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东特色文化元素有哪些
1、鲁绣
剪纸也是山东的一种传统艺术,山东的剪纸种类多种多样,而且用途极广,一般来说,剪纸大部分都在春节时以及元宵节等节日使用,为的就是增加节日气氛。
B. 山东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内涵和味道
作为一个在黑龙江生活二十多年的地道东北人,我对山东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自己的祖籍是山东省菏泽市,虽然还未曾有机会回山东看一看,但我对山东文化的内涵和味道却有着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山东文化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开拓进取,坚韧不屈的精神。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饥饿和贫穷,很多山东人不得不选择闯关东来到北方,因为自己的家里也是这种情况,所以深有体会。他们并不是不爱自己的故乡,而是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使山东人选择寻求新的生存机会,长途跋涉很艰苦,但他们依然以特有的坚韧来到了富饶的黑土地,为生存与生活奋斗着。
其次,山东文化里还有独特的一个内涵,那就是“倔强”,他们没有南方人的精明和善于变通,山东人认准了一件事情就经常给人一种“一条道跑到黑”的感觉,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一种无用的固执,但我恰恰觉得正是这“倔强”使山东人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精神做事情才常常半途而废,学学山东人的“倔强”吧,每个人活在这世界上都至少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山东人无疑活得更加明白、潇洒。
最后,山东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豪爽和义气,相信《水浒传》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这正是发生在山东水泊梁山的故事,一百零八将占山为王,替天行道远比腐朽昏庸的朝廷高明百倍千倍,这些草莽英雄虽然鲁莽粗暴,但却做到了真正的格调,他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豪气云天,他们为了兄弟不惜两肋插刀,在他们的世界里,“义”字排在首位,这也充分展示了山东文化中豪爽又充满义气的一部分。
综上,山东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味道,让人神往。
C. 如何弘扬齐鲁传统文化
两个人去沙漠里植树。等树种下后,其中一个刚开始还给树浇水,但浇了几天水以后,就不管了,任由树木自己生长;而另外一个人对自己种下的树苗一直精心管理,他每天给树木浇水,定期给树木施肥。后一个人种的树长势非常好,他心里常常笑话另一个种树的人,因为那个人种下的树生长得非常缓慢,而且显得非常矮小。
D. 山东特色文化有那些
山东特色文化有:山东方言、山东宗教、山东饮食、山东戏曲、地域文化等。
1、山东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1)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2)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及山东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曲阜等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3)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2、山东宗教
山东省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五种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穆斯林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3、山东饮食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
4、山东曲艺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5、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E. 让人垂涎三尺的山东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吃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国也是世界知名的烹饪王国。在中国的八大菜系中鲁菜也是其中之一,其做工精细、口味纯正也是它的一大特色。那么,对于山东的饮食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 山东文化 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山东饮食文化的特色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饮食文化更具独特性。在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的指导下,山东菜自成一派,形成了鲁菜这一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鲁菜已成为黄河流域与海滨烹饪文化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以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三大分支为主体的饮食体系,其主要特点有:1.原料广博,风味独特山东海岸线长,腹地广阔,原料众多。
盛产小麦、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因而被称为是我国的“粮仓”名特蔬菜闻名遐迩,被誉为“世界三大菜园”之一。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白皮大蒜、莱芜生姜和潍坊青萝卜等中外驰名;果品不但类型繁多,且多优良品种。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青州银瓜、乐陵金丝小枣驰名世界,沿海盛产刺参、鲍鱼、扇贝、对虾、牡蛎、黄花鱼等海鲜;河湖盛产鲫鱼、甲鱼、蒲菜等河鲜。这样就为山东菜的饮食与烹调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鱼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丰富的动植物原料、调料。
历代烹饪大师,利用各地丰富的资源,广泛取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了品类繁多的美味佳肴,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其中济南菜的特点是选料精细,活料鲜烹、爆、炒、烧、炸、扒并用,五味兼举,多用酱油、大葱,善用高汤,风味突出咸鲜、葱香;胶东菜的特点是烹调技法多运用蒸、煮、炸、溜、氽等,善用食盐、姜汁、食醋调味,口味清淡,风味注重清鲜原味;孔府菜的特点是做工精细,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尤以烧、炒、煨、炸、扒见长,选料广泛,其风味特色是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
山东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和问题
虽然山东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然而能将饮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特色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少之又少。许多地方对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仅仅满足旅游者吃饱的最低层次的要求,而没有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以开发特色的饮食文化游旅游产品。
山东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仅仅停留在基础层次,即佳肴品尝游。而发展层次,即食疗保健游和更高层次的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山东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有:
1、产品创新不足尽管鲁菜曾经是北方菜系的代表,但它原有的一些特色已经逐渐被等其他菜系吸取、融合,而自身又处处显出一副正宗和正统的姿态,坐吃老本,缺乏创新,这样就使得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各地地方菜系和各式各样的洋快餐纷纷抢占山东市场,“迷踪菜”、“江湖莱”等大行其道,而鲁菜的市场空间反而越来越小了。以调料研制和开发为例,南方菜系似乎一直走在鲁菜的前面。广东人利用生蚝做成蚝油,利用海米、干贝、火腿制成海鲜酱;四川人的调料做得更为到家,单是辣酱就能细化到麻婆豆腐辣酱以及水煮肉片辣酱等。可是盛产海肠、天鹅蛋及各种新鲜贝类的胶东地区,却长期未能制出富有鲁菜特色的“酱”、“油”、“粉”。
F. 山东文化特色
山东方言、山东宗教、山东饮食、山东戏曲、地域文化等。
1、山东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2、山东宗教: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
3、山东饮食: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
4、山东曲艺: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5、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G. 如何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答案:
(1)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等)。
(2)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 继承,古为今用。(3)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 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 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4)人 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 积极性。
H. 如何借鉴山东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山东省廉政文化
加强领导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宣传、文化、教育、财政、旅游、科研等部门,各展所长,形成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科学规划,整体推进。要把挖掘开发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与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文明城市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单位创建、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要积极组织对传统廉政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收集、系统整理、列出名录、确定重点,由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专家学者深入论证,制定出台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全省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分步实施,逐次推进。
丰富载体,有效利用。一方面,要对现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努力挖掘与廉政建设有关的文化精神,拓宽载体建设。将传统廉政人文资源辑录成册,有计划地编写教育读本;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内涵深入挖掘,同步挂牌建成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将传统廉政文化搬上荧屏舞台,打造艺术精品,力争每年推出1至2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将廉政景观建设与旅游经济、市政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廉政文化旅游线、廉政文化长廊。另一方面,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丰富传统和红色廉政文化的展陈形式和活动项目。
增加投入,搞好保障。挖掘和开发传统廉政文化资源,是一项教育党员干部、造福社会民众的事业,应该走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赞助的路子。一是要加大对挖掘传统廉政文化资源的政策倾斜,将具有传承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文化建设部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民间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对免费开放的历史名人故居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缺口,在合理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贴。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对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投资,积极争取金融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投入,使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廉政文化建设项目开发,打造多元廉政文化产品。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针对传统文化产业和红色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发展程度低、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大体制改革、创新力度。一是积极开展传统和红色廉政文化产业多种经营的试点,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集体、个人和外资一起办文化产业的模式,推进廉政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激活廉政文化产业经营机制,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加快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非国有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三是抓紧建立廉政文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传统和红色廉政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