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着,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贰’ 作为青年大学生该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批判性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机会向西方人推介、传播中国流行文化(如将中国当代高质量小说、歌曲译成英文,将优质国产影视、动漫配上英文字幕等),促成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客观条件,辩证看待问题,面对西方文化,应该客观分析,理性面对。
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不要一概而论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也没那么晦涩难懂,西方文化不说不好,而是看你的接受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越高,接受能力就越强,接受前要有好的认识。
而认识太少,只看到其表面的热闹,这是我自己的感受,但当我对本民族文化认识加深了以后,我便可以理性面对西方文化了。
‘叁’ 用中国古语来阐述如何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
2012年6月18日,首届“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在北京开幕。文化部长蔡武在讲话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显着的特点,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鲜明特色的文化,正因为如此,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我们历来主张,各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都是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绚丽的花朵,要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在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彼此欣赏对方的创造,理解对方文化中所隐含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借鉴对自身文化发展有益的养料,共同抵制今天世界上还不时出现的文化强权和文化霸权行径,保障各国和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文化受到充分尊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中国着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准确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基本态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11分)
答案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分)。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活动。(3分)③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有,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2分)④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做法。(2分)
试题分析:设问中“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是解题的关键,即是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回答: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设问中“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解析
‘肆’ 什么是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由葛兰西提出的。是指除了以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里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职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4)怎么对付文化霸权扩展阅读: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大众文化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开拓了大众文化领域,以双重视点去看待大众文化,即既不把大众文化看作是麻醉剂,是腐蚀愚弄大众的工具,也不是对大众文化一味地欢呼欢迎(文化民粹主义的观点)。
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冲突的场所,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大众相互斗争、相互协商和谈判的场所,这样就能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帮助我们去理解大众文化,为我们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克劳(Laclau)和墨菲(Mouffe)以话语理论做了重新思考,批评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所残存的两个“本质主义”方面,一是坚持领导权的阶级主体性,而忽视了非阶级的社会力量之间所展开的斗争。
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领导权并不以阶级、阶级斗争为核心,它是一个差异体系,是不同社会力量在对抗中所展开的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化霸权
‘伍’ 中国人应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习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来”,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也涵盖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可割裂。不忘本来,就是要坚决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坚定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影响力。
习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把它当作古董摆设,也不能食古不化;
而是要发扬光大,推动其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使其更好地服务现实。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陆’ 历史: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今天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社会.但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却始终是困扰人类自身的大课题.21世纪的到来,把这一课题更加紧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顺应这一潮流,我们有必要在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新秩序之外,进一步把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明确地提到国际社会的面前.
一、人类世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文明所构成的共同体.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由于地域、历史、传统的不同,以及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传统的人类社会共同体,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以及相应的语言、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技术等文化体系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往更高层次发展,还进而构成一些不同的文明类型.百花齐放,百花盛开,整个人类文明表现出了鲜明的多样性.
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列举了21种文明类型,从现存的西欧文明、远东文明、基督教文明上溯到古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然他的分类和阐释不能说完全科学,但却毋庸置疑地肯定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存在.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其观点有很多偏颇,但其理论的基础,却是以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为前提的.他认为:“村落、地域、族群、民族性、宗教团体,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特殊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尽管文化的界域很少像国界那般鲜明,但是文化的区别却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质.从古到今的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一统的文明类型.相反,每种文明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存在,在多样性中发展,在多样性中前进.
多样性的文明又不是相互隔绝的.各种文明之间,自诞生以来,就以生活交往、经济活动为纽带,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文明水平的提高,社会联系的紧密,这种交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也越来越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就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到今天,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巨大改进、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概念,就足以把人类相互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打破着传统的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军事以及社会生活方面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相互交往,无不或多或少地与“文明”二字联系在一起.科技、文化、教育本身就属于“文化”、“文明”之列,自不待说,就是经济、政治、军事,其实也离不开“文明”,毋宁说,它们所有一切内涵的背后和深层,都是某种类型的文明作为底蕴.文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也渗透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交往、交流之中.
文明的多样性,当然也就意味着差异.既有内容的差异,也有形式的差异,还会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有种种差异,才会有交流,才会有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与此同时,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难免不发生摩擦和冲突.
于是,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处理各种文明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曾经处于非常复杂的状态.很多文明都能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互相学习,自然交融.但也有一些,由于相互之间的差异,曾经对于国家、民族间的矛盾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各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从主流的一面看,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进,信息传输的增大和快捷,各国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出现了加速融合的趋势.世界文明的精华,不断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为整个人类所共享.但从另一面看,世界不同文明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乃至很危险的倾向.某些发达国家,抱有根深蒂固的“西方文明优越论”,企图把少数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归结为优秀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冲突,以此证明新霸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有了更加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二、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多样性.
首先,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
关于人类起源是多源还是一源,尚难定论,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相反,各种文明的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结果,不管主观上的意愿如何,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东方民族的许多重要发明,如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 药和纸等,曾经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近现代,迅速崛起的西方文明给东方国家以很大影响,而东方文明也仍然以不同方式给西方以一定影响.例如,中医中药这一纯粹中国的东西,如今已受到西方许多人们的欢迎.人类文明,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交流、融汇中不断前进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经过长期的交流,这类共同的成份越来越多,它们就构成人类文明的共同和基本的财富.如从哲学上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和道教等,都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婚姻家庭的规范、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等,提出了许多共同的观点,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价值.
因此,世界文明的总体内容和价值,既是由各种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组成的,又是由不同文明色彩纷呈的多样性予以丰富、融汇、促进和发展的.人类文明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多样性中形成和融汇普遍性,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样性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第二,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有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当然会发生摩擦和冲突,由此,也就可能构成近年来人们常说的“文明的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示了国际政治冲突中的文化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冲突的新特点,这对于我们全面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复杂现象是有益的.但是亨廷顿并没有能揭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真实根源,进而,他也没有能正确阐明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明类型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不能低估的.历史上,人类各个部族、民族、国家、地区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和暴力冲突.如果从其社会历史根源来分析,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的因素在内.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严格来说,所谓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只是造成某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背景之一,而这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在于经济利益或某种程度上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在于某些社会势力追求财富、土地、权力,扩张自身利益的贪欲.
比如,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宗教战争,形式上是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的色彩很浓,但究其实质,仍离不开物质利益.
近现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往往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但实际上谁都不难发现它们掠夺财富、抢占市场、剥削和奴役殖民地人民的真实目的.否则,为什么要杀戮那么多土着居民?为什么要将千百万黑人变为奴隶?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甚至将人类文明的瑰宝圆明园付之一炬?这些强盗般的行径与“传播”文明有何共同之处?
战后几十年苏美之间的对抗,意识形态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意识形态的背后还是利益的争夺.美国积极推行遏制政策或“超越遏制”的政策,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持续多年的阿以冲突,固然是具有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民族之间的冲突,但其争夺的焦点之一,仍然是中东的土地、河流,各自国家的领土范围,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暴力冲突,并不仅仅发生在不同文明类型的民族和国家之间,实际上还大量发生在相同文明类型的国家之间.几百年来,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欧洲君主们互相联姻,在外交文书上常以兄弟相称,但在战场上的厮杀却丝毫也不逊色.所以,亨廷顿也承认,以往的王侯相争、民族国家相争、与意识形态相争衍发的冲突,“大抵是西方文化的内部冲突.冷战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如此,较早的17、18乃至19世纪的战争皆如此.”
所以,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那么,在冷战结束以后,文明的冲突是否将取代政治冲突、经济冲突而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的主要模式呢?这要作具体分析.应该承认,亨廷顿指出了今后世界冲突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这种不同文明类型价值观之间的摩擦会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由发达国家代表的西方文明将会依仗其经济优势不断侵蚀各种非西方文明.这种冲突构成国际政治中一种内在的应力结构,也构成非西方文明面临的一种现实的威胁.但是,文明的冲突一般均表现在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摩擦和碰撞中,它带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点.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生什么外部形式的冲突,那么,可以断言,其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基于现实的利益.亨廷顿所划的文化断层线内的各种冲突,可能具有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文明冲突”的色彩,这种背景和色彩将会使这些地区的冲突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但归根结底,它们仍然不可能超越政治经济的现实利益而真的成为纯粹“文明的冲突”.只要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一切文明或文化问题的雾纱都会消退.
第三,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文明的冲突”、或利益冲突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虽然是客观存在,但都只是各种文明类型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其全部方面.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统一、共存的一面.总的来说,多样性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它们并非不能和睦共存.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由此,我们对待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各类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排斥、压制某一些文明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决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所以,对外开放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每一种文明客观上都在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都在向其他文明学习,同时,也在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侵蚀也必然会加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确实先进的文明,要大胆接受,对鱼龙混杂而来的糟粕,则要坚决抵制.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第四,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
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其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方法等等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任务.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并不是一种最健康、最完善、最积极、最有效的文明类型.相反,东方文明固然有其弱点,但在强调集体主义、互助互爱、情感、家庭、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却不断证明其不仅对于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生活质量、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维护社会各个层面的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崇尚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所以,东方国家和民族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力,相信自己的文明不会被西方同化,而只会在兼收并蓄、熔东西方文明精华于一炉之后,焕发出更大的光采,对现代化建设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放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全球性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各种文明的关系也愈益突出和深入.如何处理各种文明类型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既有交流、合作的必要,又有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两者怎么统一?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也就是说,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所以,我们在继续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首先,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越来越多地与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而其国家利益和安全,也遇到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似乎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文明问题.
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怎么运行?各国的经济贸易按什么规则往来?股票、证券、汇率、投资市场怎样健康发展?等等,都涉及到各种价值理念、制度体系、运行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大量规则,既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建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准.这些规则的确立,事实上也是不同文明磨合的结果.而它的付诸实施,仍将会触及到不同文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问题.在每一桩买卖、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协议的背后,我们都会发现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这样的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为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就不能不加快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
第二,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如此众多、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怎样才能和平共处于一个星球上?
联合国和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从某种角度搭起了世界政治体系的框架,而无数的宪章、条约、协议、声明、公告等等,编织起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经纬.所有这些,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与当代世界的现实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切,不能仅靠武力来获得和维持.更多的,它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应用.制定更加详尽、严格的文明规则,大力促进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关系,才能对相互之间的文明抱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才能使用文明的手段而不是战争、掠夺等非文明的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需要.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而且也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它还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仅从100多年来电话、电影、电视的发明和发展,就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将会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
利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人们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精神的升华.当然,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也会被某些势力用来误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从事邪恶的活动.因而,如何在科技领域按照文明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则,引导和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科技成果如何交流?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哪些领域,如克隆人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应该加以限制和禁止?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起必要的秩序.
第四,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正在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交流、渗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瞬时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成为可能.无处不在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着大量的信息,发布着这一部分人或那一部分人的见解,甚至使谣言像瘟疫般流行都轻而易举.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份额是文化类的产品,从而使文化消费占据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自然,在这种文化的流转中,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1996年美国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盗版.《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发行,它的48种国际版本的发行量为2800万份.《大都会》月刊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妇女杂志,共有36个外国版本.1997年美国电影在国外取得的票房收入达到58.5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在美国本土净赚6亿美元,而在海外则达12亿美元.据报道,加拿大影院上映的影片有96%是外国影片,主要是美国影片.报摊上出售的杂志和书籍分别有4/5和3/5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1987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56%,1996年达到70%.
面对着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或者还包括明里暗里的文化渗透,如果不赶紧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怎能处理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怎能保证文化交流规范有序地进行?怎能限制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
第五,建立世界文明新秩序,还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非西方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有差异.不仅有内容、形式的差异,而且就历史的某一个横截面而言,也会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评价各文明类型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某一所谓“先进”文明压制甚至消灭所谓“落后”文明的理由.
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有某种文明居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异,这种地位往往会由新的其他类型的文明所取代,由此而造成新的历史横截面中新的文明格局.这种变动是延续不断的,所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文明类型,很少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古埃及文明已相当发达时,希腊与罗马文明还处于很低的层次.而希腊文明,在古代显然比中欧北欧的文明更为优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与北欧文明又超过了希腊文明.
当一种文明处于衰退状态时,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上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当一种文明比较先进时,也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古代巴比仑文明,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文明成就,如创造楔形文字、编制汉谟拉比法典、测出圆周率为3,确定太阴历法并设置闰月等,谁能否认其对人类的贡献?当中国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今日的“美国文明”当时还没有诞生,谁又能借这种差异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使在同一时代,无论较为先进的文明类型,还是相对落后的文明体系,都可以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值得珍视的精华.
所以,后进的文明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抛弃自己的糟粕,但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先进的文明则要帮助落后的文明,但没有理由以“文明霸主”自居,鄙视其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解决对待文明类型的种种偏见,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和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柒’ 如何对待权利
作者: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释宏满
,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追求。尤其在个人与权力之间,是权力为人所用呢,还是人跟着权力转呢?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可是大有学问的。
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人与权力之间,有的人是能够正确看待和运用人和权力的关系的。表现为,人不会为权利所累,能保持心态平衡,视权力为工作性公益性的正常化制度化的行为。既一旦手中有了权力时,能视权力为身外之物,看作是受组织和众人之托,是用来为大家谋利益的东西,就会把权力当做责任,能在有了权力和掌权的时候,如履薄冰。有了这种思想和心态,就会做到得了权力时不觉宠,权力越重压力越大,高风亮节;一旦丢掉和失去了权力的时候,就会不觉耻,心安理得,心态如常,风平浪静,无所畏惧。
现在有部分人做权力奴隶的人,围着权力转的人,为了得到权利,往往心态变态,甚至丧失理智,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追逐权力,疯狂地到处以不正当手段,或用肮脏的交易谋取权力。为了权力,他们可以不要人格,不要廉耻,不顾德行。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术不正,权力欲极至,欲望也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没权的时候想权,有了小权想大权,有了大权想特权,有了特权想专权,有了专权也会丧权。
依我的理解,“权”字是由一个木字和又字组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用力过猛就很容易把树木折断,对于权力也是这样,如果作为领导者擅自越权、违权、专权的话,也很容易腐败犯罪。所以说,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权力异化背离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造成运用权力追逐个人私利;给人民群众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要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是大家信任你,尊重你才有的。不是自己生下来的,所以要为大家做事,服务大众。权力也是一种机遇,要珍惜这种机缘,要借有权之时多广结善缘。权力使用的好,即功德无量。权力使用不当,会变成危机,会犯错误,损失大。后果不堪设想的。
而另外一种思想和心态,就完全不同了。即那种做权力的奴隶的人,那种个人跟着权力转的人,则是又一番的表现了。这种人,视权力是个宝,俗话说:升官发财,谁能得到谁就好;视权力为保鲜物,正像有人讲的,今天得到权力今天就升值,明天失去权力明天就跌价;视权力为身价,谁能捞到的时候谁就增值,今天无权是平民百姓一个,视自己一分不值,明天获得权力时就变成了老爷,立刻身价百倍,比大骡子大马还要值钱。有的人形容这种人是,得到了权力如中山狼,百倍地疯狂与猖狂,恨不得用来呼风唤雨,一旦丢掉了权力,心态不平衡心里痛苦万分、消极自悲、仇视他人,让周围的人不得安宁。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是促使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行动的力量.权力是为了完成各种不同职能而被赋予的,它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凡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都有圆满、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领导者的权力又称领导影响力,是领导者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任何滥用权力搞特权的目的都是极不正确的。这使我们能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权力,使它更是责任而不是特权。运用权力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比如一个公司主管,他就要以合理的理由使用权力。如果运用权力威吓、折磨员工,或者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他人之上,或者隐瞒错误,或者宠信亲友,或者逃避责任,或者强迫他人做不道德的事情,他们就是在滥用权力。
权力变异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预防权力变异是当前廉洁自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权力异化及根源:当前,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无论发生在哪个领域、哪个部门、哪个层次,其核心都表现为权力腐败。权力变异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权代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
,人际关系往往靠权、钱来维系。私欲一旦滋生、膨胀,廉洁的闸门就关不住了,腐败随之而来。
举个例子:贪官邱其海,原为深圳市社保局局长,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他悔悟说,“别人向我行贿是出小利,得大利,我是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所以在这里,我要给有职有权的人提个醒: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如果不警惕,不知不觉权钱交易就发生了,所以这些人最终成为金钱和人情的俘虏。
权力都是与职务相联的,所以叫职权。这里有两层含义:
1、权力的大小受职务大小的限制。你不能超出你的职务行使某种权力,也不能在你的职务范围内不行使这个权力。用多了叫滥用权力,用少了叫不负责任。
2、你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当你是一个领导者的时候,不光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责任(和职务相关的责任)。职责不光是指你"管"的范围。举个例子,营销总监的职责不光是对全公司的营销进行管理,更多的是承担培养的责任,发展的责任,激励的责任。使用权力要端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权力不能带来激励。人的需求是内在的,你用权力不能够激励它,因为不一定能满足他的需求。
5、权力不能滥用。高层滥用权力的情况有没有?有。但是总经理滥用权力的危害大,加上它的监督机制比较完善,所以滥用的现象要少些。但部门这一层最有可能滥用权力了,因为除了对顶头上司负责以外,其他人都管不了他,而且部门经理的权力是最缺乏监督的了。
所以,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了一时的小利而乱作为,失去的是公正廉洁,丢掉的是部门形象,影响的是领导者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做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掌好权、把好关、执好法的思想,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普遍人的认为:是升官发财,有了官就有权,有权就有利。这叫做:“权谋私利”。所以形成了卖官买官的风气。有了官就拥有了一切,所以当官的人,天天忙,忙什么,有些官员,忙着名利吃住,急功近利、欺上瞒下、搞形象工程、吹吹牛,互相拉关系,层层擦皮鞋,对上拍马屁,对下要关系。所以官场就象一场游戏。
如今,我们佛教界也有些寺庙的僧人,一旦当上执事,就觉得很了不起了;好象当上了官一样,为所欲为,把“六和敬”都忘了,其实过去丛林当执事就是发心做事,有些人不愿意去当执事的只想专心修持,现在有人当上住持,方丈更不得了。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好象寺庙是他一个人的,把寺庙当成一种公司捞钱的地方,招亲引友来寺庙做事,不是变成子孙寺庙,就是家族寺庙,这些现象不好!学佛是来弘法利生,来求解脱,不是来造罪的。所以说:权力用得当就功德无量,权力用得不当就罪过无边。
可以说,权力是一时的,不可能永远拥有;今天是你做,明天不一定,一张纸可以改变你的全盘计划!所以要正确对待权力,运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