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种思想——儒家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历来被奉为官学。甚至在西方也以不同的形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至今还在人类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儒家思想讲求"和"。不管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思想等都在探讨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有益的借鉴。儒家文化“和”的思想值得全世界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
1、大道至简。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这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2、大智若愚。“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3、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永不干涸。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4、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水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5、厚德载物。德积够了,便可“载物”,便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大爱无疆。爱是美好的源泉,爱是最美的语言,大爱到无疆的境地,让所有人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7、天道酬勤。业精于勤,熟能生巧,成事以勤为贵,上天也只眷顾勤劳和勤奋的人。
8、共赢精神。私欲利一时,共赢传千秋。共赢精神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传统也是最先进的精神,是全球社会最主流的思想,是人类信仰的核心。
2.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其实我们需要分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保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是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了优秀的部分来完善现在的文化,而且因为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稳步的前行,我们需要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时代的新内容,发展现在的当代文化。
你三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对自身产生怀疑,这是人类发展所经历的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保持足够的信心,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发展下去,不要从根源上否定自己国家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这样才会平稳的进行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拓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4. 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是要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发扬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不适应时代,需要被摒弃的东西。简单来说,对待传统文化,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利于弘扬时代正能量,有利于提升社会风气的文化提取出来。
学习这些大家的思想,我们可以提升自我,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最后实现人生的理想。国家大力推崇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甚至实现我国的文化输出。
5.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元明时期至清朝中期,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暮气沉沉,又孕育新生。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为代表,西方人带来了近代的世界观念与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间,传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特点是新旧杂陈,外来的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冲突又交融,两种文化展开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5)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显着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6.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正是抱着尊重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态度展开的。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非遗既是积累与沉淀,也具有开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积累而形成传统,传统因积累而产生巨大能量。一个民族的传统对本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财富和精神资源。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是非常有益并且必要的,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传统内部应该有反思和批判的声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会导致全民性的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我们承认,传统中也有糟粕和偏狭,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去伪存真,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
(6)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扩展阅读
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经由非遗传承保护,我们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发掘,立足现实实践,面向未来思考,把凝结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
同时,非遗传承保护也是正当其时、影响深远的文化建构,通过生动讲述中国非遗故事,充分展现中国非遗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非遗理论的独特贡献和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让世界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加深对中国非遗经验和道路的认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7.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顺应潮流。时代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既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要顺应历史潮流。不能一味的坚守传统文化思想,固守其中而不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样容易被历史所淘汰。
2.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有很多需要我们传承,并且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基础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3.取其精华。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8. 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急速兴盛的强劲精神财富与特有的思想品质。中华民族注重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国的文化历史从未中断,于四大文明古国是惟一一个能完备地伸延文明史的国家。
我们要极力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妥善提升理论信心、道路信心、制度信心,减弱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信心,减弱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要以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我们的行动指南,其实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作为构建中华民族杰出复兴的中国梦获取道德支持与理论支撑。
9.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意义: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为丰厚滋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传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明品格,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创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
(9)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扩展阅读: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
10.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3、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4、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
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10)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扩展阅读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
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
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