个美丽的诱惑。娇柳媚花、青山溪水、薰风细雨……无需渲染的意境在鸟语花香中蕴满了丽词佳句,款款深情,和谐悦耳。
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风,从我的脸上轻轻走过。
关于三月三句子第二组句子推荐三月,本是桃红梨白,然而,今年冬的余威,似乎特别强劲,至今尚不想褪尽那股让人生厌的寒意。(作者:上官紫薇与元曲家)
没有腐朽,没有倒退,你的眼光如婴儿般明亮。请拥抱我吧,让我的生命焕发迷人的光彩,直教日月黯然。
又是三月天了,又是风筝满天 和孩子一起将春天放飞,把思念的种子埋进泥土里,把希望的长线交给孩子。
正是桃花开放的时候,雪悄然无声地来了,开始,星星点点,零零落落,一会儿,雪片大了,密集了,漫天飞舞。眼前的雪,明净透亮,带着水气,更兼三月春风做伙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显得轻松自然。
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陶醉于清风美酒意,古韵渺渺中,感悟人生,心怀美丽,愿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有三月春天。
猛一抬头,竟发现,天空中出现一道天蓝色的光环,上下都被厚厚的云笼罩,可却透着光亮,远处深蓝小山,竟貌似还是海市蜃楼。哼,我又在遐想了。不过真的挺美的。仿佛三月的眸子,随时就要透出光亮。
三月沐风,空山凝云。与友信步闲游,极目远眺楼外青山,残阳冠于其顶,艳阳沸血,掩旁之柏翠,尽显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绝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离,秀口吐芳。
迈进桃花园,一股花香就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再往里走,就看到了满是春意,净是粉红的桃花,这般美景让我觉得我来到了世外桃源。满地的花瓣组成了一张长长的地毯,我在这脆弱的地毯上行走,每走一步,都生怕这些花瓣会很疼。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
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三月,是花儿的家园,它们笑着,张开了小嘴,吸着春天的气息,互相笑开了颜。
我戴着用树叶做的帽子,穿着美丽的裙子,在树林里遨游着,与各种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三月的微风,与我一起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翩翩起舞。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相关 文章 :
★ 广西三月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 广西三月三的简介有哪些
★ 三月三的来历以及习俗是什么
★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 广西三月三传统活动
★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传统美食
★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 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
★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6. 广西风俗有哪些
1、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端口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2、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3、牛魂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
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4、壮姑夏装: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5、壮族婚俗: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关于广西的风俗还有以下:
舞春牛为广西独有习俗之一。“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7. 广西有什么传统节日
1、宾阳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
2、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拜蚩尤。
3、毛南族分龙节
毛南族分龙节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于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一般活动有两三天。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
4、龙胜红瑶晒衣节
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以崇尚红色为美,妇女所穿衣服多为红色而得名)文化讲古、劳动场景展示、红瑶习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动。
5、瑶族盘王节
主要活动有瑶族歌舞专题晚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表演、三省十三县节目展演、瑶族服饰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奇石、盆景展和书画、摄影展等。
8. 广西的民俗是怎么样的
广西的民俗:
1、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这些帽子形态各异,充满了童趣,同时也都具备老虎这一关键元素。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顶壮族绣花帽,乍一眼看去,上面并没有老虎的图案,但是,帽子却借用了老虎的造型。
2、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广西许多传统节日,既有汉族之俗,又有少数民族之风,前人称此为“同不尽同,异不尽异”,“是壮、瑶之节而类汉,是汉族之节而似壮、瑶”,具有浓厚的广西特色。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4、二月二最有名的是龙抬头抢花炮。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
5、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而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和雄黄酒上。
9. 盘点过年后广西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是我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在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广西当地还有丰富多彩的 传统节日 和民间习俗,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过年后广西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你可能喜欢》》 五四精神是什么
三月:壮族民歌节(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四月:牛魂节
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
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五月:端午节(五月初五)
人们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叫凉粽。还有在邕江举行龙舟竞赛,分男女组对阵,观者如潮,胜者则得到一头烤猪的奖赏。
六月:新节(六月初六)
乡间各家各户用新米做米粉、煮饭,叫“吃新”。亦有叫“六月六,晒红绿”晒衣节的,时已大热天气,人们把冬衣翻晒,以备收藏。
七月:中元节(七月十四)
县郊乡村杀鸡鸭过节,用纸制成钱物、冥府用品,祭祀祖先。
八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家家户户都买了水果、月饼,在明月下团聚,品茗水果茶点,共同观灯赏月。
九月:重阳节(九月初九)
那天,南宁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邕宁县志。风俗》载:“重阳节,佩茱萸,饮萄酒,登高放纸,以祛灾”。
十月:寒衣节(十月初十)
乡下有些地方杀鸡鸭,备酒肉,制作冥衣,在祖先前祭祀焚化,叫“送寒衣”。
十一月:冬至节
这是南宁普遍过的节日,有“冬大过年”之说。各家做汤圆,包肉粽,备酒菜,举家欢饮。
十二月:王节(十二月二十三)
乡村各家打扫一年积下的灰尘,并备酒肉祭送“五爷”。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包粽子,做粉利,蒸年粽,尽情畅饮,通霄达旦,故称“守岁”。
结束语: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共计12个民族,更有满、蒙、白、藏、黎等多种民族成分,这也使得广西当地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节日民俗繁复多彩,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